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劳动和美育课堂,引导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民间传统艺术,9月22日下午,留车中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搬进了课后服务课堂,为学生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艺术体验,同时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与了解,提高了广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活动中,廖小玲老师将扎制的基本方法——捆扎法、包物扎法、夹扎法和绞扎法,如何扎,到如何染,直到布料上的蓝色花纹出现给大家做了讲解。</p> <p class="ql-block"> 同时还讲述了什么是扎染、传统手工扎染历史发展、扎染特点。</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听得异常专注。</p> <p class="ql-block">“哇,老师,看,我们扎出的中国地图和动物图案。”</p> <p class="ql-block">“哇!老师,我扎得漂亮吗?”当学生们拆开自己的作品时激动不已。</p> <p class="ql-block"> 扎染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是一种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扎染进入校园不仅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交流。学生们可以通过扎染的学习了解到扎染的基本技巧和工艺,同时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亲手实践,学生们可以切身体验到染色的乐趣和成就感,可以很好的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耐心。扎染还可以成为学生们展示自己创造力和个性的平台,通过设计和制作自己的扎染作品,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p><p class="ql-block"> 扎染进校园,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程内容,也为他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表达方式。通过扎染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扎染的美丽和独特将会激发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