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近几年,我以棠下镇本土题材为内容写了十篇八篇散文。从今年国庆节开始,我想以杜阮镇本土题材为内容写散文,落实“从叱石上巷至棠下良溪”这个“文艺一带”的写作宣传计划。本次写作重点是篁庄这个曾经属于杜阮的“模范乡”。</p><p class="ql-block"> 一、叱石山上有神仙</p><p class="ql-block"> 圭峰山北脉是叱石。“叱石成羊”这个神仙故事远近闻名。山上有“北燕岩”和黄公辅墓,“北燕岩”之下有“一洗红尘”石刻。“瀑水当亭晴亦雨;松涛绕榻夏犹寒”,这副对联我仍记忆犹新,但“一洗红尘”旁的“观瀑亭”已然不在。只留下“清心”石,仍横卧于当年的小亭遗址旁。</p> <p class="ql-block"> 经“一洗红尘”而上,就是“天然石室”。这“天然石室”是一块蹲着的巨石,形似伏蟾抬头,传为白玉蟾得道飞升时所化。距“天然石室”不远处是白祖庙,庙不大,专门祀奉紫清真人白玉蟾,是叱石胜境、芝仙初地、白祖谈禅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 白玉蟾(1134年——1229年),中国思想史有影响的思想家,岭南书法史有份量的奠基人,中国道教史卓有成就的“诗仙”,是“文教道士”的典型。元、明、清时期,白玉蟾诗文在社会上流传甚广。巜全宋词》巜全宋文》巜四库全书》、唐宋诗词集各种版本均选辑其作品,后人评为“先生博洽儒术,出言成章,文不加点,时谓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是有宋一代杰出的道教诗人和道教文学家。</p> <p class="ql-block"> 二、上巷村陌总关情</p><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初到叱石山下的上巷村,在古村落参观考察时,心中念想白祖,似曾梦见,后来写下《上巷寄怀》短文一则,小诗五首以纪其意、以寄其情。</p> <p class="ql-block"> 上巷村最具标志性的是上巷路。上巷路我感觉是一条南北向的道路,最南端接叱石牌坊广场,最北端接江杜路“杜臂桥”,全程约二公里。</p> <p class="ql-block"> 上巷路与江门大道西延线迎宾西路交接处,是游客接待中心和“杜阮凉瓜核心产区”。这一带水土丰饶、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将来或能成为打通山上、山下的枢纽区域。目前,其潜在价值还未充分展现出来。</p> <p class="ql-block"> 此时,农田的芭蕉迎风招手,溪边灌丛中的鸡屎藤盛放着招展的小花,惹得内子顶着烈日,驻足蹲身,为之随手拍照,为之惊讶,为之赞叹!</p> <p class="ql-block"> 上巷路旁,靠近村口的一处田园,利用村边的闲置厂房,改造成田园餐馆——和园美食。</p> <p class="ql-block"> 国庆节二三周前的一天,我随上巷村党支部书记黄梅芳参观了这里。环顾田园,青葱可人。餐厅内外,素雅得体。黄书记说,就差墙上无书画。</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即邀请棠下良溪情味馆创办人区启森先生和蓬江诗词楹联学会黄祥寿会长,汇同贯溪村委尹书记联袂创作。尹书记所作书法,以“和”文化为主题,我们三人,按照“中华诗词之区”诗教工作长效机制要求,以本土题材传统诗词和接地气的“蓬江原创”诗词为内容即席挥毫。一个下午,共创作书画作品25件。既有白玉蟾、陈白沙、黄公辅、陈垣诗词,又有蓬江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近年组织采风活动期间创作的杜阮凉瓜、上巷凤眼果等本土题材诗词作品。</p> <p class="ql-block"> 诗书画作品装裱好张挂在和园餐厅内,既文雅又助力诗教工作。现场挥豪那天,我们连续工作6小时,身体是疲累的,但内心却是愉快的。</p> <p class="ql-block"> 上巷路的华彩段是“彩虹道”。这一段柏油路宽阔、笔直,气象清新。“彩虹道”的一端是“杜阮凉瓜外婆茶”、农家诗屋”,另一端是杜阮凉瓜产业链党群服务中心、“榕树讲堂”和党建广场……道路两旁,经营业态初具规模。</p> <p class="ql-block">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目前,上巷路从叱石牌坊至江门大道迎宾西路段正在加紧规划施工。中秋、国庆节假期,施工人员不休息,正在用青石板、市政砖铺设步行径,排洪设施也在加紧施工。可以预期,在不久的未来,上巷路会成为品牌路、旅游路、百业路、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路。</p> <p class="ql-block"> 上巷路到了“杜臂桥”,向右转即进入江杜路,趋前约100米,在红绿灯左转,就是松园羊肉街。</p><p class="ql-block"> 羊肉街多食肆,但我最关心的却是松园村委会后面的“松园兰圃”。松园兰圃是国兰种植场,约10亩,以栽培“家兰”为主。距其五六公里的“中和兰场”主打洋兰,约3亩,以卡特兰和兜兰为主。杜阮镇有了这两处兰花种植场,显得增添了几分君子雅范。</p> <p class="ql-block"> 三、二十四村出丹灶</p><p class="ql-block"> 羊肉街直行,横穿杜阮北一路即是群福路。群福路口和群华路口夹着的秀美山冈,就是陈白沙先生长眠之所,也是篁庄欧阳氏宗祠的“向家”杜阮席帽山。</p><p class="ql-block"> 群福路和篁庄西路,基本上是“二十四村古丹灶”属地。我爱古丹灶,特別是古丹灶的肇恒里、振振里、草园里、龙马里、丹井里和塘边里。古丹灶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绵长,华侨文化华侨建筑令人情牵梦萦,现代业态丰富多样生活便利。</p> <p class="ql-block"> 据《杜阮镇志》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丹灶、篁庄均属杜阮。曾有一段时间,篁庄划入丹灶。所以我前往篁庄,一般是经叱石上巷路,转入松园羊肉街,直入群福路,经江门大道中篁庄西路红绿灯左转入篁庄西路,即途经杜阮的上巷村、杜阮村、墟镇、杜臂村、松园村,再经丹灶龙马里、华山里、延安里、振振里、东华里、肇恒里,转入建设三路,过篁庄桥,由西向东进入篁庄。我认为,只有这样走,才是应天顺人,沿着圭峰山北脉,胎息孕育,渡阮川河,经席帽山,过天沙河,朝向篁庄枕山而东临西江,充分感受母亲河纡回环抱和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篁庄桥是民国古董,使用至今,经久耐用,让我心生敬意。</p> <p class="ql-block"> 四、水环绿抱是篁庄</p><p class="ql-block"> 站在桥西望桥东,嘉树葱倩、佳鸟和鸣。天沙河环抱蜿蜒,碧水微澜,令我想起《远游无处不销魂》这本散文集。其实,他乡即是家乡,远游可以销魂,而家乡漫步亦足以牵情而寄意弥深。</p> <p class="ql-block"> 我在篁庄桥西徘徊。都说秋风萧瑟,但今天,清氛拂面,好风盈袖,修长的凤凰树枝随风摇曳摆动。鸟声,好像是听从指挥,随着节拍,啁啾唱和;河水,时不时泛起一泓清波,溅起几点水花,那是小鱼儿挑皮,甩甩尾巴,筱的一声钻进水里。我眼快,但也认不清是谁家的小鱼儿!</p> <p class="ql-block"> 波光粼粼处,映入我眼帘的,是远近高低的琼楼圭栋。巴金先生当年来篁庄的时候,可曾想见过今天的繁华景象。</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篁庄曾经当过“模范乡”,村内道路宽广通畅,建市场、桥梁、游乐场、游泳场、联欢社、篁庄公园……</p><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篁庄公园我未找着,却不经意来到万里碧道江门段示范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篁庄公园。</p> <p class="ql-block"> 江侨路桥底,竞是七彩人生起跑线,青春奋发逐梦点。桥上,车水马龙,各种车辆呼啸而过;桥底,清凉闲雅,可以信步,可以玩耍,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幸福生活总与健康和谐相随。河边亲水栈道,有林阴呵护,有风行水上,有彩色跑道供人漫步、慢跑和醉心狂飙。</p><p class="ql-block"> 天沙河环抱着篁庄,水环山抱。难怪当年巴金先生会流连五天。那一年,先生29岁,正值“三十而立”之年,他奔赴了南国侨乡的西江、潭江和篁庄。</p> <p class="ql-block"> 五、欧阳太守两文豪</p><p class="ql-block"> 《巴金别集》10册,其中三册《海行杂记》《旅途随笔》巜旅途通讯》所录均为游记,是短小而精悍的散文。</p><p class="ql-block"> 《海行杂记》是1927年初,作者27岁那年从上海出发乘海轮往法国留学的旅途记录。巴金先生说:“我为我的哥哥写这本游记,使他们明白我怎样在海上度过了一些光阴,并且让他们也领略一些海行的趣味。”作者的大哥去世后,原稿又回到作者手中,经整理,以巜海行》为名,于1932年12月由中国书局出版,1935年11月改名《海行杂记》,由开明书局重排出版,从此定名。</p> <p class="ql-block"> 巴金先生说:“《旅途随笔》是我的第二本游记,它记录了我一九三三年南方旅行的见闻,也写了我对朋友们的感激之情。”这里的“南方”指香港、广东、福建等地,当然包括篁庄。本书于1934年8月由生活书店初版。通过本集,我们看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缩影。《鸟的天堂》《朋友》《庶务室的生活》等名篇即出自本书。</p><p class="ql-block"> 巜旅途通讯》收录了巴金先生1938年下半年至1939年1月的文字。本书初版时分上下册,于1939年3月、4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巴金先生说:“这些全是平凡的信函。但是每一封信都是在死的黑影的威胁下写成的。这些天来,早晨我见到阳光就疑惑晚上我会睡到什么地方。也许把眼睛一闭,我便会进入‘永恒’。”唯其如此,这些文字才更具不凡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巴金先生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主要著作收录于《巴金全集》26册、《巴金别集》10册以及种类繁多的单行本。其中小说集巜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和《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最为风行。而我最喜爱的是巴金先生的三本游记,特别是《旅途随笔》,因有家乡的情愫,令我珍爱有加,并且受其影响,我也陆陆续续写了几十篇以家乡游记为主题的《宜斋随笔》。</p> <p class="ql-block"> 篁庄始祖欧阳荣可公曾任南雄太守。而欧阳氏于北宋年间也出过一位太守——滁州太守欧阳文忠公。</p><p class="ql-block"> 欧阳文忠公(1007年——1072年),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欧阳文忠公进士出身,历经磨练,于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嘉祐六年(1061年),擢参知政事,位列宰执。熙宁四年(1071年),为太子少师。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辞世,获赠太子太师。元丰三年(1080年)十二月,特赠太尉。元丰八年(1085年)十一月,加赠太师,追封康国公等等。</p><p class="ql-block"> 欧阳文忠公曾遭人攻击,于庆历五年(1045年),左迁为滁州太守。其时以“醉翁”为号,并写下不朽名篇《醉翁亭记》。其人乐天知命,百折不挠,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为文以韩退之为宗,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苏东坡称其“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曾主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和《六一词》传世。</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文艺历史长河中,“欧文苏字”是为著名品牌。这一文艺品牌指的是欧阳文忠公的散文《醉翁亭记》由其得意门生苏东坡用正楷体书写。苏东坡先生诗词、书法、文章皆冠绝一时。其词称“苏词”,与辛稼轩合称“苏辛”,是豪放派代表人物。其书法称“苏体”,为“苏黄米蔡”宋四家之首。其文位列“唐宋八大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宋欧阳文忠公为大文豪,二十世纪之巴金先生亦为大文豪,两代大文豪均与篁庄结缘,即使不是天意,亦属大德天和。</p><p class="ql-block"> 今天,我徘徊感慨于篁庄桥西,未敢越天沙河而入篁庄。当年的篁庄公园,巴金先生应该游览过。而今,万里碧道天沙河西岸的篁庄公园示范项目,足以承前启后,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p><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1日下午构思并初稿于圭峰山下之宜斋,2日下午修改于龙马里丰叶园之半农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