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秋之夜,花好月圆,皎皎明月,灿若玉盘。</p><p class="ql-block"> 中秋赏月的习俗,古来有之。它来源于后羿与嫦娥的凄美传说。传说中嫦娥误食了不老药之后,身体越来越轻,飞到了月亮上面。而后羿只好日日夜夜呼唤着她的名字,并在月圆之夜摆出她最喜欢的水果和糕点,期待能见到月亮中的妻子。千百年来,人们喜爱月亮、欣赏月亮、歌颂月亮,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何等的豪迈;“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是对古人的缅怀;“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寄托的是无限的愁思…但最让人喜爱的还是中秋之月。“十二度圆皆好看,就中极圆是中秋”。古人由于交通不便、物质匮乏,与家人朋友相聚并吃上一块香甜的月饼,成了一种不太轻易实现的愿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秋佳节,与家人一起赏月似乎成了一种奢望,或者说是一种情感寄托。</span></p><p class="ql-block"> 今天,人们仍然习惯于在中秋与家人团聚,品尝月饼,欣赏月亮。这既是一种对习俗的传承,也是对平时忙碌生活状态的一种调节。皎洁的月光,伴随着清幽的桂花香,夹杂着孩子的笑声、闹声,仿佛让世界的喧嚣与嘈杂在这一刻暂停,仿佛让人们的焦虑与疲惫在这一刻烟消云散。</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中秋团圆似乎比古人要容易很多。飞机、高铁等交通工具为家人团聚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互联网的技术的飞速发展又使视频通话和“家庭云聚会”成为可能。古人所感叹的“月圆人不圆”的遗憾,已经被科技发展成功弥补。除了与家人团聚,对古人来说是“奢侈品”的月饼,今天也实现了品种和口味的极大丰富。但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一盒盒包装精美、花样繁多的月饼或许已成为中秋亲友之间馈赠的礼物,人们已不再大快朵颐。就连以往相对稀有的桂花树,现在也成为了很多城市、街道、小区的绿化树木,人们可以畅快淋漓地享受一个多月的清芬。</p><p class="ql-block"> 常有人感叹现在的节日氛围越来越淡了。但在我看来,从古到今中秋的变化,既反映了人们观念的变化,更折射出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江月年年望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只有皎洁的明月,千百年来洒着同样的的清辉,嗅着同样的花香,照着不同的人儿…..</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