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位于河北省南端、太行山东麓,晋、鲁、豫三省交界处,是中国唯一一个3,100年没有改过名字的城市,属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它虽然也有“钢城”“煤都”等诸多美誉,但都抵不过“中华成语典故之都”的名声大。这是一片长满故事的土地,这是一座等了你三千年的古城。当你漫步在邯郸的街头巷尾,随处都能见到成语典故。邯郸市內竟然有这么多文化雕塑,让我们一起走进邯郸成语, 欣赏古都邯郸。<br> <p class="ql-block">邯郸街头最滑稽的雕塑有2件,之一是学步桥旁边的这尊“邯郸学步”。</p> “邯郸学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出自《庄子·秋水》,“战国时期,燕国寿陵有个少年,听说赵国都城邯郸的人走路姿势非常优美,就决定前去学习。他风尘仆仆地来到邯郸,果然见到大街上的人走路姿势十分优雅,走起路来仪态万千,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翩翩风度。少年赶紧跟着路上的行人模仿起来,人家迈左脚,他跟着迈左脚;人家迈右脚,他也跟着迈右脚。可是学了几天,他却怎么也学不会,而且越走越别扭,姿势比以前更难看了。少年心想:肯定是我之前的走路方式太有问题了,我一定要把它彻底抛弃,才能学会新姿势。于是他开始从头学走路,每迈出一步都要仔细推敲下一步的动作。就这样废寝忘食地学习了三个月,他每天刻苦练习,却始终没有学会邯郸人的走路姿势,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式也忘得精光。最后,少年彻底不知道该怎么走路了,只好爬着回到了燕国。” <div>成语寓意:努力向别人学习是好事,但是画葫芦的生搬硬套不可取,不但没学到别人的精髓,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事也丢了。</div> <p class="ql-block">“邯郸学步”的有趣故事,在唐代诗仙李白的笔下,成了 “寿陵失本步,笑煞邯郸人”诗句。</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步桥</h3> <p class="ql-block">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蒙曼教授曾在线解答为什么邯郸是“成语之都”时,这样说道:“咱们中国成语一个很大的形成时期,就是先秦两汉,先秦两汉的时候,邯郸是赵国的首都。它有这么一个历史的积累。另外,邯郸是四战之地,战国成语其实特别多,加起来邯郸就厉害了”。</p> <p class="ql-block">邯郸街头最滑稽的雕塑之二是位于联纺路与东环路口西北角的这尊“毛遂自荐”。这座雕塑近乎位于市区的边缘,追寻到太阳落了山。</p> <p class="ql-block">“毛遂自荐”源自战国时期,赵国面临着来自秦军压力的危急时刻,赵国平原君的门下有一个叫毛遂的人,主动自告奋勇,表示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智慧,跟随平原君前往楚国游说,并帮助赵国解除困境。毛遂自荐倡导的是“用人之道”,兴“唯才是举”之风。</p><p class="ql-block">俗话说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雕塑突出毛遂的自信、坚毅与身后墨守成规、胆小怕事、讽刺毛遂的三个“小人”形象。他让人们意识到:“小人”也是历史的一部分。</p> 人民路立交桥东侧的古韵园内,这组雕塑里面隐藏着五个典故分别是:一字千金、石刻竹简、价值连城 、一言九鼎、节用裕民。<br> “一字干金”说的是秦国商人吕不韦在赵国经商时资助的子楚被封为了文信侯,继而与赵姬全操了秦国的大权,供养门客三千,以其每个人的见解和体会,撰写了吕氏春秋,井将书体于1000两黄金挂于咸阳城头,说有人能在书中增加一字或减一字就赏赐千金,引申为“一字干金”。用来形容一篇文章在修辞上的特别出色,宇字珠矶,不可多得。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胡服骑射雕塑</h3><div>“胡服骑射”是战国时期赵武灵王为了加强军队实力而实行的一种军事改革。他改变了传统的军事服装,穿起了胡人的服装,学习胡人骑马、射箭的作战方法。其服上褶下絝,有貂、蝉为饰的武冠,金钩为饰的具带,足上穿靴,便是骑射。为此,他力排众议,带头穿胡服,习骑马,练射箭,亲自训练士兵,实行了骑射的军事制度。这一改革使得赵国更加强大,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胡服文化一—开创了中国军事改革之先河。</div><div>胡服骑射成语寓意:通过模仿和学习,不断进步,达到自己的目标。</div><div><br></div><div>雕塑是一个拉满弓准备射箭的造型,胡服骑射为什么只有弓没有箭?传说颇多……。<br></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邯郸成语石</p><p class="ql-block">学步桥广场上的这块 “邯郸成语石”, 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成语都与邯郸有关联,共40条。基本上涵盖了邯郸所有的古代历史,它</span>是由多位书法家集体创作完成。<span style="font-size: 18px;">书法风格各异,从长枪大戟到铁画银钩,相映成趣</span>,在邯郸所有的街头雕塑中它的地位最独特,从这里可以了解部分邯郸历史及书法之美。</p> <p class="ql-block">“完璧归赵”是一个历史典故演化而来的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此文<span style="font-size: 18px;">被收在中学的课本里,描写战国时期宰相蔺相如,如何不辱使命将完美无瑕的和氏璧,完好地从秦国带回赵国首都邯郸“完璧归赵”和他如何顾全大局、忍让将军廉颇,从而实现“将相和”的故事。</span>蔺相如的事迹被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写得栩栩如生,广为后代传颂。</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汉语中,“义不容辞”、“大义凛然”、“义愤填膺”、“怒发冲冠”、“面不改色”、“智勇双全”、“完璧归赵”、“不辱使命”、“大局为重”、“顾全大局”、“负荆请罪”等成语,都是用来形容蔺相如崇高精神、高尚品德的辞藻,可见这位古代杰出人物的影响如何深远、巨大。</p> <p class="ql-block">在汉语的万余条成语当中,有1584条和邯郸有关。脍炙人口的除上述成语外,主要的还有:价值连城、刎颈之交、围魏救赵、梅开二度、退避三舍、纸上谈兵、铜雀春深、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南辕北辙、下笔成章、路不拾遗、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力、舍本逐末、智者千虑、脱颖而出……等等。邯郸将100多条成语典故书写篆刻于奇石 、碑林、 亭台之上,成为邯郸文化旅游的一大特色。</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别名:串城街)</p><p class="ql-block">此街作为邯郸城中的南北轴线,全长540米,有3000多年历史。该街一直是太行山东侧的南北大道,古时亦被称为“邯郸道”、“长安道”和“御道”。</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回车巷</p><p class="ql-block">有太多的邯郸成语和故事发生在这里。整个街区打造的青黛砖瓦,战汉遗风,融入清末民初传统冀南民居建筑风貌。</p> <p class="ql-block">回车巷小吃街,“高门楼、影壁墙、小青瓦、甩袖房”的袖珍小院,彰显的是具有邯郸地域特色的城市肌里和历史风貌。</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人民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赵王酒屋</h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座邯郸城 半樽赵王酒”</div> <p class="ql-block">改造后的回车巷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邯郸老城的市井生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幕降临下的邯郸市区</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摩托车“骑手”一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