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秋之南疆-2-博物馆(1004)

清夜悠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北路132号,1959年正式成立,原馆初步设计是农业展览馆,为山字形平房建筑,1962年迁至现址改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馆名是老一代革命家朱德委员长1959年来新疆视察工作时为题写的。</p><p class="ql-block">2005年新馆建成,建筑面积17288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主体高18.5米,该馆科研工作以馆藏文物为重点。</p><p class="ql-block">2022年5月1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二期场馆建成投用,新疆博物馆迈入<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双馆时代</span>”。&nbsp;</p> <p class="ql-block">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藏品3.2万件(号),其中一级品288件(2014年10月数据)。</p><p class="ql-block">有丝毛棉麻织物 (包括锦、绮、绫、罗、纱、缦、绢、印染、刺绣等大量汉唐丝织品,毯、毡、绦带、刺绣等古代毛织品),多种文字 (汉文、回鹘文、 佉卢文、吐火罗文、梵文、古和田文、吐蕃文、阿拉伯文、粟特文等) 书写的文书、简牍,晋唐时期木雕、泥塑俑像及纸本、绢本人物,花鸟绘画,具有<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斯基泰</span>文化特征的青铜器,以及新疆各兄弟民族的服饰与工艺品。</p><p class="ql-block">此外,还有部分古生物化石和古尸标本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斯基泰文化</span></p><p class="ql-block">斯基泰人(Scythians),又译西古提人、西徐亚人或赛西亚人;古代波斯人称之为 Saka 塞克人,分为戴尖帽塞克人、饮豪麻汁塞克人、海那边的塞克人。</p><p class="ql-block">中国《史记》、《汉书》称之为塞种、尖帽塞人或萨迦人,是南俄草原上印欧语系东伊朗语族之游牧民族。斯基泰随居地从今日俄罗斯东部的欧洲部分一直到内蒙古和鄂尔多斯沙漠,是史载最早之游牧民族,善于养马,据信骑术与奶酪等皆出于其发明。</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找回西域昨日辉煌——新疆古代历史文物陈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历史文物700多件,整个陈列分为<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文明的曙光、金石之光耀天山、汉通西域开先河、群雄争霸民族融合、大唐雄威置安西、勇捷回鹘迁天山、蒙古西征立汉国</span>等12个单元。</p><p class="ql-block">集中了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精品文物,特别是文物考古工作者发掘的大量珍贵文物。并结合沙盘、照片、图表、模型、人物复原像、摹绘、拓片、历史文献、互动装置、多媒体触摸屏、声、光、电现代手段等形式系统展示了新疆地区的历史发展进程和新疆地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发展阶段的历史概况:</p><p class="ql-block">展览中央大厅为圆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全貌沙盘,历史展厅的西域都护府、新疆境内丝绸之路沙盘,三个沙盘准确地塑造和刻画了新疆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西域都护府沙盘力求表现的主题是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新疆设置的西域都护府;《新疆境内丝绸之路示意图》版心面积为10平方米,模型悬挂,模型表现了新疆境内各条丝绸之路走向,运用光电显示和控制技术,对丝路的南道、北道和中道分别进行动态显示;这里展出的文物有石器、陶器、木器、文书、毛、棉、丝织品、青铜器、铁器、玉器、各类雕塑、绘画、岩画、金银器、货币、食品等种类齐全,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这些文物从不同的角度充分证明,早在公元前,新疆就列入了中国版图;新疆各地出土的各类汉文、龟兹文、焉耆文、回鹘文等各民族文字简牍、文书、信件、经文等重要文物不仅是直接研究中国历史的珍贵资料,对中亚乃至世界民族、文化史的研究也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焉耆语《弥勒会见记》剧本残页:唐代。长27.5厘米、宽18.5厘米,1975年出土,共发现44页,均为两面墨书。剧本是一部大型分幕剧作,内容是说年已120岁的婆罗波婆离梦中受天神启示,想去拜谒释迦牟尼如来佛。但因年长,不能亲身前往,故派其弟子弥勒等十六人,代表他谒佛致敬,这是已知中国最早的剧本。</p> <p class="ql-block">伏羲女娲图:1958年出土于新疆阿斯塔纳76号墓,是一幅唐代绢画,画左女娲执规,画右伏羲执矩,二人头顶太阳。表现了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人类始祖形象。</p> 7号展厅-先秦时代 <p class="ql-block">青铜武士半身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81年新疆新源县巩乃斯河南岸墓葬出土。</p><p class="ql-block">中空,用红铜合模铸成。头戴顶附弯钩的高顶遮沿帽,上身赤裸,腰间系短群。左腿屈起,右腿下跪。双手环握,拳心相对,手中各有一孔管,原应置入物件。全身肌肉发达,双目凝视前方,显得威武有力。</p> <p class="ql-block">农作物</p> 8号:两汉 魏晋 隋唐时期 <p class="ql-block">西域三十六国</p> <p class="ql-block">张骞出使西域图</p> <p class="ql-block">货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讨南羌”锦残片</span></p> <p class="ql-block">“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汉代。长18.5厘米、宽12.5厘米,1995年出土。此锦的纹样和文字,是根据东汉时期广泛流行的五行学说而设计的。锦面上织出的虎、鸟、避邪(神鹿)等动物,也与五行学说中关于东西南北中五方的空间观念相联系,另有四个排布成四方形的圆环纹,可能是星象图的象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汉代织锦护臂,国家一级文物,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成员在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古墓中发现该织锦,现收藏于新疆博物馆。该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用“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为面料,边上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上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织有八个篆体汉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通过“五星聚会”研究,科学家们推算出2040年9月9日将会出现罕见的五星聚会天文奇观。</p> <p class="ql-block">汉代丝绸之路物产交流路线</p> <p class="ql-block">娟袍</p><p class="ql-block">若羌楼兰</p> <p class="ql-block">彩绘木马</p><p class="ql-block">东晋</p> <p class="ql-block">过所</p> <p class="ql-block">货币</p> <p class="ql-block">布天秤⚖️</p> <p class="ql-block">祆[xiān]教:又名拜火教 [Zoroastrianism]。由波斯人琐罗亚斯特所创立,崇拜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今印度、伊朗还有信徒。</p> 五代宋辽金时期 <p class="ql-block">桃花石汗</p> 元明时期 <p class="ql-block">代钞币</p> <p class="ql-block">通缉布告</p> <p class="ql-block">百寿团圆镜</p><p class="ql-block">明代</p> 清时代 <p class="ql-block">《逝而不朽惊天下——新疆古代干尸展览》</p> <p class="ql-block">2014年9月3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推出干尸展览</p><p class="ql-block">面积约700平方米,展出数具古尸,辅助陈列了大量随葬精品文物,并以照片、图片、多媒体触摸屏等多种形式丰富陈列内容。整个陈列分为罗布泊的楼兰居民、小河—埋葬千口棺材的墓地、戴金额面具的营盘人、扎滚鲁克的彩绘面人、精绝国夫妻情、阿斯塔那地宫的主人、阿勒泰石人石棺墓等7个单元。</p> <p class="ql-block">楼兰女尸:1980年在罗布泊北铁板河墓葬出土的铁板河女尸,是世界著名的古尸之一。距今3800年,死亡年龄大概在40-45岁,身长152厘米,生前高约155.8厘米。面色棕褐,尖高鼻梁,眼睛深凹,长长睫毛,下巴尖俏,栗色直发披散于肩,甚至体毛、指甲、皮纹均清楚可见。皮肤呈古铜色,有楼兰美女的雅称。</p> <p class="ql-block">古墓沟幼儿干尸</p><p class="ql-block">1979年,在孔雀河下游北岸第二台地上,发现一处距今约3800年的古墓沟墓地。当时,总共发掘42座墓葬。其中,有一具幼儿干尸,从头到脚包裹毛毯,用16根木别针连接,全身只露出来面部。</p> <p class="ql-block">营盘男尸:1995年,新疆考古所在新疆尉犁县营盘遗址的一个汉晋时期墓葬群的第15号墓中发掘出的男尸。古尸身上的服饰依然鲜艳华丽,尤其是上身的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非常罕见。死亡年龄25岁左右,男性,身高约一米八。被评为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p> <p class="ql-block">小河墓地女性干尸:该女尸身长158 厘米,皮肤呈灰白色,胸乳下垂明显。头面部保存最好,窄额,宽颧骨,眼窝深凹,依稀可见眼睫毛,鼻梁尖而小巧,嘴紧闭。灰棕色头发自然中分,长至颈肩部。头发表面似用胶状物涂抹过,一缕缕粘结在一起。很难看出她生活在3800年前。</p> <p class="ql-block">且末男尸和女尸:皮肤保存完好,毛发俱全,他们的面部做了精美的化妆,此外,他们身穿的深咖啡色的长外套,毛质平纹,足穿长筒软皮靴,彩色毡袜,这种多色彩毡袜的发现,证明在2800年前,在新疆就存在了擀毡工艺,是畜产品加工的新品种之一。</p> <p class="ql-block">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市阿斯塔那古墓群,发现麴氏高昌国左卫大将军张雄墓。他的干尸保存完好,身高1.68米,脸型瘦削,腹部低陷,皮肉收缩。根据墓志铭记载:张雄(583—633),字太欢,祖籍河南南阳,先世移居西域,与高昌王室曲氏家族通婚。</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历史的丰碑——新疆革命史料展览》</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出面积700平方米,革命文物200多件、图片200多幅,分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国人民民主运动的一部分——三区革命、新疆和平解放和亲切的关怀巨大的支持四部分,重点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为建设新疆而流血牺牲的史实和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新疆各项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新疆民族风情陈列》</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展出面积1500平方米,文物上千件,通过蜡像、民族生活场景复原等陈列设计手段,较全面的展现了维吾尔、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达斡尔、满、塔塔尔、俄罗斯等12个民族的民俗风情。在以维吾尔民居为主的中央主展厅,还配置了三个各具特色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以及蒙古族的毡房,各种动物标本。整个展厅以表现每个民族的建筑特色为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