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十四团有线兵集训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继续上集话题聊集训,接着说我们在通信连里的生活。捡我印象深的事儿唠,访来的事儿听起来有点儿模糊也不奇怪。原则早已确定,有的事儿讲,没的事儿别胡说。想着要简练些,但七个月里的事儿写起来还真得费些字。争取三、四集里说明白,能否做到呢,写着看,骑驴看唱本儿——走着瞧。</p><p class="ql-block"> 写回忆录,时间观念很重要。为了战友及各位读者都能看明白,我只有反复地把所发生事儿的时间挂在嘴边儿,该念叨时就念叨念叨。现在说的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呢?远啦,整整五十年前的一九七三年三月中旬后的事儿。</p><p class="ql-block"> 在我入伍的前三年多时间里,曾经在沟口村参加过无线兵话务集训,那是一九七O年五一劳动节前的事儿啦。要想知道无线兵集训的一些细节,请查阅《军营事 战友情》第五十七至六十一集。这次有线兵集训是我第二次接受正规业务培训,也是我服兵役五年多里参加的最后一次外出学习。</p> <p class="ql-block"> 通信连迁入永备营房应该是一九七一年秋天以后的事儿,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磨合,工作、学习、训练、生活等各方面都已进入了正轨。昔日的这片荒芜已改变了模样,军号声伴着人欢马嘶显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条不宽不窄的碎山石土铺就的路穿过通信连的营区,沿着山根通向东边不远处的团机关驻地,怎么个不宽不窄呀,两辆大解放可以错开车。</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因为有半年多时间住通信连参加集训的经历,自认为曾经是通信连的人。二O一七年八月我参加了通信连的首次战友大聚会,随同参聚战友重游、省视了忠工屯连队原址。发上一张集体照和我现场拍摄的部分短视频,和战友们共同回味青春年华品尝过的甜苦味道。</span></p> <p class="ql-block"> 估计集训时间不会太短,按照要求,我和张书忠、许久昌来通信连报到已带全了个人用品。我们住室的具体位置说不清啦,只觉得是在路的北侧,距离连部的那栋房子不太远,门外的空地上还立着几排拉着铁丝的晾衣服杆儿。住室里就住着我们三个人,好象睡的都是单人辅。在通信连期间就寝真幸福,惬意的感觉至今还回味无穷。为什么呢?因为夜间不用起来站岗,可以一觉睡到起床号响起。当兵站岗天经地义,我在炮营指挥排几乎天天夜间必站一班岗。来到通信连集训后还真的没站过夜哨,原来是通信连首长的一番好意,岗位由通信连人员自己承包了,压根儿就没想安排外来人员站岗。</p> <p class="ql-block"> 整个儿集训期间我没见到过通信连连长,似乎是指导员药启富在单独挑大梁。精神头儿十足的药指导员讲话挺注重语速,力图让每个人都听懂他那浓重的山西口音。通信连在团里比较有名望,团级的先进连队连年上榜,荣誉与药指导员的付出有直接的关系,他获得全连指战员的一致好评。方脸盘儿的副连长王建国是个大嗓门儿,张嘴就是一连串天津味儿。人挺随和容易使人接近,闲时身边常常围拢一圈儿人。可能是因为业务需要而经常出差,感觉在连队里不是天天都能见到他的面。</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二O一七年八月六日,通信连第一次大型战友联谊会在齐齐哈尔利源国际酒店举行,来自全国多个省的一百一十多名战友及家属聚来参加了此次活动。次日,全体人员乘大客车前往博克图师部驻地照像、留宿,再次日,乘来车重游博林线二十二公里(忠工屯),省视原通信连驻地遗址暨十四团机关营房。古稀高龄的药启富指导员神采奕奕地从山西省赶来赴会,并于会议现场发表了热情扬溢的讲话。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七三年他在做训前教育,晃如那个峥嵘岁月的真实场景重叠再现。那次聚会我参加了,同去赴约的有通信连战友李连书、郑万江、苗树华、张来春、庞敬安、李仁。</span></p> <p class="ql-block"> 入住通信连几天后开了一个动员会,属于开训前的一种惯例。会议由团通信股组织召开,参训人员全部到齐。通信连的药启富指导员主持会议,王建国副连长及技师牛小锁等参加了会议。是否还有其它干部到场,时间久了已无从回忆。</p><p class="ql-block"> 团通信股股长崔玉石做了训前动员报告,对各营参训人员进行了遵章守纪教育,侧重要求服从通信连管理。药启富指导员为参训人员上了一堂政治课,结合战备形势强调了搞好训练的重要性。虽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已过去了三年,紧张的战备形势也相对缓和,但内紧外松才是真情况,部队始终还绷着备战这根弦。“打倒美帝,打倒苏修”的歌曲天天在唱,这次动员会等于又绷了绷弓弦。</p><p class="ql-block"> 此时的通信连满编人员七十多人,但每天能见到的面孔没有那么多。齐齐哈尔团留守处设有值班电台,连里的一部分人长年驻守在齐市,很少能見到他们的面。二十二团司令部作战值班室的五十门电话交换箱及大电台亦由通信连人员昼夜值守,随时能为战备发挥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枢纽作用。再加公差、探亲、种菜等人员不在身边,感觉到连队平时人不多就不是啥稀奇事儿了。通信连业务比较特殊,要想拢齐人员还真的比较难。与几位在连里的干部及后勤人员每天都能见面,最常接触的是有线排的二、三班人员,整个集训期间与他们在一起,基本应算形影不离。</p> <p class="ql-block"> 动员会结束后开始了正规的培训,此时刚刚进入三月下旬。室外的业务项目应该从收放被复线开始,这个课目做为有线电话兵实属最基础的训练内容。已当兵三年的我早已掌握了这项技能,《军营事 战友情》第五十五集写的是七O年三月份的事儿,那里面我已把收放线的内容较详细的介绍过。但本次参训的新兵居多,一些新战士甚至连线拐子还没摸过。三月下旬时室外气温比较低,收放线不戴手套冻得受不了,发线手套的条件那时候不具备。放线时可以戴棉手套进行,但往线拐子上缠绕收线挺不方便,试验了两次决定暂缓,这段儿时间先进行理论学习。</p><p class="ql-block"> 那时,通信连的干部由下列人员组成:指导员药启富、副连长王建国、代理有线排排长郝文昌(时任有线排三班班长)、通信排排长宋兰柱、司务长王奇、技师牛小锁等人。当然,连里的干部不只这几位,其它人我只是没接触过,所以没有什么印象。</p><p class="ql-block"> 技术理论学习谁是教员呢?通信连技师牛小锁呗。半个世纪过去了我才弄明白一件事儿, 原来技师属于通信连的在编岗位。此项工作的专业性较强,我还一直以为技师是通信股的人呢。当然,牛小锁之后进步很快,德才兼备受重用,七三年下半年就提拔为团通信股的通信参谋,紧接着又回到通信连当了好几年连长,再后来擢升至守备五师通信营任营长,转业前岗位是师通信科科长。</p> <p class="ql-block"> 我的同学加战友范兆来干得挺好,符合根正、心红、苗壮的接班人条件,此时正在辽宁省金县教导队学习有线业务。范兆来的父亲是铁道部劳模,参加了建国二十周年的国庆观礼,幸福地见到了毛主席,并把毛主席赠送给工人的芒果捧回了家。我们入伍时国庆节刚刚过去两个多月,这件光荣的事儿在十四团引起了轰动。无论在三营营部当通信员还是调任在通信连有线技工的岗位上,范兆来踏踏实实都干得比较出色,受到重视加以培养。</p> <p class="ql-block"> 在我们有线兵结束集训前的一九七三年秋末,范兆来学成毕业提干。首先接替了牛小锁的技师工作,继而紧随着牛小锁的进步当连长,也由技师岗位调入团通信股任通信参谋。几年后牛连长升任了师通信营营长,范兆来也擢升为团通信股股长。</p><p class="ql-block"> 当然,二位的不断进步都属于后话。此时范兆来还在金县教导队里攻读,牛小锁在技师的岗位上当我们的理论教员。现实是有线兵集训刚刚开始,下集里我还得继续写有线兵集训的事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