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从出生的懵懵懂懂,碎布开裆的天真;到走进学堂努力学习,再到军营献身国防,大学深造;然后,步入社会。从年少年青的轻狂天不怕地不怕,后经几十年的社会锤炼,识挫各路人种的套路算计,落井下石的阴谋,被动的成熟成长。</p><p class="ql-block"> 没有光的地方到处都是鬼,幸灾乐祸的都是身边熟人。在现实的左一巴掌右一巴掌下,有太多的负累辛酸,薄凉寒苦;本该快乐的年纪,却一路风雨。所幸上帝的眷顾,尽管一路坎坷荆棘,尽管生活给我的是无尽的苦痛折磨,但我还是觉得幸运更多。。。</p><p class="ql-block"> 共产党像太阳普照天下,毛主席如父母哺育万民。生活在毛泽东时代是幸福的,是党和国家免除我的学费,给予助学金让我完成小学、中学、大学学业。是人民解放军这座大熔炉煅造我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饶的坚强意志,从一个还未走出校门的懵懂少年,成长为共产党员。最让我终生难忘的是我有幸三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家的重大集会和庆祝活动,三次见到伟大领袖毛主席。</p><p class="ql-block"> 感谢父母把我带到这个世界,感恩兄长,前辈,老师的培养和教育。衷心感谢曾经关爱,包容,帮助过我的同学、战友、领导和各位亲朋好友。我深深地留恋曾经在黎口小学、崇安二中、铁道兵部队、福州大学、崇安县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的那些日子,让我度过了人生最美好、最愉悦的时光。</p><p class="ql-block"> 也许我们留不住时光,但却留住了那份曾有的美好和愉悦。无论我们人生走到什么阶段,只要热情还在,芳华就还在。心若阳光,身自灿烂。总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忆芳华。时光不老,我们不散。岁月老去,我们依然。</p><p class="ql-block"> 借用美篇文采集聚的平台,以自己撰写的《故乡•岁月•人生》一书文章为素材,将其中那些在岁月中渐行渐远的故事图片做成相册;在自己人生的每个节点,留下些些许纪念。再配上舒缓动听的背景音乐,宛如天籁之音,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正所谓语言到不了的地方图文能到达;灵魂到不了的地方音乐能通达。电子版十七分钟的音乐相册,好看,好听(手机《小年糕》或个人微信《朋友圈》可看可听)。</p><p class="ql-block"> 2023年3月修改</p> <p class="ql-block"> 孩童时代(1958——1966)</p><p class="ql-block"> 我爱读书,也执着读书;每天早晨起床擦把脸,接过母亲手上蘸着盐的饭团离开家,边走边吃着去学校。那时我并不懂得"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也谈不上有什么“理想、信念”,但我知道上学了就不要上山砍柴,下地干活;我要像公社干部他们那样吃商品粮。我十岁丧父,小学六年,家里母亲,兄长不怎么管我;家里人没见过我的书本,没见过我的作业本,每天两手空空往返学校。他们听村庄街道上的人说我很会读书的言语就够了,根本就不用他们操心。而且是老师教完一章我撕一章;每个期末复习的时候,我没有了课本复习,就等着期末考试。语文、算术两门基本上都是一百分或九十多分(到了中学数理化三门功课不好)。通过小学六年的不懈努力,六年的坚持和抗争(把家人不让我继续上学的事告诉了公社社长,兄长挨批了),終于开启了我的中学生时代。</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没有辍学一说,只是不读就不读了。记得当初上小学一年级班里有30多位同学,以后逐年减少,到六年级时就剩下3位,最后只有我一个人上了初中。</p> <p class="ql-block"> 同寝同学(1964——1967)</p><p class="ql-block"> 背米带菜求学路,崇安二中醉我情。</p> <p> 福建省南平专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p><p> 崇安二中部分师生(后排右三是我)在天安门广场留影 (1966.10)</p> <p class="ql-block"> 1966.10.1国庆节 </p><p class="ql-block"> 中午11时许,我们福建省南平专区革命师生赴京代表,随全国红卫兵游行队伍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p> <p class="ql-block"> 优秀青年把兵当,保卫祖国保卫家。</p><p class="ql-block"> 欢送邱炳友同学参军入伍(1968。3)</p><p class="ql-block"> 前排左起:曾宪平,俞夏英,赵世英</p><p class="ql-block"> 后排右一:黄运辉</p> <p class="ql-block"> 穿上绿军装,当上铁道兵。</p><p class="ql-block"> 军旅第一步,北京水头村。</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在这里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新兵训练。因铁路建设工期紧,被提前了45天新训结束下连队(以前这里是荒山秃岭,没有这个门) 这里有个北京重点旅游景点——云居寺</p> <p> 历经一个月的政治学习、军事训练、政审和身体复查,终于发给我们帽徽、领章了。从此我们就正式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红旗挂两边;为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回忆。它曾经代表了一个时代、也一度成为多少人的向往。</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向全军指战员颁发特制而佩戴的毛主席像章,鼓励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战士,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地为人民服务!</p> <p class="ql-block"> 金珠玛米铁道兵,万水千山任我行。</p><p class="ql-block"> 险滩绝壁何所惧?血洒河山染军旗。</p><p class="ql-block"> 铁道兵从1948年组建至1984年撤销的36年间,共修、建铁路二万五千多公里;万里铁道万千忠魂:</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先辈,我们的战友:</p><p class="ql-block"> 亡8314名,伤59234名;</p><p class="ql-block"> 烈士的英名与铁道兵精神</p><p class="ql-block"> 与高山并立,与江海共存!</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新兵蛋子(1968.5)</p><p class="ql-block"> 新兵训练结束,我被分配到团直属的修理连钳工三班,不几天调连部当通信员。</p> <p class="ql-block"> 连部勤杂班(文书、通信员、卫生员、材料员、保管员、统计员)</p><p class="ql-block"> 留影于北京市房山县长沟公社黄元井村的连队大门(1968)</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p><p class="ql-block">当年我们铁道兵19团后勤处所在地。</p> <p class="ql-block"> 这是长沟镇坟庄村</p><p class="ql-block"> 当年我们铁道兵19团司令部、政治处所在地。</p> <h3>天安门广场留影(1968.6)<br></h3> <p class="ql-block"> 1969.10.1国庆节</p><p class="ql-block"> 上午10点整,随着《东方红》音乐响起,伟大领袖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在林彪副主席讲话后,群众游行队伍开始通过天安门广场,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周年。</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第二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过国庆节了。</p> <p class="ql-block"> 我们铁道兵部队指战员每人手持三束不同颜色的花,作为广场图案、字面内容变换的镶边边阵,站立在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前面,按照前面旗杆给出的信号举起一种颜色的花(先前我们有训练半个月,九月二十四号下午我们还在天安门广场演练、彩排一次)。10.1早上7点我们和首都几十万军民全部进入天安门广场,然后各自打开自己随身所带的面包、水果用早餐,纸屑等垃圾放回自己挎包带回驻地处理。九点过后广场人员不再走动,静静等待伟大领袖毛主席登上天安门城楼和群众游行队伍通过。庆祝活动结束后,我们回到铁道兵兵部大院休息。晚上我们继续前往天安门广场观看焰火。</p><p class="ql-block"> </p> <h3> 逢山凿洞,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h3><h3> 这是施工连队的战友们在隧道里作业。他们每天与险,脏,累,苦相伴。奉献青春,不惧生死。汗水溶化千层岩,风枪凿开万重山。</h3> <h3>战友们为一场有可能爆发的战争,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为早日修通战备路,不惜流血流汗,为首都和国家的安全作贡献。一声战友一生兄弟,天南地北时常记起。</h3> <p class="ql-block"> 黄玉堂战友(右),我们一同参军入伍,新兵训练同一个班,一同分配到修理连。无论是在部队或是地方,他都像大哥一样给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他在连队车工技术一流,工作踏实,是部队不可多得的人才;这是他向新战友传授车床操作。</p> <h3>北京北海公园(1970.4)</h3> <p class="ql-block">京原铁路是因战备需要而修建,桥隧相连。战争状态时,保证中央,国家机关及北京市民撤退后方。沿线经过北京云居寺、十渡,河北野三坡,山西平型关、五台山等旅游景点。</p> <p class="ql-block"> 历经五年,京原东线建成(1970.5)。 这里是云居寺站(座落在北京房山水头村),北京著名旅游区。</p><p class="ql-block"> 当年铁路施工期间,我团三营和卫生队驻扎在这里。</p> <p class="ql-block"> 这里是河北省昌黎县靖安片陈各庄。</p><p class="ql-block"> 1970年3月,我奉命独自一人来到这个公社征集新兵,为新组建的铁道兵15师补充兵员。</p> <h3>北京颐和园(1970.4)</h3> <p class="ql-block"> 1970.5.21首都50万军民聚集在天安门广场隆重集会,热烈拥护毛主席庄严的“5.20声明”。积极声援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的抗美解放斗争。接上级通知:我们率领铁道兵15师新兵参加了今天的集会。这也是我第三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参加国家的重大集会和庆祝活动。</p> <p class="ql-block"> 圆满完成为铁道兵15师接兵、新兵训练任务后,离京前夕,为自己将满19周岁而照(1970.6)</p> <p class="ql-block"> 山西灵丘东河南镇 </p><p class="ql-block"> 东河南镇是因为位于阴崖湾东部、唐河南岸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1970年5月21日,当我还在北京林学院8770部队新训基地的时候,我们铁道兵19团已经从北京移防过来驻扎在这里,继续进行京原西线的施工。</p><p class="ql-block"> 这里距灵丘县城20公里,离平型关10公里。</p> <p class="ql-block">山西平型关</p><p class="ql-block">当年抗日战争平型关大捷遗址,我部奉命到这修建铁路。1970.5</p> <p class="ql-block"> 山西五台山</p><p class="ql-block"> 曾在代县枣林团仓库驻勤,假日上山游览。(1970.9)</p> <p class="ql-block">回乡探亲途经上海(1972.4)</p> <p class="ql-block">东河南站(1972.11)</p><p class="ql-block">京原西线经过两年半建设完成,与东线成功接轨实现全线通车,由此我们部队奉命移防开拔接受新的任务。随即拆掉营房,带上物资,装上军列,在这启程。沿京原,转同蒲北上大同,向东经北京丰台奔河北蓟县卸车,辗转三河县大枣林村安营扎寨。</p> <p class="ql-block">1972年11月,部队完成了京原铁路西线的施工,战友们来不及欣赏山西五台山的风光,奉国务院、中央军委命令:我们铁道兵第四师全师官兵又风尘仆仆来到河北冀东大地,我们铁19团驻扎在河北三河县,投入到北京通(县)至河北坨(子头)铁路全线建设中。</p><p class="ql-block">这是1974年建成的三河县火车站《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京原铁路全线通车营运,太行人民欢欣鼓舞。</p> <h3>披着晨曦,一路风尘,满载着旅客的列车驰骋在京原线上。</h3> <p class="ql-block"> 君子于役,圆满归期</p><p class="ql-block"> 别了,战友;别了,军营;别了,军旗!</p><p class="ql-block"> 我留恋当兵的日子,怀念战斗过的部队,不舍脱下用血汗浸染过的军衣。五年的军旅生涯,在我人生道路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里有我芳华热血的岁月,有我心中对战友的那份牵挂、对烈士的那份敬仰,对部队的那份无限眷恋,还有对第二故乡人民的那份深情厚谊。</p><p class="ql-block"> 1973.3.10河北三河</p> <p class="ql-block">当年辞家向北行,萌动少年迈军营。</p><p class="ql-block">太行深处军号响,冰雪凝成战友情。</p><p class="ql-block">京原线上洒热血,五载星月奉军旗。</p><p class="ql-block">夕阳未落相思寄,军歌绕耳伴我眠。</p> <h3>看看:我们退伍证的相片盖的是"北京卫戍区"的钢印哦。</h3> <p class="ql-block">五年的军装塑身,五年的军旗铸魂,</p><p class="ql-block">五年的军歌引路,五年的军旅淬钢。</p> <p class="ql-block">当年火车票座位号(我从部队退伍回乡的日子)</p> <p class="ql-block"> 当年从部队退伍时在三河百货商店花15元钱买的北京"昆仑7015 A"晶体管收音机,在当时也算一件奢侈品了。用一节五号电池,声音很大,在广袤平原的北方收台多,也很清晰。但到了南方,特别在福建山区,不仅收台较少,而且杂音多,调幅广播抗干扰能力弱的缺点就显现出来。1973.3</p> <p class="ql-block"> 大学生活(1973.8——1976.7)</p><p class="ql-block"> 带着泥香大学深造,一代新人风华正茂。</p><p class="ql-block"> 毛泽 东时 代的改革都是具有深远进步意义的。如:把医疗工作重点放到农村,建立合作医疗和"赤 脚医 生"制度;实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农兵上大学;实行"鞍钢宪法"三结合的管理制度等 。当年的"工农兵上大学",是在"文革"特殊年代,采取的从实践中选拔人才,由当地群众和单位组织推荐上大学的一种探索,它消除了单纯由考试分数录取制度的弊端,并非无有其现实、进步意义。我就是被生产小队、大队、公社推荐,直到县里选拔才上的大学。 </p><p class="ql-block"> 母校的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其中有我、有你、还有。。。我们都是母校的这棵大树结出的累累硕果。怀念那段时光,思念那段时光里的老师和同学。思念我们每天上课的教学楼,思念我们物无系学生食堂的饭和菜,思念我曾经住过的校医院,还思念我们系里资料室的老白,她那清脆爽朗的笑声。。。</p><p class="ql-block"> 想起毕业后的几十年间,每当我因工作出差或个人私事到福州时,屡屡受到自己班上端升、刘健、瑞珍、家华等同学的热情款待和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到了厦门也是,卓向东同学放下工作和休息时间,陪我游览鹭岛景色和款待我。此时此刻,还又让我记得自己在学校患麻疹住院和在开门办学途中患感冒在江西九江住院期间,都是卓向东同学放下学习和休息时间陪伴着我,不嫌脏和臭地细心照顾护理我的生活。崇安老乡叶惠华同学知道我生病住院后也从师范大学赶来看我,帮我拆洗被子。班上的同学也一茬又一茬地到学校医院看望我,班干部们多次向学校给我申请病后营养补助,着实令我终生难忘。</p><p class="ql-block"> 祝福福大,祝福曾经出现在过往校园里的所有人幸福安康!</p> <p>福州大学学生校徽</p> <p>受福建省委指派,我们福州大学部分师生分别到宁德,连江等县(市)指导社会主义路线教育运动(1975)</p> <p class="ql-block">在福州各大、中专院校读书的部分崇安学生相聚西湖留影。1975.11</p> <p class="ql-block">开门办学途经江西九江上庐山(1976.6)</p> <p class="ql-block"> 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无线电专业(73)级1班同学毕业合影(1976.7)</p><p class="ql-block"> 同窗共读冬夏寒暑,互道珍重情深意长。</p> <p class="ql-block">无线电专业一班一组同学毕业留影(1976.7)</p> <p class="ql-block">这是当年最紧俏、凭票供应的上海产的"凤凰"牌18型自行车,由公司经理直接掌控、批条。我弄了二辆:一辆凭《独身子女证》让给同学结婚用,一辆托运到苏州给战友。自己骑单位配置的"凤凰"牌42型自行车。1983年我经管自行车票一年,由公司经理批条,在我这里领取自行车票。下半年起,永久51、凤凰42型自行车开始不那么紧张,自己可以机动处理几张票做人情了。1980.2</p> <p class="ql-block">这是福州产的"闽江"牌脚踏缝纫机,至今还在用着。在计划经济年代也是凭票供应,凭着自己在商业部门工作的便利,在百货公司经理那里登记一下,等半年、几个月就能搞到一台。其它凭票供应的如烟酒、猪肉副食品票什么的,本系统的职工本着互通有无,也都不怎么稀缺。1980.8</p> <p class="ql-block">为建阳地区五交化系统无线电培训班学员授课——晶体管原理及放大(1980夏)</p> <p class="ql-block">我戴的第一块手表,南京产的"钟山"牌机械手表,30元一块,当年比"上海"牌的还紧俏,因为价格便宜,也是要凭票供应。后来我换了"双狮"牌手表,那个时代时髦的"三转、一响"的愿望已初步实现。1978.4</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家添置的第一台"福日"牌14吋彩色电视机,当年的商店零售价格是1050元,按当年人均收入要积攒很久才买得起。正好我出差去福州,到福日工厂找同学帮忙批条950元钱买的。这货当年外省比较紧俏,但本省供货还较宽松,我们公司没有多加价一分钱支援内蒙古50台。1983.10</p> <p class="ql-block">任职于崇安县人民政府财贸办公室人秘科;也曾是国家公务员(1984——1987)。</p> <p class="ql-block">这是1988年5月,因工作需要单位给我家安装的数字电话机(经过单位总机接转的分机),1993年3月起直接接入市话;电话号码300686,(几年后市话扩容号码升七位5100686)是单位办公室主任去办的,从此拥有了第一部家庭座机电话。</p> <p class="ql-block"> 带着省建行干休所副所长(副科级)身份,参加首期武夷山宾馆饭店总经理岗位培训班(1993.4)</p> <p class="ql-block">参加全省建行行长会议(1994.1)</p> <p class="ql-block">与全省建行UNIX电脑研讨班学员合影(1994.5)</p> <p class="ql-block">陆寿官副连长(右),来闽开会返回途中特意转来武夷山游览;并看望我和黄玉堂战友。1994.7</p> <h3>百花岩山庄星级挂牌仪式(1995)</h3> <p class="ql-block">这是因工作需要单位给我配置的摩托罗拉模拟移动电话,俗称大哥大,电话号码9008415,记得当时花了一万二。也是当年各级领导、公司老板手持大哥大,腋夹公文包出行的标配。1995.7</p> <p class="ql-block">我的分管部门:省建行武夷山干训中心经济民警小队。1995.3</p> <p class="ql-block">与全省建行经济民警工作会议代表合影(1995.8)</p> <p class="ql-block">建行工作证(正科级管理人员•1992.11——1998.6)。</p> <p class="ql-block">参加全省建行纪检监察工作会议(1997.4)</p> <h3>湖南湘潭韶山(2000。5)</h3> <p class="ql-block">广东深圳拱北海关。2000.5</p> <p class="ql-block">广东珠海(2000'5)</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自己买的"三星600C"下翻盖手机,小巧玲珑,可以发送短信,特别喜欢。进入21世纪后,手机越来越普及,款式更新换代越来越频繁,后来大家都用上智能手机了。2000.9</p> <p>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73级无线电专业(1)班同学毕业20周年返校合影(1996.10福州)</p> <p>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73级无线电专业(1)班同学毕业30周年返校合影(2006.10福州)</p> <p class="ql-block">福州大学物理无线电系73级无线电专业(1)班同学毕业40周年聚会(2016.10厦门)</p> <p>武夷山市一九六八年部分铁道兵战友聚会合影</p><p>(2003.10.28)</p> <p> 远去的背影,不散的军魂。</p><p> 武夷山市一九六八年铁道兵战友50年聚会合影(2017.4海晟大酒店)</p> <p> 老同学们心连心,人生路上你最亲。</p><p> 崇安二中67届同学毕业50周年聚会合影(2017.6武夷山吴屯)</p> <p>原崇安二中67届同学与老师合影(2020.10.29)</p> <p class="ql-block">全家福(2016年春节)。</p> <p>我的第三孙(2020。12。9)</p> <p class="ql-block">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儿媳给我们买的电梯房,2022.6.6入住。</p> <p class="ql-block">祖国没有忘记。</p> <p class="ql-block">戎装虽解,使命犹在。</p> <p class="ql-block">一朝入军门,终身有军魂。</p> <p class="ql-block">天空不留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