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长安自古帝王都,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在此建都。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p><p class="ql-block">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p><p class="ql-block">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也是国家重要科教中心,拥有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7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又称西安明城墙,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广义的西安城墙包括唐和明城墙,但一般特指狭义上的西安明城墙。</p><p class="ql-block">西安明城墙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区,横跨碑林区、新城区、莲湖区。墙高12米,顶宽12—14米,底宽15—18米,轮廓呈封闭长方形,东墙长2590米,西墙长2631.2米,南墙长3441.6米,北墙长3241米,周长13.74千米。城墙内人们习惯称古城区,面积11.32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至十一年(1370至1378年)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基础上修建的,当时是西安府城。明太祖朱元璋将次子朱樉shǎng册封为秦王,藩封、府治同在一城,因而城池规模宏大坚固,加上后来明清屡经修葺、增建,至今保存完好。</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作为王城城墙,是中国现存所有城墙中平均墙体最宽的。</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保留了所有的四个瓮城,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东西南三门城楼全部为明代木构遗存,东西北三门箭楼也都保存完好,其中安定门城楼箭楼堪称精品,城楼木构雕梁至今清晰可见明代彩绘。</p> <p class="ql-block">明清西安城四面各开一座城门,东长乐门,南永宁门,西安定门,北安远门。四门取名之意,反映了明初统治者对政治军事重镇西安寄托了镇守西北、安定边域、屏固帝国的厚望。现四城门门楣上的门名是民国元年(1912年)7月陕西督军张凤翙题写的。</p> <p class="ql-block">明清西安城的四座城门上,均建有一座二层三重檐歇山式高大宏伟的城门楼,因其建在主体城墙城门之上,故称为四门城楼。</p> <p class="ql-block">监测点:用于沉降观测和裂缝及鼓胀位移时,用于设备使用的基准点,在城墙一周采取全方位监测,所以在不同部位都有设置。</p><p class="ql-block">城墙历史悠久、墙体结构也较特殊,里面黄土外部青砖,为全面多角度采集城墙病状等信息,为文保提供准确数据支持,采取了这样的方式。</p> <p class="ql-block">中国七大古城墙</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城门上建有城楼、箭楼、闸楼。现已将城墙辟为环城公园。</p><p class="ql-block">南京城墙,城墙与水道相通处设有水门、水闸或涵洞。</p><p class="ql-block">荆州城墙,湖北省江陵县城墙。</p><p class="ql-block">襄阳城墙,位于湖北小襄阳县。</p><p class="ql-block">兴城城墙,即宁远卫城城墙 位于辽宁兴城。</p><p class="ql-block">平遥城墙,位于山西省平遥县。</p><p class="ql-block">崇武城墙,在福建省惠安县东南35公里崇武半岛上,明朝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北京内城,江苏<span style="color:rgb(51, 51, 51);">苏州,河南洛阳、开封,河北邯郸,正定、宣化,广东肇庆,福建汀州,山西大同,云南大理,浙江台州、衢州,安徽寿县、歙县徽州、凤阳,江西赣州,重庆奉节,湖南岳阳、凤凰,贵州隆里、青岩,山东曲阜,新疆喀什城墙等</span></p> <p class="ql-block">西安中山门,城墙东侧的一座城门。1926年由冯玉祥主持修建,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命名,群众俗称小东门。附近街道亦泛称中山门。共有南北两座门洞,南门洞名为东征门,北门洞名为凯旋门。</p><p class="ql-block">1927年5月1日,冯玉祥率军东征,从中山门出城。出师之日,冯将军在城头向各界欢送群众讲话,说等北伐胜利,再打开凯旋门欢迎他。但后来时局变化,冯玉祥再未率师回西安。</p><p class="ql-block">从永兴坊出来,没看到门上的字,也不知这段历史,这个大概是南侧东征门(方向感比较差🤨)。</p> <p class="ql-block">西安,西周时成为“丰镐”~周文王和武王分别修建的丰京和蒿京的合称。至西汉初年,刘邦定都关中,取当地长安乡含义,立名“长安”,意即“长治久安”。</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中心。史称“西有罗马,东有长安”。隋时文帝杨坚曾被周明帝封为“大兴郡公”,因而将新都长安命名为“大兴城”。唐恢复长安之名。元易名为“奉元城”。</p><p class="ql-block">明洪武二年,在隋唐皇城基础上向东向北扩建西安城,形成今天西安城墙基本风貌,明政府改奉元路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p> <p>南门 永宁门(闸楼)</p> <p>南门每天的换岗仪式</p> <p class="ql-block">古朴与现代</p><p class="ql-block">书院门(碑林到关中书院门口的一条步行街 ) 南门内东侧 遇见拍婚纱照的</p> <p class="ql-block">2019.9.1.10: 西门登城</p><p class="ql-block">一早下雨 还好登城时开始放晴</p> <p class="ql-block">安定门,正西门,西城墙中部偏南。原为隋唐皇城西面中门“顺义门”,唐末改筑新城时保留。明洪武七至十一年,扩建西安府城,此门沿用为西门,易名“安定门”。明末所建西门月城、闸楼与吊桥于民国初年在护城壕架设固定桥梁而全部拆毁,现已无存,今存瓮城、箭楼、正楼及二重门洞。另于城门两侧各开辟三个券洞,供车辆行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敌楼: 建在城墙敌台上的城楼。</p><p class="ql-block">明代西安城墙之敌楼,均为歇山式重檐二层楼建筑。战时用于守城防御、指挥瞭望传令、放置器械物资等,平时供守城军士巡逻者遮风避雨休息。</p> <p class="ql-block">敌台:城墙上用于防御敌人的楼台。</p><p class="ql-block">亦称墩台、墙台、马面,为城墙向外凸出墙体,俯瞰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为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是在城墙全线防御基础上构筑的重点防御设施。</p><p class="ql-block">按结构分实心空心两种。实心敌台不是齐墙而建,无箭窗,仅有登台顶的踏道;空心敌台是跨城墙而建的中空、四面开窗的楼台,守城士卒可住在里面,并储存武器、弹药。敌台的修筑,大大加强了城墙防御功能。</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明代扩建后沿城墙线外侧,每隔120米便有一实心敌台,它向外突出7米,宽15至24米不等,全城原有敌台98座,1983年环城建设以来修复4座,现尚存93座。在马面上修有敌楼,既可供守城将士休息,又可凭高观察敌情。敌台中心距60米,恰好是弓弩、箭镞、飞钩等兵器有效射程,反映了敌台在军事防御上的精心组织及严密设计。</p> <p class="ql-block">刚上城墙时,在敌楼后面看到一位大姐在学习,她说65岁以下办年卡,可以随便上城,之后帮我照相,大姐很热心,劲头也挺足,指导我换地方,换姿势,照了好多,谢谢她🌹。</p> <p class="ql-block">滚木:古代作战时从高处推下以打击敌人的圆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狼牙拍是一块长宽都超过1米的板(木板和铁板都有),板上打满叫做“狼牙钉”的铁钉。使用时从城墙往下拋掷,拍落攀登城墙的敌兵。</p><p class="ql-block">我国古代,许多武器、兵器都以狼牙命名,因上面布满形似狼牙铁钉,狼牙拍正是其中一种。狼牙原是一种叫“殳”(shū)的武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水浒传》中秦明所使兵器正是殳,由于布满狼牙状铁钉,也叫狼牙棒。</p><p class="ql-block">狼牙拍使用方法:狼牙拍四角装铁环,用绳索穿过铁环将其吊挂在城墙上,使用绞车直接抛下,操纵攻击结束后通过绞车拉回。</p> <p class="ql-block">垛口:城墙顶部外沿垛墙之间缺口</p><p class="ql-block">垛墙缺口间距0.6米,为瞭望和射击而设,整个城墙共有垛口5984个。</p> <p class="ql-block">唐大理寺,唐代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旧址约在今安定门北侧,西大街西段路北,儿童医院附近(义宁坊内,义宁坊在开远门边,长安城西北角)。</p><p class="ql-block">大理寺长官为大理卿一人,次官为大理少卿二人,另有正、丞、主簿、司职、评事等属员。大理卿掌鞫(ju审问)狱,定刑名之事,复负责中央百官犯罪及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审理,并复核诸州刑狱。是中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审判机关,大理是中国古老的官名,按现代公检法司系统类比,相当于最高法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唐皇城中的衙暑分布。</p> <p class="ql-block">文字显示为第45号马面,这个马面上没有敌楼。</p><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景区公布范围内有64座卫生间。其中开放式景区内48座,收费景区内16座,全部为固定式卫生间。</p> <p class="ql-block">登城马道</p><p class="ql-block">古代为守城骑兵与步兵上下城墙专修坡道。明代西安城共建有十一处登城马道,其中七处建于城墙周边内侧,四处建于四门城楼左侧。城墙内壁七处登城坡道原为土筑,清代毕沅整修时改为砖砌。城楼左侧坡道,建国后拆迁到各门翁城内。</p><p class="ql-block">登城马道外侧筑有护墙,下端设棚门,大门朱漆,俗称“大红门”。</p> <p class="ql-block">大唐贞观十五年(641)文成公主在唐送亲使江夏王太宗族弟李道宗和吐蕃迎亲专使禄东赞伴随下,出长安前往吐蕃。松赞干布在柏海(今青海玛多)迎接。之后同返逻些(现拉萨)。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礼仪极为隆重、队伍非常庞大。唐太宗陪嫁极尽奢华。据说,在礼单中出现了:“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外加各种金玉饰物”。又给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各种谷物和芜菁种子等。</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前后,汉藏关系相当紧迫,当时藏族在松赞干布带领下已打到唐松洲,而这一切只为和亲。难道松赞干布不会好好的来和亲?在此之前,松赞干布得知突厥和吐谷浑已娶到大唐公主,便派人来和亲,但被太宗拒绝。使者带回的结果是吐谷浑作梗。于是松赞干布出击吐谷浑,直接对太宗威胁。虽然太宗击退了松赞干布,但最后还是把文成公主嫁出去了。由此看来这可能就是松赞干布一个软硬兼施的计策。</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时发生的事情对她嫁入西藏后的生活影响很大。尽管太宗送给藏族那么多技术和书籍作陪嫁,但依然改变不了这段时间汉藏关系紧张的事实。</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路线相当漫长,经过地区环境十分恶劣,由此也看出,唐太宗让文成公主入藏的决心。</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路线:汉族都城长安(今西安)→甘肃→青海→西藏拉萨。这条道路史称唐蕃古道,当时是汉藏交流必经之路,全长3000余公里。后人经考察研究,发现可能还经过四川,但没有可靠证据,因此不是很确定。</p><p class="ql-block">但入藏路线肯定经过青海,特别是青海南道至柏海这段路,全长2000余里,杳无人烟,环境恶劣至极,盛夏降霜。当时和亲队伍经过的一些路段什么都没有,只能啃冰块吃雪解渴。而当时的松赞干布就是在柏海迎接文成公主的和亲队伍。</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入藏,一路翻山越岭长途跋涉,最难控制的是思乡之情。有传说,唐太宗心疼女儿曾命人用黄金铸造日月宝镜各一个,并派人送给她,由此这座山也被命名为“日月山”。还有“倒淌河”和各种文成公主入藏路上的雕像,不管传说真假,这些雕塑都表达了藏民对文成公主的尊敬和爱戴。</p><p class="ql-block">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近四十年,备受尊崇。这40年里,汉藏关系也最终得到改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年张骞通西域,最大成绩不是发现大月氏,而是为汉朝找到一新盟友-乌孙。</p><p class="ql-block">发生在西汉武帝时的通西域事件,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说是中国版地理大发现,完全合乎情理。而从武帝建元二年(前139年)出发时一百多条好汉,至元朔三年(前126年)归汉时仅剩张骞和堂邑父二人。西域的打通,可以说是用冒险者的生命换来的,其贡献和风险都远大于后世的郑和。</p> <p class="ql-block">秦章后宫,战国秦建,因宫内有章台得名,今址在玉祥门外西北高、低堡子处,是秦王在渭河以南主要朝宫,屈原时,楚王被骗入咸阳,曾在此宫召见秦昭王;赵惠文王时,蔺相如入秦奉献和氏璧,也在此宫殿中觐见秦昭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丝绸之路群雕塑,位于今玉祥门外正西,西部大庆路绿色林带西端花圃中,这里曾是唐代长安城著名的西门——开远门,也就是丝绸之路原点. 1988年为纪念丝绸之路开创 2100周年,西安美院在唐开远门遗址处创建了这组长约 60米、宽 3米的“丝绸之路群雕”,成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标志,由西安西行必经此地。</p> <p>凸出的马面,后面楼的造型挺别致</p> <p class="ql-block">海墁</p><p class="ql-block">海墁即城墙顶部的平面,铺砖时,统一全城海墁内倾斜坡度约为6度,以便雨水能较快导入城墙内侧流水槽中。</p> <p class="ql-block">排水系统</p><p class="ql-block">城墙上排水沟槽叫排水槽。清以前城墙上排水系统一直未有效解决,且不统一,有的在墙顶铺设排水管,这既防碍士兵作战行走,也不能及时完全地将雨水排掉。</p><p class="ql-block">清代曾对西安城墙多次修葺,最著名的是乾隆年间。陕西巡抚毕沅在修城中增修排水系统时,首先统一城顶倾斜度,顶部外沿高中间低,由两边外侧向中线倾斜6度,而后在城墙内侧每隔40-60米开一排水口,下接附贴在内城墙的竖排水槽,槽底吐水口下设砖石结构滴水池,从城顶直砌城底。槽身口宽0.65米,深0.76米,两壁各厚0.6米,排水槽顶部为石制吐水嘴,下部与沟渠相通。当地面有雨水聚集,立刻就沿海墁10-15的斜面迅速导入流水槽,从水槽流入城下沟渠,防止了墙体被雨水浸泡,有效保护了城墙。同时,城头地面向中线倾斜也具安全感,全城共有167个排水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排水口和流水槽位于城墙内侧。</p><p class="ql-block">这套科学的排水系统,是西安城墙得以保存完整的重要因素之一。至今沿用。</p> <p class="ql-block">广仁寺,位于城墙内西北角,中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陕西唯一藏传格鲁派寺院,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帝来陕巡视时,拨专款敕建。</p><p class="ql-block">广仁寺是达赖和班禅等西北和康藏一带大喇嘛进京朝觐路过陕西的行宫,因此又称“喇嘛寺”。寺内供奉世上仅有两尊佛祖十二岁等身像之一(另外一尊供奉在拉萨大昭寺)、明代版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600卷,唐莲花宝座,万年长明灯,百年紫荆花树,清乾隆皇帝御赐汉白玉莲花缸,陕西境内最大千手观音,拥有中国唯一精品千佛殿,同时也是文成公主在长安奉地。</p><p class="ql-block">广仁寺坐北朝南,建筑布局整体形似卧龙,在寺院建筑中很少见。一般寺院自山门到后殿高度(指单体建筑)逐个增高,形成前低后高之壮观气势,而广仁寺则是自前向后逐个减低。</p><p class="ql-block">世间只有三尊佛祖等身佛像,以十二岁释迦牟尼身为皇子的鎏金铜像最为精美尊贵。西藏小昭寺主供释迦牟尼八岁鎏金铜像原供于大昭寺,文革中被锯为两截。二十五岁等身佛像原本在印度菩提迦耶,运往英国展出途中沉入海底,因而世间仅存西藏大昭寺和西安广仁寺完好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在佛教徒心中具有见佛本人之加持力。</p><p class="ql-block">千手观音像安坐在金刚台莲花宝座,由俄罗斯珍贵椴木雕制。佛像高约6.6米,重达两吨,全身贴金,闪闪发光,慈眉善目,胸前双手合十。背后还有40支手,佛教讲二十五因果关系,25x40=1000。因每只手有一只眼,故名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意为手多,眼多,智慧多,慈悲多,观天下,听世音,普渡众生出苦海。</p><p class="ql-block">绿度母是藏传佛教的一尊菩萨,藏传佛教共有21尊度母,绿度母是21度母之首,是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化身(21尊皆为观世音菩萨化身)。广仁寺绿度母现少女相,全身绿色,一面二臂,现慈悲、庄严相。供座为清代珍贵檀香木。</p><p class="ql-block">1983年,广仁寺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寺院,是国家AAA级景区。</p> <p class="ql-block">菩提 梵文音译 意译觉悟、智慧。佛教始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静坐七天七夜,战胜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时获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佛教一直视菩提为圣树。广仁寺这棵从印度迎请的菩提树,是全省最大唯一一棵百年菩提树,佛教认为见菩提树者得吉祥。</p><p class="ql-block">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慧能有偈云:菩提本非树,明镜亦无台,心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生因有烦恼,进而产生贪嗔痴,无法明心见性,得到真正自在。这首偈子是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却因妄想执念不能解脱。人生犹如苦海,浩瀚无边,但回头是岸。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愿众生能觉悟成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藏经阁是广仁寺第四重大殿,大殿上覆盖金瓦,是藏传佛教规格最高建筑。陕西省唯一一座金瓦殿。它采用铜鎏金的金瓦铺盖,西边达赖喇嘛行宫,东边班禅大师行宫。大殿正门悬挂乾隆题写的《佛教圣地》匾,门上方绘画过去佛(燃灯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三世佛,两边八大菩萨。栋梁、顶部采用清宫廷彩绘最高规格金龙和玺图案。殿内诸多精美巨幅唐卡是请藏区大活佛用一年多时间专门绘制。殿内玻璃函里的汉白玉莲花宝座已有2500年历史,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就是坐这个宝座从印度来到长安。从前供奉在开元寺,后几经辗转来到广仁寺。</p> <p class="ql-block">习武园</p><p class="ql-block">原址在今尚武门内之西,尚武门也因而得名,习武园又称西武园或北教场,是清代西安驻军平时训练场所,也是陕西巡抚每年秋季降霜时大阅绿营兵和考试武举人的地方,清康熙42年,圣祖皇帝西巡西安,曾亲临此园校阅军队。</p> <p class="ql-block">西北角楼</p><p class="ql-block">角台:凸出墙体的实心台</p><p class="ql-block">在西安城墙四城角中,东南、东北、西北三城角为直城角,外建正方形角台,西南角台形制独异,为圆形。现西安城墙四角角台保存完整。</p><p class="ql-block">角楼是建在角台上的阁楼建筑,为城墙防御工程重要设施。同敌楼一样,外壁向城墙外凸,凭楼眺望,视野开阔,可清楚观察敌情。战时,驻守士兵不但可从正面发射箭簇火器,还可配合两侧敌楼及城墙正面守军用交叉火力杀伤攻城之敌。</p><p class="ql-block">明清西安城墙上四座角楼因长期战乱,都毁而不存。1983年以来,西安环城建设恢复重建了东南、东北、西北三座角台上的角楼。</p> <p class="ql-block">太极宫位于隋唐长安城北部中间,今尚武门内东侧,南临皇城,北至外郭城北城墙。承香殿、甘露殿、两仪殿、太极殿、承天门形成太极宫南北中轴线,继续南延,经南门——朱雀门和外郭城南门——明德门,形成隋唐长安城南北中轴线。</p><p class="ql-block">太极宫是唐代皇帝在京师长安的正宫,又称京大内或大内,又因位置在大明宫之西,亦称西内,建于隋开皇二至三年(582-583)隋称大兴宫,唐易名太极宫,太极宫为隋唐两代皇帝居住、听证之所,当时全国政治中心。</p><p class="ql-block">太极殿,太极宫内第一大殿。隋称大兴殿,唐改名太极殿,为皇帝听政之处,另加皇帝登基及册封大典、宴请百官贡使等。隋文帝,唐高祖李渊,太宗贞观之治君臣论政的许多著名故事,都发生在这里。</p><p class="ql-block">唐在长安有三个宫殿区,即太极宫、大明宫和兴庆宫。为不同时期建造。太极宫兴建于隋代,当时称大兴宫。唐初两位皇帝主要居住在太极宫。大明宫原是一座避署用宫殿,唐高宗中年因患风痹病害怕潮湿,便移住到凉爽干燥的大明宫,扩建后成为唐帝王主要居处。兴庆宫前身是唐玄宗即位前邸宅,即位后扩建,形成又一宫殿区。兴庆宫规模不及太极、大明宫,但装修极为华丽。玄宗时成为皇帝听政与生活中心。</p><p class="ql-block">安史之乱中,兴庆宫遭严重破坏。唐后朝皇帝一般不住这里。 太极宫兴建最早,被认定为正式宫城。太极宫正门承天门,太极宫前殿太极殿。每逢元旦、冬至、大赦天下等重大节庆日及外国使臣来会,皇帝便登承天门主持盛典,其间设宴奏乐。太极殿是皇帝朝见群臣、处理政务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太极殿北门叫玄武门。玄武代表北方,按星象来说,玄武是北方七个星宿组成的星象。神话中,玄神是北方之神,是一种龟蛇合体的水神。唐代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李世民夺嫡事件——玄武门事变,就发生在这里。 在唐代,皇宫内外朝有了明确区分。太极殿以北、包括两仪殿在内数十座宫殿构成内朝,是皇帝、太子、后妃们生活的地方。</p> <p>侧墙凸出斜面为排水槽</p> <p class="ql-block">北门古曰“安远门”,门洞拱券形,唐代北门是迎宾主要门,称“天下第一门”。闻名中外的“大唐迎宾仪式”厚载万物、穿越时空、直抵灵魂,使人梦回长安。</p><p class="ql-block">安远二字是继承中原汉朝廷对边远少数民族采取的怀柔安抚政策,希望其对朝廷知恩归顺。1983年整修城墙时,恢复原来箭楼。北门现存箭楼1座,闸楼、城楼毁于清末。</p> <p class="ql-block">安远门位于北城墙中部偏西,此处原为唐长安城太极宫与东宫交界宫墙的中段,唐末皇城改筑新城时被隔在北城墙外,明洪武初向北拓筑西安城墙时始筑为北城门。门下开一拱形门洞,通长30.8米。 </p><p class="ql-block">北城门洞原为西安城北面唯一通道,现原城门洞不再使用,另于城门东西两侧各新开两个砖砌门洞,四门洞宽皆10米,以供行人车辆通行。</p> <p class="ql-block">修建之初北门有城楼,公元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西安同盟会闻讯,推举革命军新军官带张凤翙为秦陇复汉军政府大统领,新军从城内攻战西安,清兵龟缩满城抵抗新军进攻。当时,北门城楼是满人弹药库,新军集中火力轰击,双方激战中,城楼中炮燃烧,清军溃败,满城攻破,统治西安265年的清政府被推翻,北门城楼不幸在此战中被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明洪武初,四外建有瓮城,并分别在内城、瓮城上建有正楼、箭楼二重。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于瓮城外加筑月城,月城上筑闸楼,并改原过护城壕之固定桥为吊桥。</p><p class="ql-block">民国初年,因于护城壕上架设桥梁,拆除闸楼及吊桥、月城,现已无存。</p> <p class="ql-block">城楼与箭楼的区别</p><p class="ql-block">城楼坐落在城门之上,就在主城墙上。</p><p class="ql-block">城楼和箭楼最明显区别是外观:城楼是阁楼式,四面均开门,无箭窗。</p><p class="ql-block">箭楼是堡垒式,只有朝向城里的一面开门,朝向城外的三面均开有箭窗。</p><p class="ql-block">箭楼是周围有远望、射箭窗孔的城楼。箭楼位于闸楼和城楼中间。外侧高于城墙的部分,为箭楼之檐墙,檐墙顶部,与枋相接处,平出一层砖檐,作为过渡装饰。砖檐挑出部分长约10厘米。箭楼外侧檐墙上设有密集箭窗,用于防守反击。</p><p class="ql-block">箭楼与正楼之间的围墙为瓮城。</p> <p class="ql-block">1983年,安远门箭楼因暴雨侵袭,楼基塌陷,楼体倾斜,先经抢修,后全面加固整修,沿袭至今。</p><p class="ql-block">箭楼是为了保护防守最为薄弱的城门,建在城门和城楼的最前方,用翁城墙与主体城墙连接起来。</p> <p class="ql-block">歇山顶,宋朝称九脊殿、曹殿或厦两头造,清改今称,又名九脊顶。古代中国建筑屋顶样式之一,规格上仅次于庑殿顶。歇山顶亦有传入东亚地区,日本称为入母屋造。</p><p class="ql-block">歇山顶出现晚于庑殿顶,样式最早可见于汉阙石刻,在汉代明器、北朝石窟壁画上,都可看到。现存最早歇山式建筑是五台山唐代南禅寺大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歇山顶共九条屋脊,即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因此又称九脊顶。若加上山面二条博脊,则共有脊十一条。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样式,下半部分为庑殿顶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视觉效果上给人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p><p class="ql-block">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用法都有严格等级限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建筑常见屋顶样式依尊卑不同分七个等级:</p><p class="ql-block">第一级:重檐庑殿顶,用于重要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故宫太和殿)</p><p class="ql-block">第二级: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天安门)</p><p class="ql-block">第三级:单檐庑殿顶,用于重要建筑(故宫弘义阁)</p><p class="ql-block">第四级:单檐歇山顶,用于重要建筑</p><p class="ql-block">第五级:悬山顶,用于民居、神库(仓库名,清代工部制造库下属单位之一,职掌制造、张挂、收贮门神和对联,由制造库司匠管理)</p><p class="ql-block">第六级:硬山顶,多用于民居</p><p class="ql-block">第七级:卷棚顶,多用于民间建筑</p><p class="ql-block">无等级:攒尖顶,用于亭台楼阁等(天坛-攒尖顶)盝顶及平顶等其他屋顶形式。</p> <p class="ql-block">16:-- 东南角门附近地面维修…</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西安城墙历史上曾有三次大修,基本每隔两百年一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1570年(明隆庆四年)砌砖护城;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改善城墙排水系统;1983年以城墙为主的环城建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第二、三次大修之间,城墙受破坏最严重。1983年“全民行动”抢修,场面非常浩大 奠定了现在城墙的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辛亥革命时,清兵在西安城内抵抗新军进攻,新军集中火力炸毁了清兵弹药库所在安远门城楼。民国15年战役中更是炸毁城墙多处地方。造成抗日战争前城墙遭受最大的两次战争破坏。</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justify;">解放后,在全国又一次掀起大面积拆除城墙之风,北京城墙就是在此次运动中被拆除,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城墙得以保存。但之后多年又经几次存废之争,最后因拆除工程过于浩大,人力财力耗费过多难以筹措等问题,在西安一些老文物工作者积极奔走保护城墙努力下,拆墙风波得以平息。只是这一时期的存废之争,也使城墙遭受严重破坏。</p><p class="ql-block">城墙上很多地砖上有时间地名,据导游讲是城墙修护时,有当地居民义务捐献(在动乱年代,也有很多人往家里拆城砖)大概情况是譬如<span style="color:rgb(31, 31, 31);">“户县大王王守”是城砖产地 “一九八四”是烧制时间。为便于区分铺设,仿效古人在城砖上烧制文字。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在修筑南京城墙时为防贪腐 保证质量曾立下规矩:烧制时必须印刻监造官和烧窑匠名字,以供追溯。所以,凡刻有“户县大王王守,一九八四”等字样的城砖,都是仿制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1, 31, 31);"></span>砖上刻字也能做到责任到人,一旦哪里出问题,立马可以找到对应砖窑乃至责任人,对整个工程质量起到一定程度监督管理效用。</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60, 60, 61);">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维修才使西安城墙有现在的秀美模样。1983年开始的西安环城建设使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西安城墙完整保存下来并重放异彩,实属不易。</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好古人为我们留下了一些可以追溯的东西,让我们还能感受历史的根脉,文化的延续,和曾经有过的沧桑和辉煌,从而培养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学会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p> <p class="ql-block">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旧址在西安市北新街七贤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共在此设立红军联络处,1937年7月,抗战全面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改为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主要工作是:开展统一战线,输送进步青年去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和前方转送战争物资。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叶剑英、邓小平等多次来此,并指导工作。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9月办事处撤回延安。1988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p> <p class="ql-block">下城口→西安火车站</p><p class="ql-block">太清宫,地处长安街东大宁坊,是长安道教与国家礼制的中心、李唐王室的家庙。</p> <p>东北角楼</p> <p class="ql-block">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皇宫内三清殿旁一个不起眼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闻名于世,可惜毁于战乱。</p><p class="ql-block">唐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为怀念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其实这二十四人里,一半以上曾是唐太宗“死对头”),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功臣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现在能看到的共132副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位功臣依次排名: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徵,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勣和秦琼。</p><p class="ql-block">阁中分隔三层,前一层画的是功勋最高的宰辅大臣;中一层画功勋卓著的侯王;后一层是功勋重大的其他功臣。按古礼“君南臣北”原则,画像全部面北,且都是真人大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李世民夺取皇权的玄武门兵变中,长孙无忌称得上是首功之人。酝酿政变时态度坚决;准备政变时日夜奔波 内外联络;政变时不惧危难 亲至玄武门内。所以唐太宗临死前仍对大臣们说:“我有天下,主要是这个人的功劳啊!” 凌烟阁24位功臣像,长孙无忌被列首功之位。</p><p class="ql-block">李世民登基后,几次要任命长孙无忌为宰相,但贤惠的长孙皇后一再提醒要吸取汉朝吕氏、霍氏专权教训:“我身为皇后,全家已经很荣耀显贵,实在不愿自己哥哥还要在朝廷里手握大权。”长孙无忌也递出辞职信,但却受到太宗的特殊信赖,最后太宗硬是坚持拜长孙无忌为宰相。长孙无忌为人谨慎小心,注意避免嫌疑。唐高宗时期,因反对武则天擅权,被流放黔州,后被迫自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位:李孝恭。河间王,二十四功臣中唯一郡王,唐高祖李渊侄子,李渊太原起兵起,就负责经略巴蜀,在灭萧铣中立下大功,后镇压辅公估、破广陵、丹阳、平定江南中屡次立功。玄武门之变后逐渐退出权力核心,晚年以歌舞美人自娱,贞观十四年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名杜如晦。李世民主要谋臣,为李世民建功立业、以及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立下汗马功劳,是李世民最为倚重的谋臣,也是太子李建成最为忌惮的秦王府二个谋臣之一,唐朝建立后,被拜为兵部尚书,进封蔡国公,贞观四年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名魏征原是太子李建成手下。玄武门之变前,魏征看到太子与秦王冲突日益加深,曾多次建议太子先发制人,及早动手。政变后,李世民赏识他胆识才能,非但没有怪罪,还加以重用。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性格耿直,往往据理力争,即使太宗大怒之际,也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有时对他也会产生敬畏之心。</p><p class="ql-block">一次太宗得到一只上好鹞鹰,把它放在肩上,很是得意。但当他看见魏征远远向他走来时,赶紧把鸟藏在怀中。偏偏魏征使“坏”,故意上奏事情,说了很久,致使鹞鹰闷死在怀中。</p><p class="ql-block">魏征一生节俭,连家里房子都有些“破烂”,唐太宗立即下令把为自己修建小殿的材料,全部送给魏征,好用来造个大房子。642年(贞观十六年),魏征病逝家中。太宗亲自前去吊丧,失声痛哭,并说:“夫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古为镜,可知兴替;以人为镜,可知得失。我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名房玄龄。李世民另一位重要谋臣,也是太子李建成最为忌惮的秦王府另一位谋臣,房玄龄在渭北投靠李世民后,就成其得力谋士,为李世民建功立业立下很大功劳,武德九年,谋划并参与玄武门事变,为李世民夺取帝位,与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五人并功第一。李世民继位后拜为中书令,进封梁国公,贞观二十二年病逝,房玄龄善谋但有些优柔寡断,而杜如晦果断不善谋,二人有“房谋杜断”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名:高士廉。长孙皇后的舅父,才高望重的社稷之臣,李世民称他“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后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七名尉迟敬德原为刘武周部下,李世民敬佩他忠勇耿直,几次劝降。尉迟敬德虽也大受感动,但伺主不二。最后答应,只要刘武周死了,他便归唐。李世民便杀了一个面目酷似刘武周的人,将人头送与尉迟敬德。尉迟敬德未能辨出真假,便归降了李世民。不料自那后,李世民经常在梦中被两个无头人惊醒,仔细琢磨,这两人一个像原来隋朝名将宋老生,另一个像那个被充作刘武周而割头的人。徐茂公献策道:“主公屈杀这长得像刘武周的人,是为尽早让尉迟将军归顺。另外,我听说宋老生生前很敬佩秦二哥,主公可以派尉迟将军和秦二哥守在门外,这样或许可使主公获得安宁。”李世民依计行事,果然无头鬼再没出现。这个民间传说,最终奠基了两位武将的“门神”地位。</p><p class="ql-block">尉迟恭在唐郑决战中有单骑救主之功,得以稳固地位,此后跟随李世民参加了几乎所有大战,玄武门之变中,亲手杀死齐王李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渊下旨退位,有拥立之功第一,后突厥来犯,被其以骑兵迎击取胜,天下安定后无用武之地,晚年闭门不出,最终得以安享天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八名李靖。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长相仪表魁梧,少时就极具进取心,他的舅父是隋朝著名战将韩擒虎,每次与他谈论兵事,无不拍手称奇,说:“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后随李世民征战南北,立下不朽战功,受封卫国公,后病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十九名程知节。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程咬金,先是瓦岗军战将,后投靠李世民,成为李世民得力战将之一,在李世民南征北战中立下汗马功劳,几乎参与了李世民所有的战争,后在玄武门之变中,也是主要人物之一,也是二十四功臣中活的最长的人,历经李渊、李世民、李治、武则天四朝,高宗年间因屠杀投降的平民被免官,后病故,享年七十七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三名李绩。也就是徐茂公,原名徐世绩,字懋功。因功被赐李姓,少年时即跟随翟让起兵,翟让死后跟随李密,后归降李世民,成为李世民的有力战将,在灭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中立下战功,担任主将剿灭徐圆朗,后因没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被冷落,故排名靠后,贞观年间,与李靖一起灭亡了突厥,在此后十六年间一直镇守北部边疆,李世民死后,担任主将再次出征高丽,终将高丽灭亡,次年病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十四名秦叔宝。李世民手下第一战将、统帅,与尉迟敬德为传统两门神,以勇猛彪悍著称,能战善战,最初是隋朝名将来护儿手下部将,后随另一名将张须陀征讨李密,张须陀战死后,随裴仁基投降李密,得到重用,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后因不满王世充为人,与程咬金等人一起投奔李世民,参与了李世民历次征战,立下汗马功劳,每战必先,常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唐朝建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胡国公,后因与李渊关系复杂,没有参与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故在凌烟阁排名靠后,于贞观十二年去世,陪葬昭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李贺《南园十三首》诗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漏院语出: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中:“旧百官早朝,必立马于 望仙 建福门 外,宰相于 光宅车坊 ,以避风雨。 元和初,始制待漏院。在唐代,文武百官在大明宫外等待早朝叫“待漏”(漏为古代滴水计时器),而“待漏院”就是百官等待早朝时的休息场所。元和二年,唐宪宗下令在大明宫建福门外修建了“百官待漏院”,规定“昏闭晨启”,宫门开启时间为“五更”(即现在的凌晨3时到5时)。</p> <p class="ql-block">东北角楼到东门途中又遇到一位解放军大学毕业,之前在出版社工作的大叔,也是经常到城墙上走圈,恰好老伴也是做电气设计的,清华毕业,一路给我讲了不少城墙的历史,直到中山门,我下去吃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他说城墙要经常修护,后建了很多,才能连成一体,成为现在唯一一个连通的古城墙,修护时他还参加过组织的义务劳动,城墙经历了很多次损毁,农民起义、战乱、地震,说到唐山地震他说也是亲历者,参与了救援;说起大明宫非常惋惜,说故宫也就它的几分之一,唐代由盛到衰,也就留下了大小雁塔,而且非常神奇的是,经过那么多次地震,还有最厉害的一次八级以上,还能屹立不倒,也是一种造化了!他也常出去旅游,世界各地比较知名的大都去过,我问他感觉哪里好些,他说内蒙,人实在🤗</p> <p>从中山门下来去永兴坊吃饭</p> <p>这个应该是中山门的北门 凯旋门</p><p><br></p><p>中山门北侧凯旋门原存中华民国时期的木质城门板,也是西安城墙各城门中,唯一一处保存着门板的城门,2014年城门板被拆除。</p> <p>小家伙一定要来抢个镜 ☺</p><p>小家伙调皮可爱,说一句学一句,应该是他奶奶,怎么撵都不走,一定要在镜头里😁</p><p>奶奶叼着个烟,面色比我还黑,不过照相技术不错🌹,很感谢她们,留下个愉快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子长煎饼是用荞麦面粉制作的,不像关中人吃的煎饼,用小麦面制作,也不像山东人吃的煎饼,用玉米面制作。子长的荞麦面粉,与整个陕北的荞麦面粉一样,由于去了壳,都是白色,不是红色的。</p><p class="ql-block">子长煎饼颜色洁白,完全可以跟精细小麦面粉媲美。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小,小到只有约七八公分宽、二十公分长。用洁白如玉和小巧玲珑来形容,大致是不错的。子长人自己说,他们的煎饼,薄如纸,白如玉,坚韧软凉,香美可口。</p> <p class="ql-block">永兴坊小吃 子长煎饼,要排队买,好多种类,想吃土豆丝的没排上!蘸料很特别,吃着凉丝丝的,不错🤗</p> <p class="ql-block">子长煎饼来自陕北子长县 瓦窑堡老城里。子长,原来叫安定县,为纪念红军时期陕北领导人谢子长改名子长县。子长煎饼文火摊煎,馅有豆干、土豆丝、韭菜鸡蛋、腊肉等,作法不比寻常,成品非常之嫩,简直入口即化。为子长县风味小吃,在陕、甘、宁、晋一带颇负盛名。</p><p class="ql-block">瓦窑堡一带居民明末清初以煎饼为食,煎饼以其饼薄、个小、味道独特备受本籍人士青睐,以至有“不吃煎饼不算到过瓦窑堡”的美谈。建国后不断更新工艺,调味品广采川、粤莱肴之长。瓦窑堡煎饼采用荞麦粉加工拌成糊状,以手搓揉至面筋,兑水稀释,经沙网过滤后在铁鏊上摊煎而成。饼成椭圆状,碗口大小,薄如纸、白似银,有韧性,食用时,卷以猪头肉、 红烧肉、酥肉、鸡肉或各类炒菜、热豆腐、豆腐干,配以醋蒜汤、麻椒油。熟芝麻、酥韧相辅,清香扑鼻,酸辣适度,具有生津解署功能。瓦窑堡煎饼除本地生产、销售外,西安、银川、兰州、太原等地亦有子长人 设点经营,颇得食客赞誉。</p> <p class="ql-block">东门长乐门,城楼上书紫气东来,建于明朝。现留存城楼,瓮城及南北两侧六个门洞。因明都南京位于西安东面。取名“长乐”意在祝愿大明江山长久欢乐,万年不衰。长乐门向东通往城外为东关正街,向西通往城内为东大街。</p><p class="ql-block">东大街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是西安城内最繁华街道。 明末李自成起义军由长乐门攻入西安,建立大顺政权。李自成看到城门上高悬“长乐门”牌匾,对将士说“若让皇帝长乐百姓就要长苦了”,于是将士一把火将长乐门烧毁。到清顺治年间才又重建。西安事变前张学良曾在长乐门城楼上组建教导队和学兵队,现已辟为西安事变纪念地。</p><p class="ql-block">长乐门门洞,现已不再承担城市交通作用。1986年,修复两侧豁口处城墙,并各砌三个券洞,供车辆行人通行。</p> <p class="ql-block">城楼为西安城市标志性高大建筑,也是古时城门防御体系主要工程。城楼距地面高32米,面宽七间,通体长43余米,进深二间,楼身两层,为歇山顶式,四角翘起,檐部施勾头滴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冯玉祥与中山门:1926年,为反抗北洋军阀统治,策应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冯玉祥于9月17日在绥远省五原县(今内蒙包头西北)誓师,组成国民联军任总司令,即日帅军援陕,解北洋军阀吴佩孚部刘镇华、刘镇嵩军围西安之困。经多次激战,击溃镇嵩军。刘镇华在围困西安城达8月之久后,被迫撤围。冯玉祥率部进驻西安城。年底,冯玉祥倡议于东城开辟城门,命名为中山门。</p> <p class="ql-block">翁城为大城门外拱卫城门的小城,是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封闭空间)敌人一旦进入其中,就会受到翁城城墙上的夹击,犹如“瓮中捉鳖”,翁城之名由此而来。翁城墙与大城墙高度相同,背面依托大城,前面有月城护卫,在军事防御上具有重要意义。</p><p class="ql-block">瓮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两侧与城墙连在一起建立,设有箭楼、门闸、雉堞等防御设施。瓮城城门通常与所保护的城门不在同一直线上,以防攻城槌等武器的进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东门翁城建于明洪武七年至十一年,后经历明中期至清代多次修葺,翁城城墙砖表土心,高12米,与大城墙齐,两侧与大城墙壁相连,拱报城门,东门翁城南北长66.7米,东西宽49.4米,为横长方形。城顶西南角悬挂有明隆庆元年所铸铁钟一口,战时主将据此钟声调集兵力,密集火力,指挥作战。东门翁城原于东、南、北三面各设一门,正翁门位于东墙下正中,其上建有箭楼;南北翁门今已封闭。</p> <p class="ql-block">西安长乐门古钟,为明隆庆元年(1567)年所铸,高1.5米,口径1.17米,钟声洪亮,悠远绵长,在古城西安城防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韩信之死”和西安一些村名由来的传说</p><p class="ql-block">据传,吕后见韩信功高位尊,便与萧何商议除之。九月十三这天,萧何用计将韩信骗入长乐宫内。韩信聪明过人,早知吕后不怀好意。但想到高祖曾对自己许诺: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兵器不杀 ,觉得没什么可怕。令韩信不曾想到的是,入宫后,吕后命人把他悬挂在长乐宫大钟上,被大钟遮住,看不见天空,脚在空中,地面也不能被触动,因刘邦曾说:只要韩信“顶天立地於汉土,绝不加兵刃於身”。</p><p class="ql-block">据说韩信死有两种方法。一种被宫女手拿棒锤,乱棒锤死,另一个是用竹子或桃木刀剑杀死,不使用军用刀刃并不违背当年诺言。没有血性,缺乏气量,不敢冒险,缺乏主动掌控命运的能力,无论哪种方式,都让韩信这位千古名将,兵仙神帅,最终在深宫里毫无尊严的死去。...据说当时韩信血流三升不死,仍在大呼冤枉.......</p><p class="ql-block">韩信人头落地,冤魂不散,随后头颅化成一团烈火,火球滚至灞河边,河水顿时断流,让出一条路来。过河后因不知路径,稍微停留,再继续朝东,见一村庄,便加大火势,一下烧了十三个村子。正继续往东烧时,一白胡子老头前来,挡住了韩信头,告诉他吕后行宫尚远,请将军且莫殃及无辜,韩信听劝闭目熄火,老人指地为穴,埋葬了韩信的头,小小坟头一会儿变成一座巨大陵墓。随后老头喷水浇灭大火,事件平息。</p><p class="ql-block">原来这位老人乃东海龙王。为感其灭火恩德,百姓在韩信冢旁修了龙王庙,旁边村庄因此叫龙王庙村(今新农村)。被误烧的十三个村叫“火烧村” (今贺韶村),韩信头过灞河停留的地方叫停园头(今杏园头),河水让道处村庄叫水腰,吕后行宫便是龙王庙村东南方的吕家堡村。韩信被斩长乐宫,其头滚到窦寨村(今属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这块地方鲜血染红了土地,多少年寸草不生,土呈红色,被后人称为 “韩信滩”。</p><p class="ql-block">贺韶村原名其实是“火烧村”,火字不吉利,“贺韶”是取其谐音而成。就在大火将村子烧着了,滚滚浓烟大雾,把紧邻务庄村笼罩的严严实实,后取谐音名务庄,这就是雾庄村名的说法来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刘邦从鸿门宴逃出后,后有项羽追兵,急忙往长安跑,谁知跑了一会固定车轮的辖掉了,就在这时,樊哙用手抬起了车轮子,跑了几里路后,樊哙被累的嘴都斜了,没办法只能放下车子用手固定车轮,这样又跑了几里路,樊哙手被车轮磨出一豁口,但他还是没放手,一直逃到灞桥,刘邦才安全了,后来人们就把樊哙嘴斜的地方叫斜口,手豁的地方叫豁口。</p> <p class="ql-block">城楼排水口</p> <p class="ql-block">旭日东升长乐门箭楼 四门中唯一可以进入的箭楼</p> <p class="ql-block">八百里秦川,十三朝古都,五千年风雨,三千年丝路,源自于东方的神韵,乾坤的智慧,传奇在,尘封历史的,古长安城,还有这紫气东来,浩气千秋的,秦砖汉瓦——长乐门</p> <p class="ql-block">感觉我和现代建筑把画面破坏了😝</p> <p class="ql-block">东南角楼</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公馆位于建国路金家巷(今建国路69号)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中央接到张、杨电报,派周恩来、叶剑英、秦邦宪等人组团赴西安 住此。在这里与张、杨二将确立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方略,解放后建为纪念馆。</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66zst.com/article/index.php/401564.html" target="_blank">网页链接</a><a href="https://c.m.163.com/news/a/HFU8166N0553E0E7.html?from=wap_redirect&spss=adap_pc&referFrom="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a href="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321822957&authorId=120045144&spm=smbd.content.share.0.1696203637709XOvoizg&_trans_=010005_wxhy_shw&_swebfr=1&_swebFromHost=heytapbrows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m.baidu.com/video/page?pd=video_page&nid=7078175189439830694&sign=11170809513150033803&word=%E5%BC%A0%E5%AD%A6%E8%89%AF%E4%B8%BA%E4%BD%95%E4%BC%9A%E5%88%B0%E8%A5%BF%E5%AE%89&oword=%E5%BC%A0%E5%AD%A6%E8%89%AF%E4%B8%BA%E4%BD%95%E4%BC%9A%E5%88%B0%E8%A5%BF%E5%AE%89&atn=index&top=%7B%22_hold%22%3A2%7D&_t=1696322859165"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a href="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5062922679320705&wfr=spider&for=pc&searchword=%E8%A5%BF%E5%AE%89%E4%BA%8B%E5%8F%98%E7%9C%9F%E5%AE%9E%E5%8E%9F%E5%9B%A0%E6%8F%AD%E7%A7%98"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a href="https://2ly4hg.smartapps.cn/pages/article/article?articleId=708829039&authorId=121723069&spm=smbd.content.share.0.1696230972648je20xL1&_trans_=010005_wxhy_shw&continueFlag=ba0348d63392a5df10a1891d56274175&_swebfr=1&_swebFromHost=heytapbrowser" target="_blank" style="font-size:18px; background-color:rgb(255, 255, 255);">网页链接</a></p> <p class="ql-block">女墙</p><p class="ql-block">建在城墙顶部内外沿上的薄型挡墙。与大城相比,极为卑小,故称女墙。建在城顶内沿也称宇墙,建在城顶外沿也称垛墙。用于城顶防护和御敌屏障,是古代城墙必备传统防御建筑。</p><p class="ql-block">女墙下射击孔,外方内圆,高约八寸,是悬眼,原先设有中悬眼和下悬眼,中悬眼瞭望、射击,下悬眼供佛朗机炮、火铳射击使用。但中悬眼在敌人进攻时易被拉塌,清毕沅修葺城墙时不再设中悬眼,即现仅有下悬眼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有“十八般武艺”之说,其实是指十八种兵器。一般是指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钯、戈。 而中国武术中兵器远不止十八种,如加上各种奇门兵器和形形色色暗器,总数恐不下百种。</p> <p class="ql-block">崇仁坊,唐长安外郭城坊里之一,今和平门位置,即唐崇仁坊南口处。此坊面临皇城东墙,北当皇城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及礼部南院相近,南临春明门、金光门、城内东西大街,东南与东市相接,地近三大内,选入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于此。坊中亦多达官贵人与公主第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下马陵位于现西安市和平门附近,相传汉朝著名教育家董仲舒去世后 安葬在长安城南曲江附近。一次汉武帝路过,出于尊敬,下马步行,慢慢在民间流传开下马陵称呼。</p><p class="ql-block">在唐代长安话中,“下马”和“蛤蟆”发音一样,因此后面慢慢传播成了蛤蟆陵。在白居易著名的《琵琶行》中,有句“家在蛤蟆陵下住”,其中琵琶女指的蛤蟆陵也就是西安“下马陵”。</p><p class="ql-block">下马陵从东和平门算起,一直延伸到西文昌门,全长800多米。不仅从明代开始成为文人墨客最爱之地,在近代,还作为西安重要政治中心,有重要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卧龙寺位于西安市碑林区柏树林街,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据寺内碑刻载,卧龙寺创建于汉灵帝时(168-189年)。隋朝时称“福应禅院”,距今已1800多年。唐朝时,因寺内保存吴道子在这里画的观音像,又称“观音寺"。唐懿宗咸通和僖宗乾符年间,先后在寺内建立石刻陀罗尼经幢。宋初有高僧惠果入寺住持,终日高卧,时人呼为“卧龙和尚”。宋太宗时(976-997年)更寺名为“卧龙寺”。</p> <p class="ql-block">魁星楼</p><p class="ql-block">魁星是汉族神话故事中主宰文运兴衰的神,中国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楼”。西安城墙南门城楼东侧约667.5米处,建有一座魁星楼。该楼初建于明万历乙未年(1619年)九月,后被兵火所毁,清代虽重修,但明清建筑终未保留下来。今天看到的楼体是1986年重修的。它为台基式结构,重檐,四坡攒尖顶式建筑,通高14.65米,边长9.4米,楼体一层边长3.5米,高6.1米;二层边长3.5米,高5.5米,上饰彩绘。这是城墙上唯一与军事防御无关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碑林</p><p class="ql-block">坐落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此而得名)文昌门内西侧,南城墙魁星楼下,因碑石丛立如林得名。是收藏中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汉文化艺术宝库。始建于北宋崇宁二年,原为保存唐开元年间镌刻的《十三经》、《开成石经》、《石台孝经》而建,后规模逐渐扩大,清始称“碑林”。几经易名,1992年正式定名西安碑林博物馆。该馆是在西安孔庙旧址上扩建而成的以收藏、研究和陈列历代碑石、墓志及石刻造像为主的艺术博物馆。馆区占地面积31900平方米,由孔庙、碑林、石刻艺术室、书法四部分组成,现有七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一座石刻艺术室,四座文物陈列室,陈列展出了共1087方碑石。陈列面积49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九百多年来,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维修增建,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碑石、墓志4000余件,数量全国之最,时代系列完整,跨度达2000多年。</p><p class="ql-block">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 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特色成为汉民族历史文物宝库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保单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庙</p><p class="ql-block">又称“孔庙”(祭祀孔子的寺庙)今文昌门内西侧,三学街东段路北,始建于北宋崇宁二年,共三进院落,明正统、万历间两度翻修。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封孔子为文宣王,故称孔庙为文宣王庙,明以后称文庙,主体建筑——祭祀孔子的大成殿(第三进院落),为重檐庑殿顶,覆黄色琉璃瓦,形制等级甚高,1957年遭雷电烧毁。大成殿前的仪门,泮池、棂星门和牌坊等建筑保存完好。现庙内存各类碑石多通。</p><p class="ql-block">文庙内古柏映衬,古朴典雅,北邻即是中国最大古代石刻集中地——西安碑林。</p> <p class="ql-block">唐朝国子监位于长安城外郭城之务本坊。务本坊在今西安城南关正街与文艺路之间的北半部,国子监在该坊西部,占半坊之地。孔庙坐落在国子监一进大门最显著位置,是一个“门阖沉沉”的独立院落。</p><p class="ql-block">国子监是唐至清时期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名太学或则国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学为唐代高等学府之一,隶于国子监。设太学博士六人,助教六人。招收五品以上官员子弟。唐代外国留学生多在太学中学习深造,太学设在长安务本坊西部,旧址在今南门外东侧。</p> <p class="ql-block">南门古曰“永宁门” 是西安城墙城门中资格最老,沿用时间最长的一座,始建于隋开皇二至三年,当年是皇城南面三座城门中偏东的一座,叫安上门。唐末韩建缩建新城时留作南门,明代改为“永宁门”。在中国民间,百姓都认为南方是火神所在地,为避火灾,炉灶一般不开往南面。南门永宁之意,就是向火神祷告,勿起火灾,永保安宁。为以示诚心,永不开正南门,它是西安城墙个四门中恢复最完整的一座。</p><p class="ql-block">南门现存有城楼、闸楼(建于1986年),箭楼毁于军阀刘镇华之手,近代史上著名的“二虎守长安”就发生在南门。1926年,河南军阀刘镇华率领10万大军,围攻西安城,当时守城的杨虎城和李虎臣二位将军凭借西安城墙“深沟高垒”之固,与众将士守城长达八月之久,终于守住了这座西北重镇,遗憾的是南门箭楼在这次战役中被毁。</p><p class="ql-block">如今,据古礼中的宾礼和盛唐时期礼仪而创作的“中华迎宾第一式”,以它特有的形式,迎接着中外嘉宾。</p> <p class="ql-block">武士换岗仪式</p><p class="ql-block">时间:10:00;下午三点(具体时间以景区公告为准)</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4, 34, 34);">永宁门是西安明城墙的老南门,是目前能看到西安明城墙上最大的城门,它有瓮城一座、月城一座和吊桥。无论新建还是复建,其规模和气势都比较宏大。</span></p> <p class="ql-block">瓮城</p><p class="ql-block">瓮城是为了加强城堡或关隘的防守,是在城门外(亦有在城门内侧的特例)修建的半圆形或方形的护门小城,属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南门翁城内活动场所</p><p class="ql-block">看到永宁门之后,绕过舞台位置可以看到南箭楼下有一个超大的舞台,舞台上时不时会有演出表演。主要有三个。分别是《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武士站岗巡游、武士换岗仪式。</p><p class="ql-block">表演时间如下:《梦长安——大唐迎宾盛礼》:每周四至周日晚20:30-21:00演出票价:260元/580元(包含景区门票注:1.2米以下儿童免票(不占座位,其他人群均为全价票)。观演线路:南门文化礼仪广场—御道—庆典广场—吊桥—月城—西甬道—瓮城。</p><p class="ql-block">武士站岗巡游时间:11:00;14:00;17:00(具体时间以景区现场公告为准)</p><p class="ql-block">武士换岗仪式时间:10:00;15:00(具体时间以景区现场公告为准)</p> <p class="ql-block">月城</p><p class="ql-block">月城是城门外屏蔽翁城门并控制护城壕吊桥起落的小城,因外临水壕 形如半月,故名。月城是跨越护城壕吊桥入城门的第一重城,也是城门防御最为前沿的阵地,因而为城防工程的重要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西安城四面城门月城上都建有闸楼,民国初年,政府要在城门外城壕上架设桥梁以方便交通,将月城与闸楼全部拆除。后南门闸楼按明代旧制恢复重建了。</p><p class="ql-block">明清时期,东门闸楼是西安城长乐门的月城门楼,始建于明末,位于月城正面城墙门洞之上,以青砖通砌而成。长乐闸楼面宽8间,高两层,屋顶为悬山型式,正面楼壁与月城墙结为一体,开有两层箭窗,每层各6个孔洞;两侧山墙各开有两排箭窗,每排各有两个孔洞,合计有20孔洞。</p><p class="ql-block">长乐闸楼前临护城壕,掌管护城壕上吊桥的起落,为城门防御体系中重要建筑。平时行人通过时,闸楼上士兵即放落吊桥;遇有警报,守楼士兵便拉起吊桥,切断道路,使敌人无法越过护城壕入城;敌人进攻时,守城士兵就凭借闸楼火炮箭矢射击,狙击敌兵。</p><p class="ql-block">南门、西门、北门闸楼建筑形制与东门闸楼相同,惟有南门闸楼在崇祯十六年十月李自成农民军进攻西安城时毁于战火。清顺治十三年,陕西巡抚陈极新按明制重建了南门闸楼。重建后的南门闸楼与西门、北门闸楼,在民国初年被拆除。</p><p class="ql-block">1989年,西安市政府依明朝形制,对南门闸楼进行了重建。新建的南门闸楼位于月城门洞之上,楼身以青砖通砌而成。面宽3间、高两层,屋顶为悬山式。正面开有两排箭窗,每排各有6个孔洞;两侧山墙各开有两排箭窗,每排各有6个孔洞,合计箭窗有20孔洞。山墙内侧上层,开12扇木窗,每层中间设门,左右两侧各开5木窗。截止2009年,南门闸楼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闸楼,是建在月城正面城门洞上的楼,因其控制入城必经的护城壕吊桥、闸门而得名。又因楼内驻守士兵,放置火器火炮,以炮火封锁入城通道,消灭进犯城门之敌,因此闸楼也称炮楼。</p> <p>永宁门和永宁门外的迎宾大道</p> <p>南门永宁门闸楼</p> <p class="ql-block">护城河 吊桥</p><p class="ql-block">吊桥也称钓桥 建在月城门外城壕上可以活动起落的桥</p><p class="ql-block">护城河是城墙外人工开凿的水沟 对城墙形成包围障蔽 防止敌人轻易抵达城下 城墙防御体系重要设施</p> <p class="ql-block">西安城墙南门瓮城、月城建筑构造示意图</p> <p class="ql-block">钟,作为礼器,主要用于祭祀、报时、警示等。因公用不同,钟身常被铸上相关铭文和纹饰。永宁门古钟,为清雍正年间所铸,高1.75米,口径0.96米,钟声洪亮,悠远绵长。作为西安城墙历史文化重要组成内容,永宁门古钟延续守护古城使命,奏响祈福古城乐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14年西安复建了永宁门箭楼,在形制上恢复了历史原貌,非常好的平衡了文物真实性和文物面貌科学复原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永宁门城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31, 31, 31);">西安有1100多年建都史,历朝历代都是西部重镇。因此,西安城墙修筑得十分高大坚固。古时西安城墙可以并排奔跑6辆马车,现存西安城墙宽度超过12米,相当于马路上的四车道;周长达13公里,每年在城墙上都会举办盛大的“马拉松大赛”。</span></p> <p class="ql-block">唐皇城,俗称子城,为唐长安城大城中的小城,隋唐中央衙署与东宫署的分布区,是今西安城前身,皇城营建于隋开皇二年六月至三年三月,东西2820.2米,南北1843.6米,面积5.2平分公里,约占全城面积84平方公里的十六分之一。</p><p class="ql-block">皇城位于全城北部中心,背靠宫城。南开三门,中为朱雀门,南为安上门,西为含光门;东开两门,中为景风门,南为延喜门;西开两门,中为顺义门,北为安福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天街:唐长安皇城内的承天门街,旧址约在今朱雀门内大保吉巷和南北广济街,此街为皇城内中央南北大街,北至宫城承天门外横街之南,南抵皇城朱雀门,街宽百步,约合147米。因其直通皇帝居处的太极宫正门承天门,直达“天廷”,故称“天街”。</p> <p class="ql-block">湘子庙,建于宋,盛于元明。全真道观。传说是八仙之一韩湘子故居。全国湘子庙有十多处,西安南门里的湘子庙是韩湘子出家之地。故历代以此庙为湘子文化发源地。湘子庙后院在民国时被借用,解放后为清洁队办公处,2005年2月有关单位腾出湘子庙。30年前“备战备荒”“深挖洞”的年代,人们在湘子庙内挖防空洞时,曾挖到一暗室,约6平方米,高近2米,人可直立。湘子庙内有两棵槐树,枝繁叶茂,树冠如盖,2000年冬,天寒地冻,南边一株,槐花突生,成为一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太常寺,为唐中央掌郊庙礼乐祭祀事务的机关,长官设太常卿一人,少卿二人,总领郊社、太庙、诸陵、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八署,职掌郊庙礼乐祭祀,守卫诸帝陵寝、医疗、卜筮 、置备祭祀牺牲粢盛等事务。</p> <p class="ql-block">井勿幕(1888年2月12日一1918年12月23日) ,陕西辛亥革命先驱和杰出领导人之一,被中山先生誉为革命“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1945年11月为纪念辛亥革命先烈井勿幕先生,经于右任先生提议,将小南门命名为“井上将门”,将南四府街至琉璃街(小南门至西大街全段)改为“井上将街”,后更名为“勿幕门”、“勿幕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含光门是隋唐长安城皇城南墙偏西一处城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门下开三门洞,门上建楼观。唐末天祐元年(公元904)朱全忠迁昭宗于洛阳后,将唐都长安城废毁,又去掉北面宫城,仅留皇城修整,名为“新城”。当时皇城南正中朱雀门封闭不用,只保留西含光门和东安上门作为新城南面两个城门。含光门经五代至北宋一直沿用,名称未改。</p><p class="ql-block">元代又将新城重修,改名奉元城。这时南面只有安上门,而含光门也被封闭不用。 后经明清两代多次修建西安城,含光门被包在西安城南墙内,遗址也因此得以保存至今。</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西安先后两次对唐含光门考古发掘,1986年含光门三门洞遗址发掘出土。2005年为保护含光门遗址,在遗址东西两侧,各开两卷洞,以盘道绕过中间遗址进出城,2008年在唐含光门遗址上建成西安唐城墙含光门遗址博物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阎立本宅位于今西安城含光门外西南,友谊西路西段处。阎立本(?~673),唐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贞观年间著名宫廷画家,官至右宰相、中书令。立本继承家学,工书法,擅画人物、车马、台阁,取法张僧繇、郑法士,而能变古象今,笔力圆劲雄浑。阎氏最精画像,善于刻画人物性格,画作《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布辇图》、《历代帝王图》,皆为中国美术史重要作品。咸亨四年(673)终老于玉山,谥号文贞!</p> <p>难得一见的晴天和漂亮的晚霞 云彩</p> <p class="ql-block">西南角</p><p class="ql-block">唯一一个圆形的角台</p><p class="ql-block">《明实录》记载,朱元璋派朱樉到西安修筑城墙时,西边和南边大部分沿用唐皇城旧址修筑,隋唐时期,刚好有一处圆形基台,朱樉以此修建如今我们看到的城墙,城墙用黄土分层夯筑。墙顶内外沿筑女墙,这就是城墙西南角角楼是圆形的原因</p> <p>夕阳无限江山好,落日余晖映古城</p> <p class="ql-block">“西安处处有故事”此话应不为过,历史是可以用脚步去丈量和感受的,且不说体力有限,时间有限,镜头有限,在并不完全的有限的镜头里,尤可见那些角角落落所串联起的恢宏壮阔的历史画卷,在每处砖瓦亭台里涌动的王朝更迭 血雨腥风 时代变迁,也似乎某种程度上体会了梁思成先生在北京一些古建筑被拆除时的痛心疾首。难得西安城墙能够比较完整的保存下来呈现给后人,“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所幸华夏的遗风还在,文化的印记还在,后世的追寻还在,历史的厚重还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一些城墙和其他地方还有乱刻乱画的行为,其实除了难看什么都留不下。时钟有序起为止,周而复始今从昨。文物古迹不可再生,保护爱护人人有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