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忆崇明农场一、二事</p> <p class="ql-block">1976年4月为了响应伟大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刚满18岁我来到了位于崇明岛西北角的新海农场,当时毕业分配是按档次分配,过去家庭都是多子女家庭,兄弟姐妹一般很多,如果兄弟姐妹中有2工2农属硬档留上海,如果1工1农属活络档,可留可不留,因我哥姐当兵不算工也不算农,属无工无农,应该可以留在上海,但学校工宣队对我母亲说,你家没人去农村,动员其他学生去农村就很困难,希望我母亲支持上山下乡运动,因为母亲同在教育系统,当时工宣队又是教育局最高领导,所以坚决支持。</p><p class="ql-block"> 这是当年的《通知书》,凭《通知书》可买一个热水瓶,可以想像计划经济时商品是多么匮乏。</p><p class="ql-block"> 崇明岛虽属上海郊县,祖国第三大宝岛,但上世纪七十年代由于交通不便,崇明经济明显落后于上海其他郊县,从上海十六浦码头上船到崇明新海农场需耗时半天时间,岛上公路除主要干线路面是柏油路面外其他大多是细石子路面,农场知青住房算是比较好,但没有卫生间有的地面是烂泥地,房间灯光暗淡,没桌子橙子,只有双层铁床,一般6人一间。</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的房子</p> <p class="ql-block">路面大都是这种路面。</p> <p class="ql-block">我当年住的房间。</p> <p class="ql-block">七十年代未各连队才有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放在食堂晚上大家看,但并不是每天晚上有节目,连队团组织为了丰富年轻人生活,有时举办一些活动,例:举办象琪比赛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荣获连队象琪比赛第二名😀</p> <p class="ql-block"> 最使我难忘的是有一天,班长突然通知我去场部民兵团部办公室去一下,我兴高彩烈早早去了,以为有什么好事,上世纪七十年代是一个多秋时代,伟人相继去世,政治动荡,我来到民兵团部办公室时,只见一名中年男子已在等着我,上来就劈头盖脑地问我“遗嘱”怎么回事?1976年1月份周总理去世之后,社会上广泛传看《总理遗嘱》手抄本,我母亲寄给了当时在北京当兵哥哥姐姐同时也给我寄来一份以供消遣时看看,也没有怎么当回事,不曾想“四人帮”一路追查,由于当时崇明交通不便也没有电话,母亲没办法及时通知我,当时我丈二摸不着头脑,不敢乱说也无法回答这名中年男子提出的问题,不回答就不让走,中饭也没让吃,一直到他们全部下班,看看实在问不出什么,才让我走了,被关了整整一天😂。直到探假回家问起母亲怎么回事,母亲才告诉我,寄给我们看的“遗嘱”是从邻居那里拿来的(邻居是当时南市区某公司的一个领导),怕影响到他,所以追查时就随便说是从小儿子那里得来。此次事件以后据新闻报道:《总理遗嘱》是由杭州的什么人杜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