舀豆豆

小一班

<p class="ql-block">观察时间:9月24日</p><p class="ql-block">观察地点:生活区</p><p class="ql-block">观察对象:张毅然(米米)</p> <p class="ql-block">  米米在生活区玩舀豆豆的游戏,他将一瓶装有花生米和黄豆的瓶子倒扣在小碗里,里面的豆子全部倒进碗里。掉在桌子上的花生米,米米也用手捏进了碗里。掉在地上的豆子,也起身捡进碗里。</p> <p class="ql-block">  接着,他将第二瓶豆子也倒进了碗里,碗里的豆子立刻满的溢出来了,米米将右手手指合拢,轻轻将碗边的豆子捋进碗里,又将掉在盘子里的一个一个捡进去。</p> <p class="ql-block">  之后,他将第三个瓶子打开,又倒进了碗里,豆子堆成了“小山”,撒在盘子里的越来越多。当我问他:“掉出来怎么办”时,他并没有理会我,继续做他的。</p> <p class="ql-block">  过了几分钟,他把两个空瓶子并排放在一起,用小勺将花生米和黄豆分类,装进了两个不同的瓶子里,这种捏豆子,倒瓶子的动作一直持续到区域游戏结束,他全程都坐在那里进行着。</p> <p class="ql-block">最终,一整瓶的花生米装完了,米米露出了非常满足的笑容。</p> 观察分析 <p class="ql-block">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p><p class="ql-block">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各年龄段幼儿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提供有利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条件。幼儿要成为一个独立的人,需要从学习生活开始,生活自理能力便是人类适应社会生活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p><p class="ql-block"> 小班初入园,在生活区我们投放了很多锻炼手指小肌肉的操作材料,其中舀豆豆是孩子们很喜欢的一项内容。</p><p class="ql-block"> 米米在操作的过程中,能一直保持专注认真的态度,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在操作中,能一粒一粒的用手捏起豆子放入碗中,这个精细动作的重复训练是有利于大脑发育的,并且在用勺子对准瓶口时,能正确目测勺子倒进去花生米的距离,没有撒到外面来,这些都非常锻炼孩子的专注力和手指小肌肉群的发展。当我们看到米米最终在自己的坚持下,灌满了一小瓶的花生米后,脸上流露出的是满足和自豪。</p><p class="ql-block"> 但当老师和他交流时,他一直保持很沉默的状态,或许是一直专注于他的“工作”,也或许是缺乏和老师的基本交流,还需要多观察。</p><p class="ql-block"><br></p> 后续支持 <p class="ql-block">  ❣️ 肯定和赞赏米米最终的劳动成果,并鼓励他在小朋友面前讲述他舀豆子的方法。</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 继续观察米米和他人交流的情况,引导他多与人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span></p><p class="ql-block"> ❣️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来满足幼儿动手操作的欲望。</p><p class="ql-block"> ❣️作为老师,我们将继续秉持“生活教育”的理念,鼓励孩子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持他们用小手探索大世界,不断收获真实体验和真实情感,做“健康·独立·自主”的真儿童。</p><p class="ql-block"> </p>

豆子

花生米

幼儿

瓶子

观察

自理能力

进碗

生活区

豆豆

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