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从农民到教授的人生传奇</b></p><p class="ql-block"><b> ——徐宝贵老师和他的古文字研究</b></p><p class="ql-block"><b></b></p><p class="ql-block">《甲骨文“犁”字的相关问题研究》一文,是徐宝贵教授退休后精心结撰的一篇考古文章。徐老师2003年从吉林师大调入韶大,2009年退休。这篇作品是他退休之后写下的作品。徐老师来韶后,进入了他的学术丰收期。在韶大任教期间,写下煌煌巨著《石鼓文的整理与研究》,古文字学泰斗裘锡圭为之作序,称赞徐老师在石鼓文研究所作出的集大成成果。退休后,徐老师终日埋首书斋,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又精耕细作,写作续编。而这篇《释“犁”》作品,即是当时忙里偷闲写作的一篇具有深刻文化史意义和原创学术价值的古文字学专论。</p><p class="ql-block">徐老师从考释甲骨文、金文“犁”字入手,解决了一系列晦暗不明的古史问题。徐老师考释“犁”(黎)作为殷商时方国名、地名,它与殷的密切关系以及它的灭国史实。这已经令人惊喜了。而且,徐老师以他的淹博学问与精思细审,经解读“犁”字作为殷商时所创的独体象形字,确认了殷商时间是犁耕技术的使用与成熟时期。并结合考古实物的发现,推论犁具使用实际出现的时期当在新石器时期。文中,徐老师列举了良渚文化等遗址出土的多件石犁实物,把自新石器时代石犁的出土与殷商甲骨文、金文“犁”字的解读有机结合起来,清晰勾勒出犁具农耕文明从起源到成熟的历史进程。徐老师借助于对“犁”字的古文字考释,给我们清晰展示中国农耕文明从萌芽到成熟的时间进程。</p><p class="ql-block">很显然,徐老师所作的这项工作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我们熟知,目前学术界流行的观点是战汉时期是犁耕技术成熟期。徐老师仅只拈举在“犁”字,考释其本义及用例,便给我们展示出一幅崭新的上古中国农耕文明的早期历史图景,为其起源与成熟作出时间断代。徐老师还谈到,早年郭沫若也曾论考犁耕出现于殷商时,但郭氏给出的文字论据却是错误的。</p><p class="ql-block">徐老师是当代中国古文字学界的一个传奇人物。早年,在六十年代中期,徐老师小学毕业后便务农。农事之余,先学篆刻,不久,兴趣即由篆刻而转向古文字。此后二十多年汲汲于此从不懈怠,达到无师自通、学有所成的地步。九十年代,裘锡圭先生读到徐老师写的古文字大家郭沫若释读甲骨文而为之辨正的文章,颇为欣赏,慧眼识才,即招揽为学术助手。裘老在了解徐老师为农民身份时,大为惊讶,即向徐老师家乡吉林省领导极力举荐,在国家领导人的督促下,经历一番波折,最终为吉林师大延请为中文系教授。过去,我们曾经听闻过民国时代北大、清华破格录取学生或聘请教授的,可是,你听说过一个务农二十多年的农民直接晋升教授的故事吗?而且还发生当今社会等级森严的大学校园里?没错,徐老师是一位“农民教授”,他创造了奇迹。相信最具想像力的编剧也编撰不来这样的情节。</p><p class="ql-block">回想八、九年前,在徐老师离韶返吉前夕,我去他的寓所拜访了他。当时他已六十五、六岁了。徐老师家里的家俱是常见的普通木材制作的一类,十分地简陋。反而是靠墙的一排书柜十分瞩目,柜里摆满了近些年来出版的各类考古期刊与发掘报告集。此类书印刷精美,单本价格动辄三、五百元。徐老师说,新出考古发掘报告提供了最新的原始材料,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所以,也必须悉数购买。但是,退休后再作课题研究,已经失去课题研究审报资格,也无缘得到国家科研资金支助。这对于徐老师的古文字研究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我听说徐老师为购书向系里支借了二十万元,然后从退休金里按月扣款还款,因而刚退休的前几年,徐老师的退休金大部都用来购书搞研究的。</p><p class="ql-block">我知道,当时的这次见面恐怕是与徐老师的最后一次当面交流与请益了。徐老师说,年岁不吾与,当叶落归根。此后,从广东到吉林,远隔千山万水,以后大概只能微聊了。那天晚上,徐老师谈兴正浓,便说到他完成初稿的这篇考“犁”大作。除了他在古文字学界的师友,大概我是最早读到这篇作品的行外人士。记得当时我粗略翻阅这篇文字稿件的情形,徐老师当时简明扼要地解释论文要义,内心无比地惊讶与震撼。</p><p class="ql-block">我的专业志趣也是古代文史。而面对徐老师时,却倍感汗颜,也生出感佩与敬畏。这不仅仅是因为他能读懂“天书”的缘故,更是因为,眼前这个朴实平和、其貌不扬而待人谦逊的老头,原本是一个从东北黑土地走出来的农民,还带着洗却不掉的泥土气息,究竟获得了何种神奇的因缘,他竟然把古文字当作毕生的嗜好和人生目标,历经曲折与磨难,而学有所成,终成一代学术大家。</p><p class="ql-block">古人尝谓,苍颉造字惊天地泣鬼神,这是古人造字的神话传说。在漫漫时间长河里,却有一个终生为衣食忧的农民,拾掇起被岁月浸蚀与掩埋的汗漫不清的古文字,给我们重新演绎着中国老祖宗所创造的辉煌历史和崇高智慧。而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神迹”啊!</p><p class="ql-block">去年冬,徐老师因病去世了,终年73岁。一代传奇随风而逝了。不管他的来和他的去,我相信是都有因缘的。也许,这是徐老师在此生、也在他的前生与后世与中国古文字的不可分解的殊胜因缘。</p><p class="ql-block">我用以上粗疏简陋的文字,描述了一篇文章是如何通过一个古文字去再现一段被岁月湮没的历史的。我更感佩的,是曾经有这样一个人,是如何通过古文字去再现中华发明史的宏大景观与发展进程的。这只是徐老师毕生所从事的工作的一个剪影,一个片断。徐宝贵,以他的不可思议的机缘与矢志不渝的意志力,有力传达了汉文字的神性与魔力,并借由文字创造了一个学术界的神迹,以及一个伟大的人生传奇故事。</p><p class="ql-block">渔夫即记。</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pw9h8o.smartapps.cn/pages/index/webview?pcode=16216962029291&title=undefined&thumburl=https%3A%2F%2Fpng.doc88.com%2F2014%2F10%2F13%2F9522798501125_160.png&_swebfr=1&_swebFromHost=heytapbrowser"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U4NTMwNQ==&mid=2653973599&idx=2&sn=a8fbed200e82e37cdc469e0cb6fc87d8&chksm=84c80ba9b3bf82bf6696d641a35d8799ace205a4deb8b363dffebfa3a4f6a0828a0565b8f5c1&scene=27"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