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过去的土坯房、土坯墙,墙壁缝隙大,甚至中空,非常适合马蜂占据筑巢,有的在屋檐下,有的在墙壁内,甚至个别小树上也会筑有蜂巢,在农村生活,都会经历与马蜂的战斗,可以说,没被蜂蛰过,算不上真正农村人。</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老家旧院厕所后房檐下住着一窝蜂,家人上厕所时,总有马蜂在身前身后上下飞舞,一般马蜂都是你不惹它,它不蛰你,多数都能和平相处,我总担心马蜂会误会人,脸前飞舞的时候,会下意识用手驱赶,马蜂以为受到攻击,就会袭击如厕之人。我下定决心要为家人除害,准备几块土坷垃就开始行动,靠近到五六米远,操起土坷垃,瞄准蜂窝就投了过去,檐下一阵尘土飞扬,也不知道砸下蜂窝没有,掉头就跑,马蜂群起攻击,我还是慢了一步,耳后被蜂蛰了一下,立刻疼痛难忍,跑进家门,母亲挤了又挤伤口,才缓和下来。院子里马蜂仍然在寻找仇敌,家人很长时间不敢出家门,生怕被攻击蛰伤。我的第一次英雄行动就这样结束了,也不知道蜂窝砸下来没有。</p> <p class="ql-block"> 我家住村南白家巷,巷内原有五个大院,四个院子住着白姓人家,后来建房改造,变成七个院子,我家成为独院,我生活在这里的时候,巷里发生过两次较大的铲除蜂巢行动。</p><p class="ql-block"> 巷内三伯家山墙高处住着一群马蜂,马蜂个大体壮,原也相安无事,后来马蜂增多,墙内开疆拓土,渐与室内缝隙相通,偶有马蜂进屋,对家人安全形成威胁,遂决定采取行动,消除隐患。首先采用封堵洞口办法,大人小孩各显神通,孩子和泥,将泥块投向洞口,大人干脆用铁锹从巷口水渠内挖泥,整锹烂泥甩上去,成功糊死洞囗,看到马蜂在洞口游走,无法进入,人们满意散去。第二天,人们发现马蜂出入洞口大开,马蜂又恢复正常生活状态,中午马蜂活动力强,蜂毒更毒,傍晚再次行动,这次采用封堵洞口、柴草火烧和烂泥攻击办法并用,人们轮番上阵,群蜂四处袭人,墙下死蜂一片,巷内数人被蛰,可谓两败俱伤,战斗持续两个小时才收兵回营。后来,虽再无战事,群蜂也是元气大伤,盘桓几日,渐渐撒离,巷内恢复了平静。</p> <p class="ql-block"> 我家大门南侧围墙也曾有一窝马蜂(土蜂),由于围墙中空,马蜂驻扎众多,巷内来往行人多次被蜇,马蜂出入洞口距大门很近,家人出入也需小心谨慎。一日傍晚,众邻合力欲战群蜂,备好水、土、柴和锹镐等物,先和泥封蜂巢洞口,再用火攻,马蜂前仆后继,欲突入蜂巢,马蜂死伤甚众,鏖战多时,躲避不及的邻居也有蛰伤,战至天黑,蜂巢外墙壁土坯残伤,水泼火烧轮番上阵,铁锹捅刺,脸盆大小十数层的蜂巢露出大半,群蜂死伤逃离殆尽,仅有晚归马蜂仍在附近游荡,威胁已除,众邻收兵,归家就餐。</p><p class="ql-block"> 两次大战群蜂,至今想起,仍觉心有余悸,长者为主力,妇幼协助,仍有哭叫喊痛儿童,战马蜂确属不易。许多孩子毫不畏惧马蜂,围着杨树、电杆用柳条抽打马蜂,打落的马蜂并不会立即死去,多数只是晕倒,孩子近前辨别马蜂是否有毒,马蜂一般分为红脸和白脸,红脸蛰人有毒,白脸不蛰人,白脸蜂直接抓起,是红脸蜂,就用小棍压住,去掉蜂尾,再抓起玩耍。玩蜂,都是在抓住蜂后,用一根缝衣线,一头栓住蜂腰,一头攥在手中,任由蜂儿飞,自己在后牵线游走奔跑,也是快乐无比。</p><p class="ql-block"> 现在再也见不到以蜂为玩伴的孩子,随便一只昆虫都会让孩子惊慌失措,偏远农村再没有泥猴一样孩子在玩耍,现在孩子失去了上树折枝、上房抓鸟、下河抓鱼的天性,二三周岁就拥有了一个大书包,各种书籍应有尽有,各种培训班侵略着孩子们玩耍亲近自然的时间,这是孩子之幸还是忧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