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后再游千山的不同景观

远方

<p class="ql-block">  同一个千山,不同年代就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山还是那个山,上山的路变了,陡峭的爬山路不见了。现在的人们上山不用你爬了,而是要坐车上山。再高的山可以用索道来解决,真真是社会在进步。想想和古时候的游侠客比起来真是幸福无比。各种交通如同神仙,飞机就飞,游轮就游,高铁就坐。😊👍</p> <p class="ql-block">这次游玩的路线和内容不同,能让你有多余的体力和精看博物馆,寺庙,古村落等。</p> <p class="ql-block">这还有点印象,但由于坐车上山,感觉又不样。</p> <p class="ql-block">以前去千山是随学生游千山,走正门绕着千山的主峰爬上遛下,自带午餐大家欢声笑语吃完上车就坐大客返回。</p> <p class="ql-block">以前的千山没找到。</p> <p class="ql-block">以下这些都是三十多年前没见过的景区。古老的千山不在了,是改变了模样,还是搬迁了那?</p> <p class="ql-block">这老房子不知是哪个年代,但只定是改革后新造的千山的风景名曰《老院子》。</p> <p class="ql-block">老梨树好容易保存下来了,但只结不结梨不知道,只是不知何时结了这些红布条,这个举动让人不理解。</p> <p class="ql-block">找不到从前的哪上山的路。</p> <p class="ql-block">三十年后游的千山看到的是人为的景观,三十年前都是自然的景色。那时是累些,但老师和学生都快乐前行,中午各自拿出自备午餐和水,一脸的幸福和滿足,吃的香甜。直到坐大巴,每人脸上洋溢着兴奋和欢乐。</p> <p class="ql-block">这次看到千山的人为景观,没爬山,没过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时代变,社会变,人在变,思想认识在变,所以山水都变,没变的是社会结构是永恒的。只是整体提高罢了,由步行一车马,轿子到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轮船,高铁。</p><p class="ql-block"> 现在只要有钱,人人都是旅游者,去过的地方都能胜过徐霞客,但写不出来徐霞客的《游记》来。</p><p class="ql-block"> 现在是热闹的游,乘快捷交通工具,一路吃喝,看到美景没有诗词的赞美,只有一声;“啊太美”随后每人一机的拍照,好景点想留影都是陌生的合影。没有给你思考的机会,更不允许让抒发情感诗句。这就是社会变化的结果,唐诗宋词历史留下的佳作,今后不会再有。后人只有欣赏的资格,象苏东波,竹林七贤等……,那些大文豪,诗人,艺术家都成了绝代佳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