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老街道地名来历(张垣礼赞之六)

燕山月

<p class="ql-block">  退休后闲着无事,查阅有关历史资料,考证张家口市的老街道地名来历,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与张库商贸大道活动有关;二是与建的庙宇寺院有关;三是与当年军事重地驻军兵营有关。</p> <p class="ql-block">  首先,张家口是万里长城上一个重要军事城堡,随着历史的发展,张家口在明中叶之后及清朝又成为一个著名的陆路商埠,实现了由军堡到商城的华丽转身。张家口现存的街道名称中有许多充满商贸特色,为我们了解张家口商贸史提供了一个窗口。</p><p class="ql-block"> 市圈大街。位于张家口桥西区北部的来远堡,明代为蒙明马市的所在地,它是当时长城沿线最大的马市,俗称市圈。马市的逐渐繁荣开启了张家口商业转型发展的先河。清末民初,市圈渐成为居民区,这其中最主要的一条街道便是市圈大街。市圈大街是张家口由军堡向商城转型的具体体现。</p><p class="ql-block"> 花巷街。位于桥西区明德北街。相传清代街口有两个店铺,以出售戏装、轿围绣花等商品而闻名。每年阴历四月十八日营城子奶奶庙举办庙会,当地和外地的卖花商贩云集于此,专售各种鲜花和纸花,故名花巷街。从花巷街的名称中,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当年庙会关于花的盛况。</p><p class="ql-block"> 韩面铺街。位于大境门一带。清代时期,这里有一座面铺,掌柜的姓韩,人称韩面铺,因诚信经营而闻名。</p><p class="ql-block"> 碱店巷。位于张家口上堡一带。历史上张家口是生活用碱的重要产地。张家口坝上地区盛产碱土,这些碱土被成千上万辆牛车,拉到张家口加工成大小不一整齐的碱块。因质量优良,远销全国各地,被称为口碱。这里碱店林立,被称之为碱店巷。</p><p class="ql-block"> 当铺巷。位于张家口上堡。清末民初这里曾建有当铺,而被称为当铺巷。</p><p class="ql-block"> 冯窑厂前街、后街。位于桥西区明德南街一带。相传清末,有一个姓冯的人在此处开设了一个砖窑厂,后来形成了冯窑厂前街、后街两个街道。</p><p class="ql-block"> 南、北瓦盆窑街。位于桥西区新华街一带。相传清代,这里是建造烧制建筑用瓦及生活用具如瓦、盆、缸等的窑,后来围绕这些烧窑形成了南瓦盆窑街、北瓦盆窑街等街道,延续至今。</p><p class="ql-block"> 东、西糖房巷。位于桥西新华街一带,此巷名来自于清代。此地有糖房两处,在糖房之西的街道称西糖房巷,在糖房之东的街道称为东糖房巷。</p><p class="ql-block"> 肉房巷。位于桥西新华街一带。相传在清末,这里有一户卖肉为业的商铺,因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老、小茶店巷。位于桥西新华街一带,此巷名也是来自于清代。在这里有一家开茶店的,因而得名老茶店巷;其附近还开有一家较小的茶店,所在的巷子便被称为小茶店巷。</p><p class="ql-block"> 口袋巷。位于桥西新华街一带。相传在清代,巷内有一家织毛口袋的手工作坊,产品闻名全市,因此得名。</p><p class="ql-block"> 草厂巷。相传在清代,这里曾经是马料草厂,后来成为居民区,仍以草厂为名。草厂储存的草料是张库大道骆驼、马、牛所必需的物资。</p><p class="ql-block"> 缸房巷。位于桥西区。相传在清末,这里有一缸房而得名。从这个侧面可以说明历史上张家口也是有酿酒业的。</p><p class="ql-block"> 东、西驼号。位于桥西新华街一带。相传清代末期,这里饲养骆驼的住户较多而得名。张家口饲养骆驼的很多,是因为当年张库大道的繁荣,需要许多善于在沙漠中负重前行的骆驼的缘故。</p><p class="ql-block"> 税司街。位于堡子里南城壕一带。因为张库大道的繁荣,官府在此处设立税务机关,负责张家口的税收管理,因之得名税司街。清代的张家口、杀虎口、归绥是北方三个最重要的榷关,其中张家口榷关年税收银两最多,每年约收入6万两白银。</p> <p class="ql-block">  民国初年张家口市街道图</p> <p class="ql-block"> 清末张家口市上堡图</p> <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张家口大境门</p> <p class="ql-block">  锦泉兴巷。 晋商“锦泉兴票号”在当时张家口非常有名。票号所在的张家口市桥西这条巷由此得名“锦泉兴巷”,同时还兼营开设“锦泉兴烧锅”,为“锦泉兴票号”之小号。</p> <p class="ql-block">  东、西赵布店巷。位于桥西堡子里。相传清朝末年,此地曾经有一赵姓人家开过布店。位于此布店东西两边的巷子,分别被称为东、西赵布店巷。</p><p class="ql-block"> 头道、二道毛毛匠巷。位于桥西堡子里一带。清末民初,这里居住的多是被人们称为毛毛匠的裘皮手艺人,专门承揽各种毛皮加工业务,逐渐形成了头道、二道毛毛匠巷两条街道。</p><p class="ql-block"> 羊头巷,位于桥西南营坊一带。明清时期,这里的居民大都以养羊及熏羊头为生,故名羊头巷。</p><p class="ql-block"> 南茶坊。位于桥西南营坊一带。相传民国初年,这里有一座茶馆,故名。</p><p class="ql-block"> 如今,从这些饱含商贸内涵的街道名称中,我们可以深切体会到,张家口历史上曾经繁荣的经营景象。</p> <p class="ql-block">  其次, 张家口市老街道地名还和原来的寺庙有关。这里有我们不熟悉的民国时期老祠廟庵观:观音寺、胡三太爷廟、狐神庙、白衣庵、关帝庙、火神庙、极乐寺、水陆寺、地藏寺、天齐庙、三官庙、河神庙、弥陀寺、观音堂、碧霞宫、城隍庙、大士庙、真武庙、五道庙、白龙王庙、三清宫、三皇庙、财神庙、玉皇阁、行宫庙、龙王庙、马王庙、吕祖庙、大王庙、市台庙、水母宫、天后宫、万寿宫、慈恩寺、流平寺、朝阳洞庙、云泉寺等,其中大部分寺庙早已经消声匿迹。</p> <p class="ql-block">  桥西区明德北街朝阳洞庙</p> <p class="ql-block">  另外,张家口有些地名与军营有关, 清王朝定都北京的第二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八旗军队就开始进入张家口,分为满洲驻防八旗和蒙古驻防八旗。满洲驻防八旗,分左右翼两协领,军队营房先设在营城子,雍正年间,扩建营房,分驻上东营、下东营各四旗。 蒙古察哈尔驻防八旗营房先暂驻在上堡西大院,乾隆年间,始建蒙古驻防八旗营房,就在今桥西区上、下蒙古营。汉人军队驻地在桥西区南营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