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帆船航海日记 - 第十八天

Ronni

日期:<font color="#ed2308">2023年8月18日</font><br>地点:Ittoqortoormiit<br>关键词:<font color="#ed2308">雪橇犬</font><br>纬度:北纬70度、<br>气温:5度 - 12度<br>海面:能见度高、晴朗 今天将是我们为期19天的北极帆船游最忙碌的日子,因为今天我们既有登陆的活动,还有就是整理行李,收拾好东西,为明天下船做好准备。<div>  昨晚估计大家都没有休息好,一是在感叹时间太快,转眼我们的行程就要结束了,真有些依依不舍,内心有点不是滋味;二是我们的船准备停靠在今天的最后一个登陆点,并且还要给船加油,这是整个行程中的第一次加油。按理来说,这些应该都不是事,但昨晚到了目的地,出状况了,我们的船无法抛锚,也找不到固定船上绳子的地方。听Christian说,去年来的时候岸边的坝没有这么高,今年当地居民把岸加高加长了,固定绳子的铁圈没有了。这样一来,我们无法下船,油也没法加。所以整个晚上,整个船上工作人员一直在忙碌,寻找方案。他们驾着橡皮艇一趟一趟地去对面考察。<br></div> 这都到半夜了,船上、海面上、岸上,一片忙碌,而我们也帮不上忙,只能和他们一起坚守,陪伴着他们。 上午8:50,浓雾褪去,海面渐渐清晰起来,在下船之前抓紧时间和后面的小镇合影留念,这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这里原是停船加油的地方,但现在已经不行了。领队他们决定,先用橡皮艇把我们分批送到可以登陆的地方,这需要从这里围着这个岛,从右边绕到岛的另外一侧登陆。之后,他们再想办法看怎么固定船。 这是全体船员在奋力抛锚的场景 在登陆之前先介绍一下这个小镇,名字很长,而且找不到翻译成中文的依据,所以这里只能用它本身的名字Ittoqortoormiit<div>  领队说了几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发音,后来问了一个当地人,他很耐心地教我念。这个单词要分段念,Itto-qor-toor-miit,经过他这么一解释,我记忆深刻,直到现在都还能张嘴就念出来。</div><div> 这是世界上最偏远的定居点之一,也是东北格陵兰唯一一个,也是我们这次航程中所有登陆的地方中唯一个有常年定居的本土人。</div><div> 在登陆之前,Christian交代纪律。一、禁止拍照当地人,他们非常抵触被人拍照,这会激怒他们的;二、岛上有卖纪念品的小店,在购买纪念品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海关是否允许带出去,因为这里的土著人常年以狩猎为生,所以这里的很多纪念品是用野生动物的皮毛做出的,而其中就有被禁止带出海关的物品。三、参观小镇时,只能在小镇的范围内走动,切忌走到安全范围之外,因为这里常常有野生动物出没,万一碰到,那将是很危险的事,切不可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div> 上午九点多,我们坐上橡皮艇,前往Ittoqortoormiit。 橡皮艇把我们送到这里登陆。我们的帆船现在停在右手边那个伸进海里的岩石后面。 一下船,海滩上就摆放这海豹的空皮囊,有点微微发臭,尸体上爬满了苍蝇。不知道猎人们为什么让它们裸露在沙滩上。它们是怎么死的?自然死亡?还是被猎杀的?看着它们顿时心生悲悯。 登岛后的第一印象 地上还有子弹壳 河边闲置的一个雪橇上,摆放着一张北极熊的皮。 这是一张有着当地人同框的照片,之所以能把他拍进来,是因为Gordi征求过他的同意才拍的。看得出来,Gordi和他很熟,应该以前也拍过。在他身后是一排被链条拴着的狗,河的两岸都有。我们到这里的时候,正巧赶上他来喂食。 这些狗狗就是我们所耳熟能详的雪橇犬,但眼前的这些狗狗是不是有点颠覆我们之前在资料片里所看到的样子。在我们的脑海里,雪橇犬都是二哈那样的体型和可爱的样子,可眼前的雪橇犬看起来很普通。 据当地人介绍,每年夏天,雪橇犬就会被链条拴起来,养在河道两旁,因为夏天它们没有活干,每年从四月到十月,猎人们都会把它们喂养在这里。到了冬天,猎人们出海捕鱼或打猎,雪橇犬的工作才来了。那个时候才是它们大显身手的时候,可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我们作为来此地一游的游客来说,看着这些雪橇犬,不禁感叹,都感觉这样对这些狗狗不公平,那个澳大利亚的Margrete不停地说这些狗狗好可怜。 看看它的眼神,这是渴望自由的眼神,眼中带着一丝忧伤,简直让人心生怜悯。 在小镇的路上,也能看到被散养的狗宝宝,当地人说,对于狗宝宝和一些没有攻击性的犬只,都不用拴住,直到它们长成成年狗。 好可爱的狗宝宝,我想它会不会不想长大,这样自由自在地撒欢多好。 顺着小镇的主路,我们来到小镇的游客接待中心,这栋小屋不仅是旅游办公室,还是纪念品小店,还协调着当地居民为游客提供的活动及船只所需的事宜。一座小小的建筑,可谓身兼数职。 游客中心很小,我们是分批进去参观。里面只有一个工作人员,她主要就是销售纪念品兼收款员。里面不仅卖纪念品,还展出一些珍贵的物品,如独角鲸的长牙、驯鹿的鹿茸和海豹制品。 <p class="ql-block">  在店门口,设了一个台,后面是一个帐篷,里面用来陈列一些珍贵皮毛,旁边坐着的这位当地人是旅游中心的工作人员Mette,Christian说她是可以同框拍照的。</p><p class="ql-block">  地上摆放的木架子上有一个盘子,里面放着一些做熟的肉块,我开始不知道干嘛用的,后来他们告诉我这是麝香牛的肉,摆放在这里供游客品尝的。我也尝了一块,口感和我们平时吃的味道相似,而且感觉制作方法是卤出来的。</p> 帐篷旁边一个架子上挂着一条毛皮裤和手套,这是北极熊皮制作的,游客可以穿起来拍照。 这是Ejnar Mikkelsen的雕像,它被竖立在小镇的制高点,在这里,Ejnar Mikkelsen可以俯瞰整个小镇,这个由他和另外80名因纽特人于1925年建立的。当时他们被“Gustav Holm"号船带到这里,定居在离最后因纽特人定居点以南400公里处,也就是格陵兰东北部。<div>  </div> 当时丹麦政府鼓励这种定居,因为那个时候,当地的因纽特人或多或少都在陆续迁离此地;加上丹麦致力于改善Tasilaq日益恶化的生活条件,所以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定居,这些新来的人很快就在这片新区域获得了良好的狩猎条件,使他们在这里得以发展。<br>  这里盛产海豹、海象、独角鲸、北极熊和北极狐 过去这里人口更多,现在大约有300人全年生活在这里。他们过着传统的因纽特人的生活,打猎和捕鱼。夏季,他们还接待所有到这里来的游客和到斯科茨比湾(Scoresby Sound)的船只。 在游客中心的马路对面,有一座教堂。这座教堂建于1928年,这座教堂是建在永久冻土之上,由于永久冻土运动的影响其结构,经过几年的修复,现在有向公众开放。 教堂的结构类似于船的船体的上翻结构,以纪念斯考茨比的船,这位为该峡湾命名并绘制地图的地质学家。 这个小镇很小,转一圈也就半个小时。 这条石沙路是通往山顶的一条坡路,爬到山顶,可以俯瞰整个海湾。 小镇天空的云也很有特色 这是小镇唯一的学校。 我身后是博物馆,里面展示了因纽特人20年代开始的古代生活方式和定居的过程。 因纽特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爱斯基摩人”,因纽特人不喜欢被称之为爱斯基摩人,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称呼有诋毁他们人格的意思。但我咋就觉得爱斯基摩人这个名称很浪漫呢,说起这个名字,脑海里浮现的是驾着雪橇,在一众哈士奇雪橇犬的护拥下,驰骋在白茫茫的雪野中,与北极熊、北极狐、北极兔比拼,好帅,好拉风。。。。。。 爱斯基摩人,哦,不对,因纽特人,属于黄种人,典型的亚洲人的模样。穿衣打扮也与我们贵州的苗族很相似,包括他们的手工制品 这里的植物很稀少 一只小鸟在沙滩上孤零零地发呆 我们的帆船从那边开过来了,停在岸边等待我们 我们的帆船朝着Hurry Inlet驶去,途中经过Scoresby Sund斯科茨比海湾,那边漂浮的几座冰山令人记忆深刻,延绵的岩石山脉也给我们留下最后一个美妙的回忆。因为,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个美丽的格陵兰岛了。最后再细细品味其韵味。 这是一份完整的记录,上面列出了自进入格陵兰岛海域后的每一次登陆和每一个关键词。总共有27处。 <p class="ql-block">  这张地图清晰地标示出我们在格陵兰每一次登陆的位置,从这幅图,我们的行驶轨迹就像在格陵兰国家公园里画一幅图,我们的帆船在大大小小的峡湾里穿梭。,</p> 我们从8号进入格陵兰国家公园,短短的九天的时间,我们领略到了所有能到达的峡湾的美丽风光;还有珍贵的野生动物、极地特有的奇花异草、独特的湖光山色、古老的稀有岩石;还有,历史上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考察极地并为人类了解这片土地而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及他们留下的足迹。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历史古迹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所有这些美好的画卷,会在我记忆的长河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永远不可能淡去。<div><br></div><div> 再见了格陵兰!冰岛明天见!<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