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游记

闲云野鹤

<h1> 在祖国雄鸡形版图上方,有一个酷似鸡冠的地方,那就是世界闻名的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被誉为“北国碧玉”。位于呼伦贝尔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另外三大草原: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新疆那拉提草原、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世界上最优质的牧场,也是蒙古族的发源地。著名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绿波千里,一望无垠;微风拂过,草长莺飞;成群牛羊,点缀其间;蓝天白云,如绵飞絮;风光绮丽,心旷神怡。2023年8月上中旬,自驾游领略了令人神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h1> <h1> 天边草原——乌拉盖</h1><h1> 自驾游进入草原的第一站,是位于东乌珠穆沁旗的乌拉盖草原。乌拉盖草原因乌拉盖河得名,是世界上保存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有“天边草原”的美誉。</h1> <h1> 据记载,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诸部战斗中,就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彻底歼灭了曾不可一世的宿敌——塔塔尔部,为统一蒙古大业扫清了一个巨大的障碍。乌拉盖河像长长的哈达飘扬在广阔的乌拉盖草原之上,成吉思汗在这里曾有感而发:“此处造化神功,碧水青山,必成繁盛之地。”美丽的乌拉盖河静静流淌在碧绿的草原上,也勾起了人们无限的遐想。</h1> <h1> 到了草原就要吃草原羊肉,驱车途中在西乌珠穆沁旗的好好涮餐厅,美美地吃了一顿草原羊肉。草原羊生长在野外,以天然草场中的草为食,没有任何激素,其肉质紧实,有味道、有嚼劲、有羊肉特有的鲜味,营养价值高。</h1> <h1> 草原圣水——布林泉<br> “布林泉”,蒙语译为“温泉”,在乌拉盖草原上。泉水四季长流,甘甜可口,常年温度4℃,日流量为3000立方米。经有关部门检测监,认定属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矿泉水, PH 值为7.85,富含多种矿物质其中矿物质锶的含量0.596mg/ L ,高于同类型矿泉水20多倍。锶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一,研究发现锶与钙、镁、硅、锂一样,可降低心血管病死亡率。长期饮用布林泉水可抗衰老、增强免疫功能,还可治愈肠胃、风湿等疾病,因此被当地牧民称为“布林圣泉”。</h1> <h1> 草原勇士<br> 雕像矗立在布林泉旁,其寓意着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体现在自信自强、不怕困难、不畏强暴属、知难而进的高贵品格。</h1> <h1> 《狼图腾》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作者姜戎先生,曾作为一名北京知青,到内蒙古边境的乌拉盖草原插队十一年。这里曾是公社所在地,也是知青插队的地方。后来导演将这部小说拍成电影,这里就成为《狼图腾》的拍摄基地。</h1> <h1> 阿尔山市容<br> 阿尔山是呼伦贝尔草原上一个美丽的山城,被誉为“北国的瑞士”。阿尔山 不是山,是蒙语,全称哈伦 阿尔山 ,为“热的圣水”之意,因市区内有76眼矿泉所组成的四个矿泉群而得名。</h1> <h1> 夏天是阿尔山气候最舒适的季节,是一个避暑的绝佳去处。这一季节,有调色板一样的翠色桦木林带、有绿色的林间草甸、有红色的杜鹃灌丛、有黑色的火山熔岩,还有湛蓝色的湖面。清风袭来,置身湖光山色、徜徉在幽静的杜鹃湖畔,无限风光使人心醉,令人流连往返。</h1> <h1> 世界最小、最美火车站<br> 阿尔山火车站修建于1937年,是一栋都铎式建筑,主楼是用花岗岩、木材混和建造的两层建筑物。阿尔山火车站是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的建筑,上面有瞭望哨,右边有炮楼和机枪射口,是日军侵华的重要罪证。阿尔山火车站作为文物保护单位,至今仍在使用。候车室只有四五十平方米,一个售票窗口,一个安检机,一排长条坐椅。许多游客到阿尔山旅游,就是乘坐火车在这里下车。</h1> <h1> 阿尔山地质博物馆</h1> <h1> 国门——阿尔山口岸</h1> <h1> 阿尔山口岸的商店</h1> <h1> 阿尔山口岸界河公路桥,对面是蒙古国。</h1> <h1> 疑似来到北欧</h1> <h1> 疑似来到北欧</h1> <h1> 疑似来到北欧</h1> <h1> 疑似来到北欧</h1> <h1> 诺门罕战役遗址陈列馆</h1> <h1> 诺门罕战役是日本关东军实施“北进计划”进攻苏联而挑起的一场战役,在中国的呼伦贝尔地区和外蒙古的哈拉哈河东西两岸,苏联红军、外蒙军和日本军、伪满军进行了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的立体战役。</h1> <h1> 战役从1939年5月4日开始,到9月16日停战,共历时135天。参战方投入战场兵员20余万人,大炮500余门,飞机900余架,坦克、装甲车上千辆,死伤6万余人。骄横不可一世的日本关东军和日军其他部队在这片7800平方公里的沙丘地带,伤亡了5.4万多兵员和损毁了大量重武器,首次将细菌战应用到战场,但仍然遭到惨败,被迫停战讲和。日本史学家称这场战役为“日本陆军史上最大的一次败仗”。</h1> <h1> 苏军在诺门罕战役中的胜利,间接地支援了中国抗战,动摇了日本的“北进”战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役史上具有重要意义。</h1> <h1> 满洲里套娃酒店</h1> <h1> 满洲里套娃城堡酒店</h1> <h1> 满洲里大马戏院</h1> <h1> 满洲里俄罗斯风情剧场</h1> <h1> 满洲里掠影<br> 1900年4月,西伯利亚铁路铺入中国黑龙江省西端的“霍尔津布拉克”,改称东清铁路。日俄战争结束后称中东铁路。中东铁路作为沙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支线,西起满洲里,东至绥芬河,全长1479.3公里。因为进入了中国的满洲(东北地区泛称),所以称这里为“满洲里亚”(俄语的发音),后来汉族人去掉了发音很轻的尾音,称作“满洲里”。随着铁路车站的建设,以之为轴,道南、道北两片城区自然形成。1903年俄国方面做出城市规划,车站两侧街道均以长方形网格状分布。建城之初几乎所有建筑均为俄罗斯风格,错落有致,美不胜收。二十世纪最初十年,城市轮廓即已形成。</h1> <h1> 满洲里国门<br> 满洲里国门,中俄蒙三国交界,中国最大的陆路口岸。中东铁路建成后,这里曾出现过五代国门。第一代国门建于1902年左右,是由两个木柱设在两国铁路交界之处,被视为“国门”。第二代国门建于1920年,是由苏俄单方面设立的。第三代国门,原本是检查桥,也称栈桥,修建于1968年。第四代国门,也是中方所建的真正意义上的国门,修建于1989年。随着中俄两国货运量逐年增加,在增铺铁路宽轨复线时,于2007年将第四代国门拆除,并修建了现在(第五代)的国门。</h1>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 火车穿过国门</span><br></h1> <h1> “一门望三国”,站在国门上可以看见右边的俄罗斯小镇后贝加尔斯克,左边的蒙古国领土。</h1> <h1> 国门第一岗</h1> <h1> 41号界碑</h1> <h1> “北国第一门”是中俄互市贸易旅游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它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大屋顶式建筑,红墙黄瓦,以威严的姿态屹立在中国的边境线上,彰显了中华民族古老建筑艺术的端庄典雅。</h1> <h1> 满洲里夜景</h1> <h1> 巴尔虎蒙古部落景区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这里夏秋季节,绿草如茵,牛羊肥壮,气候凉爽,幽静宜人。</h1> <h1> 景区是以游牧部落为景观的旅游景点,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蒙古民族博大精湛的文化。在这里可以身着蒙古袍,脚蹬蒙古靴,跨上追风的俊马,乘上稳健的骆驼在草原上漫游;可以在篝火的映衬下,欣赏蒙古民族歌舞;可以在热情的敬酒歌声中,品尝醇厚清香的马奶酒,清香扑鼻的手把肉;烤全羊使你在大饱口福之时大开眼界;立足敖包,不仅使您想起《敖包相会》的恋情,更叫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牧民家自己亲手挤牛奶熬煮醇香的奶茶、传统的奶食品会使您遐想游牧民族的生活历程。</h1> <h1> 奔驰在呼伦贝尔的大草原上</h1> <h1> 夏天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空气清新,气温凉爽,是避暑度假的胜地。</h1> <h1> 一场细雨过后,一览草原风光,美丽的大草原一眼望不到边,蓝天白云、碧草绿浪、湖水涟漪、牛羊成群、点点毡房、袅袅炊烟,整个草原清新宁静。茫茫无际的牧场,传来悠扬的牧歌,一条弯弯的小河,静静地流向远方。</h1> <h1> 白色的羊群在山坡上吃草.远远望去,好像是白云飘浮在山间,又好似粒粒珍珠撒落在草原上. 微风吹过,草浪滚滚,形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牧羊的姑娘,唱着动听的情歌,挥动着羊鞭,游走在美丽的草原上。傍晚,夕阳西下的时候,在霞光的辉映下,草原与天连成一片。蒙古包里响起了委婉动听的马头琴声,这动与静相结合的草原美景,怎不叫人心旷神怡。</h1> <h1></h1><h1> 额尔古纳湿地</h1> 额尔古纳湿地景区为额尔古纳湿地一角,位于呼伦贝尔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镇西北郊,是根河、额尔古纳河、得尔布干河和哈乌尔河交汇处,并在此形成了一个冲积平原三角洲,是现今我国保护最完整、面积最大的湿地,被誉为“亚洲第一湿地”。 <h1> 额尔古纳河的支流根河,像一条银色的玉带弯弯曲曲地在平坦的草原上流淌,由于河水曲流的裁弯取直而形成了多处牛轭湖镶嵌在碧绿的草地上,像一串串宝石,河流、湖泊、植被的颜色随四季而变,风光有巧工难绘之妙,天然景色有观赏不尽之美。</h1> <h1> 九月份的额尔古纳湿地。(一位驴友按照我的旅游路线,九月份达到额尔古纳湿地,拍摄的照片发给我。)</h1> <h1> 白桦林景区是大兴安岭呼伦贝尔段唯一一处纯天然、原始白桦林自然景观带。白桦树是生长在北半球寒冷地区阔叶林“树种之一”,与大兴安岭落叶松相伴相生,交替成长。</h1> <h1> 白桦林,在许多国家都是纯贞爱情的象征。额尔古纳白桦林,是中国北方面积最大的一片天然纯生白桦林,尤其独特的是,林中多生同根双株、同根多株的白桦,堪称见证爱情、福佑家庭的圣地。因此,额尔古纳白桦林又有中国北方爱之朝圣地的美誉。</h1> <h1><p></p><p></p><p></p><p> 室韦小镇</p> 蒙兀室韦——意为蒙古族居住过的森林。室韦又叫吉拉林,位于内蒙古的北端。它依山傍水,镶嵌在大兴安岭北麓,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罗奇仅一河之隔。2001年4月成立俄罗斯族民族乡,这里居住着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63%。室韦在2005年被CCTV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俄罗斯族民族乡。</h1> <h1> 额尔古纳河对岸是俄罗斯小镇奥罗奇</h1> <h1> 室韦口岸</h1> <h1> 在大草原边沿有着成片的白色大鹅</h1> <h1> 由呼伦贝尔大草原逐步向大兴安岭森林过渡</h1> <h1> 中国冷极点,位于北纬51°01′51″、东经121°17′07",海拔1081米,年均气温4.1C,最低温度-52.6℃,全年无霜期70—80天。冷极雕塑,高12.75米,由汉字草书“冷”变化而来,是和谐顺畅的象征。</h1> <h1> 沿着331国道,一路向北,离开内蒙古,进入黑龙江。</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