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结识安守文的机缘,始于《水泥厂的故事》创作的萌芽之时。</p><p class="ql-block"> 那时,我在为寻找故事切入点而陷入沉思,毛金田便向我引荐了一位至关重要的人物——他就是亲眼见证水泥厂沧桑巨变的安守文!</p> <p class="ql-block"> 在2019年7月酷热的一天,我与王德华一同踏入了安守文的宅邸。在众多水泥厂工人中,安守文可谓是知识分子中的稀有珍宝。</p><p class="ql-block"> 初次见面,安叔并未如我所想象的那般苍老,他身材匀称,发色乌黑,面容清瘦而神采奕奕,态度和蔼可亲。他那端正的五官和挺拔的身姿,仍能让人隐约瞥见年轻时的英姿飒爽。</p><p class="ql-block"> 两位老人的热络接待,让人倍感温馨,如同回到故里。阿姨忙碌着泡茶、倒水、摆水果,而安叔则不停地将西瓜递到我们手中……</p><p class="ql-block"> 当安叔得知我此行的目的——记录水泥厂的故事时,他脸上流露出既兴奋又惋惜的神色。兴奋的是,他们那一代人曾创造过水泥生产史上的辉煌篇章,为伊犁大地铸就了水泥业的传奇;惋惜的是,拥有六十年辉煌历史的大型国有企业水泥厂,竟在瞬息间土崩瓦解,令人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水泥厂的每一草每一木,每一砖每一瓦,都是前辈们用青春的汗水、滚烫的热血和宝贵的生命构筑的。</p> <p class="ql-block"> 安叔的言谈举止舒缓有致,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绝无老年人的杂乱无章。提及水泥厂往昔的点滴,他如数家珍,无论哪个时期的事件,无论哪位故人,都能信手拈来,条分缕析,令人听得如痴如醉。水泥厂六十余年的沧桑画卷,随着他的叙述,如同一部精彩纷呈的电影,徐徐展开。静心聆听“安老”讲述水泥厂的故事,其创业的艰辛,其发展的历程,无不令人深受触动。</p><p class="ql-block"> 安叔与我分享:“我在五十年代末来到新疆,从事过多种工作,包括培训班的讲师,修渠、种菜、果园管理等。自1964年起,便在卡山奇水泥厂稳定下来。”</p><p class="ql-block"> 安叔对人事的描述总是客观中肯,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就事论事,平铺直叙,情感真挚,令人深思,净化心灵。</p><p class="ql-block">他的叙述中,水泥厂的一幕幕历史画面再次浮现眼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p><p class="ql-block"> 我敬畏安叔卓越的记忆力,更敬佩他那敏锐的思维,即使在晚年依然清晰敏锐……</p><p class="ql-block"> 1941年,安守文在河北省怀安县的一个小村庄里出生。1959年,初中毕业的他因家乡遭遇饥荒,为了生存,不得不放弃升学之路。在饥饿的驱使下,他向远在新疆农六师(原八一农场)的同学求助,获得了热情的回应,同学为他开具了介绍信,盛情邀请他前往新疆寻求新的生活机会。</p><p class="ql-block"> 得知儿子计划远赴新疆,父母忧心忡忡,列举无数理由劝阻,但安守文决心已定。父母最终无法改变儿子的坚定决心,只得倾尽家中所有,凑齐十几元钱,为儿子购买了一张开往新疆的火车票。</p><p class="ql-block"> 十八岁的安守文手持车票和同学寄来的介绍信,与家人告别,告别了父母和兄弟姐妹的依依不舍,踏上了前往新疆的列车,朝着那片富饶美丽的土地驶去。</p><p class="ql-block"> 漫长的旅程中,安守文常常空腹,经历了五天四夜的折磨,列车终于抵达了乌鲁木齐。下车时,他口袋里只剩下三角钱,甚至不够买一张前往八一农场的车票。面对困境,他别无选择,只能步行前往。带着满身的疲惫和饥饿,他随着下车的人流,缓缓走向了广场……</p><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广场人头攒动,放眼望去,新疆各地的招聘摊位和工作人员比比皆是,这让他眼前一亮,如同抓住了救命的稻草,看到了一线新的希望,原本沮丧的心情随即得到了慰藉。</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伊犁招聘处,人潮涌动,大家都在议论纷纷:“伊犁是新疆最好的地方,听说那里处处赛江南,我们去伊犁吧!”</p><p class="ql-block">听到大家的议论,他毫不犹豫地挤进了伊犁招聘处,报名要求去美丽的伊犁。</p><p class="ql-block"> 招聘人员问他:“你会什么?有没有文化?”</p><p class="ql-block"> 他果断回答:“我会写作,是初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招聘人员听说他是初中毕业生,立刻喜笑颜开,如同获得至宝。在众多应聘者中,只有他一个是文化人,在文盲遍地的当时,一个初中毕业生是多么难能可贵!他真是独树一帜,鹤立鸡群!</p><p class="ql-block"> 安守文得以来到美丽的伊犁,被安排在农四师工程处担任文化教员,从事“扫盲”和党务宣传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的写作才能逐渐显现,他撰写的通讯《伊犁第一袋水泥诞生》和《水泥厂的建设者》等作品,深受读者喜爱。</p><p class="ql-block"> 从此,他在工作之余,潜心钻研,全身心投入到机械知识的海洋中。</p><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懈的努力与深入探索,他携手同事们在原有榆木球磨机的基础上,成功研发出卡山奇水泥厂历史上首台铁制球磨机。虽然这台球磨机的尺寸不大,但它的诞生为当时的土法水泥生产带来了划时代的机械设备,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家深切认识到,知识确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它能够改写命运,革新生产模式。</p><p class="ql-block"> 榆木球磨机的创新,无疑是水泥生产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铁制球磨机的研制成功,更为未来的大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火车站广场人潮涌动, 一眼望去到处都是新疆各地招人的摊位和工作人员,这让他眼前一亮,像抓到了一横救命稻草,看到了一线新希望!一颗沮丧失落的心情随即得到慰藉。</p><p class="ql-block"> 围在伊犁招聘处的人最多,大家都在窃窃私语的议论着:“伊犁是新疆最好的地方,听说那里处处赛江南,我们去伊犁吧!”</p><p class="ql-block"> 听到大伙的议论,他义无反顾的挤进伊犁招聘处工作人员面前,毫不犹豫的报名要去美丽的伊犁。</p><p class="ql-block"> 招聘人员问他:“你会什么?有没有文化?”</p><p class="ql-block"> 他果断地回答道:“我会写作,是初中毕业生。”</p><p class="ql-block"> 招聘人员听说他是一位初中毕业生,立马喜笑颜开如获至宝。在众多报名中只有他一位是文化之人,在文盲遍地的众生里能见到一位初中毕业生是多么难能可贵啊!他真可谓是独树一帜,鹤立鸡群!</p><p class="ql-block"> 安守文有幸来到美丽的伊犁,被安排在农四师工程处任文化教员,从事“扫盲”和党务宣传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他的写作才能逐渐凸显出来,他撰写的通讯《伊犁第一袋水泥诞生》和《水泥厂第一台榆木疙瘩球磨机诞生》发表在《伊犁日报》上,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p> <p class="ql-block"> 1964年,响应工作调动,他来到了水泥厂,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投身于如火如荼的水泥建设生产之中……</p><p class="ql-block">踏入水泥厂的那一刻,面对的尽是陌生的一切,他须从零起步。曾在机关工作的他,深知与水泥厂的岗位迥异,若想在新的岗位上崭露头角,掌握一门技术至关重要。经过深思熟虑,他坚定了学习新技术的决心。</p><p class="ql-block"> 从此,他在工作之余,全身心地投入到机械知识的探索之中。</p><p class="ql-block"> 经过不懈的努力和钻研,他协同同事们,在原有的榆木球磨机基础上,成功研制出卡山奇水泥厂历史上首台铁制球磨机。尽管这台球磨机的直径有限,但其问世为当时的土法水泥生产提供了革命性的机械设备,大幅提升了生产效率。众人深刻体会到,知识确实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它能够改变命运,转变生产方式。</p><p class="ql-block"> 榆木球磨机的诞生,无疑是水泥生产史上的一大奇迹,而铁制球磨机的研制成功,更为未来的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 自此,水泥厂的设备维修任务落在了他的肩上。凭借着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很快被提拔为电站的负责人。电站是水泥厂的电力心脏,承担着全厂的发电任务。他深知自己肩负重任,丝毫不敢懈怠,新使命激励他向更高、更精、更细的目标攀登。</p><p class="ql-block"> 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新要求,他再次挑战自我,深入学习发电技术。每周步行二十余公里前往县城新华书店购买相关书籍,勤奋研读,电力书籍遍布他的床头、桌子和书柜。</p><p class="ql-block"> 他如饥似渴地汲取电力知识,不断努力,向领导建议对发电设备进行增容,以满足水泥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获得领导同意后,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电站增容建设中。不久,一台3兆瓦的发电机组投入运营,有效缓解了水泥厂的电力紧张问题。</p><p class="ql-block"> 发电量的提升令众人振奋,大家纷纷赞扬安守文同志为水泥厂发电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而他却只是淡然一笑,谦逊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我一人岂能独占其功。”</p><p class="ql-block"> 电站一时成为水泥厂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安老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生,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白发苍苍。</p><p class="ql-block">退休后,安叔重拾年轻时的写作梦想,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下随笔,谈论感想,发表观点,其文锋犀利,语句中肯,针砭时弊,在写作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p><p class="ql-block">在朋友圈中,他的大作常常可见,内容多涉及卡山奇水泥厂的旧人旧事,读来朗朗上口,亲切如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思维敏捷,与时俱进,手机操作娴熟,写作速度快得让人叹为观止,连我这个年逾花甲的“年轻人”也不禁自愧不如。</p> <p class="ql-block"> 自此,水泥厂的设备维修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凭借智慧和勤奋,他迅速晋升为电站负责人。</p><p class="ql-block"> 电站作为水泥厂的电力核心,承担着全厂的电力供应任务。他深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松懈,新使命驱使他向更高、更精、更细的目标迈进。</p><p class="ql-block"> 面对新的任务和挑战,他再次挑战自我,深入学习发电技术。每周徒步二十公里前往县城新华书店购置相关书籍,刻苦钻研,电力书籍充斥着他的卧室、书桌和书架。</p><p class="ql-block"> 他渴望汲取电力知识,不懈努力,向领导建议对发电设备进行扩容,以满足水泥厂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得到领导首肯后,他夜以继日地投入到电站扩容工作中。不久,一台3兆瓦的发电机组投入运行,有效地解决了水泥厂的电力短缺问题。</p><p class="ql-block"> 发电量的提升让大家备受鼓舞,纷纷赞扬安守文同志为水泥厂发电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而他却只是淡然一笑,谦逊地说:“这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一人岂能独占其功。”</p><p class="ql-block"> 电站一时成为水泥厂年轻人向往的地方,安老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了一生,岁月如梭,转眼间,已是白发苍苍。</p><p class="ql-block"> 退休后,安叔重拾年轻时的写作梦想,二十多年来笔耕不辍,写下随笔,谈论感想,发表观点,其文锋犀利,语句中肯,针砭时弊,在写作的海洋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在朋友圈中,他的作品常常可见,内容多涉及卡山奇水泥厂的旧人旧事,读来朗朗上口,亲切如昔,让人仿佛身临其境,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令人惊讶的是,尽管年事已高,他依然思维敏捷,与时俱进,手机操作娴熟,写作速度快得让人叹为观止,连我这个年逾花甲的“年轻人”也自愧不如。</p><p class="ql-block"> 从此,我与安叔成为忘年之交,他既是长辈又是我亦师亦友的朋友。只要有事我会在第一时间向他请教,他也会毫不吝啬地向我传授,讲述水泥厂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动人的故事……他对我发表的散文、随笔、诗歌等作品都会认真阅读,并提出中肯的评价和建议。为我写作提供了宝贵的养分,为了解工人阶级的思想和行为,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p><p class="ql-block"> 安叔的知识储备极为丰富,涉猎广泛,天文地理,物理机械,史政文学无所不晓。在儿女眼中,父亲是一部无所不能的百科全书,无论遇到什么问题,只要向父亲请教,总能得到清晰明了的解答。从国际形势和国家政策,到生活琐事,甚至姊妹生病后吃什么药都要问父亲。</p><p class="ql-block"> 女儿安莉说:“父亲是我从小最崇拜的偶像,我曾经发誓长大后一定要找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如意郎君。”</p> <p class="ql-block"> 安叔与老伴王振秀相濡以沫,风雨同舟,共度了六十年的钻石婚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这句话用在他俩身上再合适不过。</p><p class="ql-block"> 四个儿女都已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遵循着父辈的教诲,默默地为家庭、生活、社会、国家奉献着……</p><p class="ql-block"> 我在思索:倘若每一位耄耋之年的长者都能如同安叔一般,那该是多么美好的一幕!他们在年轻时,将宝贵的年华献给了心爱的事业;退休之后,并未沉溺于麻将的消遣,反而实现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趣、老有所向,手中的笔始终未曾停歇。这不正是生命的另一种深邃含义吗?</p><p class="ql-block"> 纵使桑榆西下,霞光依旧满天。</p><p class="ql-block"> 值此祖国74周年诞辰之际,衷心祈愿“安老”康宁愉悦,青春常驻!</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30日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