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font color="#ed2308">2023年08月28日下午我们一行乘专列到达山海关,29日我们游览了“天下第一关”景区和“老龙头”景区,特记之。</font></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山海关火车站</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热情的山海关旅游区列队欢迎专列游客的到来,锣鼓喧天令游客感动。</font></b></h1> <h3><b><font color="#39b54a">山海关长城历经洪武、成化、嘉靖、万历、天启、崇祯六朝修筑,耗用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前后用二百六十三年时间,建成了七城连环,万里长城一线穿的军事城防系统。山海关门楼上有一块约6米长,1.5米宽的牌匾,上书“天下第一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山海关城周长约4千米,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包括“天下第一 关”箭楼、靖边楼、牧营楼、临闾楼、瓮城以及1350延长米的明代平原长城等景观。在这里,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繁华交相辉映。沿着古城的街道走过,仿佛能够看到历史的画卷在眼前展开。山海关是明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与西段的嘉峪关遥相呼应,互为首尾。</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山海关景区,位于河北省东北部,是明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自古被誉为“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这里不仅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要塞,更是旅游和避暑的胜地。</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天下第一关”为万里长城东部起点的第一座关隘,是关内关外的分界线,是天下第一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5A级旅游景区、创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工作先进单位。</font></b><br></h3> <h3><b><font color="#39b54a">“茫茫碣石东,此关自天作。粤惟中山王,经营始开拓!明朝京师——北京的重要屏障。这里依山襟海,雄关锁隘,易守难攻。</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关城建于公元1381年,由关城、瓮城、罗城、翼城、哨城及星罗棋步的烽火台、墩台共同组成的一座科学、完整、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因其建置独特,所以在明代万里长城的众多险关要隘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两京锁钥无双地</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山海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是山海关长城的中心,呈不规则梯形,西北和西南转角处呈圆弧形,未设角台。关城城垣周长4727米,城高14米,厚7米。东墙为长城主线,关城东西南北四面各建有四座城门,东门为"镇东门",即"天下第一关",西门为"迎恩门",南门为"望洋门",北门为"威远门",四门城台上均建有城门楼。关城四门之外均筑有瓮城,偏侧开门。城墙的东南、东北隅处于长城主线,各建有东南角台和东北角台,角台上分别建角楼,是关城转角处防御性建筑,镇东楼南北两侧还建有临闾楼、牧营楼和新楼。在关城的东南、西北和西南隅各设水门一座,墙外有护城河环卫。</font></b><br></h3> <h3><b><font color="#39b54a">孟姜女庙本名贞女祠,据《林榆县志》记载,初建于宋以<br></font></b></h3><h3><font color="#39b54a"><b>前,到了明万历二十二年,也就是1594年。由当时的山海关兵<br></b><b>部分司主事张栋主持重修。现存的姜女庙即为当年的建筑,所以体现了明代的建筑风格,据知,全国有许多地方都修建过孟姜女庙,像河北徐水,陕西铜川,湖南,河南等等。但唯有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最为正宗,也是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孟姜女庙。所以大家选择这里做参观地,绝对是明智之举。现在,我们走过的这些台阶是通往孟姜女的必经之路,它一共有108阶。相传,孟姜女寻夫千里迢迢,经历了108难,才到了山海关。所以这里修建了 108级台阶,就是象征性的让大家体验一下孟姜女千里寻夫的艰辛</b></font>。</h3> <h3><b><font color="#39b54a">秦皇岛市山海关景区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于一体的旅游胜地。无论你是喜欢历史文化的朋友,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朋友,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秦皇岛东山浴场是一个免费的浴场。传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曾在此拜海求仙。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于公元前215年东巡碣石—秦皇岛,并在此拜海,先后派卢生、侯公、韩终等两批方士携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求长生不老药。就是从这里出发的。</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到秦皇岛东山浴场大多是本市的市民,好像他们已经习惯了每天来这里吹吹海风,呼吸一下大海的气息,这里吃饭买东西相对便宜一些。但水质没有西浴场好。</font></b></h3> <h1><b><font color="#ed2308">秦始皇求仙入海处,是古老的祈福之地,是中国当今著名的祈福之地,也是全世界著名的祈福之地。</font></b></h1> 老龙头长城简称老龙头。由入海石城、靖虏(“虏”后改“卤”)一号敌台、王受二号敌台、南海口关、澄海楼、宁海城以及滨海城等部分组成的长城,是明代长城人海的端头部分,为蓟镇长城起点。<br> 因长城入海似巨龙之首而得名。据记载,此处长城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由都督戚继光、行参将吴惟忠监修。清康熙七年(1668)重修. <h3><b><font color="#39b54a">入海石城伸入海水之中。修建初意用于防止女真和蒙古骑兵从浅海滩涂进入关内。这座石城坚固异常,据说为治沉沙,将许多大铁锅反扣海中以为城根。其城北接靖虏一号敌台,构成封锁海面的制高点。靖虏一号敌台平面呈等边梯形,底宽11.7米,顶宽10.7米,全部由花岗岩条石砌筑。1986-1987年重新修造。</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南海口关是明长城在滨海设置的一座关口,台高5.4米,此关距靖虏一号敌台80米左右。澄海楼位于南海口关20米处,于南海口关废弃之后建筑的。初建时为守城箭楼,清以后则失去了战略价值,澄海楼所在的宁海城,周l里,高2丈余,西、北各有一门。城为石基砖墙,内为黄土夯筑,明末曾于此设龙武营,现该城已恢复。滨海城墙甫起靖虏一号敌台,北至王受二号敌台,即所谓老龙头长城,长674米,城墙呈梯形,下宽15-16米,高9.35米,为砖石混筑,下石上砖,白灰膏砌缝,城墙上端有垛墙,女儿墙等防御构筑.王受二号敌台与靖虏一号敌台遥相呼应,形成包抄老龙头海湾地区的钳状封锁口.此台平面呈凸字形,台宽。25米、长34米,内侧有女墙防护,台下另建有20余米的墙基,为近体防御工事。</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原入海的长城损毁严重,只遗留下来花岗岩长城基石,散存于海中岸边。每块基石都凿有燕尾槽,部分槽内尚残存锈痕。80年代中期,国家和当地有关部门曾整修了老龙头长城的多处遗迹,现在已同山海关关城开辟成旅游区。</font></b></h3> <h3><b><font color="#39b54a">优越的地理形势,加上精心建造的军事防御工程,构成了老龙头这座名副其实的海陆军事要塞。是明代长城的东部起点,万里长城从这里入海。也是从这里开始逶迤西去,跨越崇山峻岭、河川沙漠,直奔大西北。</font></b></h3> <h3><b><font color="#ed2308">一登上老龙头,面对波涛汹涌、云水苍茫的大海,可以饱览这独有的海上长城雄姿;纵目澄海楼,又能欣赏“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栏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丽景象。万里长城犹如一条巨龙,其龙头伸于渤海之中掀浪戏水,人们俗称此地为“老龙头”,老龙头位于山海关城南约5公里处,是明万里长城军事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山海关景区的重要景点。</font></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