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悟道</p><p class="ql-block">道非悟不能传也!</p><p class="ql-block">尽信书不如无书!</p><p class="ql-block"> 本人所著《四书道统的现代意义》一书,第一次把《中庸》《大学》《论语》《孟子》归纳为天道世道人道王道。这是儒学的基本内涵,孟子以降皆为儒术,不足道也!</p><p class="ql-block"> 至于有些人把王阳明捧上天,不知道是为了崇敬别人还是为了抬高自己?我觉得孟子以后,只有南宋的王伯大还算个思想家,他的留余思想可以成为执政者的楷模——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 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 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 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洛阳康百万庄园以此为家训,传四百年而不衰!</p><p class="ql-block"> 而《中庸》即天道,是儒学思想的核心,形而上之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术的层面,也是儒术的灵魂,故以此治天下则“忠信之薄而乱之始也。”</p><p class="ql-block"> 四书道统,概言之,即: 天道至诚,世道圆融,人道德行,王道仁政。而世道人道王道必须遵从天道!而“诚”就像天空一样澄明净远,故尔是天道的核心!没有“诚”,所有的圆融德行仁政,那都是当婊子立牌坊——做给别人看的!</p><p class="ql-block"> “诚”分内向和外向,内向即“求诸已”——或“慎独”,即在没人看到没人听见的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能做自己,故“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为己,就是做自己!而不是为了自己!或曰“能近取譬”,即力所能及,尊重自己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外向即“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即“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是: 为人做事尽心尽责了吗?与朋友相交推心置腹了吗?学到的东西学以致用了吗?外向还有一层意思是“忠恕”——冉有说: 先生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忠恕”而已!</p><p class="ql-block"> 所以,“诚”才是儒学思想的核心!这层天道遵循不了,你把四书五经倒背如流,把“二十四史”通读百遍,把《十三经注疏》滚瓜烂熟,把三从四德五训八柱(孝悌忠信礼义廉耻)顶在头上,那都是舍本逐末!</p><p class="ql-block"> 其实,孔子是一个既单纯又浪漫的人——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子赞: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沐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至真至纯至性!若此,非圣人而何?!</p><p class="ql-block"> 君子“躬自厚而薄责于人”,非自宽而柯责于人!</p><p class="ql-block"> 再说说道家,道家的核心思想是“无为”,“为”的本字是(见首图)</p><p class="ql-block">即大象用鼻子卷起一个物体,是自然而然的本能行为,所以“无为”即不受外力驱使,若有人力驱使即是“伪”。“无为而无不为”——即是顺其自然而为,如“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流千遭归大海”,“水滴石穿”,“水到渠成”,看似什么都没做却什么都做到了。“不”并非无所事事,“不”者,女人月事也,“不为”者,即随机而为而不强为也!</p><p class="ql-block"> 故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自然才是大道,大道即“阴阳”——“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即和合,阴阳平衡,大道是也!</p><p class="ql-block"> 譬如“治大国若烹小鲜”,烹者煮也,并非佐以其他香料,而是要看“火候”。所谓“鲜”必须是活物,那么烹的最高水平即度,烹大了就老了,火候不足则不熟,只有火候刚刚好才既鲜且嫩,方为美味!</p><p class="ql-block"> 而现代料理,无非口腹之欲!道不取也!</p><p class="ql-block"> 老子的道简单明了,却被别有用心之人玄之又玄,这就是尔等谋生的“众妙之门”!</p><p class="ql-block"> 再譬如佛教,一言以蔽之——“吾心即佛”,意同儒学的“诚”,不欺也!《金刚经》曰: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p><p class="ql-block"> 这才是佛教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今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者多矣!佛(如来)乃智慧——观其形势,坚守本心(大势至菩萨,观音菩萨)——正心诚念广闻多见(四大天王)——方可悟“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p><p class="ql-block"> 大智者,当以“悟道”为本!死读书,读死书,必然读书死!</p><p class="ql-block"> 又如基督教的核心教义是“博爱”,而它的子民也确实发扬了博爱精神——己欲达而达人——阿拉伯之春——“解放”了伊拉克利比亚埃及叙利亚——推翻了强权——让民众拿起武器捍卫人权——之后众生即一无所有流离失所赤身裸体面见“我主”,尔等博爱就是强推普世价值——天下大乱方可天下“大治”,信然!</p><p class="ql-block"> 老子曰: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 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 不如守中。”</p><p class="ql-block"> 这段话有太多所谓大家大师的高解,解的上天入地五花八门可笑至极!要理解这段话,必须先定义“刍狗”到底是什么!绝大多数人解释为“用草扎的狗作为祭祀用品。”简直是胡勒八扯!这段话如果是孔子所说,这么解还情有可原——孔子出身祭祀,注重仪式!而老子最讨厌的就是奇技淫巧,他会用这么低端的淫巧来印证自己的学说吗?</p><p class="ql-block"> 我以为: “刍狗”就是刚生下来没有睁开眼睛的小狗,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没有意识没有分别的活物而已!这样的话,整段话就好理解了——老子的意思是: 天地不以仁义自居,万物都是他的子民生而平等没有分别!圣人不以仁义自居,百姓生而平等没有分别。天地不就像个大风箱吗?“冲气以为和”,因为它空虚包容而无穷无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为去拉动它就会风起云涌天翻地覆!所以老子五千言已经把这些道理讲透了!解释的愈多愈偏离大道,高明的做法就是闭上你的臭嘴,别胡勒!</p><p class="ql-block"> 说有一个秀才穷的吃不上饭,村里人给他出了个主意——在村东修个厕所,这样就可以卖粪赚钱养家。秀才照做,并写一联,上联: 唯愿倾其所有; 下联: 最恨屎少屁多。横批: 积粪是德。自此,秀才也阔绰了起来!</p><p class="ql-block"> 得!咱也别胡勒了!还是“守中”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