再游太原古村落----赤桥村

高山雪松

<p class="ql-block">赤桥村位于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晋源新城西南,南距晋祠风景区0.5公里。村西之山以形似卧虎而得名,海拔高度为1040米,是太原县八景之一“卧虎青岚”之所在。赤桥村早先叫韩村、刘村,也叫石桥村。该村中央有座石桥,相传是春秋末期义士豫让舍生取义自刎之处,故名“豫让桥”。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晋国正卿智伯瑶的家臣。晋出公二十二年(前453年),赵、韩、魏联手在晋阳之战中攻打智氏,智伯瑶兵败身亡。为了给主公智伯瑶报仇,豫让用漆涂身,吞炭使哑,暗伏桥下,谋刺赵襄子未遂,后为赵襄子所捕。临死时,求得赵襄子衣服,拔剑击斩其衣,以示为主复仇,然后伏剑自杀,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历史典故。 </p><p class="ql-block">赤桥村至少也有2500年的历史。这在全国村镇史录中也十分罕见,是典型的历史名村。清代举人刘大鹏《赤桥村十景诗》中描绘为:古洞书韵、兰若钟声、龙岗叠翠、虎岫浮岚、古桥月照、杏坞花开、唐槐鼎峙、晋水长流、莲畦风动、稻垅波翻。</p> <p class="ql-block">靠近新晋祠路的赤桥新村,古村中的民宿。</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官道上古宅众多</p> <p class="ql-block">透过匾额上写着“乐天伦”字样的院门,可以看到内院,依旧清晰地辨认出门头上与大门呼应的“善为宝”三个字。看 出昔日院主人的治家理念,更折射出赤桥村人善念为本的情怀。赤桥村的古建筑中有许多匾额,可分为木、砖、石三类,木质居多,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悟圆寺,旧称兴华洞。相传,赵襄子获胜后,在卧虎山辟为囿地,专为其猎狩之用。兴华洞,即为当时赵襄子休息之所,称为离宫别苑。</p><p class="ql-block">这次因悟圆寺正在修缮中,未能进入游览。以下悟圆寺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悟园寺内鸟语花香。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悟圆寺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悟圆寺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郑大元故居。郑大元,字伯阳,赤桥村人,在乡村做私塾老师为业,工墨竹,擅舒文。与傅山先生交往甚密。 刘大鹏先生的《晋祠志》中这样写到,“风神散朗,骨格清古,碧眼飘髯,严若神仙”。郑先生书法绘画,诗文无一不精。曾有如此描述“有客人至,饮酒醉,挥毫满纸烟云,顷刻数千言“。</p><p class="ql-block">这次去郑大元故居,因大门未开,未能进入。以下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郑大元后人,他们仍居住在郑大元先生的老宅中,一个小四合院。经过了多次的修缮,院落干净,花草繁茂。郑氏后人邀请我们进入屋里,房间窗明几亮,墙壁挂满字画。据郑先生介绍,这些条幅是他大哥书写,录傅山先生 痛悼亡友 郑大元先生 (郑伯阳)。 赋五律悼亡诗四首。旁边的画作是他所画。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傅山先生赋五律悼亡诗四首之一。</p><p class="ql-block"> 傅山痛悼亡友,为他树立了墓碑。碑的正面书道:“有明处士郑伯阳先生之墓”,并且赋五律悼亡诗四首,以草体书刊于碑的背面。诗中抒发了他对亡友的遵崇与赞誉,以及怀念哀悼的心情,也道出了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傅山先生曾经留意搜求他的遗著,准备刊刻流传。</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傅山先生赋五律悼亡诗四首之二</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傅山先生赋五律悼亡诗四首之三</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 傅山先生赋五律悼亡诗四首之四</p><p class="ql-block">郑先生详细介绍了, 郑大元先生的生平。傅山先生曾经多次在此院西房暂住。他们常聚在一起以诗酒唱和共娱。并和傅山先生从事反清复明的活动。</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清末刘大鹏故居,坐落在村中央官道南侧。 刘大鹏,是著名地方史学者、晋源晋祠镇赤桥村人,生于清咸丰七年。 著有多部地方志文集。尤其是《退想斋日记》,二百多册,五十万多正楷毛笔字,记述了近、现代中国和晋祠发生的重大变迁。</p> <p class="ql-block">清末举人刘大鹏的故居。 刘大鹏 同他的儿子一起中甲午科举人,“父子登科”被乡人传为美谈。</p> <p class="ql-block">清末举人刘大鹏的故居</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官道长约2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次去,看到观音庙的牌匾已换成<b>豫让祠</b>。大殿内挂着观音画像,两边则是介绍赤桥十景的宣传画。大殿墙壁上,依然看到清代的壁画和房梁上的彩饰,祥云等。</p><p class="ql-block">两侧厢房则是介绍豫让的生平,以及后人对豫让赞美崇敬之词。</p><p class="ql-block">正在豫让祠中忙活的赤桥村杨先生,详细的向我们介绍赤桥村和豫让祠历史和现状,希望今后能够恢复智伯渠和豫让桥,再现赤桥村的历史风采------。</p><p class="ql-block">随后为我们在豫让祠前合影留念。再次感谢这位热心的赤桥村杨先生!</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p> <p class="ql-block">豫让槐</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最大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赤桥村最大的古槐</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赤桥村最大的古槐后,这次没有去兰若寺。后乘公交回家。</p> <p class="ql-block">赤桥  兰若寺始建于唐代之前,玄奘大师的师兄文英大师玄璋曾在此礼佛并葬于寺侧,从那以后,该寺高僧辈出。兰若寺最后一次被毁是1967年,改建为晋祠镇造纸厂后,寺内古树名木被毁,大殿做了厂房,大佛阁成了库房,其他附属建筑亦全部拆除。2006年晋源区关停了寺院旧址上的污染企业——晋祠镇造纸厂,并批复了兰若寺复建工程。赤桥村热心村民在原址上重建古寺。</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赤桥   兰若寺</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赤桥  兰若寺</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赤桥  兰若寺</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 <p class="ql-block">赤桥   兰若寺</p><p class="ql-block">图片为2019年拍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