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府城,位于浙江临海。始建于晋,成于隋唐,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包括台州府城墙、紫阳古街、东湖、巾山等景点。唐武德四年始置台州,此后,台州的州、路、府治所均设临海。<div>台州府城墙和千佛塔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紫阳街则是历史文化名街。</div> 东湖 位于台州府城东侧,开凿于北宋年间,原为水军泊船屯兵之所。北宋熙宁四年(1071),经台州郡守钱暄疏浚拓建而成湖,并辟为园林。宋代以后,东湖代有浚修。清代国学大家俞樾曾记:“杭州有西湖,台州有东湖,东湖之胜,小西湖也。” 俯瞰东湖 巾山 又称巾子山,位于台州府城东南隅,是临海的标志。相传皇华真人得道升天时,掉落的头巾化成此山。山有双峰,一山四塔。分别是千佛塔、大文峰塔、小文峰塔和南山殿塔。山中古迹众多,历代名人多有题咏,为浙东“唐诗之路”终点。 临海自开唐以来一直是台州府治所在地,民间有造塔习俗。巾山景区现有保存完好的千佛塔、大小文峰塔、南山殿塔,巾山塔群入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紫阳街修缮中,保留了此巷子,再现千佛塔、大小文峰塔“三塔同晖”景象。 紫阳古街 紫阳街,呈南北走向,贯穿台州府城。因道教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而得名。是台州府城历史上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也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条历史街区。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台州府城传统小吃源远流长,品种繁多,以面食为主,包括蛋清羊尾、麦虾、马蹄酥、羊脚蹄、乌饭麻糍、糟羹、麦油脂、垂面饭、核桃姜汁、青团、青饼等等。其中蛋清羊尾被收入《中国菜谱》一书。 台州府城墙 又称“江南长城”,始建于东晋,扩建于唐,定型于宋,完善于明清,兼具军事和防洪双重功能。城墙现存4730米,其构造之独特,形制之规范,保存之完好,为全国罕见。2001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古建筑专家组组长、长城学会原名誉会长罗哲文誉其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 晋安帝元兴元年(402年),临海郡太守辛景于大固山凿堑抗击孙恩,城墙肇始于此。<div>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台州,扩建州城。城墙周长“十八里”,西南濒灵江,北跨北固山。</div><div>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大水毁城,彭思永至台州督修,并以砖石包砌。次年,郡守元绛继续加砌,使之愈加坚固。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知州赵汝愚问政于民,将城墙增高加厚,重建镇宁、兴善、丰泰、括苍四门,修缮崇和、靖越、朝天、顺正、延庆五门。宋理宗绍定二年(1229年),始筑捍城、护城,增强城墙抗洪能力。</div><div>明嘉靖年间,戚继光与台州知府谭纶等在城墙上修筑了13座空心敌台,用以抵御倭寇侵扰。此为其之后在北方大规模修建长城空心敌台开了先河。台州府城墙也因此被誉为“北方明长城的师范和蓝本”。</div><div>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台州知府张联元在靖越、兴善、镇宁、朝天四门加筑瓮城,台州府城墙至此最终定格。</div> 掩没在森林中的城墙,绿树环绕着灰色城墙,画面多美啊。 此处见到梅花鹿,好稀奇,马上有了逐鹿中原的联想。哈哈,发散思维了。 摩崖石刻“至真妙道”四字为清雍正皇帝御笔。<div>张伯端,道教南宗始祖。清雍正皇帝封他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在临海、天台赐建三座紫阳道观。</div> 夜晚中的城墙灯火璀璨,又是另一番景象。 望天台,也被称为天坛,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方国珍祭天称王的地方。结构采用“三层九循环”形式,汉白玉扇形台板、台阶、栏杆等都是九和九的位数。建筑体现“圆和九”思想,象征九五至尊。 <div>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曾镇守台州府,创下了九战九捷的辉煌。<br></div><div>民族英雄戚继光雕像及戚家军演练场<br></div> <div>城门</div>台州府城墙城门原有七座。分别是东面崇和门;南面兴善门、镇宁门;东南靖越门;西南丰泰门;西面括苍门、朝天门。<div>现仅存临江的四座主城门:兴善门、镇宁门、靖越门、朝天门。</div> 兴善门,始建于唐代,位于台州府城南侧,巾山西侧,连接城外中津古渡和城内紫阳街,附近商贸繁荣。 镇宁门,始建于唐代,位于台州府城西南,靠近兴善门,内通府前街,古时进入镇宁门往北可直达台州府衙。 (网图) 靖越门,始建于唐代,位于台州府城南偏东,北依巾山,南濒灵江,西邻兴善门。古时城门上方建有靖越楼,门楼重复叠用,意在强调筑城抗敌,保家卫国。 (网图) 朝天门,始建于唐代,复建于宋代。位于台州府城西北,大固山下。所谓“朝天”,即“朝拜天子”之意。因台州居浙东,无论宋元明清,京都皆在西北,所以名此门为“朝天门”,实表臣民忠于天子、不忘其君之意。 (网图) 瓮城<div>又称“月城”,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其主要功能为军事防御,因台州府城常受洪水侵袭,为减轻洪水的冲力,故其外侧建成半圆形。<br></div> 城楼 <div>城门上方建设城楼以防御和眺望。东汉后期至隋代开始,往往为二三层的多层建筑物。自唐至元,城门楼都是单层。</div> 烟霞阁,位于城墙西段。在此可西眺括苍巍峨,俯瞰灵江潮涌,南览巾山群塔,观景极佳处。 白云楼,位于北固山东,为台州府城墙最高点。北眺白云山,南瞰巾子山。此楼建筑形式为双层重檐歇山顶结构。 <p class="ql-block">从此楼下山,要踩三段(101+73+37)共211级石阶。那近半直立的陡峻啊,眼睛死盯着台阶,生怕一脚踏空滚下去。下去后感觉我的膝盖都要僵死了。</p> 顾景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是为纪念明代文人顾景桐面建造。原为台州府城文化艺术中心,楼内设有戏楼、书画馆、文化交流场所等。 <p class="ql-block">不论是上至还是下经顾景楼,都要经过这199级石阶,才能到达景区出口“雄镇东南”的牌坊前。还别说,从上往下看,除了畏惧还是很庄观的。还好我们选择了从兴善门进,揽胜门出,只走下山台阶了,省了不少力。不过近二百级台阶下山后还是腿发软呦。</p> 从下往上看,还真有种朝圣的心理作用呢。 马面 <div>城台的别称,凸出城外,形如马脸。古时战争时期,守军可以凭借马面向两侧射箭或投掷石块,消除平面城墙形成的死角。台州府城墙的弧形马面为全国独有,除军事功能外,也具减少洪水冲击功能,体现了古人高度的智慧与高超的技艺。</div> 台州府城墙上设置了大量敌台,仅临江面就有9个,可以更好地防御从东部海边登陆和灵江突入的倭寇突袭。 空心敌台 <div>是我国古代城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民族英雄戚继光所创。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最先建造于桃渚,嘉靖四十年再建于台州府城。1568年,戚继光调任蓟北,大规模应用于北方长城,至万历九年(1581年),相继建造了1448座。这种敌台跨越城墙内外两边,内部空间大,可常驻大量兵力,且能避雨御寒,非常便于瞭望、防守、传达信息。</div><div><br></div> 护城河<div>台州府城的护城河利用天然的河流——灵江。西南两面可凭江而守,而东部则有人工开挖的东湖阻隔,北部因有山可守,城墙随山就势,民间美称为“江南八达岭”。护城河上设置了护城桥,西面出入口设置了浮桥,便于出入和贸易。</div> “大将军”炮台。<div>炮台架有古炮一尊,人称“大将军”。此炮长近三米,重约四千斤,炮身有铭文“1644”及西文字样,原为郑成功收复台湾时从荷兰人手中缴获。清顺治年间,郑成功所部第三次攻击台州时遇“飓风”沉船。此炮为清军捞获后,一直保存在临海。</div> 台州府城内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div>一是台州府城传统小吃;二是已历五代的蔡永利秤店;三是已有六、七百年历史的岭根草编;四是以张秀娟剪纸为代表,有八百多年的家传历史的临海剪纸;五是唐广文博士郑虔搜集整理胡方而流传至临海,经千年验证,具有中医疗法特定效用的胡本草堂。</div> <p class="ql-block">受时间所限,我们重点游览了台州府城墙和紫阳古街,东湖和巾山只是远、外观了。</p><p class="ql-block">台州府城,不虚此行。真是一座值得再游的古城。</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1日游于临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