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志强的美篇

邵志强

<p class="ql-block"> <b>月 明 尽 望 泛 秋 思</b></p><p class="ql-block"> 邵志强 </p><p class="ql-block"> 今天,是癸卯年的中秋佳节,入夜,我站在自家阳台上,抬头寻望着悬挂在高楼之上的中秋明月,忽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建的绝句:“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诗人中秋望月时抒发的情怀。可如今我们生活在大都市,已很难看得到银河璀璨、皓月当空的绝美天象,尤其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井喷式的信息流量和多样化的娱乐方式,已使人凡心纷扰,再难滋生出时空静谧、月明心安的雅兴逸致。然而,每逢中秋节这个特别日子,这轮又大又圆又亮、可亲而不可近的月亮,总还会激发出人们的种种情怀,让人泛起涟漪绵绵的阵阵秋思,此刻,我亦是。</p> <p class="ql-block">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第二个大节,初唐以来,皇家、宗族和士坤,到了这一天大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如挂花灯、放烟火等,而民间有条件的人家,则在自家的庭院里,放上一只桌几,摆上数盆月饼和果品,一家人团团围坐在一起,品茶聊天,尽兴赏月。按照传统习俗过中秋节,还要吃鸭子、芋艿、毛豆、七孔或九孔的鲜藕和腹内无子的田螺,喝自酿自制的桂花米酒,而刚上市的大闸蟹即时也成了人们的桌上佳肴,在具有浓浓仪式感的氛围中,将节日过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月饼加美食,月色伴温情,月夕共花朝,大大增进了亲情的凝聚力,这是传统中秋节特有的意义和魅力所在。</p> <p class="ql-block">  仲秋时节,菊花和桂花渐次开了,特别是桂花,那黄色的小花朵开满了枝头,微风吹过,馥郁的香气直钻进人们的鼻孔,袭人肺腑,舒心怡神。一些爱美的女士,会摘一枝装进衣兜里,或摘几枝放入花瓶中,招得滿身滿屋香气撩人,这是中秋节额外馈赠给人们的一份特殊礼物。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也是观赏钱塘江大潮壮观场面的最佳时机,一些有兴趣的人会带着一家人或邀约几个友,驾车专程前往浙江海盐,尽兴观赏那变幻多姿、惊心动魄的交叉潮、一线潮、回头潮、冲天潮,从而将过节演变成了一次仲秋季节的旅游度假,使这个团圆的节日,过得更加欢快、更加刺激、更加难忘。</p> <p class="ql-block">  记得我们小时候过中秋节,心里念想最多的还是吃月饼,杏花楼、光明邨、老大房的;广式、苏式的;百果、椒盐、豆沙、五仁、鲜肉馅的等等,节日临了,父母亲一定会买来几种款式的月饼给孩子们解馋,或每人每样给一个,或每人各式分半个,有的当天就吃掉了,有的则省省慢慢的品尝。在过去物资匮乏、什么都计划赁票的年代,生活的贫困和单调,抑制了人们的情趣和诗意,好在那时的人欲望不高、容易滿足。大人们因经济拮据而有点愁过节,但孩子们却盼望着过节,因为节日里总会有一些平时难以吃到的美食,既开心又开胃,这种馋虫缠绕、穷且开心的感觉,现在的年青人哪能体会得到。</p> <p class="ql-block">  后来去农村插队了,又后来参加了工作,很多年里,在江西农村的穷乡僻壤和赣北的小县城里过中秋节,只能吃到当地的一种特产:圆圆的约10公分直径、1.5厘米厚、面上洒满芝麻且没有心馅的“发饼”,吃起来虽也甜也香,但嚼出来的滋味是不一样的,在这团圆的节日里,与亲人遥隔千里,只能望着明月泛秋思,数着星星想亲人,“月是故乡明”,这放不下的上海情结和亲情牵挂,总挠得心里痒痒的。人啊,只有在经历了世事沧桑后,心智才能成熟起来,真正懂得亲情的珍贵和不可替代,尤其是远离故乡、踽踽独行的人,才会发出“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无奈感叹,尝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别样滋味。</p> <p class="ql-block">  再后来调回了上海,不仅又尝到了上海月饼的美味,更找回了亲人团圆的愉悦。到了中秋节这一天,什么事也挡不住回家的步伐,一大家子的亲人汇聚在父母身边,气氛热闹又温馨,母亲也已早早准备好了一桌可口的饭菜。天上的月亮是圆圆的,节日的气氛是浓浓的,亲情的温度更是暖暖的,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回想起那情那景,心中仍升腾起阵阵惬意,我不由得深深感慨:有父母在的家,才是一个完整的家,这个家,使我人中年依然还有一个“孩子”的身份,这个家,每逢节日都牵引着每一位亲人的心,这个家,让我心不落寞,情不孤寂,魂不飘零,走到天涯海角,归来仍是少年,何俱无有歇处。</p> <p class="ql-block">  说到中秋月饼,我想起了一件伤心事,2002年中秋节前,我们几个儿女都送月饼到养老院给母亲,母亲讲礼与同室老人分享,当她将月饼送给另一位老人回来时,上半身转了过来,两条腿却未同步移动而跌倒在地,造成左骨盆的粉碎性骨折,从此再也没有站立起来。说句推责的话,这也是“月饼惹的祸”。母亲为了我们这个家辛勤操劳了大半辈子,无私奉献了她全部的光和热,每每想起那几年母亲曾一个人生活在养老院,我内心就深感歉疚。人的一生中,有些感触和醒悟,只有当自己也为人父母、也满头白发了,才会有深切的体会,而这再也无可弥补的情感缺憾,世上难有几人能说无。</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千禧年后,已少有手提月饼礼盒走亲访友的做法,而是流行相互赠送月饼票,如手中有月饼票可随意送人,则体现了自己“混迹”社会的一种体面。再往后,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但对过节反倒不重视了,尤其是父母的相继去逝,渐渐带走了亲人们节日团聚的理由和热情,传统的家族本位的社会结构,在时代的变迁中,悄无声息的解体了。如今,当我们自己也平添了“老树枯朽”的感觉后,这个社会已是物欲横流,人情淡薄。人们的心性变了,观念变了,生活方式变了,尤其是年青人,事业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使之惘然传统习俗,只将过节当成一次休假。逝去的留不住,叹息“无可奈何花落去”。</p> <p class="ql-block">  月明尽望,望月秋思,是人们抚今追昔的一种心灵慰籍,是人们思念亲人的一种情感抒发,是人们眷恋故土的一种精神寄托,其中饱含了甜蜜的味和感恩的心,也兼显着酸楚的涩与愁沧的痛。作为炎黄子孙,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铭记父母的恩,亲人的情,朋友的义,在迈向现代文明和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汲取传统文化的滋养,把住中华文明的根脉,保持龙的传人的特质,而这个继承和发扬的重任,今天已落在了当代年轻人的身上,新时代的年轻人应树立起这种生生不息的文化自信,让漫漫曲折的人生,有一个方向标,让时而飘忽的灵魂,有一个安放处,让天地可鉴的情愫,有一种归属感。</p> <p class="ql-block">  秋意浓浓,秋阳杲杲,让人神淸气爽,而秋风瑟瑟,秋雨霏霏,却拨人心扉,催人动情。当下,月光如泻,纤纤卿卿,有人欢快度良宵,有人相思起离愁,思念已故的亲人,思念逝去的岁月,思念忘却的情义。这层层叠叠的思念及因思念带来的淡淡的忧伤,若相比广寒宫的清冷、嫦娥女的寂寞,那又算得了什么。正如邓丽君演唱的苏轼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想到此,我心中亦释然。秋分已过,一场秋雨一阵凉,告別良宵,企盼月圆再团聚。我凝望着一轮明月,双手合十,衷心祝愿:与我共情的亲人和朋友,家家团圆,无病无灾,事事如意,幸福美滿!</p><p class="ql-block"> 月明人尽望,但愿人长久。</p><p class="ql-block"> 月亮代表我的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