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本世纪初的一部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让不少父辈是军人、或者曾经是军人的子女们纷纷“对号入座”,惊呼主角石光荣是按照自己“爹”的模样和做派“克隆”的。这个“石光荣”的角色确实塑造得很“鲜活”,既契合艺术创造典型性的“这一个”,又影射了似曾相似的“那一群”。特别是代表了老一辈“直男”军人对待伴侣的常态:不会说好听的话,不会做浪漫的事,不会关心伴侣,不会主动做家务,不太关注孩子的成长,动则骂人,自以为是,主观臆断家务事,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坚决不听家人的意见,跟伴侣基本上没有亲密的感情互动交流等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跟这样钢铁“直男”的军人结婚生活,会怎么样呢?四个字:很不容易。我的妈妈就是跟这样的爸爸一起生活了62年,一起走过“钻石婚”。妈妈用一生坚守了婚姻,诠释了什么是婚姻中的不离不弃,相濡以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还在高中念书的妈妈通过媒人介绍认识了爸爸。当时爸爸军衔团长,英俊威武。媒人对姥姥说,兵荒马乱的年代,找个军人还是可靠的,更何况还是个军官。当时姥爷已经去世,姥姥对上要侍奉她的母亲,对下要养她的女儿。于是,姥姥觉得媒人说得有道理,尽管觉得爸爸有点虚报了年龄(爸爸比妈妈大14岁),但还是同意了这门婚事。不久,他们就结了婚。妈妈说,她当时只提了一个条件:继续读书。爸爸自然是同意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妈妈跟爸爸结婚不久,爸爸就率部起义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5师任副师长。这时候,妈妈要求参军。起初,爸爸不同意妈妈参军,觉得没有必要,他有能力养活妈妈。但是,妈妈参军的意向很坚定。妈妈曾经跟我说过她参军的目的:女子要独立,就要工作,才能不依附他人。另外,她要有能力养活姥姥。妈妈的这个观念对我影响至深:女子生活的“底气”和“安全感”,要靠自己而不是他人。后来妈妈的人生经历,也证明了当初她选择参军是多么睿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妈妈参军后就在汉口高级步兵学校工作,并且继续进修学习,主修财会。后来妈妈的一生都从事财会工作。1954年,妈妈比爸爸先一步接到转业通知,转业到湖北省一个厅级单位。但是,还没有等去单位报到,爸爸也要转业了。当时,妈妈没有半点犹豫,就放弃了到省厅单位工作的机会,选择跟爸爸一起转业到了当时比较落后的鄂西北襄樊,创办襄樊第四中学。这是妈妈第一次的“舍我”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7年的反右派运动,爸爸被打成右派。由于爸爸被降职减薪,全家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顿。这个时候,是妈妈毫无怨言地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支撑着四个幼小的子女和姥姥的生活开支。而且妈妈跟爸爸在同一个单位,妈妈承受的精神压力更是可想而知。当时有很多右派的伴侣都选择离婚,与右派丈夫划清界限。那时妈妈刚满31岁,也有人劝妈妈跟爸爸离婚,不要影响自己的人生和“政治前途”。但是,妈妈坚决不离婚。这是妈妈第二次的“舍我”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由于爸爸复杂的历史背景,他又首当其冲进了牛棚,被批斗,被劳动改造。这是妈妈第三次的“舍我”选择:她还是选择了“担当”,为全家撑起了一片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已经11岁,亲眼见证了妈妈因为爸爸的问题而遭受到的一连串的“株连”打击:她从会计降为出纳,整天干着学校后勤处所有的杂事;四个子女都被排挤,不能参加当时的“革命组织”;姥姥被污蔑成“地主“,年近八十被逼回老家“改造”;爸爸被停发了工资,家里的生活开支捉襟见肘……那应该是我们家的“至暗”时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但是,我从来没有见过妈妈怨天尤人,垂头丧气。妈妈始终情绪平和,从容淡定,每天忙碌地应对工作和家人的日常生活。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妈妈就是全家的“定心丸”,有妈妈在,我们就觉得外面“风雨无阻”。不仅如此,妈妈对爸爸的生活照顾还是一如既往。三哥至今还记得,为了给住在牛棚的爸爸增加营养,妈妈每天让他偷偷地给爸爸送一瓶炼乳,然后再把空炼乳瓶子拿回来卖掉。我也是隔三差五的给爸爸送换洗的衣服,打听一下爸爸的情况后说给妈妈听。现在想来,当年的妈妈过得有多艰难、多辛苦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曾经对妈妈的这种”不离不弃”有过疑问:是什么在支撑着她自我牺牲式地坚守婚姻呢?而且是毫无怨言长达六十二年的坚守呢?是爱情吗?是崇拜吗?是责任吗?是从一而终吗?亦或这些因素都有吗?我也问过妈妈:跟爸爸结婚后悔吗?妈妈笑一笑,摇摇头。后来我想明白了:结婚就是一种自我选择,妈妈对婚姻的坚守,是她对自己选择的尊重。在经营婚姻的过程中,妈妈的心里始终是明亮的,她把自己活成了一束光,于是,她温暖了自己,也温暖了家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3年10月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