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齐长城古村落之蜂窝村(一)

雪野文化szm

<p class="ql-block">蜂窝村位于莱芜区北45公里、雪野街道办事处驻地西北约11公里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7°49.5′, 北纬36°48.0′。东邻上游村,西靠胡多罗村,南接学山村,北至大厂村。北距齐长城直线距离不足1公里。全村现有113户,214口人,耕地400亩,山场3000亩。村中以王、房两姓为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考证王氏谱碑,王姓五世祖由石城迁此定居,至清光绪三年已繁衍至十二世,王姓之前朱姓早居,由此推测,蜂窝村建村当在明朝或之前。当时村北山顶石缝中有两窝蜂栖息,蜂巢硕大,常有蜂蜜流出,给当时的村民提供了野生蜂蜜,众称蜂窝,久成村名。村中老人至今还清晰记得小时候到蜂窝掏蜂蜜的情景。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两窝蜜蜂神奇消失,至今是一个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神秘的黄巢文化</b></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齐长城在蜂窝村以北沿山脊自西向东经青和圈、胡多罗、北峪、大厂形成巨大的防御屏障。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在蜂窝一带驻扎,背靠齐长城以图东山再起,在这里留下了诸多活动遗迹及传说。</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旗杆顶</p> <p class="ql-block">旗杆顶位于村北0.5公里处,一个尖顶的山头,黄巢起义兵曾在此据守,山顶上是义军插放义旗的地方。当时山顶有一旗杆底座很是壮观,因历史原因,现已不知去向。现在山顶上建有电讯信号塔。</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巢顶</p> <p class="ql-block">黄巢顶位于村东1.5公里处,一座南北狭长的平顶山丘,因黄巢起义兵在此整备训练军队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村民王爱学至今能背诵当地流传的一首歌谣:梯子崖万丈高,达不到摩天岭的半拉腰,摩天岭向西一条峪,黄王宝马还得跑一天一宿,双泉峪向南是黄巢顶,黄巢顶上顶子平,千军万马能扎营。</p> <p class="ql-block">在黄巢顶东侧半山腰,至今保留着黄巢义军插旗用的旗杆底座,底座由青石打制,圆形,直径有120公分,中间旗杆插空直径在30公分左右,底座厚近30公分,现在底座已碎成4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马跑泉</p> <p class="ql-block">马跑泉位于村东1.5公里处双井沟,由黄巢战马马蹄刨土出泉而得名。相传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军沿齐长城自西向东经过蜂窝村东一条大山峪,这时人困马乏,周边没有找到一滴水,饥渴难耐之际,黄巢的战马在山根边长嘶一声,后蹄一蹬,一跃而起,前蹄奋力刨向山根的黄土,结果两蹄刨过的地方分别涌出了汩汩的泉水,泉水甘冽,黄巢起义军饮过此泉后士气大振,接连打了几个胜仗,为了感谢这两股泉水,黄巢将它们命名为“马刨泉”。有诗赞曰:</p><p class="ql-block">赤兔腾空山峪口,</p><p class="ql-block">喉干舌燥窍生烟。</p><p class="ql-block">一声长啸龙王至,</p><p class="ql-block">蹄下刨出两圣泉。</p> <p class="ql-block">北马跑泉</p> <p class="ql-block">南马跑泉</p> <p class="ql-block">马跑泉北面山腰处有龙王庙一座,上世纪70年代被毁,有村民在原址用石块干垒一小石棚,里面有刻有“龙王神位”的石质牌位,石棚外有一石质香炉,牌位和香炉是原龙王庙的物件,在石棚右侧土中埋有庙碑,系村民王爱学早年为保护庙碑而用土淹埋,通过清理,庙碑保存完好,因石碑有一半嵌在石缝中,刻碑时间看不到,碑文有“黄巢顶山有马跑泉二眼”字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独特的山水形胜</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大鼎山</p> <p class="ql-block">大鼎山位于蜂窝村东偏南2公里处,属于雪野北大岭的一座山头,海拔553米,山顶平整,有一个近6000平米的平台,大鼎山南侧是悬崖峭壁,当地叫西峪前崖。从远处看,大鼎山像一尊铜鼎立在北大岭上,大鼎山由此得名。大鼎山山顶平坦开阔,山顶至西峪前崖底落差达370米,是滑翔伞运动的理想场所,2005年,全国滑翔伞比赛在大鼎山举行。现在,山东飞来者航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大鼎山建立了滑翔基地,山下双向车道直达山顶滑翔起飞地,大鼎山成为滑翔体育爱好者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万卷书</p> <p class="ql-block">从蜂窝村委向北沿水泥路蜿蜒400米,在道路东侧有一段绵延300米的裸露的岩石,岩石层层叠叠,据考证地质年代属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距今约5亿年,该处岩层近两米高,层次非常明显,有页岩、灰岩等,不同岩层颜色不同,有黄、红、白、青等颜色,像是展开的万卷书。不同岩层代表了不同的地质年代,这里有三叶虫化石,小小的三叶虫见证了这里曾是海洋深处的历史。走在路上沿着岩层前行,抬手之间的距离就轻松跨越了整整5亿年的历史。让人不得不感慨沧海桑田变幻之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金钱猪</p> <p class="ql-block">在蜂窝村东500米处的山岭西侧,有一片裸露地表的奇石,石质为青石,上有凸起似铜钱样的花纹,花纹直径8-15公分不等,俗称金钱石。其中有一块长3米宽1.2米的巨大奇石形似肥猪,头东尾西卧在土岗上,耳朵半露,四蹄没入土中,头顶和脊背露在外面,肥猪浑身布满了金钱花纹,通身显得肥硕圆润,在太阳照射下银光闪闪。远看就像一头金钱花纹的肥猪卧在蜂窝村东的土岗上,村民称其为金钱猪,从此经过的村民都要摸摸金钱猪的猪头,据说能带来财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丰富的地道物产</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地道中草药</p> <p class="ql-block">蜂窝村丰富的地质岩层孕育了营养丰富的土壤,营养丰富的土壤出产地道中药材,蜂窝村自古就有采集、种植中草药的传统,其中柴胡、丹参是本村种植的主要品种。近几年随着中草药价格的不断攀升,蜂窝村人种植中草药的热情越来越高,截至2022年,全村种植中草药面积达到300亩。蜂窝村种植的中草药因无农药残留、品相好、药效足而受到省内外客商青睐。2022年蜂窝村被评为济南市中草药种植购销基地。</p> <p class="ql-block">蜂窝村民收获柴胡。</p> <p class="ql-block">村民收获丹参。</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神奇的“十八行子”石</p> <p class="ql-block">“十八行子”石是古生代寒武纪浅海相沉积地层所形成的一种特殊岩层构造,在莱芜段齐长城沿线广泛分布,其中雪野街道蜂窝村最具代表性。为什么是“十八行子”呢,据说这里的石头分层,总共十七八层,最明显的有十二层,并且每一层都有不同名称和用途。当地石匠就根据各家的需要,从各层取石料,分别用来盖房子、垒鸡窝、建石桌、做井盖、打寿坟、修街道,等等。就拿盖房子来说,打地基、砌房墙、垒墙檐、筑台阶,不同部位用不同石材,“十八行子”全部满足,主家只要说出建房的规模和大概的样式,老石匠就能给算出用多少石材。</p> <p class="ql-block">村民王爱学为我们科普“十八行子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蜂窝木鱼石</p> <p class="ql-block">木鱼石是一种粉沙云泥岩,属泥灰岩(泥质含量高的灰岩),产于泰山下寒武统地层中,形成时处于氧化性较高的环境,因而呈紫色,有沉积纹理,属海象地层产物。蜂窝村东地下10-15米处出产木鱼石,19世纪70年代末,村民在村东挖大口井,在地下15米的地方探到木鱼石岩层。木鱼石质地细腻,颜色漂亮,经繁杂加工可制成紫色茶壶,可同宜兴紫砂壶相媲美。 “木鱼石”中含锌、锶、铁、铍、钴、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及微量元素。木鱼石属不可再生资源,因此,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而它的一些元素又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保健功能。现在,木鱼石资源已受到国家保护而被禁采。</p> <p class="ql-block">蜂窝村,一个居于齐长城脚下的小山村,这里有独特的山水形胜,有地道的物产,还有许多古老美丽的传说。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蜂窝村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党的红色村庄。在当代发展中,蜂窝村人为了解决用水问题战天斗地,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赞歌。更多精彩,敬请期待探秘齐长城古村落之蜂窝村(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