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人生就像演戏,时喜时悲,是剧情需要,是可预防的,却也无法防备,生死进退就在两点之间,一点都不夸张。</p><p class="ql-block">晚上闲暇之余,偶尔翻看孩子们小时候的照片,天真懵懂的小脸蛋儿满是欢笑,快乐的山车游戏,有趣的动物园串门,自由自在的徒步爬山等等,每一张照片的背后都是满满的快乐小时候,那时,空气是清新的,天空是蔚蓝的,白云是纯洁的,所有的所有世界万物几乎都是那么和谐和温暖。</p><p class="ql-block"> 如今,漫步校园,我们却不能畅然呼吸,抬头仰望天空,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暗沉,课间活动早已没有了当初灿烂各异的微笑脸庞,除了清一色的口罩下深深藏起的那张眉头紧锁的脸蛋儿。无形的枷锁和束缚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回想如今的不堪,疫情早已经整整持续了三年。现在,随着防疫措施的不断优化,疫情终于迈向了新的阶段,一切似乎都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然而,虽然疫情进入了尾声,但出生并成长于“新冠一代”的孩子们却依旧在面临着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难。</p><p class="ql-block"> 疫情三年,网课反反复复,课堂外成了孩子们真正的分水岭。就像一位老师在朋友圈所说的:“网课第一天到网课结束后,许多孩子一定会有质的飞跃,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孩子被甩开距离,并持续被甩开。”毕竟,疫情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并不代表可以就此躺平。</p><p class="ql-block">如今,漫步校园,我们却不能畅然呼吸,抬头仰望天空,仿佛一切都是那么暗沉,课间活动早已没有了当初灿烂各异的微笑脸庞,除了清一色的口罩下深深藏起的那张眉头紧锁的脸蛋儿,无形的枷锁和束缚油然而生。因为,时近年底,务工人员的返乡,大学高中孩子的放假,时间就是这样让你毫无防备,班级的孩子们逐渐开始发烧感冒,零零碎碎,熙熙攘攘,三五成群,满满一个班级几乎都快要溃不成军,尽管侥幸的老师带领着少数未被感染的孩子们总想冲向期末的终点,但事实是我们也无能为力。终于,在为了让感冒的孩子们可以安心治病,生病的老师可以不用担心教学,防止更大面积的感染,通过层层请示,学校暂缓几天,转为线上教学。在以前,周末放学不知道是一件令人多么开心和迫不及待的事情,忙碌了一周的疲惫终于可以用温暖的周末来抚慰一下了。然而,这次,对于是否回家,我犹豫了,踌躇了。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我开始害怕,担心,内心的想宝宝想家和怕回家后连累宝宝父母的矛盾开始不停的在内心揪起。回想如今的不堪,疫情早已经整整持续了三年。虽然疫情进入了尾声,但出生并成长于“新冠一代”的孩子们却依旧在面临着疫情所带来的“次生灾难。疫情三年,网课反反复复,课堂外成了孩子们真正的分水岭。就像一位老师在朋友圈所说的:“网课第一天到网课结束后,许多孩子一定会有质的飞跃,但同时,也会有很多孩子被甩开距离,并持续被甩开。”毕竟,疫情只是改变了学习的方式,并不代表可以就此躺平。作为成年人,一个有着被别人羡慕的铁饭碗,有着被别人向往的铁生活,我们开始自我满足,自我优越,自我感觉,我们开始生活在了自我的世界里,从此,有那么一堵墙开始在我们心底扎根伫立,挡住了我们可以看向更远地方的视野,挡住了我们可以向往的自由,更挡住了我们所有的动力。我们开始内卷,开始精神内耗,开始向着墙头奋力爬去。然而,在盲目努力的同时,我们早已忘记自己的初心,为了成为优秀的人,我们想方设法的努力,为了成为领导肯定的人,我们不惜一切的拼搏,为了所谓经济的提升,我们挤破头的插入职称行列。所有的所有,只因为我们是普通的中下农出生,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人事,注定我们必将与远大的前途失之交臂。 </p><p class="ql-block"> 前不久在校长参的公众号里有幸读了一篇文章《做一个普通却幸福的老师》,着实让自己感触颇深。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没有什么比幸福更重要,如若优秀却不能幸福,那我宁愿用普通代替快乐,如若成功却没有成长,那我宁愿用进步代替欲望。然而,人总是这样贪心,既想优秀,又想幸福,既想成长,又想成功。因为贪心,超负荷的付出只会让自己越来越暴躁,因为贪婪,超负荷的工作只会让自己越来越奔溃,因为想的多,注定会让自己过得累,因为想的多,注定会让自己无法驾驭自己,因为想的多,我们总是会把最糟糕的情绪爆发给最亲的人,我就是那一个,那一个因为坏情绪影响孩子脆弱心灵的罪魁祸首。 </p><p class="ql-block"> 天宫不作美,最近疫情又开始肆无忌惮,虽然这次大家显得格外平静,却也掩饰不了众人的内心惶惶。不知道最近是怎么了,老感觉情绪不佳,总是易暴躁,或许是心里还装着对一个小宝的亏欠,还是自己胡思乱想的浮躁,我不知道,总觉得生活就如现在的深秋,枯涩无味。 </p><p class="ql-block"> 乡村教师的日常就是天不亮起床,开始耐心说教强作温柔式地陪伴别人家的孩子,上课、阅作业、整理资料、填写表册、再上课、辅导学生、再阅作业就是日常。然而,对于像我这种孩儿妈级别的乡村教师,那生活里总会有那样一个委屈的宝贝时而暗自难过。除了零碎的工作,我可能就是那个带着积攒了一天的坏情绪还来陪伴自己孩子的学习,唉,后果可想而知,一天的压力一天的繁琐,自己早已失去了慈母的温柔,有的大都是一触即发的暴躁,只要孩子写字稍有怠慢,迎来的便是妈妈我劈头盖脸的唠叨和训斥。当然,每每训斥结束,自己又会陷入深深地自责,反反复复,有时候我甚至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工作抑郁症,于是,我又开始开启自愈功能,事罢又和宝贝能够开心的玩耍。或许,这就是我们成年人的世界,或奇或怪、或喜或悲,在不稳定的环境里爆发,又在安静的角落里自愈。人际关系,夫妻关系,生活于工作的关系等,最糟的情绪总是留给了自己最亲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