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大学”第一课

丁广斌

<p class="ql-block">因“文革”初期几年没招工,1970年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大多分进了工厂。我被分配至国营8072厂参加山东省小三线建设,升学梦断,16岁开启了职业生涯。</p><p class="ql-block">8072厂位于沂水县王庄公社(现属夏蔚镇)域内的山坳里, 1970年8月开建,职工多数来自青岛和沂水。</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国营8072厂旧址。半个多世纪过去,除高耸的大烟囱和几处残存厂房外,其他建筑已被拆除</span></p> <p class="ql-block">当时8072厂在青岛选招了280多人,分别安排在市无线电仪表工业局、重工业局所属部分工厂代训一年后再赴三线工作,有39人安排在青岛微电机厂,是代训厂中人数最多的。我们4名机修钳工进入一车间机修钳工班,我与李尧海在一组,解青松、刘建平在二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青岛微电机厂现已蜕变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特科技工业(青岛)有限公司,专注于“中国制造2025”核心部件——驱动电机生产设备的研发及制造</span></p> <p class="ql-block">入厂那天我很兴奋!走进宽阔的车间,整洁的设备、轰鸣的机响、忙碌的员工汇成一幅热气升腾的画面!我为当上产业工人而高兴,感觉像进入一个温暖大家庭。</p><p class="ql-block">班组让我跟着杨君海师傅学徒。杨师傅年过半百,待人和蔼可亲。得知我很想上学,他语重心长地说:“当工人就是进了‘社会大学’,只要努力在干中学,处处留心皆学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和蔼可亲的杨君海师傅</span></p> <p class="ql-block">时值“文革”,夺权、动乱一度对青岛的经济、社会造成严重冲击破坏。微电机厂和许多工厂一样,坚持“抓革命、促生产”方针,生产秩序基本保持正常。代训期间,我跟着师傅先后维修过暖气和车、铣、刨、磨等设备,技术水平快速提高。</p><p class="ql-block">进厂后感受最深的是工人师傅敬业爱岗,吃苦耐劳。钳工班有批1958年参加工作的二级工,因多年未长工资月薪仅36.5元,收入虽低但大家勤奋工作。刮研是机械维修中技术要求高而又辛苦费力的活,被誉为“艺术层级的技术”,听师傅说培养刮研师比培养木雕师还难!面对我们这些新手,师傅们围绕<span style="font-size:18px;">提高刮研精度和质量,从</span>平尺、平板、百分表、刮刀等工具的使用维护到月亮花、燕子花、方块花、波浪花、扇形花等纹络的刮制等一丝不苟地示范传授。工作中我常累得汗流浃背、腰酸臂痛,但师傅们长年累月就是这样认真而不辞辛劳地干!有位师傅身患肝病我劝他多休息,他嫣然一笑说:“没啥,活着就干死了就算!” 这句平常话深深触动了我,至今记忆犹新!看着满身油污的师傅们,我陡然觉得他们那样高大!</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设备轨道上刮研出的月亮花、燕子花</span></p> <p class="ql-block">当时厂里思想工作抓得很紧,政治活动较多。每天早上班组都开班前会,学习时事政治、安排生产任务,有时还学唱革命样板戏。厂里开展增产节约运动,车间工会、共青团组织青年利用公休日去厂外小水库洗棉纱。国庆前夕,各车间还编排文艺节目参加全厂汇演。那年青岛开展重新“整党建党”运动(因前期“造反派”领导开展的“整党建党”问题多,故需重整),厂里吸收非党青年参加学习,听读了翻身农奴巴桑的忆苦思甜报告我们感动得热泪盈眶!“整党建党”结束后我加入了共青团。 </p><p class="ql-block">职工队伍组织纪律性强,团结协作很密切。我住得离厂远,为保证按时上班每天早上都提前去挤工交车,到厂后再去食堂吃早饭。有次跟随师傅安装调试新进的大型精密设备座标镗床,为保证质量有关科室技术人员也来参加。大家一起研究解决技术难题,从白天忙到深夜。疲饿交加时,食堂人员送来可口的夜宵。我顿时忘了疲劳,心里热乎乎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型精密设备座标镗床</span></p> <p class="ql-block">代训转眼结束,我们与师傅建立了深厚友谊。赴三线前,机修钳工一组集体去照相馆合影为我们送行,杨君海师傅还赠我一套《毛泽东选集》,勉励我好好学习工作,为三线建设贡献青春和力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机修钳工一组合影为我们送行</span></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当工人是进入“社会大学”,那么在微电机厂代训则是我的“社会大学”第一课。这一年不仅学到专业技术,而且提升了思想,为建设三线打下基础。从那时起“工人可敬,劳动光荣”理念便铭刻进我心里!以产业工人为代表的工人群体虽处社会基层,但始终与先进生产力紧密相联并推动着社会发展进步。他们手上有老茧、身上有污渍,灵魂却最干净!其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养成的淳朴乐观、吃苦耐劳、遵规守纪、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深刻影响着我,使我终身受益。</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工人可敬,劳动光荣!</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span class="ql-cursor"></span>笔者注:此文载于《青岛史鉴》2023年第4期总第142期。编发“美篇”增加了部分照片。</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