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稻作文明、手工业文明之淬土成陶(上海博物馆《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02)

hkzjx 还看着就行

(20230928,上海博物馆)继续参观“上博”《实证中国: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第二单元:稻作文明 陶仓(崧泽文化,1996年浙江嘉兴市刘家墩遗址出土,浙江”嘉兴博物馆”藏) 良渚时期出土植物遗存 炭化稻谷 芡实 (左上)甜瓜、(右上)菱角、(左下)李子、(右下)桃 南酸枣 田连阡陌 石犁(崧泽文化,2013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35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分体石犁(良渚文化,2003年浙江嘉兴市平湖庄桥纹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石犁发展到良渚时期不仅变大而且还变长,分体石犁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 双孔石镰(良渚文化,1979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采集,上海博物馆藏) 点种棒(良渚文化,2016年浙江杭州市余杭良渚古城钟家港古河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斜柄石刀(良渚文化,2019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堰西墓地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五孔石刀(良渚文化,2019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40号墓地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图上:“玉耘田器(良渚文化,2004年浙江嘉兴市桐乡姚家山遗址2号墓出土,浙江“桐乡市博物馆”藏)、图下:石耘田器(良渚文化,1988年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0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渔猎畜养 渔猎工具:(图上)陶网坠(崧泽文化,1994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图下)石镞(良渚文化,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奉贤区柘林遗址、金山区亭林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br> 忽略观看很常见的动物骨骸,重点来观赏出土文物上的动物形象 猪形陶尊(崧泽文化,2002年江苏常州市新岗遗址39号墓出土,江苏“常州博物馆”藏)<br> 侧拍 猪形陶匜(崧泽文化,1974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52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扁腹陶壶(崧泽文化,2012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陶龟(崧泽文化,1996年浙江嘉兴市南河浜遗址27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豚形灰陶壶(良渚文化,1960年江苏苏州市梅堰太浦河采集,江苏“南京博物院”藏) 侧俯视。。。豚形灰陶壶为泥质捏塑,手法率意洗炼,形象生动,是新石器时期代晚期陶塑艺术的代表性杰作 刻符带盖陶双鼻壶(良渚文化,2003年浙江嘉兴平湖市庄桥纹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侧视 鱼纹陶盆(良渚文化,1986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 兽把陶盉(良渚文化,1990年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2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侧视“兽把” 狩猎纹陶罐(良渚文化,2012年江苏兴化市蒋庄遗址12号墓出土,江苏“南京博物院”藏) 鸟纹陶尊(良渚文化,1987年上海青浦区西漾淀遗址出土,上海“青浦博物馆”藏) 刻纹陶豆(良渚文化,2016年浙江杭州市余杭良渚古城钟家港古河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局部:刻划鹿、鸟纹 鹿钺纹陶尊(良渚文化,2001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24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陶尊刻划有线条简洁的鹿、石钺纹,这种鹿与石钺组合图案的器物,为良渚文化中的首次发现 鳄鱼纹陶宽把杯(复制品,原件良渚文化,2006年浙江杭州市余杭葡萄畈遗址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第三单元:手工业文明 第三单元“手工业文明”第一部分:淬土成陶 三口陶器(崧泽文化,1960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5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鹰头陶壶(崧泽文化,1996年浙江嘉兴市南河浜遗址11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仰拍 俯拍 鹰头 兽面陶壶(崧泽文化,1996年浙江嘉兴市南河浜遗址59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兽面 竹节形陶瓶(崧泽文化,1961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37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镂空高圈足陶壶(崧泽文化,1980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采集,上海博物馆藏) 带盖球腹陶罐(崧泽文化,2010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82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刻纹镂空陶豆(崧泽文化,1974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52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豆面纹饰 镂空勾连纹陶豆(崧泽文化,1961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7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镂空勾连纹 镂空塔式陶盉(崧泽文化,1995年浙江嘉兴市雀幕桥遗址出土,浙江“嘉兴博物馆”藏) 彩绘陶豆(崧泽文化,1976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79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彩绘陶杯(良渚文化,2001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16号井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带盖鸟形陶盉(良渚文化,1996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10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细刻纹陶阔把壶(良渚文化,1986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65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细刻纹阔把 局部:细刻纹壶壁 细刻纹陶豆(良渚文化,1996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10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带盖细刻纹镂空足陶鼎(良渚文化,1984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65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镂空鼎足 浅浮雕陶双鼻壶(良渚文化,1988年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9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浅浮雕纹 袋足陶鬶(良渚文化,1973年上海金山区亭林遗址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三口陶匜(良渚文化,2000年上海松江区广富林遗址3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平视 竹节纹陶熏炉(良渚文化,1983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74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双层陶簋(良渚文化,1983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74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陶贯耳壶(良渚文化,1987年上海青浦区西漾淀遗址出土,上海“青浦博物馆”藏) “淬土成陶”独立展示文物 <p class="ql-block">折角足盆形陶鼎(崧泽文化,1984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p> 局部:刻纹折角足 三足鸟形陶盉(崧泽文化,1996年浙江嘉兴市海盐西塘桥采集,浙江“嘉兴博物馆”藏) 局部:长颈粗脖鸟首 盉背 双层镂空花瓣足陶壶(崧泽文化,1966年上海青浦区寺前村遗址出土,上海博物馆藏)。。。此壶有内层盛装物品,外层装饰,纹饰中的多层次中空圆形可能象征着太阳,弧边三角形纹饰可能是良渚文化“兽面像”与“神徽像”之神眼的来源 带盖竹编纹陶罐(崧泽文化,1974年上海青浦区崧泽遗址59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局部:壶壁竹编纹 彩绘陶壶(崧泽文化,2020年江苏常州市寺墩遗址1号井出土,江苏“常州博物馆”藏) 局部:壶壁彩绘 彩绘高柄钮陶罐(良渚文化,1986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101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带盖细刻纹双阔把陶壶(良渚文化,2010年上海青浦区重固福泉山遗址吴家场墓地207号墓出土,上海博物馆藏) 俯视 细刻纹陶双鼻壶(良渚文化,1977年江苏昆山市太史淀遗址采集,江苏“昆山博物馆”藏)。。。江苏省辖县级市的昆山市,至今都只有一个“昆山博物馆”的编制,而馆舍筹建了十来年却还停留在图纸中,这与其连续十多年“霸占”着全国百强县第一位的“富得流油”身份格格不入! 局部:壶壁细刻纹 人首陶瓶(崧泽文化,1989年浙江嘉兴市大桥镇“南河浜遗址”大坟遗址出土,浙江“嘉兴博物馆”藏)。。。浙江嘉兴的“南河浜遗址”,包含了同一区域内一个遗址群范畴的大坟、陶墩、高地、五圣浜、蒋庵等遗址 “人首陶瓶”为泥质灰陶的人首三节葫芦形带孔流瓶,现为浙江“嘉兴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第一重器文物 文物标牌 “人首陶瓶”的瓶首塑小头人面,两眼内凹、鼻梁隆起,双耳耸立、张口若语,弧胸鼓腹、体态肥硕 瓶首后脑束短辫,长颈粗脖,溜肩 瓶背圆润,瓶底作小圈足并略外撇再加饰锯齿状缺口若干 网搜图:平时难得见到的“人首陶瓶”底部 左侧、右侧视角 “人首陶瓶”前胸处开有一椭圆形大口与整个瓶体内腔贯通, 外壁的大口上方还琢了一个小凹洞,我个人猜想可能是用来插香 <p class="ql-block">“人首陶瓶”的造型生动古朴、奇特罕见,器物很可能与崧泽文化时期祭丰收、求甘雨及祈降生灵等原始宗教的祭祀、祈福活动有关,无论器形还是可能蕴含着的背景文化,均为国内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文物中的首见,故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p> 仰视小脑袋、大肚子的萌态十足“小人儿”陶瓶,这也是“上博”《崧泽·良渚文明考古特展》中我最感兴趣的一件文物,以前曾多次在嘉兴博物馆的本馆中观赏,这次在阿拉上海又相见了!。。。现已有计划,“小人儿”在2023年10月8日离开上海后,就将踏上浙江杭州“浙江省博物馆”新开张“之江馆”举办的“浙江全省博物馆百大镇馆之宝文物特展”旅程 “小人儿”的大气场!。。。后续参观“手工业文明"第二、三、四部分的纺布缫丝、雕骨髹木、琢石辨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