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著名抗日英烈-沈标》

果岭切

<p class="ql-block">  当山河破碎,当国家将亡,有一群人,从风雪茫茫的满洲原野,到南粤的琼崖;从怒江两岸,到长城的喜峰口;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p> <p class="ql-block">  1938年10月12日,日寇在惠阳大亚湾登陆,登陆后沿东江向西推进,一路向增城、广州攻击,另一路包抄莞城、虎门。</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23日,日寇海军陆战队从珠江口登陆,攻占虎门。</p> <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下旬至11月13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东莞常备壮丁队在榴花、峡口、西湖、京山一线布防,多次击退进犯日寇。榴花塔阻击战前后坚持一个月之久。</p> <p class="ql-block">东莞壮丁常备队第二中队在京山、西湖一线阻击日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祖籍粤西郁南县建城镇新峡村,父亲沈鸿光。根据《中共高明党史资料》第二辑和广东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团团史记载,父亲1938年1月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东莞抗日武装东莞常备壮丁队,同年12月在东莞清溪苦草洞转入由中共东莞中心县委委员人王作尧任队长的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p><p class="ql-block"> 1939年初,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和由中共香港市委海员工委书记曾生在家乡惠阳坪山(今属深圳)领导成立的惠宝抗日总队,在经过一系列统战工作后,王作尧部改称国府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第二大队,曾生部改称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国民党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主任香翰屏多次拉拢和腐蚀曾生部无果后,1940年3月,香翰屏下令对曾生的新编大队和王作尧的第二大队进行围剿。由于力量对比悬殊,曾生的新编大队和王作尧的第二大队不得不分别从坪山(今深圳坪山新区)和龙华乌石岩(今深圳龙华新区石岩街道)向粤东地区海陆丰转移(史称东移海陆丰)。</p><p class="ql-block">曾、王两部且战且走,部队从出发时的800多人,经多次激战,两部牺牲、负伤、失联、被俘减员十分严重,剩下的一百余人游击队员不得不在海陆丰一带分散隐蔽…1940年5月8日,延安党中央就曾、王两部东移问题作出指示,电令两部立即返回惠东宝抗日前线(史称五-八指示)。接到指示后,曾、王两部108人返回宝安县三洲田(今深圳东部华侨城)休整。1940年9月,中共前东特委书记尹林平在上下坪村主持干部会议。会议决定彻底抛弃国民党番号,决定成立独立自主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曾生任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大队长,王作尧任第五大队大队长,尹林平兼任两个大队政委,梁鸿钧负责军事指挥。</p><p class="ql-block">兄弟共赴国难</p><p class="ql-block">父亲随部队从海陆丰回到宝安县三洲田后,由于作战勇敢、执行命令坚决,从小队长被提升为王作尧的第五大队重机枪中队中队长。</p><p class="ql-block">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战斗序列</p> <p class="ql-block">  叔叔沈标,原名沈剑光,1919年出生。由于家乡生活十分艰难,17岁那年离乡背井到香港谋生,在一家面包厂当了三年学徒。1940年10月,父亲随部队从海陆丰回到宝安后,将胞弟沈标从香港介绍回来参加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大队。在部队,沈标努力学习军事技术,苦练杀敌本领。在战斗中,他勇敢过人,枪法又准,总是冲锋在前,不久,便成了连队人人称赞的好战士。由于作战敢打敢拼,英勇善战,1941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被提升为黄布中队的小队长。</p> <p class="ql-block">  沈标在担任小队长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参加1942年秋家山对日寇的战斗,1943年夏田瓜岭对顽军刘光大队的战斗。1943年冬,粉碎日寇“万人大扫荡”时,怀德远丰的激烈战斗中,他领导的小队是中队的主力。</p><p class="ql-block">与东江纵队后代在怀德远丰战斗遗址祭奠战斗中牺牲的抗日英烈。</p> <p class="ql-block">东莞怀德远丰战斗绝命后卫班幸存者方祥叔叔之子,方茂培兄向我详细介绍怀德远丰战斗经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战勇敢 备受重用</p><p class="ql-block"> 1943年底,沈标被提升为宝安大队中队长,在任中队长期间,他尊重上级,团结战友,身先士卒。在战斗中始终保持一股猛劲。</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东江纵队第一支队迅速发展壮大,司令部任命他为猛豹大队大队长。从此,他与大队政委李少清并肩作战,共同肩负领导主力大队的光荣重任。</p><p class="ql-block">1944年9月至1945年8月,东江纵队战斗序列表</p> <p class="ql-block">  根据上级命令,第一支队一方面向东莞县以北发展,和纵队司令部取得联系;另一方面向西发展,与我党的珠江纵队取得联系,把战场引向水乡敌占区,以牵制敌人,支援山区。</p> <p class="ql-block">挺进水乡 开辟新战场</p><p class="ql-block">猛豹大队成立才两二个月,便接到支队交给的“挺进水乡,协同何清、谢阳光的三龙大队开辟水乡根据地”任务。1944年11月,沈标带领张发兴、麦容中队120多人到达驻地低涌,协同三龙大队攻打水乡敌伪冼沙伪军李潮“抗红义勇军”。经过几小时的激战,终于在拂晓前攻克冼沙,全歼作恶多端的“抗红义勇军”,生俘伪团长李女等150多人。</p><p class="ql-block">剩胜追击 解放高步</p><p class="ql-block">高步,是水乡敌人的据点,离我们部队驻地只有几公里,沈标与大队政委李少清和三龙大队领导人共同研究分析敌情:敌在高埗驻兵二百多人,配轻机枪九挺长短枪一百八十多支,据守东、南、西、北四座大楼;四周河涌环绕,地形险要,防御坚固,且离莞城和刘发如的据点很近敌人,增援容易。经过周密的分析研究后,确定进攻高步采用“攻点打援”同时并举点术。</p><p class="ql-block"> 1945年1月18日夜,沈标、李少清、何清、莫浩波分别带领部队从低涌出发,深夜到达离高步不远的凌屋村。凌晨,队伍按原计划将高步敌人据守的东、南、西、北四座大楼分割包围,将其切成四块。作战命令下达后,炸药包一响,仅半个小时便拿下北楼,全歼守敌四十余人。东楼之敌一个钟头之后,在政治攻势中放下武器投降。南楼守敌六、七十人虽在顽抗,但已被切割包围。</p><p class="ql-block"> 次日清晨,当猛豹大队和三龙大队准备全力歼灭南楼守时,伪军刘如发从大汾等地派来援兵四百多人,以猛烈火力攻击我两个大队侧翼,企图过河接应高步之敌突围。由于情况有变,沈标、李少清、何清当机立断决定:“先打援敌,暂停对南楼进攻”。两支队伍集中力量对援敌人全力开火,打退援敌人之后,南楼之敌已陷入绝境。此时,通过当地人三龙大队大队长莫浩波向敌喊话招降,终于在上午8时许,南楼之敌68人缴械投降。这一仗战果不小,包括打援在内,共毙、伤、俘敌二百五十多人,缴轻机枪九挺、长短一百八十来支,和弹药战备物资一大批。</p><p class="ql-block"> 1945年4月,日军纠集汪伪四十五师和刘发如、李潮等伪军,准备对不断扩大的水乡根据地进行一次大规模围剿,为了保卫水乡根据地,部队领导决定采取先发制人打法,以部分兵力向李发如盘据的蕉利、望角、望牛墩挺进,以打乱敌人进攻部署。沈标主动承担这个既关系重大,又十分危险的任务,与三龙大队政委何清带了三个中队及手枪、宣传队共四百多人,于四月十七日下午分乘几十只船艇浩浩荡荡向蕉利挺进。</p><p class="ql-block"> 部队到达蕉利,沈标立即率两个中队构建工事,大造声势,引诱敌前来。当晚,他带十三名战士,在水乡区委和武工队配合下,夜袭杜屋村,干净利落消灭刘部看守弹药库的一个班,缴获步枪子一万多发,为蕉利之战䃼充了足够弹药。</p><p class="ql-block"> 4月22日拂晓,伪四十五师一千七百多人向蕉利轮番炮轰,反复冲锋,沈标镇定自若,冒着硝烟弹雨,沉着果断指挥部队,利用蕉利四周河道环绕、河宽水深、堤围高厚的有利地形,据守堤围英勇抗击敌人进攻。当天下午,驻莞城五百多日军,与伪四十五师一起向蕉利展开了更猛烈的进攻。我部队在当地群众慰劳和支持下,斗志更加昂扬。沈标坚持在最前线指挥战斗,亲握机枪,圆瞪虎目,战士们亦英勇杀敌,越战越勇!</p> <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敌情更趋严重,部队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马上突围,撤出水乡。当晚,沈标率领主力大队在前头开路,与三龙大队和水乡群众,趁着雨大天黑,安全到达温塘,避开了敌人围剿锋芒,使日伪企图消灭我军于水乡的阴谋彻底破产。</p><p class="ql-block">痛失战友</p><p class="ql-block">蕉利战斗胜利结束,猛豹大队和三龙大队撤回山区后,稍经休整,又投入莞樟线、莞太线、宝太公路沿线作战。1945年5月初,沈标率猛豹大队在莞樟线打退伪四十五师一个团的进犯,歼敌一个排。东莞县的日军陷入困境,粮缺弹尽,四出抢劫。9日,抢粮的日寇一百余人,由寮步沿莞樟线向大朗进犯,在黎贝岭村附近公路与猛豹大队遭遇,沈标、李少清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残敌被包围在竹山村的炮楼里,负隅顽抗。正当沈标、李少清组织部队向日寇紧缩包围圈时,大队政委李少清不幸头部中弹,当场牺牲,沈标亦同时负伤。沈标带着伤,继续坚持在第一线指挥战斗。</p><p class="ql-block">竹山村战斗遗址</p> <p class="ql-block">  1945年7月,中共路西县委决定,由支队长黄布和支队政治处主任李征率领猛豹、三龙两个大队主力,向宝太线的官涌坳展开攻势,以威摄太平的日伪军。8月12日晚十二时许,沈标带着袁康和张发兴两个中队,机敏地避开敌人哨兵的视线,神不知鬼不觉地摸上山头。经过不足一小时的战斗,干净利落全歼汪伪一个连。</p><p class="ql-block"> 8月16日,沈标率领全大队战友,参加支队部在张家山草坪上召开的军人大会,聆听支队部传达朱总司令的两道命令。当听到“…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时,全场雀跃狂欢!一遍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朱总司令万岁!</p><p class="ql-block"> 虽然此时头号战犯裕仁已宣读《终战诏书》,接受《波茨坦公告》;但侵华日军没有放下武器,仍然与我抗日军民作战,继续残害我老百姓。为促使日寇缴械投降,东江纵队司令部命令各支队对日寇进行最后一击!</p><p class="ql-block">身负重伤后 壮烈殉国</p><p class="ql-block"> 莞太线全长60华里,莞城、篁村、翟家村、赤岭、太平等沿线各据点共驻有日伪及护沙队2000多人。支队决定采取围点打援的部署,留猛豹大队张发兴中队和民兵继续包围厚街,翟家村和赤岭只留民兵监视;把猛豹大队和三龙大队全部集中起来,另从“保大”调来一个中队,转到新基公路附近埋伏。当莞城、篁村增援之敌完全进入伏击圈时,沈标指挥部队猛烈开火!顿时,敌人在公路上乱作一团,乱轰迫击炮。此时,天上乌云密布,狂风呼啸,雷电交加,倾盆大雨。新基公路上的枪炮声、风雨声、雷电声和日伪的嚎叫声交积成一片。此时,支队冲锋号响,沈标立即率领部队,冒着狂风暴雨和弹幕冲上公路,打头阵的伪军死的死,伤的伤,乱作一团;在后压阵的日军仍有一个小队两挺重机枪据守新基茶亭顽抗。沈标集中两个中队,决心消灭据守茶亭的日寇。正当进行布置动员时,日寇为掩护撤退,不断发炮,沈标不幸被其中一发炮弹击中,身负重伤,在他身边的通讯员、司号员当场牺牲…</p><p class="ql-block"> 沈标受重伤被抬回大队部,仍无法止血止痛。当晚,强忍伤痛,把副大队长袁康叫到身边,关切地询问各中队情况,然后语重心长嘱咐说:“老袁,我恐怕不行啦,希望你继续把部队带好!” 并把用了多年的手枪留给副大队长袁康。</p><p class="ql-block"> 当晚,部队把沈标送去香港抢救,由于伤势过重,不幸殉国。</p><p class="ql-block">我叔叔沈标(原名沈剑光)画像</p> <p class="ql-block">  1953年3月27日,粤东军区政治部根据条例,予以追认沈标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经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国家民政部将东江纵队第一支队猛豹大队大队长沈标,大队政委李少清列入第二批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并予公告。</p><p class="ql-block">我家惠存的烈士证明书和烈属牌匾</p> <p class="ql-block">深切缅怀</p><p class="ql-block"> 在深圳坪山东江纵队纪念馆、东莞大岭山东江纵队纪念馆英烈墙上,皆镌刻有沈标、李少清烈士名字。家乡人民也没有忘记抗日英烈;在郁南县抗战纪念园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基座,沈标的名字赫然在列,并在政府门户网站将英烈事迹予以公告。</p> <p class="ql-block">  应家乡中共郁南县委党史研究室邀请,回乡参加国家法定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并代表烈士亲属向革命烈士纪念碑献花。</p> <p class="ql-block">在家乡郁南县抗战纪念园前留影 </p> <p class="ql-block">与三姐在乡下祖屋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时间的长河流淌不息,却冲不淡我们对英烈的缅怀…</p><p class="ql-block">在国家法定烈士纪念日到来之际,向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牺牲的英烈致敬!鞠躬!</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文章参考史料:</p><p class="ql-block">(1)由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州市东江纵队研究会联合编撰的《东江纵队英烈集》;(2)由中共惠阳地委党史研究小组、中共深圳市委党史研究委员会联合编撰的《东江英烈传》第一辑;(3)由中共高明县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高明党史资料》第二辑。</p><p class="ql-block">照片来源:部分照片来自中共东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撰的东莞抗战画史《不能忘却的硝烟》、中共郁南县委党史研究室,以及东江纵队后代。</p><p class="ql-block"> 谢谢您的阅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