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人品与人性党性修养要同步——某地开展“人性德性(人品)党性”三联教育的启示

杨家老兵

<p class="ql-block">题解:激扬,是个多义词,文中取激励宣扬、激浊扬清之意,借以表示人性的复归、涤新和重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了某地开展“人性德性(人品)党性”三性联合教育的报道,眼前为之一亮,感到他们这种做法触痛点,接地气,下实锤,用实招,可称是在提高德性党性的同时涤新人性的一着高棋。</p> <p class="ql-block">  毋庸置疑,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来以来的党风政风和民风显著好转,人们的人性和德性水平普遍得到提升。但也不可否认,由于受西方腐朽的价值观和种种腥风臭气的侵蚀,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人性退化的不良苗头。诸如,遇困不帮,见死不救、欺老虐老、“暴走”霸道、网骗、网暴等有违人性的可恶现象,并不乏见。甚至连“弑亲案”“灭门案”这样过去不敢想象的人性沦丧的恶性案件,也发生多起,真是闻所未闻,怵目惊心!至于有的党员领导干部,利用公权狂贪猛捞,奢侈淫荡,不仅仅是叛逆了党性,而是丧失了起码的人性良心。可见,在对社会全员特别是党员干部进行人品德性和党性教育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切</span>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的挂空档现象。要<span style="font-size:18px;">联系实际,统筹施策,对症下药,在解决人品</span>德性党性方面问题的同时,连带医治一些人的人性退化病症,促进人性的复归、涤新和重塑,正当其时,一举多得,势在必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人性关乎人品优劣和社会文野</b></p><p class="ql-block">共产党人承认人性的存在,承认在阶级社会里人性具有价级性,在要求党员加强党性锻炼的同时,也强调养成优良的人性和人品。</p><p class="ql-block">对于什么是人性,古今中外,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主流的认知是,人性区别于兽性的主要特征,一是有显著的社会性,二是有主观能动性即理性。人性有优劣好坏之分,是矛盾的“集合体”和“复合物”,每个人身上都有“潜在”的和“现实”的两种人性(亚里土多德)。用高尔基的话说,人是形形色色的,没有整个是黑的,也没有整个是白的,好的和坏的在他们身上搅在一起了。兽性、人性、德性和党性,四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逐节高的结构,人性是兽性的进化,德性党性是人性的升华,四者在一定条件下会相互转化,可能由坏转好,也可能由好转坏。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人来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程度上的差异。”这就告诉人们,在一个人的灵魂深处往往潜藏着兽性,要保持健康向上的人性和纯洁高尚的德性党性,就要在锤炼德性党性的同时激扬涤新人性,尽力摆脱兽性的影响。如果失制失范,就有可能由良善变为恶毒、由清廉变为贪腐,由高大滑向卑鄙,也就是会由人性沦落到兽性。</p> <p class="ql-block">人们不会忘记,我国曾一度出现过人性下不着地,道德上不着天,致使两头虚空的怪象。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曾发生过声势浩大的“人性论”围剿战,把人性、人伦和人情同封建、庸俗甚至“腐朽”“反动”画上等号。同时,玄乎又神乎的道德说教,使道德被置于名为“高大上”实则“假大空”的境地,高不可攀,远不可及,实际上使道德成为流于装饰脸面和门面的口号,甚至个别野心家和阴谋家将“道德”当作整人的大棒。这两场错误的“运作”造成的思想混乱,至今仍然在许多人的头脑里留有阴影。</p> <p class="ql-block">后来,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西方腐朽价值观的污泥浊水乘机而入,一些人的眼里金钱至上享乐至上,而将人性和良心丢弃脑后,德性更无从谈起,致使社会上又重新出现了个别缺德的“道德家”,和一些无人性的“人不人”“人中兽”。这就难免在一些人群中发生了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不良现象。</p><p class="ql-block"> 有人认为,在新时代强调复归激扬人性显得老旧,平庸,实则不然。网上有句话说得好:“通人性者通金钱,通人性者通幸福,通人性者一通百通!”良好的人性,是一个人行为处事的主旨,是人活在世上基本的精神支柱,是人际交往的金字招牌,是社会活动的万能通行证。从宏观上说,优良的人性,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人类文明史的每一次进步,必然伴随着人性的解放与涤新。具有显著社会性特征的人性,不仅是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的本源,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运行的基本准则。</p><p class="ql-block">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不少内容是对传统美德的借鉴和升华,对优良人性的复归涤新和再塑,自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再者,所提倡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规则,无疑均意味着对人性善的确认和对人性恶的排斥。</p><p class="ql-block"> 可以这样说,人性是德性的原始根基,人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道德则是基于人性而又远远高于纯于人性的人类思想精华和行为规范,影响和塑造着人性性质,并导引人性发展方向。一个人如果丢掉了人性,就会坠入兽性,德性和党性就更无从谈起。</p><p class="ql-block">人性由兽性进化而来,但两者之间的差别并不大,也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孟子说过:“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非常微小)鲁迅先生也指出:“古今君子,每以禽兽斥人,殊不知便是昆虫,值得师法的地方也多着哪!”据动物学家考证,不少动物具有本能的道德感,有天然的同情心和孝心,这从科学的角度证实了孟老夫子和鲁迅先生的论断。</p><p class="ql-block"> 由兽转化为人,由兽性转升为人性,要经过漫长、艰难而复杂的过程,如今兽已变不成人了,然而,人可以蜕变为“兽”。而且,由人性退化到兽性,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正所谓“一念成佛,一念成魔”。甚至个别人由好变坏,竟变成了最邪恶、最残暴的动物,会比蛇蝎还毒,比豺狼还狠。英国诗人、批评家柯尔律治的说法更犀利:“倘若人不升空成为天使,毫无疑问,他将下沉成为魔鬼。他不能停留在兽性。最野蛮的人并不是野兽,他更坏,非常坏。”</p><p class="ql-block"> 由此看来,人性一退化,德性会随之蜕变,野蛮凶残的兽性就会在个别人身上重现。可以说,人性关乎人生航程走向,关乎个人的善恶福祸,也关乎社会的文野进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从匡正人情人伦人际入手激扬人性</b></p><p class="ql-block"> 人性的修养,说难也不难。说难,因为它是终生的使命,不可能一蹴而就;说不难,因为修养的内容主要是人之常情,可以经常地随时随地随事进行。</p><p class="ql-block">人性具有多元化多维化的特点,渗透于人类个体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所谓人之常情,包括常情常理常礼常规等,大量体现在日常工作、日常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中,主要是如何认识和处理以下关系:人我,公私,义利,善恶,是非,文野,贪舍,爱恨,孝逆,利害,生死等。人性是德性的底基,凡是道德行为,无论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道德,大都含有人性的成分,从德性党性角度可照射出人性方面的问题。反过来,一个人在人性上的缺陷,往往可以反射出德性党性不纯的问题。韩非子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情”,意指凡是治理天下,必须依据人情。宋朝邵雍有诗曰:“人之常情,无重于死”,把人之常情看得比生死还重要。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亦有言:“道德毫无神圣之处,它纯粹只是人之常情。”就连革命导师马克思也这样说:“我是个人,凡是合乎人性的东西,我都觉得亲切 。”由此可见,人之常情在人性及德性党性修养方面,占有重要位置和相当大的比重,且容易付诸平素言行。</p> <p class="ql-block">同时,讲求人性化,讲求人之常情,也是各行各业普遍行之有效的原则。比如,提倡人性化管理,人性化教育,人性化经营,人性化服务等,这些都是实施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理念的真实体现,也是将人性学理论推而广之的具体实践。</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论及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都有关系人性和人之常情的内容,都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旧时的人性伦理需要涤新,传统的内容需要赋予新的内容。但是,经过“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改造,仍不失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伦理内容,依然是新时代人性德性修养规范的基础。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以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要点,都蕴涵着传统美德的进步成分,同时也自然有重塑了的人性的优良成分。这些内容,都具有很大的操作性和规范性,易于在日常社会活动中遵循履行。</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围绕端正人生价值观陶冶人性德性党性</b></p><p class="ql-block"> 人性修养和重塑的关键,在于正确人生价值观的选择和确立。奥地利著名动物学家、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获得者康拉德·洛伦茨在《人性的退化》一书中谈到,人类将变成一个充满真实人性的群体,还是变成一个非人性的、被剥夺了权力的严密组织,完全取决于我们是否能抵制那些非理性的价值观念的误导。此话可谓一语中的,道明了人性修养的要旨。</p> <p class="ql-block">人生价值观,是由世界观产生的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根本观念和根本态度。不同的人生价值观,就有不同甚至相反的公私观、是非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只有真正弄清“人生为什么,入党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掌权为什么”等根本问题,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立全面的积极的人生价值取向,才能成为大写的人,做人成好人,为官成好官。</p><p class="ql-block">确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历程中艰巨复杂而长期的主课题,将终生面临“内忧”“外患”的严重挑战和严峻考验。因而,贵在志坚,要在自反,重在践行。在短暂却漫长的岁月里,要始终保持昼警夕惕的自警,坚持“内讼其过,改之无悔,心归于净”的自律,不断排除人生歪理邪说的侵蚀,不断抵御权钱色的诱惑,严防头脑深处兽性的复萌,矢志不渝地历炼人性和德性的纯正 。激扬人性,切忌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要围绕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从摆正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位置着眼,从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之常情入手,通过自我省察,自我正误,持续进行修心正观,陶冶人性。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抑制和战胜人性的弱点,阻止人性的退化,促使人们的人性渐入真善美的理想境界,同时逐步提升德性和党性的水准,不断促进全社会的文明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