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之旅——南梁革命根据地初探

Steven

<p class="ql-block">南梁,是中国西北第一个红色政权——陕甘边苏维埃政府诞生地,20世纪30年代,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p> <p class="ql-block">南梁精神——“面向群众、坚守信念、顾全大局、求实开拓”。</p> <p class="ql-block">  第一站 寨子湾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旧址</p> <p class="ql-block">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即南梁政府)旧址,位于华池县林镇乡四合台村的寨子湾。西距南梁(荔园堡)15公里,西南距林镇12.5公里。1934年至1935年,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就在此地办公。这里地处子午岭密林深处的一坐北向南的簸箕形沟掌上。沟掌下是巨大的山谷,沟底有水。数十里之内山丘连绵,林木茂密,人烟稀少,清静深邃。</p> <p class="ql-block">旧址共分三组:一组为军事委员会所在地,在东崾岘,有6孔窑洞,西边3孔为办公室,次为刘志丹住室,再为刘志丹妻子住室。</p> <p class="ql-block">二组在寨子湾,同东崾岘隔一小沟,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有窑洞4孔,一为办公室,一为伙房,第三为警卫班战士住室,第四为习仲勋住室;三组在上崾岘,位于两组窑洞之间的山顶上,有小道同两组院落相通。</p> <p class="ql-block"> 第二站 南梁革命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南梁革命纪念馆,坐落在甘肃省庆阳市华池县南梁镇荔园堡,为了纪念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开展游击活动、在此建立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而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荔园堡古城曾是北宋抵御西夏南侵的前沿边哨,城名由宋英宗钦赐,这座气势宏伟庄严肃穆的建筑是纪念馆的馆门。</p> <p class="ql-block">南梁因南梁堡而得名,南梁堡是清末民众为御 匪而筑的土堡子。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同志开展游击活动并在此建立了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是1934年11月至1935年4月陕甘边工农民主政府驻地。</p> <p class="ql-block">南梁革命纪念馆周围遍布各类红色遗迹,主要有大凤川军民大生产基地、寨子湾刘志丹、习仲勋旧居、抗大七分校旧址、列宁小学旧址等。</p> <p class="ql-block"> 南梁精神永放光芒</p> <p class="ql-block"> 第三站 庆州古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历史悠久,据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周先祖不窋(bù zhú)所筑,距今已有 4000 多年。坐落于群山环抱之中,两水环绕,形似飞凤,又名“凤城”。庆州古城景区以“活着的千年古城”为内涵,以周祖农耕、汉唐、宋金、明清文化为脉络,打造的历史文化景区。</p> <p class="ql-block">周邦木坊,此坊位于庆阳城南街。明弘化年间建,木质结构;共3间,高约10米,长约12米。木坊以4根明柱通顶,柱之上部5层斗拱叠涩镶砌负托坊顶。权威性辅有青瓦,真书“周旧邦”3个大字。匾下横梁题字:“弘治十八年九月庆阳知府前监察御史郝镒建,炮绪辛已年仲冬中浣吉旦知府倭什鉴额重修,二十八年知府庆霖重修”。</p> <p class="ql-block">庆阳老城县的陇东中学,是毛主席亲笔题写了校名的中学。1940年3月,陕甘宁边区政府应陇东分区要求,决定于庆城办一所中学。毛泽东题写了校名,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也为学校的创办题词。9月1日,陇东中学举行开学典礼,当地党政军领导马文瑞、王维舟、马锡五、耿飚等亲临会场祝贺,并由庆阳特委书记马文瑞兼第一任校长。</p> <p class="ql-block">在城南凤凰羽翼环抱之处,有一座建于清乾隆七年的老宅子--庆泽园。老宅包含大夫第、将军府、庆泽园、镖局等 8 个院落,每个院落均传承明清建筑风格,“宅中有园,园中有屋、雕梁画栋、亭台楼榭”真实再现了黄土大塬民宿的独有风貌。这里牌匾高悬,雕栏画栋,曲径通幽,古色古香历经百年小城的人间烟火,印刻岁月。</p> <p class="ql-block">慈云寺建于唐代,盛于宋代,是庆城人从事佛事活动的主场所,寺内建有钟楼,钟为金泰和元年所铸,至今有800多年历史,体积庞大,声音洪亮,而且上面的悉昙文(梵文)和汉文,是不可多得的文字资料。对研究夏、金、元时期少数民族的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均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此钟已被甘肃省1981年列为省级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庆阳民俗陈列馆——兰香旧居,位于钟楼巷,占地950平方米,始建于清末,2016年春在原址复建。陈列馆内有陕甘宁边区陇东分区陈列室、八路军385旅陈列室、耿彪夫人——赵兰香革命事迹展、庆阳民俗文化陈列室等。</p> <p class="ql-block">兴建于宋代的普照寺,便是佛教文化的重要遗迹。这座寺院位于庆城县政府后院内,初建时规模宏大,居古庆阳诸寺之冠。</p> <p class="ql-block"> 古韵悠长的千年古城——庆城</p> <p class="ql-block"> 第四站 包家寨子会议旧址</p> <p class="ql-block">包家寨革命纪念馆位于庆阳市合水县包家寨。陕、甘一带是中国共产党在大西北最早开展并坚持武装斗争的主要区域。</p> <p class="ql-block">  千年古槐见证了历史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1930年太白起义,打响了陕甘红军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从此,揭启了陕甘边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p> <p class="ql-block">姊妹湫,位于合水县蒿嘴铺乡南十里的包家寨子。寨子方圆有二湫,南北相印,形如月牙,状似胞生,因此人们称她为姊妹湫。</p> <p class="ql-block"> 第五站 罗川古城</p> <p class="ql-block">罗川古城位于四郎河北岸,风光秀丽,地理环境宜人,街道中心有三座高大的明赵氏石坊,最东边的是恩宠坊,建于明万历四十五年(公元1617年),系吏部稽勋司郎中赵邦清为其母刘氏高氏所建,街西边为清官坊和天宫坊,均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四月,系庆阳府真宁县为纪念赵邦清所立,这三座石坊各高 约10米,宽约20米,全以红砂岩凿磨镶砌而成,通体雕梁彩绘,布满人物、飞禽、山水、云烟、树木。</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罗川小学(原城皇庙)大门两旁,距赵氏石坊约200米处,有一对高大的铁旗杆,高约16米,旗杆穿过两尊侧首张目露齿相望的铁狮后部,顶有飞鹤展翅欲起,身蟠双龙,方头四角各竖小旗,旗中有“断”字饰,作飘扬状,斗角下系小铃,迎风作响。杆下部悬砌一对联,右联“社荐鸡豚留永日”,左联“旗翻熊虎待灵风”。杆有铭文,铸于清代道光二十六年,现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六站 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旧址</p> <p class="ql-block">1932年3月22日,在正宁县寺村塬新庄子村(今正宁县湫头镇新庄子村),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陕甘边区第一个红色政权——寺村塬革命委员会,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建立陕甘边乃至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红色政权的先河,在中共陕甘边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p> <p class="ql-block">   第七站 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旧址</p> <p class="ql-block">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旧址位于正宁县西坡镇柴桥子村一组。1932年1月,刘志丹、谢子长带领南梁游击队和陕北游击队在此召开“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将两支游击队改编成“西北反帝同盟军”。</p> <p class="ql-block">谢子长、刘志丹分别任正、副指挥,杨仲远任参谋长,全军约700人。这是西北地区成立的第一支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旗帜的武装。2013年该旧址被正宁县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八站 红色王录——红一军团驻地旧址</p> <p class="ql-block">红一军团驻地旧址位于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南200米处。1937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为策应“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由陕北进驻富平、兰田、正宁、宁县一带,当时第一军团政治部及主任邓小平同志住在正宁县宫河镇王录村村民王度家的土窑内,至1937年8月离开正宁工作5个月余。驻址面东座西,院内原有窑洞5孔,现存2孔,为长方形农家院落,院落东西长40米,南北宽12米,占地面积480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 第九站 陕北公学旧址</p> <p class="ql-block">延安陕北公学是中国共产党中央直接领导创办的一所革命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的前身,培养抗日战争、民族解放战争和建设新中国的干部,1937年7月成立于延安,成仿吾、李维汉任正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陕北公学旧址位于旬邑县湫坡头镇看花宫村。现存窑洞140多孔、房屋70间,包括李维汉、成仿吾旧居以及校部、图书馆、供给科、维修科、豆腐房、学员教室和宿舍等旧址。</p> <p class="ql-block"> 第十站 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p> <p class="ql-block">马家堡革命旧址地处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以东20公里处的职田镇马家堡村,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战初期,马家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关中特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所在地,是关中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p> <p class="ql-block">1936年底至1939年底,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包括关中特委(特委书记习仲勋)、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霍维德)、特区司令部(司令员张仲良、政委习仲勋)驻马家堡村,1937年9月,关中特区改称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p> <p class="ql-block">1936年1月,受中共中央委派,习仲勋同志赴关中守卫陕甘宁边区南大门,其中在马家堡工作战斗将近三年时间(1937年3月—1939年底)。</p> <p class="ql-block">马家堡革命旧址已成为一个展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工作和战斗历程,展示旬邑革命历史的有益平台,是各级党政机关、延安干部学院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教育的现场体验教学点。</p> <p class="ql-block">本次红色之旅,先后经华池县、庆城县、合水县、正宁县、旬邑县,全程近1000公里。</p> <p class="ql-block">永远在路上——下一站,河南新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