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妞这个词,通常指小女孩。用京片儿的嗓音喊道:“妞~”,这种带有儿化音的叫法别有韵味;抖音里有个《老傅聊聊北京那些事儿》的短视频,专讲老北京城里的历史掌故,风土人情;在一期节目里,老傅用浓浓的京腔,专门介绍在京城出生长大女孩的专称,不对,应该是昵称“北京大妞”;这也算是一种调侃式的京式幽默。生活在六朝古都的女孩,得益于悠久的历史文化熏陶,天南海北各路人种的交流融合,京城特有的民风民俗传承;养生了淡定自信,不羁束,懂礼数,张扬有度,柔而不温,爽直不辣的独特气韵,这算是北京女孩的特质。看着看着我就想,再过十多年,我家熙元也是一个婷婷玉立的“北京大妞”。</p><p class="ql-block"> 时间过得象剃头刀一样快;回眸一看,一年的时间一眨眼就飞过去了。掐指算来,熙元小妞就满两岁了,与周岁相比,身体、心理、智力都有很大的变化。算着快,过着慢,大妞也不是一天两天长成的;从周岁到两岁的变化,都是在日常生活的不经意中,由一天天简单重复的吃喝拉撒中度过来的。仔细一想,看似鸡毛蒜皮的日常琐事,都是在围着Miss Fan忙忙碌碌的三百六十五天中,简单重复和疲于应付,没有精力过细的欣赏回味,当她的生日快到,想写点东西时,只得把这年的时光回放捋捋,给她做个冾当的归纳,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这也算个“大数据”;按下快进键,脑际里浮现了一帧帧的画面,突然漾出一片竹海,熙元象一竿嫩嫩的新笋沐浴着阳光雨露,噌噌地往上窜,甚至有点听到“见风长”的声音……,“肉坨坨”到小妞的变化,用了七百三十天。把她变化的点滴串起来,脑围增大、表情增多、衣服变小、鞋子穿不上,从嗡嗡“婴语”,到时有“金句”;再把手机里一年的照片和视频搜看一遍作对比,不看想不到,一看装不了,林林总总太多,只能选几个成长的小片段,留给长大后的大妞作个留念。</p><p class="ql-block"> “北京大妞”的初级版,是在一岁三个月时,撒开双腿,谢绝牵手,真正实现了“自由行”;行动自由的她,活动半径大大扩大,先是一摇一晃,再到小步快走,最后信步闲庭,落地一小步,人生一大步。会走路后,只要外岀,很少要抱,在附近的长春健身园,或是奥林匹克公园,一走都是两公里多,有时也会超过三公里;背着带牛铃的小背篓,走在公园的树林里,真象一个捡蘑菇的小姑娘;从背影看她撒开双脚,头甩一边,手扭一边,高抬腿踏着小碎步,蹦蹦跳跳前行的样子,满眼的童趣;特别是用笨拙的童步,努力克服地球引力往上蹭时,稚嫩的小脸一脸认真,左脚跳起右脚不动,右脚跳起左脚不动,让人看了忍俊不禁;熙元喜欢滑滑梯,岁半的时候,看到小朋友双手抓在滑梯上方横杆荡秋千时,一下就来了兴趣,跟着别人做起来,爷爷怕她拉伤,用手托着她,可她自信,推开爷爷的手,刚开始只能做两三秒,到后来可以坚持十多秒,小脚一抬,象个树上嬉戏的小猴子,跟她年龄相仿,或者稍大的小朋友,都难做到这一点。</p><p class="ql-block"> 一岁六个月时,基本能说完整句子,比其她小女孩稍晩一点,但她很快就学会了遣词造句。</p><p class="ql-block"> 爷爷:叫人呀?</p><p class="ql-block"> 熙元:人。</p><p class="ql-block"> 爷爷:叫我嘛。</p><p class="ql-block"> 熙元:我。</p><p class="ql-block"> 爷爷:叫爷爷。</p><p class="ql-block"> 𤋮元:爷爷。</p><p class="ql-block"> 对你、我、他分不清,不影响她的语言发展,再到后来。</p><p class="ql-block"> 爷爷:谁喜欢爷爷?</p><p class="ql-block"> 𤋮元:宝宝。</p><p class="ql-block"> 爷爷:宝宝是谁?</p><p class="ql-block"> 熙元:糖果。</p><p class="ql-block"> 基本能表达自己的意愿了。</p><p class="ql-block"> 熙元是个爱看书听故事的小朋友,只要哥哥看书时,她也会象模象样的拿着书,模仿着哥哥的一举一动;晚上睡觉也要象哥哥一样,听着书,在故事的陪伴下入睡;不时还奶声奶气的问这问那;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孩子成长的重要因素,“孟母三迁”,不无道理。</p><p class="ql-block"> 熙元喜欢学习新东西,在岁半时教她背唐诗;不是早教,也不是有目的的学习,是想锻炼她的语言能力和记忆力,开始从“床前明月光”、“白日依山尽”这些琅琅上口的五言诗开始,再到“碧玉妆成一树高”、“两个黄鹂鸣翠柳”这些七言诗,她对古诗虽然不懂,但觉得好玩,有时兴致高背诵得好时,还要吩咐:“爷爷鼓掌,爷爷鼓掌”。背诵完后总是意犹未尽,“还有呢,还有呢”,嚷着还要学;不经意就能熟练地背诵十多首唐诗。最初的想法是想让她练练口,通过朗读的过程,熟悉文字语言的音韵变化;一天午饭时,熙元指着盘子里的油炸花生米要吃,当她的看到碗里红皮花生时,小妞操着嫩嫰的京腔,来了句:“红豆生南国…”,大家都被逗笑了,她把花生当成了红豆了。前几天回到曲靖,跟着几个奶奶去麒麟水乡玩,看到连片的各种花带,自言自语联想岀“花落知多少”的句子。学习的力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小妞的理解能力不错,看着哥哥搭积木,眼睛都不眨盯着,看懂了就学着哥哥的样子,认真地动起手来;一岁多一点的时候,就可以搭起七八层来不倒,而且还有造型,爷爷在心里暗暗称赞这个小姑娘心灵手巧。</p><p class="ql-block"> 爷爷对熙元的爱是由衷的,熙元对爷爷的爱也是直白的。爷爷在的时候,她无所谓爷爷的存在,有时爷爷外岀不在时,就追问“爷爷呢,爷爷呢?”每天吃完饭,爷爷会吃一点保健药,这时爷爷就问:“谁喂爷爷药呢?”她马上就会跑过来答道:“宝宝喂”。用小手在爷爷的手心里认真仔细地翻捡着,挑岀一颗喂到爷爷嘴里,看着你吃了,再挑第二颗,直到吃完,小脸也绽岀开心的笑容,完成了规定动作,立马从爷爷身上跳下来,甩着小手一阵风跑了。爷爷每天都享受着这个温馨的过程,这是熙元发给爷爷的福利。</p><p class="ql-block"> 𤋮元喜欢哥哥,哥哥也喜欢熙元。在家里妹妹就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着哥哥,跑岀跑进尽情玩耍,玩得开心时,整个家里都充斥着她们高亢的欢声笑语;有时会自作主张动哥哥的摆好的积木,乱拿哥哥的玩具,不小心撕坏哥哥的图书,哥哥也会生气地呵斥和拍她,哭声和吵闹声也是不缺的“交响曲”,但不过多时,就言归于好;这些都是成长的烦恼,换个角度看,这是父母他们这代独生子女不能享受的童年玩伴生活,等她们长大了,有着自己天长日久积下的亲情,更能与人相处,更能融入社会,对她的情商大有禆益。</p><p class="ql-block"> 今年爷爷给熙元的生日贺卡写的祝福语是:“糖果甜蜜”。愿小糖果在她的童年时光里,甜甜蜜蜜快快乐乐地成长,这也是全家对她的祝福。一动笔就收不住,想写的东西很多,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打住,攒点笔墨明年再用。</p><p class="ql-block"> 祝熙元生日快乐,开开心心,健康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写于北京。</p><p class="ql-block"> 10月1日定稿于曲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