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访青岩古镇

绒花 《从医随笔》

<p class="ql-block">  上次来青岩古镇还是五年前的事,古城南门外的那条青石铺就的小路,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这条茶马古道上的小小一段,历经数百年,被无数人脚步踩踏得熠熠闪亮的青石板路,在杂草丛生的旷野中弯曲延伸,一直通向矗立的南城门。一见此景,古城二字立刻显现在脑海中。</p><p class="ql-block"> &nbsp;五年后的一天清晨,我再一次走进古镇,清晨的阳光倾斜地洒在路面上,把我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巷子里很静,大部分的商铺还关着门,有的商铺门外还摆放着阿公一早送来的一排豆腐或者一桶榨油。我轻轻地走着,生怕惊扰了小镇的寂静。渐渐地,街上有了三三两两的行人,临街的商铺开始有人卸下门板,不时地招揽着路过的行人,小镇新的一天开始了。</p> <p class="ql-block">  我已记不清古城的每条街巷、每个转角,而“背街”却是我心心念念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独具特色的街巷,两侧的墙壁由层石堆叠而成,有的地方被绿植、青苔覆盖其上。地面的青石不知被多少人踏过,又黑又亮,反光如镜。街巷弯曲的走向,给人以神秘感,让我再一次伫立在背街上时,良久不愿离去。我轻轻地抚摸着青石堆砌的墙面,缓缓地走过,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拐过几个弯,巷子的另一端就进入了古镇的主商业街,“背街”的宁静随之淹没在喧嚣中,也把我的注意力拉回到现实生活中。尽管是清晨,生活的气息还是扑面而来。街面上热气腾腾的蒸包,一碗碗的砂锅米线,贵州特色的米豆腐,还有古镇美食卤猪脚,让我们垂涎欲滴。&nbsp;镇上的人们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也许感受不到小镇的变化。而5年后再次重访的我,却在找寻着当年的记忆。南城门外的古老石板路,路边的花草长高了许多,视野不像从前那么开阔,镇子里以前遍地的银饰商铺少了很多,特色饭铺增加了不少,生活的气息更浓了。当年叮叮当当打造银饰的声音少了,只有“青岩猪脚”依旧是当年的浓香味。</p> <p class="ql-block">  不变的还有那些伫立在时光里的老建筑,万寿宫,慈云寺、赵公祠……那些建筑上精美的石刻、木雕记录着历史。</p> <p class="ql-block">  街道弯弯曲曲、高高低低,我穿行在巷子里,不一会儿,就迷失了方向。每一条巷子我都慢慢地走,细细地看,用心地品,还选择一家带小院的饭铺,点了一碗砂锅米线,热乎乎的吃了下去,顿感舒服。街面上的人渐渐地多了起来,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顺手买一些当地特色小吃,带上一些特产给家人、朋友。不知不觉间,从清晨走到了夜幕降临。此时的小镇多了些灯红酒绿,多了些人头攒动。我们选择在北门内的一家红火的“金必轩”吃晚饭,回味一下“青岩猪蹄”,点了几道小菜,味道确实不错。&nbsp;随着夜色渐暗,游客逐渐离去,小镇也渐渐地趋于安静,商铺开始上门板,街上的灯开始亮了起来,给夜晚到访的人们指明方向,也预示着小镇一天的故事接近了尾声。</p> <p class="ql-block">  这时,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路面变得湿滑,街面上安静的只能听到我们自己的脚步声和雨声。&nbsp;这就是古镇的一天,我喜欢他的闲适,羡慕这里的慢节奏。&nbsp;这一次的匆匆一瞥,时间短暂,让这个千年小镇给了我更多的留恋。明天就是八月十五,忽然涌上想家的感受,我不知道住在这里的人们,看到我们这些匆匆过客会作何感想。&nbsp;</p><p class="ql-block"> 我不是不想来,可能真的是不会来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