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队里的趣事“淘气”事

妞妞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文图:妞妞</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师宣传队1973年成立,一开始全队才20多人,其中6个是女兵,都是从全师各部队选拔的有文化和一技之长的人才。当时队员平均年龄还不到20岁,这支队伍的特点就是团结进取性强,接受新事物快,也能吃苦耐劳,但另一方面,聪明有文化的兵小脑筋也多,再加之日常管理上不如基层连队那样严格,平时就难免不发生一些出格淘气之事,队伍不太好管理。但对如何管好带好这支队伍,胜利完成各项演出任务,师里一直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在当时来讲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了加强对宣传队的建设管理,当时还抽调了一位团副政委来兼任指导员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有关师宣传队 当年的许多事,我已在美篇发表过许多篇作品,这里不再赘述。本篇专门说一说那时发生在宣传队的一些趣事淘气事。</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一、贸然游泳受惊吓</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西藏的气候很特别,是早晚凉中间热。中午太阳直射,气温会升得很高,如果皮肤直接裸露在太阳下晒,会被强烈的紫外线晒烫掉皮的。那时候从拉萨到日喀则都要翻越曲水山后沿着羊卓雍湖绕行到浪卡子,我们会在浪卡子兵站住一晚,第二天再经江孜一路向西直到日喀则。沿羊卓雍湖绕行路很长,但在靠湖西有一条水中路,丰水期是看不到的,枯水期就会显露出来,可以抄近路节省不少时间。那一次正值枯水期,我们的车就开上了那条水中路,当时正值中午时分,兰天白云下,路两边湖水清澈,水草间鱼儿也清晰可见,大家纷纷要求停车休息一下,队领导同意后车停在了水中路上,大家下车后纷纷洗耍捞水草。</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男兵班长徐一平试了一下湖面的水温,哇,好热,完全可以洗澡嘛,禁不住清澈温水的诱惑,跑到一边脱了外套就跳进湖里游起泳来了。其他几个看他游得欢,也准备脱掉衣服跳下去游泳,正在这时被李慧明指导员发现了,他大声喊:“赶快上来,西藏的水里是不能游泳的,会抽筋出事的!”这时徐一平也感觉到水下太冷了,赶紧游了回来,另外准备下水的几个人见状也就停止了准备下水的动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徐一平游回到岸边时表情很紧张,说是要再游远一点的话真要出事了。原来这西藏的湖水虽然表层被太阳晒的很热,但由于湖水平静不流动,表层的热根本传导不到下层去,下层的水依旧是冰凉刺骨的,人体进入水中,是无法承受这高温差的,很容易会导致腿抽筋,一旦这样就没有办法游回来了,而且湖水还很深的哦。徐一平叙述起当时在水中的感觉,说是用“恐怖”二字来形容也一点不为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二、拉萨街头装打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宣传队的男兵们也真淘气,记得那年在拉萨汇演,住在西藏军区大院,出大门就是一条大街,街中间有个交通指挥岗亭,一位藏族交通警察正在执勤。男兵们议论说,这些交通警察管不管治安呢?咱们来逗逗他吧,看他来不来管。他们商量说,咱们假装打架斗殴,如果警察真来管,就等他快到时,我们就跑。于是他们几个来到街头,在离警察的不远处又喊又叫的互相扯拉扭打在一起,其中一个还倒在地上装出被打后痛苦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们造出的动静引起了那位警察的注意,见有人在打架就立即向着他们跑了过来。警察边跑边藏语夹带着汉语的喊:“金珠玛米,怎么在大街上打起来了呀?牙古门嘟(藏语,不好的意思)。”那几个在街头“演戏”的见警察真的来了,爬起来哈哈大笑一起跑走了,边跑还装出向警察打招呼的举动。那位警察一看这些当兵的原来是闹着玩的,边摇头边嘟囔着什么,很快又回到了执勤岗位上。</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三、加油站里起冲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1973年从拉萨汇演回来就下部队巡回演出,乘坐的是带棚的解放牌大卡车。那次我们在亚东巡回演出结束,又向帕里方向出发,一路都是山道,地势高又弯道多。因为要连续赶路,就去沿途的兵站加油。不知道什么原因,兵站那几个管加油的兵一直迟迟不给我们加油。因为西藏的山区下午五点过后就有雾了,而且都是浓雾,雾大的时候驾驶员根本看不清前面的路,汽车无法正常行驶,听驾驶员说一般都是两人开车,遇到大雾时,一个人还得下车去引路,人在前面开道,车慢慢在后面跟,这样行车是很危险的。<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这一天也是很着急,因为如果时间晚了,汽车不能及时通过山路,就极有可能耽搁在半路上,后果难以设想。</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等了许久,兵站的还是没有给我们加油,这时徐一平跳下车去和他们理论,说着说着就争执起来,还开始推搡拉扯了。兵站里的其他兵见状也跑上去帮腔。我们宣传队的男兵们一看数人围着徐一平一个,不明摆着要吃亏嘛,于是也跳下去了几个,双方就开始动手,有点群殴的架势了,这时兵站的人和我们队领导就赶紧上去劝阻拉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趁着他们吵架的功夫,队里另外几个男兵就悄悄地拉了一桶油到我们的车边上,也顾不上找抽油泵,直接找了一根橡皮管插进油桶,也不知是哪个男兵,抓起橡皮管就吸,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没有经验,一下吸猛了,直接一大口把汽油吸到了嘴里,呛得他滿脸通红,半天都喘不过气来,这样来回折腾了好几次,终于把油给加满了,大家就一起前去劝架,说不加就算了,拉起我们的人上车就跑了。后来兵站的人发现我们偷加了油直接告到我们师部,师首长还把队领导叫去好一顿训斥。</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四、藏民院里“强”买苹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在亚东的时候,正好赶上亚东的苹果熟了。亚东的藏族老百姓家里都种有苹果树,那种苹果是绿色的,又脆又甜的特别好吃,在咱们内地是根本见不着这种苹果的,他们自家的苹果成熟了是不会卖的,都留着自己吃。</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因为那时西藏最缺的就是蔬菜水果,我们女兵那会年龄也就十六七岁,又特别想吃,就去藏民家里商量,让他们卖一点给我们,但他们都不愿意卖。有一天一个藏民偷偷告诉我们,说有一家的苹果树结了好多果子,味道特别好,一番话勾得我们心心念念的想去买那家的苹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当天,我们几个女兵吃了晚饭就找到这家,敲她家门,一位阿佳拉(藏族对妇女称呼)给我们开了门,我们说想买她家的苹果,她说不卖,我们说会给你钱的,她还是坚持不卖。这时候前面的小王就挤了进去,直奔苹果树,我们几个也跟着进去了,伸手就摘苹果,每个人装满一挎包。当让她过秤付钱时,她气呼呼地不肯秤,还说“金珠玛米牙古门嘟”,我们也不管了,每个人放了4元钱就离开了她。我们知道当时那里的苹果是4角一斤,留下的钱远远超出那一挎包苹果的价值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出了那家门,小阎和小王就急着掏出苹果,连洗都没有洗,在身上擦了一下就吃起来了,嘿,还果真是又脆又甜特别好吃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五、舞台上的笑话</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宣传队在舞台上演出时闹出的笑话也不少,这里说上几则给大家听听。</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一次男兵班演一个小话剧,小杨演库尔班大叔。那时的化妆也很简单,贴上胡子就扮成老人了。这天呢小杨没有把胡子贴好,估计是胶水粘少了 ,正演着胡子掉了,台下观看演出的官兵们一下子就笑起来了,他还算灵活,边捡胡子边往嘴巴上贴,可老也粘不上,就加了一句台词说:“老汉我是越活越年轻了。”这句台词让观众们笑声更大了,他没有办法了,“哎”地叹了一声,把胡子装进了裤兜,台下的笑声淹盖了他们的台词对话,有点演不下去了,但他们还是坚持将节目演完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女兵也会闹出笑话。有一次领舞在演出时,台下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队里的领导觉得表演舞蹈是不会引发笑声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观众的笑声,于是就到台下去看看官兵们是什么原因在笑,结果看后他也笑起来了。原来是领舞的裤腰带子露在外面,又是白色的,和军装相比非常明显,一舞动白裤带就摆动,动作越大摆动越厉害,台下看到了笑声就越大。这次事件后,为了以后舞台上不再出差错,队里专门安排了舞台监督。</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还有就是一个跳独舞的男演员小兰,他不光会跳舞,还会魔术,但是眼睛却是高度近视,下部队演出怕影响不好又不让戴眼镜。不戴眼镜跳舞时没有什么影响,但独自表演魔术就不行了。有一次他在表演魔术时,旁边有一个助手给他端盘子,盘子里装的橡皮筋,是耍魔术必须用的道具。由于灯光的原因,盘子里除了橡皮筋外还有电线的投影,他看不清楚盘子里哪是影子哪是橡皮筋,就在盘子里乱抓,就是抓不到橡皮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不知道是他的动作好笑呢,还是观众看出了什么问题,台下发出一阵一阵的笑声。助手小张悄悄提醒他,你抓的是影子,可他还是抓不到,没有办法,小张只能直接拿起橡皮筋递给他, 台下笑声更大了,估计大家是看明白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次也是小兰闹出的笑话。那是一天凌晨的四点多钟,宣传队紧急集合。我们打好背包都跑操场上集合。西藏的夜里是一片漆黑的,这时小兰就对班长徐一平说:“班长你快看流星,好多好多!”大家被他这么一说都抬头看天空,结果是什么也没有看到。这时徐一平顺着小兰指的方向看去,才看清原来是炊事班烧的柴火从烟筒里飞出来的火星,大家才明白,原来是小兰错将火星当成流星了,那个笑得呀,都快岔气了!</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六、语言不通乱比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我们女兵在拉练时遇到最麻烦的事就是找厕所。宣传队下部队演出时还好处理,以汽车为界,一边男兵另一边女兵。但是遇到野营拉练就麻烦了,师直属连队人多,女兵要想方便就不容易了,周围又没有树木光秃秃的,只有结伴去藏民家里解决。语言不通真是一个难题,平时也没有注意学习一些生活常用语,到了藏民家门口比划着问厕所在哪里,藏民直摆手,嘴里念着“谢米松”,意思是我听不懂。我们几个用尽了各种表情都没有用,就是听不懂,最后一位年长的女兵干脆把棉裤的外裤脱下来,做出一个蹲厕所的姿势,那位藏族阿佳拉见此一下子笑了起来,说“噢!”就带我们上她家楼上去了(藏民的厕所都是修在楼上),这下总算解决了我们的内急问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还有一次也是语言不通闹的笑话,至今战友们聚会时还会提起此事。那是政治部有一个干事,他的家属生病需要营养,想买鸡蛋。那时在西藏想吃到新鲜鸡蛋实在是太难了。</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藏民养鸡的很少,西藏的鸡个头小,母鸡下蛋时没有叫声,内地的鸡个头大,母鸡下蛋后总会发出咯瘩咯瘩的声音。我们宣传队的就帮着他找哪家有鸡蛋,走了好些藏民家,总算找到了一家养鸡的,于是开始比划着问藏民家有没有鸡蛋卖,藏民摆手表示不懂,我们宣传队的小王用手比一个圆形,还做出打鸡蛋的手势,藏民更看不懂了,他还是比划着鸡蛋形的手势,又学母鸡下蛋后的叫声,把藏民逗笑了,因为西藏的母鸡下蛋没有叫声,所以更不知道这位解放军要干什么,又没有翻译。</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小王着急了,到旁边的地上捡了一个石头,蹲在地上,把石头放在屁股下学着母鸡下蛋的叫声,把石头扔下去,两只手还学鸡翅膀飞的样子,这下藏民终于看明白了,还帮助收了好几家的鸡蛋,也是4角钱一斤,买了一筐鸡蛋回家。看看我们那时在西藏的军人有多难呀!😀</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结束语</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果说军人的军旅生涯是一部小说,那么,这一则则看似平常的小故事就是我们军人在部队锻炼成长的一幅幅插图。这桩桩件件对小事,哪怕是嬉笑打闹,都是年轻军人们青春活力的真实写照。一些读者朋友说得好,这些故事听着是笑话,细品是苦澀!这每一个故事,都渗逶着血气方钢的小伙和英姿颯爽的姑娘们,在保家卫国的最前方,在当时人烟稀少的边彊西藏最边防,生活是何等的艰辛,日常生存又是何等的不易,现在说是军营之中多笑话,其实那是军人们苦中有乐,苦中找乐,以苦为荣,真实的体现了部队“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生活氛围,都是军旅生涯中非常有意义的点点滴滴,几十年过后回想起来,我们可以自豪的说,我们就是这样战胜了军旅生涯中的艰难困苦与寂寞,无怨无悔地奉献了热血青春年华!</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