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往事

Spore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中秋节总是姗姗来迟。我在心里盼啊盼啊,望眼欲穿。</p><p class="ql-block"> 那时候,我对团聚没什么摡念,因为一年四季全家人都呆在一起,没有分离,就没有思念,也就没有对团聚的渴望。说盼中秋,其实是惦记着那块小小的月饼。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感觉一年到头肚皮总像是贴在背脊上,只有逢年过节时生活才会有些许改善,肠胃才会稍微好受一点。</p><p class="ql-block"> 每当中秋节来临的前一个街天,父亲准会走三个小时的山路,去赶一个叫沙依坡街的街子,买回一个二巴掌大的月饼,然后藏在隐蔽处,直到中秋节那天等月亮出来时才拿岀来让全家人分享。</p><p class="ql-block"> 其实藏再隐蔽我也能找到,因为从他赶街回来的那一刻起,我就特别留意他的一举一动,随时竖起耳朵听着、用眼睛偷偷扫描着,他怎么藏也逃不过我的眼睛,我只是装做没看见而已。等他不在家的时候,我会悄悄地翻出来,将红色的包装纸打开看看,闻闻。实在忍不住的时候,会用手指甲掐一点放在嘴里,那香味立刻布满全身。然后小心翼翼的包好,放回原处。装做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p><p class="ql-block"> 等到中秋节那天,父亲打开包装纸分月饼的时候,或许发觉了什么,或许根本就没发觉,反正我从没看见他脸上产生过异样表情。</p> <p class="ql-block">  上高中时,已是在县城就读,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生活略有好转。每逢中秋节,不回家的学生,学校会发一个拳头大的月饼。一人独享一个月饼,就没有小时候那样感觉稀奇了,但吃起来依然香甜可口。一个月饼下肚,幸福感满满,也没那么想家了。</p> <p class="ql-block">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中秋节记忆最为深刻。第一次离家那么远,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刚进大学校门不久便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学校为了安抚刚入学新生的思乡之情,就安排上一届(八三级)的学生对口招呼我们八四级的新生过节,按省或州市编成若干小组。我们这一届红河州共有4个男生考入,上一届来自红河州的学生也大约3、4人,组成个红河小组。有个叫罗雪梅的师姐,不仅人长得漂亮,还落落大方,热情又得体,让我们感到特别温暖。</p><p class="ql-block"> 中秋节那天,晚饭是在学校食堂吃的,饭后我们步行5公里来到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安宁温泉,在镇上玩了一会儿之后,临近天黑时我们沿着盘山公路走了2公里多,来到隐蔽在森林深处的曹溪寺。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边走边唱,罗师姐教唱的那首《回娘家》,我们唱得最投入最动情,仿佛进入到歌词的意境之中。那晚的月亮特别圆、特别明亮,天空中飘动着几朵洁白的云,晈洁的月光洒在古色古香的寺庙里,也洒在我们这群年轻人的脸上,显得那样温馨、和谐。一时间各小组的大学生们纷纷涌向这里,使这个平时寂静无比的寺庙一下子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推进,生活普遍好了起来,物质渐丰,吃月饼已不是什么难事,只要想吃随时都能买到。加之工作繁忙,需要操心的事很多,对月饼的欲望在逐渐减退。</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物流和网络快速兴起,月饼也衍变出各种花样来,想吃什么口味什么品牌,伸手可得。若不想岀门,手机上一点,即可送货上门。人们却不再对月饼感兴趣,吃在嘴里也找不到当年的那种感觉了。 </p><p class="ql-block"> 而另一种情感,利用中秋佳节的机会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餐饭的心愿却与日俱增,甚至成为一件奢侈品,恰似当年对月饼的渴望。</p><p class="ql-block">(20230929于蒙自,图片来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