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东美术馆

西楼风景

<p class="ql-block"><b>  浦东美术馆自2021年7月开张以来已有两年,一直想去看看,9月27日上午正好有机会入馆欣赏了正在举办的三个专业展览。</b></p> <p class="ql-block"><b>浦东美术馆位于陆家嘴中央商务区,是浦东新区重大文化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上海国际文化场馆新地标”和“国际文化艺术交流重要平台”,专业定位为“以国际艺术展示交流为主,兼顾国内艺术展示”,是国内首家以展示国外优秀艺术作品为特色的展示型美术馆。 </b></p> <p class="ql-block"><b>浦东美术馆面对外滩历史建筑群。 位于陆家嘴滨江第一线,紧邻东方明珠塔、上海国际会议中心,总建筑面积40590平方米。向西延伸到黄浦江面,与沿江景观规划及东岸贯通工程相结合;东侧的绿地成为从美术馆延伸出的一个艺术公园,也是举办音乐节、艺术节等重大户外活动的草坪公园。</b></p> <p class="ql-block"><b>从美术馆室外连廊看外滩。</b></p> <p class="ql-block"><b>浦东美术馆所用的材料,山东白麻大理石。将白色领地勾勒而出,无论是美术馆外部墙面、天台,廊桥、花园,还是内部地面和墙面使用的均是这种石材,只是通过不同的打磨方法,构建出不同的质感。</b></p> <p class="ql-block"><b>浦东美术馆内部。浦东美术馆建筑共39724平方米,分地上4层,地下两层,包括了13个大小不一的展厅。除了2个面向外滩的“镜厅”外,贯穿4层30米的“X展厅”也是特色之一。 </b></p> <p class="ql-block"><b>二楼、三楼的镜厅。</b></p> <p class="ql-block"><b>镜中自拍自。</b></p> <p class="ql-block"><b>由于今日空气不好,影像灰蒙蒙的。</b></p> <p class="ql-block"><b>顶楼平台的西餐厅,全透明的玻璃房可观赏外滩全景。</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曾梵志大型画展一一过往与此刻</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2023年秋季重磅大展“曾梵志:过往与此刻(绘画 1988-2023)”于9月27日起正式向公众开放。这是浦东美术馆举办的第四场以单人艺术家为中心的大型展览,同时也是自开馆以来首个聚焦于当代油画作品的展览项目。</b><b style="font-size: 18px;">展览占据了一层与三层空间。</b></p> <p class="ql-block"><b>曾梵志,1964年生,湖北武汉人。</b></p> <p class="ql-block"><b>曾梵志被认为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凭借着敏锐的洞察、非凡的绘画技巧与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记录了中国近30多年来所呈现的集体社会风貌和所孕育的个体情感体验。</b></p> <p class="ql-block"><b>展览被分为以下四个单元“回望早期”、“不同路径”、“有如冥想”和“超大尺幅”。</b></p> <p class="ql-block"><b>展览充分利用美术馆独特且优越的空间条件,精选艺术家在过去35年间所创作的60余幅代表作,构成四个相互关联又各自独立的单元,旨在为观众带来四种不同的观看体验。</b></p> <p class="ql-block"><b>第四单元“超大尺幅”则将展览推至高潮,精选展示了艺术家近十多年来所创作的超大尺幅作品。</b></p> <p class="ql-block"><b>通过简洁而独特的展陈设计,将作品与美术馆高阔空间中的自然光线形成了多变的对话,使观众通过移动和静止,以不同的远近距离去观看、感受作品所蕴藏的精彩细节。</b></p> <p class="ql-block"><b>4米一4米的大尺幅。</b></p> <p class="ql-block"><b>9月26日,浦东美术馆为本次展览举办了开幕仪式,同时为艺术家所创作的尺幅最大的全新作品《闪烁绘画-光 III》进行了隆重揭幕。</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六百年之巨匠</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六百年之巨匠:来自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的杰作”展览现场展览按时间线索,展示了15世纪起至20世纪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涵盖了诸多重要的艺术流派。</b></p> <p class="ql-block"><b>展览以西班牙提森-博内米萨国立博物馆(以下简称“提森博物馆”)馆藏中70幅西方经典绘画作品,呈现自文艺复兴直至战后欧美艺术的“西方绘画史”,引领观众通过名家杰作了解西方世界生活方式和社会风貌在过去六百年间的变迁。</b></p> <p class="ql-block"><b>有文艺复兴、风格主义、巴洛克、洛可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印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俄罗斯先锋派、美国现代主义、不定形艺术、波普艺术、美国现实主义等。</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刘香成摄影展</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刘香成,纪实摄影大师。1951年生于香港,1976年开启新闻摄影生涯,担任美国《时代》周刊和美联社的首席驻华摄影记者,后派驻洛杉矶、新德里、首尔、莫斯科。2013年在上海中华艺术宫举办他的“中国梦 三十年”的个人摄影展。2015年,创立上海摄影艺术中心。 </b></p> <p class="ql-block"><b>2019年12月,在国际影艺联盟、科梅伊市政府、达盖尔基金会在法国科梅伊举办的“纪念摄影术诞生180周年”活动中,刘香成被评选为摄影术诞生180年180人之一。 </b></p> <p class="ql-block"><b>上海人出行的交通工具。</b></p> <p class="ql-block"><b>南京路街景。</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的重大时事,刘香成几乎从未缺席:毛泽东逝世,洛杉矶和汉城的奥运会,甘地夫人遇刺,阿富汗战争,以及为他带来新闻界最高肯定的苏联解体。</b></p> <p class="ql-block"><b>当初的绿皮火车。</b></p><p class="ql-block"><b>1951年10月6日,刘香成出生于香港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刘季伯是《大公报》国际新闻编辑,母亲陈伟雯出身福建望族,是当时罕见的上过大学的女性。3岁时,刘香成随母亲回福州接受教育,在10岁时回到香港。</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傣家过泼水节。</b></p><p class="ql-block"><b>1971年,刘香成进入纽约亨特学院,主修国际关系——他本想学习新闻,在父亲的老友的建议下选择“先学习一个专业”。</b></p> <p class="ql-block"><b>刘香成接受了1/3中国社会主义教育、1/3英国殖民主义教育、1/3美国教育,在哪块土地上谈论问题都与当地人不同。他能够跳脱某种民族情绪,但是又带着对中国土地的深刻理解。</b></p> <p class="ql-block"><b>作为世界上最优秀的摄影记者之一,刘香成用他手里的相机,记录过众多的“大事件”:在印度,甘地夫人遇刺,种族纷争频仍;在斯里兰卡,宗教战争火焰熊熊;在阿富汗,到处都是苏制坦克、大炮,“我差点被火箭筒轰掉。”。</b></p> <p class="ql-block"><b>1997年刘香成转型为经理人,出任时代华纳驻中国首席代表,并于1999年促成高规格的《财富》全球论坛在上海举办,全球500强CEO共聚一堂。2000年-2006年,他出任默多克的新闻集团的中国区常务副总裁,一举促成星空卫视在珠三角地区落地。</b></p> <p class="ql-block"><b>2014年,他在上海西岸创立上海摄影艺术中心。这是中国首家非盈利摄影艺术机构、上海首家摄影美术馆。</b></p> <p class="ql-block"><b>刘香成说:“如果你观看全书,它是一段由亲手所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的40年历程。我想,这段历程的特别之处,或许在于它来自于同一个人的相机。”</b></p> <p class="ql-block"><b>陈逸飞在画画。</b></p> <p class="ql-block"><b>巩俐。</b></p> <p class="ql-block"><b>周迅。</b></p> <p class="ql-block"><b>张艺谋与姜文。</b></p><p class="ql-block"><b>据统计,1979-1981年间,西方媒体刊载的中国照片约65%由刘香成拍摄。</b></p> <p class="ql-block"><b>溥仪。</b></p> <p class="ql-block"><b>在莫斯科,刘香成又一次抓住了机会。1991年12月25日晚,他在CNN时任总裁汤姆约翰逊的邀请下进入克里姆林宫,并在戈尔巴乔夫发表完辞职演说、将讲稿猛然扔到桌上的一瞬不顾拍摄禁令按下快门——他将快门调至1/30,只拍了一格。几乎同时,他的后背吃了克格勃的一记重拳。他拍下了他想要的——连塔斯社都没有的镜头。当他走出克里姆林宫,正看见苏联国旗降下,俄国国旗升起。</b></p><p class="ql-block"><b>1991年12月26日,这张独家照片出现在全球各大报纸头版,宣告冷战时代的终结。次年,他出版摄影集《苏联解体:一个帝国的坠落》。经此一役,刘香成与同事一同获得1992年普利策“新闻摄影现场报道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引力剧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在地下一层有徐冰的装置艺术作品一一</b><b style="font-size: 18px;">引力剧场。</b></p><p class="ql-block"><b>徐冰,1955年出生于重庆,198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并留校任教。在英获得世界视觉艺术最大奖项——首届“Artes·Mundi国际当代艺术奖”;2007年在荣获美国版画艺术终身成就奖。</b></p> <p class="ql-block"><b>大殿内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字漩涡,从30多米的高空一直延伸到地面。除了重力造成的张力和扭曲外,人物被地板上的一面大镜子反射,在艺术品和空间之间营造出一种相互渗透的深度感。</b></p> <p class="ql-block"><b>表达的是对当下世界状况的一种感受,当今世界是撕裂的,不同文明之间互相纠缠和冲突,却似乎找不到解法。</b></p> <p class="ql-block"><b>该作品由陆家嘴集团出品,MAP承办,由1600个金属“方字书法”字组成。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安装到一个空间,游客可以通过窗户看到不同的楼层。</b></p> <p class="ql-block"><b>美术馆四楼还有一个数字中心,已经展出过的展览尽可查阅。</b></p> <p class="ql-block"><b>比起上博,浦东美术馆的体验感更好,是一次精神享受,只是自身知识的局限与缺乏艺术细胞,对一些专业作品蒙蒙懂懂,不知其所以然。因此,要深知其意,一定要事先做好功课,对作者与作品略知一二,这样在临场观展时才能有更多的收获。</b></p><p class="ql-block"><b>另外,美木馆门票百元,老年人享受20元的折扣。</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