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老兵》1982</p><p class="ql-block">油画,田友庄</p><p class="ql-block">长征途中有名的“老兵"徐特立。徐老曾是大学教师,全国有名的教育家。大革命时期,当革命处于低潮时,面对白色恐怖,有人当逃兵,有人当叛徒,徐老却毅然加人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著名的南昌起义。徐老的一生始终坚持奋进,艰苦朴素,联系群众,体现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毛主席赞扬徐老说〝你水远是我的老师’。画家选择了长征途中风雪交加这样一个特定环境,徐老以一个普遍兵的身份出现在画面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中山》1984</p><p class="ql-block">油画,汤小铭</p><p class="ql-block">这是一幅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肖像画。作者以极写实的手法,细致地刻面了这位革命家的精神风貌,也体现了作者在艺术上的精深造诣和在肖像画领域所作的探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醒狮》1984</p><p class="ql-block">油画,路璋</p><p class="ql-block">以北京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斗争史实为依据进行创作。作品着重刻画了二十年代中国工人阶级的群像。历史形象的典型性和特定历史环境的气氛,以瞬间的永恒表现觉悟了的工人阶级的力量。作品以深色为基调,画面中心人物是这次罢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生命的光华》1984</p><p class="ql-block">油画,宫晓滨</p><p class="ql-block">选择具有典型性的场景和写实象征的创作手法,真实地表现了1927年4月李大钊同志就义时的情景。人物动作沉稳,表情凝重而略带悲怆;环境单调黑暗并具压迫感;头像以顶光处理并保留明显的苦难痕迹;以暗红色为主调,表达历史时代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长街行》1984</p><p class="ql-block">油画,张洪祥</p><p class="ql-block">写实主义绘画,具有严谨、质朴和内在的感人力度。作者通过宏大的戏剧性悲刷场面来表现革命先烈的视死如归和民族觉醒这一主题。画面肃穆、庄严、沉重,具有感人的效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宋庆龄》1982</p><p class="ql-block">油画,李怡、张宏翔</p><p class="ql-block">作品刻画了孙中山先生刚逝去时,宋庆龄坐在白色的病床前,那庄重肃穆的面容,隐含着多么巨大、深沉的悲痛,她把自己对丈夫的爱溶于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之中。她是一位把自己终生献给了革命事业的伟大女性,女中豪杰。画面只有黑白两色,对比强烈。黑色的背景,皂色的衣着与白色病床的反差,衬托着宋庆龄心中的悲痛与个性的坚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前仆后继》1983</p><p class="ql-block">油画,罗工柳</p><p class="ql-block">画面表现了在国民党白色恐怖时期,大批革命党人被杀害,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此画采用了黑白对比的简约语言,色彩沉稳厚重,笔触凝练有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红花岗的怀念》1984</p><p class="ql-block">油画,吴海鹰</p><p class="ql-block">作品为陈铁军烈士的肖像画,作者以概括、凝练的手法塑造了烈士坚定而执着的女革命者的感人形象。背景大片蜿蜒起伏的赤土,寓意中国革命的壮烈艰辛,色彩以白、黑、红为主调,对比强烈,风格朴实,人物脸部的刻画显示了主人公倔强、坚定、内向的性格。陈铁军与周文雍同为《刑场上的婚礼》男女主人公,他们因工作需要假扮夫妻而真诚相爱,不幸被捕后,在刑场上宣布了自己的婚礼,高奏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1974</p><p class="ql-block">油画,彭彬、何孔德、高虹</p><p class="ql-block">作品反映了中国工农红军初创时期,队伍集结在井冈山,毛主席亲自为红军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这是我车克敌制胜的法宝。画面上毛主席正在为部队讲解三大纪律的第一项"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这幅作品展出时以它奔放的笔触,得到广大观众由衷的喜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贫农的儿子》1964</p><p class="ql-block">油画,蔡亮</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描绘了在崎岖的山路上,两个长途跋涉的少年赶上红军队伍要求参军的情景。画家以略微仰视的构图,重点刻画了两个背着简单行装、衣衫褴褛的农家少年的背影,尽管我们看不到两个孩子的面部表情,但他们坚定有力的双脚,仰头向“首长”极力请求的姿态,体现了他们要求参加革命的迫切心情。他们看得出这位长者的“首长”身份,然而却不知道他是毛泽东的戏剧情结。赋子了这一严肃题材轻松和亲切的气氛。</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