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红嫂”

韩立军

<p class="ql-block">  山川河流如果也有姓氏的话,那么巍峨的太行山一定姓“红”。你看,它的植被黄栌是红的,它的特产花椒是红的,它盛产的柿饼是红的,它醉人的葡萄是红的,就连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红”的!这是我在兔年春节的深刻感悟和认知。</p> <p class="ql-block">  早就听闻,赤水湾古镇是近几年风靡涉县的网红打卡地,被称为太行山的“不夜城”,很多人纷纷慕名而来一睹它的芳姿。包括我,也是早就对它心旷神怡,想尽快领略一下它的神韵。于是,趁春节放假得有闲暇,便和几个好友一起驱车去闹春。</p><p class="ql-block"> 古镇名声在外,不同凡响。我们一行人进去后,但见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建筑优雅,环境曼妙,果然就像传说的“早知赤水湾,何必下江南”。古镇的规模很大,街街巷巷很多,又由于佳节期间,游客如织,接踵摩肩,挤挤嚷嚷,热闹非凡。我们跟着熙熙人流,观看着、欣赏着、品味着,时不时还买几串糖葫芦、棉花糖之类的小吃一饱口福,尽情放飞着自己,放松着心情,享受着普天同庆的快乐和繁荣昌盛的和谐。</p> <p class="ql-block">  突然,我灵光一闪,思忖到一个问题。你看,说是“赤水湾古镇”,可我看到的建筑物都是新的,不像是古镇啊?还有“赤水湾”这个名字,也没有怎么听说过,不会也是新的吧?我顺手打开手机查了查,还真的发现在文献中没有记载。我很狐疑,便想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于是,在接下来的游玩中,便开始侧重打探这件事,几次三番之后,当问到一位老人时,他竟然还真的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p><p class="ql-block"> 这位耄耋老人姓董,是紧邻古镇的中原村人,自幼就生长在这里。他说,所谓的“古镇”只是一个称呼而已,几百年前曾是古崇州(涉县)县衙所在地,不过后来清漳河发大水给冲没了。前几年为了迎接旅发大会,而开辟的一个集住宿、娱乐、美食、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仿古建筑群。而所谓的“赤水湾”,以前只是一个大河滩,因河对面是“赤岸”,因此在建设古镇时,便将其命名为赤水湾,这就是赤水湾古镇的由来。</p> <p class="ql-block">  哧!听到这里,内心顿时凉了半截。我一直认为赤水湾古镇是有文化厚重的,是有历史沧桑的,没想到它竟然是一个新建的游乐场。虽然有过曾经的辉煌,但冗长时间过去后,早就看不到它昔日的踪迹和风采了。于是,便感觉很失望。老董也许看到我有些颓废,便动情地说:小伙子,你可不要小看这个地方,它虽然是新近修建的,但却真真正正有籍可考,曾是远近闻名的驿站,比古镇还古镇。尤其在战争年代,可是一个战地救护所啊!在这里发生过很多跌宕起伏的动人故事,而且、而且……</p><p class="ql-block"> 这里曾经是战地救护所?老董的话一下子深深吸引住了我,让我顿时来了兴致,很想知道他说的“而且”是什么?于是,便与他认真攀谈起来。老董很健谈,在我的“追问”下,他一下就打开了话匣子。</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下旬,八路军第129师为打击向晋东南进攻的日军,破坏其后方交通运输线,决定由副师长徐向前指挥部队,在黎城至涉县间的响堂铺地区伏击日军辎重部队。并成功歼灭日军400余人,烧(击)毁汽车181辆,缴获长短枪130余支等大批军用物资,这便是著名的响堂铺伏击战。虽然最终我军取得了胜利,但也付出了伤亡317人的巨大代价。当时,炮声隆隆不断,战火映红了半边天,受伤的战士被接连不断地抬到大后方,也就是我们现在脚踏的赤水湾这里。当时,这个地方是清漳河边一个比较开阔的河滩,方便用水,于是救护队便在这里驻扎,对撤退下来的伤员展开抢救工作。</p><p class="ql-block"> 战争进行的异常激烈,伤员一个个被抬到这里,几乎挤满了空旷的河滩。那时候,不仅物资和药品紧张,人员也非常紧张,部队的人忙不过来,附近的赤岸、中原、北原等村庄的老百姓就都过来帮忙。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帮忙抬担架,姑娘们帮忙护理照顾伤员,妇女们帮忙浣洗衣物和纱布,老人则帮助做饭和打扫卫生。整个大河湾人员穿梭,人潮涌动,大家都在紧张有序,忙而不乱地进行着战地救护。这时,这时……</p> <p class="ql-block">  我正听得入神,老董却突然结巴起来,吞吞吐吐,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很着急,便催促他快说,而他也好像下定了决心,接着说了起来。当时,有一名小战士,重伤之后一直无法排尿,被憋的面红耳赤,痛苦不堪,躺在担架上呻吟不止,一幅生无可恋的样子。护理他的一位姑娘,看到小伤员死去活来的遭罪样子,犹豫了一下之后,毅然低下头替伤员一口一口地吸吮了出来!老董叹了一口气说,他之所以知道这个事情,是因为这个姑娘就是他的亲姑姑董氏,战争结束后,姑姑终生没有出嫁。</p><p class="ql-block"> 听到这里,我的内心咚咚咚咚地跳了起来,分明走进了这个故事的幽处,深深地理解着它的深邃意义和内涵。这件事在今天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看待,也许觉得不算什么。然而,在彼时的时代背景下,绝对算是一件壮举。因为,在两千年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和孔孟之道一直是生活的主旋律,倡导的是男权主义,女人应该三从四德,行不露足笑不露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男女之间则授受不亲,更别说接触异性的隐私了。所以说,董氏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勇敢地置名节、声誉于不顾,敢于牺牲和奉献自我,无畏地挑战了封建传统的约束和桎梏。</p> <p class="ql-block">  感人肺腑,涤荡灵魂。中国革命的胜利,正是有了诸多像董氏这样无名英雄的大无畏付出和贡献,才有了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这是军民一心的家国精神,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精神。正像国防部长迟浩田所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的胜利是人民用担架抬出来的,用小车推出来的,用小米喂出来的。是啊!何止是用小米喂出来的呢?那是用英雄的鲜血喂出来的,是用无畏的生命喂出来的啊!虽然她们已经走进了历史的深处,但却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活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活在中华民族的伟大的事业中。</p><p class="ql-block"> 此时,我已经泪珠婆娑,淚水涟涟,眼前不断幻化,不断浮想出战争的画面,浮想出可敬可佩的董氏,浮想出千千万万为革命献身的英雄,浮想出曾经的振聋发聩与铿锵号角。而如今在大河滩旧址上兴建的赤水湾,哪里是什么古镇?它分明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革命的摇篮,中国革命的产房,中国革命的图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