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行

老顾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辽西之行有感(代序)</h1><div><br></div> 我们从牛河梁下车,踏上辽西大地,老区人民对咱们部队的感情深厚淳朴,口口声声的呼唤着27旅,让我们深受感动。在基层经费这么紧张的情况下,建昌政府对我们热情接待,凌源更是民间安排,自掏腰包,全程陪同,让我们对辽西从陌生到亲近。部队是在辽西组建,发展壮大,在战火中成长,它的作风形成,正是辽西这块贫瘠之地养育了它,贫苦的百姓的求解放的精神激励它,形成了主官及部队的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冲锋在前,敢打胜仗的作风。咱们几个的父亲从辽西就在一起,解放战争在一起,韦祖珍叔叔走后,和韦统泰叔叔搭档一直到六十年代 ,难得呀! 这次我们四个人同返辽西,我从车窗望着辽西大地,仿佛看到当年这支年轻的部队,指战员衣衫褴褛,缺衣少食,装备很差,但他们忠诚,坚毅,机动灵活,靠着双腿活跃在辽西的崇山峻岭,村落田野,我们坐了几天车已经疲劳,他们战斗了整整两年,老百姓记得他们的战斗足迹,山河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身影,我们要把它们写出来,传下去!李淡墨是个热心的有心人,李凌宝是研究党史三十多年基层干部,没有他们,很多可贵的资料可能就丢失了,我们一起努力填补这段部队模糊的历史,不负父辈战斗一生的信念!<br><div><br></div><div>文/丁小梅</div> 辽西行(一) 凌源市 9月1日,战场刀尔登,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 1946年,时任十八军分区司令员的父亲,在刀尔登这棵树下给部队讲话。 在这棵长得枝叶繁茂的大树下,我们来探访父辈战斗过的地方,学习历史,纪念英雄! <div>这座西大岭就像一座丰碑,父亲赤胆忠心,天地大山为证,老区人民为证。<br></div>图/明局长<div>注:明局长为凌源市干部。</div> 这棵400年的大树,留下了累累弹痕。 我们爬上山顶。 把红领巾挂到树上。<br>登高望远,吟:<br>当年鏖战急,<br>弹洞前村壁。<br>装点此关山,<br>今朝更好看。 9月2日,战场沟门子镇,隶属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 1946年4月,父亲在这棵树下留影。 父亲与韦祖珍政委在大庙前合影。如今大庙没有了,大树还在,我们四个丁韦的后代,也在这里合影。 途经凌源的乡间美景:南台子,号称小桂林。 9月2日,战场沙果沟,位于朝阳市凌源市河坎子乡。 父亲当年的住所。 9月2日,老窝埔根据地。我们站在先辈住过的地方,后面山上是哨兵石,山洞里可以住几十个人。 一个天然洗澡池,胜过华清池! <div>凌源是个好地方,这里山清水秀,这里有父辈战斗的足迹,有对父亲充满感情待我们像家人的凌源人,我既感动又开心,真是不虚此行。<br></div>图/明局长<div><br></div> <div>辽西风景独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br></div>图/明局长<div><br></div> 辽西行( 二) 朝阳市<br>9月2日,在朝阳与专程从北京赶来的吴烈的家人共进晚餐,作为延安孩子宣讲团的吴大哥,给我们讲述了毛主席“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由来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我们加深理解了主席的伟大胸怀,加深理解了我党立党为民的初心。 辽西行全体成员12人在朝阳汇合(其中1人到朝阳后因母亲急病马上返家),9月3日早上在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朝阳鸟化石国家地质公园参观留念。 朝阳古生物化石博物馆留影。 3日下午参观朝阳北塔,该塔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公元485年前后),从最初的建成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是为了当时祈福和弘扬佛法而修建的木构楼阁式的佛塔。古塔公园成为朝阳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清晨,朝阳市区鸟瞰图。九月初习主席到达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相信东北这片沉睡的大地全面振兴指日可待。 辽西行(三) 葫芦岛市<br>9月4日,我们来到辽西二次大捷纪念馆,该馆位于葫芦岛市杨家杖子经济开发区区内,修建在我军发起总攻的旧战场上,内有纪念碑和烈士陵园。 1947年9月中旬的“辽西二次大捷”,创造了辽沈战役前东北战场上我军空前的大捷,是辽沈战役前东北战场我军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新成立的八纵所属三个师在司令员黄永胜直接指挥下,和友邻4个师密切配合,步炮协同,英勇作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93军和49军达上万人,取得了很大胜利,震动了整个东北战场。<br>碑文两旁是冀察热辽军区司令员程子华和八纵司令黄永胜的雕像。 我们45军子弟不远千里来到辽西二次大捷纪念馆。 当年的丁(师长)韦(政委),与今天的丁韦后代。 肇庆三姐妹,军人好后代;<br>沿着父辈路,探湘又寻辽;<br>才上黄土铺,又下要路沟;<br>继承先烈志,红旗肩上扛;<br>巾帼赛须眉,此行好旗官。<br><br>文/ 韦亚南 向纪念馆赠书。 9月5日我们来到建昌革命烈士陵园。<div>敬赠四十五军子弟<br><br>先俦仗剑走天涯,<br>北战南征救国家。<br>英雄儿女追踪迹,<br>猎猎红旗永光华<br><br>文/ 王国建 <br>注:王国建为建昌县党史办干部。<br></div> 与建昌县委宣传部部长杨艳及党史办等工作人员留影。 热东独立团副团长韦统泰<br> <br>辽西蹈火一书生,<br>百万人民享太平。<br>腰斩敌军黄土铺,<br>只因心里总光明。<br><br>文/张耀恒<br>注1:毛泽东赠韦统泰“光明”二字。<br>注2:张耀恒为建昌县政协干部。<br>图为韦统泰后人韦亚南(左一)饶有兴致听取讲解员的介绍。 韦祖珍<br> <br>辽西百战韦将军,<br>谋划兵机自不群。<br>轿顶山头三掠阵,<br>先锋报得大捷文。<br><br>文/张耀恒<br>图为韦祖珍后人韦建华(右二)与建昌县党史办干部亲切交谈。 《建昌印象》<br> <br>建昌古城,辽西重镇;<br>修墙建堡,易守难攻;<br>历为兵家,必争之地。<br>十八分区,不畏艰难;<br>军政首长,亲临一线。<br>上下一心,攻取建昌;<br>根据之地,扩成一片。<br>两次围城,久攻不下;<br>兵力不足,含恨而退。<br>三打建昌,友军来援;<br>将士用命,全歼顽敌。<br>辽西全境,最先解放;<br>至今已有,七十七载。<br>虽说而今,困难不少;<br>建昌人民,毫不气绥;<br>努力奋斗,埋头苦干。<br>一抓根本,不忘初心;<br>革命传统,永远铭记;<br>要让红旗,代代相传。<br>二抓基础,因地制宜;<br>科学规划,绿色发展;<br>建昌未来,前程似锦。<br><br>文/韦亚南 小梅姐行军礼有感<br><br>9月5日下午,出席热东军分区后代走访老区座谈会。到了当年父辈浴血奋战的地方,小梅姐心潮澎湃,敬军礼以示对父辈的郑重宣誓和崇高敬意。<br>建昌县党委、人大、政协三套班子领导出席座谈会和捐赠仪式,规格颇高。小梅姐报之以军礼,可谓庄重。<br>对父辈和自己走过的路无怨无悔,坚定不移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此乃自信。<br>将门之后,一举手一投足无不散发出军人的风采,是为威武。 捐赠仪式上,大哥大姐们向建昌党史办捐赠有关父辈的著作和画册。 辽西行<br><br>凌源建昌杨杖子,<br>初秋群山满目翠。<br>昔日战场依稀存,<br>父辈足迹更清晰。<br>物换星移七十载,<br>当年战旗今何在?<br><br>文/韦亚南 辽西行随想<br><br>高粱泛红秋风起 ,<br>八纵子弟赴辽西。<br>寻访父辈征战处,<br>凭吊烈士牺牲地。<br>群峰巍峨披绿装,<br>古松参天展长臂。<br>枪炮声息硝烟尽,<br>热土腾飞今胜昔。<br><br>文/韦建华 寻根-圆梦行<br><br>久有寻访辽西梦,<br>不远千里来覓源。<br>光荣部队诞生地,<br>艰难岁月中壮大。<br>后代子弟难释怀,<br>重返烽火战斗地。<br>手捧地图和县志,<br>踩着父辈足迹走。<br>沙场大树系红巾,<br>深山旧居留个影。<br>远望峻岭青纱帐,<br>遍地英雄杀敌勇。<br>贫瘠土地穷苦人,<br>铸就官兵猛虎魂。<br>七十八年一晃过,<br>老区旧貌换新颜。<br>军魂留在辽西地,<br>丰碑永驻人民心!<br><br>辽西之行有感。文/丁小梅 9月6日早从建昌县城乘车前往要路沟乡,在基层经费紧张情况下,建昌人民还给予我们交通、食宿上的接待,无言感激! 路上的小花,朴素而不起眼,正是代表辽西人民对革命事业默默的付出。据回忆1946~1947年间,凌源、建昌子弟参军人数就达2000人之多。 当地媒体“建昌发布”对我们一行作了报道:<br>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45军子弟到要路沟乡烈士陵园进行瞻仰,并举行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深切缅怀在解放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无名战士…… 大哥是个风趣幽默的人,也是个“吹毛求疵”的人。大哥说这个毛病是否惹人嫌,是否需要改。我说不需要,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做什么样的人,做真实的自己最舒服,大哥做到了。 6日上午在辽西第一党小组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用了很大篇幅介绍丁盛将军事迹,结束后丁家姐妹主动向前握手致谢并留影。 6日中午我们来到要路沟乡河南村参观中共热东(十八)地委旧址。 于家大院热东地委办公处<br><br>雕花石鼓认从前,拴马桩仍墙外边。<br>还是当年决战地,冬瓜横竖卧当然。<br><br>文/张耀恒 雕花石鼓认从前 拴马桩仍墙外边 冬瓜横竖卧当然 树高千尺叶归根,<br>难忘当年血与尘。<br>父辈豪情壮山河,<br>后代接力传精神。<br>热土处处见真迹,<br>百姓口口言其身。<br>最是执着寻觅者,<br>今持粤语东北人。<br><br>文/韦建华<br><br>辽西行一行十二人当中有五位“今持粤语东北人”,一位来自佛山,一位来自深圳,三位来自肇庆。 热东(十八)军分区司令员丁盛办公地旧址留影。 6日下午我们来到三道沟革命历史教育基地参观。 祁建大哥是个沉稳低调的人。这次辽西之行的行程安排,他背后做了大量的工作,谢谢祁大哥! 76年前眼前的这块土地发生了一场战斗,这是1947年秋季攻势中我军在辽西地区与整编国民党军队正面交战的第一场胜利,此战胜利,八纵24师名声大振。同时为接下来的杨家杖子围歼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战史称之“梨树沟门大捷”。 梨树沟门战斗中,父亲“这一排的任务是攻占南大山……,他带领全排勇敢顽强,攻上山去,在敌人猛烈的炮火下,攻上了山头,对整个战斗起到决定性作用”(摘自立功证书)。<br>76年过去了,在当年部队首长后人带领下,我来到父亲战斗过的地方,捧一把泥土带回佛山,陪伴长眠的父亲。文/顾新华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9月7日上午向葫芦岛市委党校捐赠。 辽西行(四) 锦州<br>9月7日下午我们来到辽沈战役纪念馆参观留影。 心系辽西。 辽沈战役纪念馆内的全景画《攻克锦州》,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画幅长一百多米,高十六米,生动描绘并立体再现了辽沈战役中关键一役,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恰逢建华哥过生日,给了我们一个惊喜。<br>丁小梅:@韦建华,回想起在锦州给你过生日,氛围太好了,歌还没唱过瘾。<br>韦建华:小梅,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这次别样的生日,会长久留在脑中。衷心地感谢兄弟姐妹们! 9月9日,感谢陈民带我们参观了配水池现场,一个我从不了解的惨烈战斗,满布子弹痕的墙壁上写着“第二个凡尔赛”,回来讲给外孙听,他马上说 一战期间最惨烈的一次战斗,无数烈士的鲜血换来今天的太平盛世,永远怀念他们。文/丁小梅 参观学习之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红海滩。 血染征旗几十秋,<br>山河收拾竞风流。<br>強国富民鸿图展,<br>跨世争雄壮志酬。<br>玉兔天宫擢桂返,<br>蛟龙瀚海驭鲸游。<br>共圆千载复兴路,<br>不负初心天下谋。<br><br>文/宗占峰 老夫聊发少年狂,大哥说这是他们的第一次。 陈民对锦州的行程做了细致周到的安排,他热情健谈的性格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谢谢陈民! 谢谢刘明!作为这次辽西行的主要发起人,还不辞辛劳给我们带来大量珍贵美好的瞬间。 <div><br></div><div><br></div><div>感谢所有辽西行的兄弟姐妹们,我们一起度过了一段很有意义十分愉快的时光。我们朝夕相见,同桌吃饭;互相照应,彼此欣赏;秉持初心,为先辈事迹感动落泪;亲如家人,藉快乐时光纵情歌唱。愿珍贵的回忆永留心间,后会有期。<br></div><div><br></div>图片部分除署名外来自辽西行成员,文字部分除署名外来自克西、老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