缤纷南洋-槟城-兰卡威探索之旅

star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槟城-兰卡威游之一 </p><p class="ql-block"> 疫情后首次出国游,有幸参加“桂林-马来西亚槟城首航直飞旅游团”,槟城是海外华人占比最高的城市,国外旅游华语畅通无阻之地。 </p><p class="ql-block"> 女儿出差考察我自费随团,原本以为同走一条线路可以同行,到了那里才知道“考察团”与“首航直飞旅游团”是分开不同的线路,好在我带了三脚架蓝牙遥控自拍杆,在“甘榜阿贡”景点时间允许,让我体验了一把遥控乱自拍的感觉,看那些都是我自拍模糊不清的照片,哈哈……</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槟城-兰卡威游之二 </p><p class="ql-block"> 旅行团行程很紧凑,上午在槟城游完了“甘榜阿贡”景点,下午就乘坐3小时海船来到了槟城北方,位于吉打州,靠近泰国处由99个岛屿组成的兰卡威群岛。 </p><p class="ql-block"> 一下船在码头就看到兰卡威(Lang Kawi)的地标景点——巨鹰广场。马来语中Lang就是鹰🦅,Kawi就是红褐色,兰卡威就是红褐色的鹰的意思。这里的导游说巨鹰广场建成于1996年,耗资1000多万马元,其中栩栩如生的巨鹰塔是由中国工匠巧手雕塑的,巨鹰高45米,通体由红褐色大理石建造,是以当地数量最多的鹰类粟鸢毛色和形象设计的。入夜晚餐看夕阳余晖逛珍南海滩。 </p><p class="ql-block"> 次日在住宿处看马六甲海峡日出,跳岛海钓、看鹰、浮游、海鲜大餐,又乘海船返回槟城恰巧在码头看到落日。 </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海水生态环境很好,海岸线近处海水透明能看到美丽的热带鱼,还到处生长着珊瑚,我们浮游时随手就可以捡到 (视频中抓拍的照片我就正抱着珊瑚,之后又放回海里了)。导游让我们放心吃海鲜,说他们这里距离日本排放的核污染水拐着好几个弯到不了。</p> <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槟城-兰卡威游之三 </p><p class="ql-block"> 前二日去兰卡威尽在坐海船途中和亲近马六甲海峡的自然风光。第三日市内游看人文景观,景点多,一天时间太紧,这个华人多的地方最适合细细品味慢慢浏览欣赏了,听说旅行社已于国庆节推出自由行套餐。 </p><p class="ql-block"> 马来西亚槟城州首府乔治市,不仅有着原汁原味的文化遗产和历史风情,还有迷人的街头涂鸦艺术宝库。漫步街头,可以感受到这里东西方文化碰撞、古老与现代交织独特的生活步调和浓浓的南洋旧时气息。 </p><p class="ql-block"> 下面第一张照片是女儿他们考察团去了升旗山,坐缆车到山顶俯拍的槟城全貌。紧接着第二张我走在如画一样街道背影,是团友小陈抓拍的,感觉意境很美。 </p> <p class="ql-block">1、市政厅 </p><p class="ql-block"> 英国殖民时期建造的全英式建筑。始建于1880年;左边靠莱特街的叫红毛公馆Town Hall,建筑风格为维多利亚式设计;右边靠海的叫槟城大会堂City Hall,建筑风格为爱德华巴洛克式,是市议会的大楼,完成于1903年。两栋建筑其实是连排着,旁边就是滨海大道。 </p><p class="ql-block"> 偏黄色的红毛公馆曾经是槟城社交名流荟萃之地。当年,孙中山先生住在槟城时,音乐会和舞会也都选择在这里举行。</p> <p class="ql-block">2、旧关仔角钟楼 </p><p class="ql-block"> 是一座不容错过的地标性建筑。这座钟楼建于1897年,高60英尺,是为了庆祝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登基60周年而建造的。钟楼采用了摩尔式建筑风格 ,高度原本是60英尺,以代表女王统治的每一年。大导演李安为拍电影《色戒》旧时香港有钟楼有老街的外景跑遍了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最后选在这里取景。 </p><p class="ql-block"> 远望康华丽斯古炮台,1786 年殖民者最初上岸的地方。很有意思当地人生儿育女都会去求助它。</p> <p class="ql-block">3、孙中山槟城基地纪念馆 </p><p class="ql-block"> 位于打铜仔街120号。槟城与孙中山结缘始于1905年,直至辛亥革命成功,孙中山先后5次来到槟城,期间将同盟会南洋机关总部也搬到了槟城。100多年前这里是同盟会的活动地点,孙中山在这里发表演说,号召华侨支持他的革命行动,筹集了8000块大洋,策划发动了著名的黄花岗起义。</p> <p class="ql-block">4、亚齐街清真寺 </p><p class="ql-block"> 清真寺的名字来源于这片土地的赠送者亚齐苏丹,是槟城最古老的回教清真寺。八角形尖顶塔静谧的建筑美。</p> <p class="ql-block">5、福德寺 </p><p class="ql-block"> 大伯公街福德祠,是槟城创立较早的华人庙宇,在1799年才初见规模,后来众人筹款于1810年建立,至今已有212年历史。导游说英国统治时期不让民众聚会,所以华人们想出建庙祭拜大伯公来互通信息。20世纪初大伯公非常受欢迎,于是福建人,广东人和客家人都争着办祭祀活动,祈祷大伯公保佑华人平安。 </p> <p class="ql-block"> 导游专门带我们进入庙宇深处看鎏金的祭祀摆件,上面铸铁的小人有戴着卷发的洋人,英国统治者以为也祭祀他们洋人,就允许华人聚会搞祭祀活动。</p> <p class="ql-block">古戏台</p> <p class="ql-block">6、槟城壁画 </p><p class="ql-block"> 比较集中在亚美尼亚街(Lebuh Armenian)当地华人又称为打铜仔街,亚美尼亚人曾居住在这里,后来因为附近的教堂被拆除而搬离此处。早期铜匠在这条街道上进行铜制品的制造及买卖,因此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 在翻自己当时所拍的照片时,无意之中发现连续拍了几张实况照片,接起就编成了即时视频,导游在讲解槟城申遗过程从2000年开始,8年时间申遗成功。</p> <p class="ql-block"> 姐弟共骑 </p><p class="ql-block"> 槟城壁画与别处不同的特点是采用了漫画与实物相结合的 3D 效果,游客可以发挥创意,定格拍照让自己也成为壁画主角。 </p><p class="ql-block"> 出镜率最高的当然是这幅“姐弟共骑”,它也是槟城最著名的壁画了。是立陶宛艺术家恩纳斯的作品,姐弟同骑一辆自行车🚴‍♀️,坐在车后的弟弟紧紧地抱住姐姐,张大嘴巴表情既害怕又兴奋,画的活灵活现,被英国《卫报》列入全球15个最佳壁画榜之一。广受游客欢迎几乎成为乔治市世遗区的观光符号,被印制在旅游纪念品上。</p> <p class="ql-block"> 创作过程 </p><p class="ql-block"> 其实这幅壁画是申遗成功后,2012年的一天,25岁的立陶宛艺术家恩纳斯来到槟城乔治市世遗区完成其中一件街头壁画作品,他收拾好散落的涂料,像往常一样收工。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这幅名为“姐弟共骑”的壁画竟然引发了现象级的传播效应。之后,英国《卫报》在读者分享全球各地最佳的街头壁画中,将其列入全球15大最佳壁画榜。它也成为了槟城旅游宣传的地标性景点。 </p><p class="ql-block"> 照片里的两个小孩是定居在槟城的室内设计师陈景元的孩子,陈一和陈肯,他们在观音亭前嬉闹被艺术家恩纳斯拍下,并按照片画成壁画。每一幅壁画都是华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每一幅都是故事,壁画曾被人为破坏过,恩纳斯还特地返回修复。 </p><p class="ql-block"> 一部真的单车靠在老房子的外墙边,而在单车坐椅的部分画着一个穿白色短袖衫的姐姐两臂直直地握着车把,欢乐的弟弟张着大嘴紧贴着姐姐的后背,坐在后座上,午后的树影在墙上斑驳着晃动。 </p><p class="ql-block"> 壁画上姐弟俩那纯真的笑容,无忧无虑的生活场景,让人不禁想起那段再也回不去的童年,特别在当今这样快节奏的年代里,这样的氛围、这样的惬意小城尤其令人向往。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这幅壁画会迅速走红全球。</p> <p class="ql-block"> 爬墙男孩 </p><p class="ql-block"> 也有人将此壁画命名为“站椅男孩”,墙壁上画的身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踮起脚尖站在真实的椅子上,似乎在够什么东西? </p><p class="ql-block"> 有的游客来回走过几次,站在旁边与他做相同动作跟他合拍了几次,有光线斜照下来时候颇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 拿饼姐弟 </p><p class="ql-block"> 这幅壁画刚好在名香泰饼家门口,窗子里有两个想要拿外面自行车上笼屉里饼子的姐弟。有帮宣传饼子好吃的广告效应! </p><p class="ql-block"> 旅行团的团友们纷纷在此合拍,我也与“拿饼的姐弟俩”合拍一张,我拿饼给你们吃。</p> <p class="ql-block"> 冰山一角 </p><p class="ql-block"> 来自本地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们,他们都参与槟城的壁画创作,他们把艺术和生活结合在一起,把原本就古色古香的街道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我所看到拍只是冰山一角。 </p><p class="ql-block"> 二次元(实物)与三次元(游客)的完美结合,让原本平面单调的画作活了起来,置身其中拍照,有种身临其境,引用恩纳斯的话:“其实每个人都是艺术家,当游客在街头看到这些壁画的时候,都能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诠释,完成了艺术的再次创作。” </p> <p class="ql-block"> 锻铁壁画 </p><p class="ql-block"> 全部是由槟城本地的艺术家完成,这些锻铁壁画遍布在乔治古城的大街小巷。每一幅都有着特殊的含义,不仅有图画,还配有风趣的文字,以艺术的形式讲诉着发生在这条街上的古老的故事,故事亦是生活。 </p> <p class="ql-block"> 猫咪追蝶 </p><p class="ql-block"> 居住在槟城的每个人都蕴含着艺术细胞,看似普通的修车铺,老板把整个铺面涂成红色,自行车直接架屋顶上,摆弄得很有艺术感,又可给修车铺作广告。 </p><p class="ql-block"> 下面这个“猫咪追蝶”立体壁画就在这家修车铺门口,估计是修车铺老板用废弃的红色自行车造型创作的,车轱辘当猫脸,车头当猫咪的脖子车架子即是前腿,链条壳锯掉一截当猫咪后腿,车轮挡泥板往上掀起就成了猫咪上翘的尾巴,艺术气息扑面而来! </p> <p class="ql-block"> 三轮车 </p><p class="ql-block"> 在壁画街周边是三轮车的聚集地,三轮车在槟城是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很多游客也会选择坐三轮车游槟城,车夫们知道每个壁画的所在点,遇到好一点的车夫,他们还可以给你做免费导游,讲述乔治古城的故事。 </p><p class="ql-block"> 很多人记住槟城是因为老城区内,散落在各个角落里有故事的壁画,他们向远来的客人诉说着这个城市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7、叶氏宗祠和慈济宫 </p><p class="ql-block"> 在亚美尼亚街(Lebuh Armenian)壁画街的范围内,一边散步欣赏壁画,一边参观路过的景点。 </p><p class="ql-block"> 叶氏宗祠是其中的必经处,看到楼前眉栏上标注建于1924年。祠堂和紧挨着旁边的慈济宫据说一起是由槟城大享叶祖意所捐赠的。 </p><p class="ql-block"> 叶祖意在1885年从中国福建南安下南洋,白手起家,后来成为了一代大银行家和慈善家。CIMB银行的前身就是叶祖意创办的万兴利银行。后来又涉及树胶与椰油种植业,更投巨资在锡矿业上。他当时应该是马来西亚首富,只是那时候没有所谓的名人富豪榜单。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印度尼西亚首富、糖王黄仲涵将两位女儿嫁给叶祖意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  绿色墙皮的叶氏宗祠并没有那么好看,更吸引人的应该是叶氏宗祠旁边的慈济宫,看起来就是一个普通的庙宇,但门前有潮汕风格非常精美的石雕龙柱和屋顶嵌瓷花脊,很值得驻足欣赏。 </p><p class="ql-block"> 慈济宫光看名字以为是座保生大帝庙,结果查证竟然是一座少见的惠泽尊王庙。这栋建筑建于1950年,由慈善家及银行家-叶祖意所捐赠,也是叶氏祠堂的家庙。惠泽尊王是叶氏第十一世,距离现在已经约800余年。惠泽尊王原名叶森,今福建泉州南安人,他于二十岁那年,成仙后经常为民众解除困难,后因立功而被封为威武惠泽尊王。叶氏后代立其为祖先,槟城的叶氏子孙也已经来到30世。</p> <p class="ql-block">8、姓氏桥水上人家 </p><p class="ql-block"> 姓氏桥,是沿海而建的高脚木屋,更准确些说,是沿海成片建成的木屋村。槟城众多的姓氏桥中,以“姓周桥”保存较为完好,也最为有名。周氏桥的周围还有王氏桥、林氏桥、陈氏桥、李氏桥、杨氏桥和杂姓桥等十余座桥。这些桥都是先在近海中立桩,原先是立上漆木桩后来就立水泥桩。</p> <p class="ql-block"> 周氏桥 </p><p class="ql-block"> 周氏桥已经有超过 100 多年的历史了,“姓周桥”建于十九世纪,总长度有300多米,79户人家。当年华人下南洋到了槟城,从事贸易与渔业,以海为生,搭起桥板,在上面建造房屋,形成一个个独特的小村落。百年后这些小屋依然存在,在槟城港口的旁边,看船来船往,继续书写传奇。</p> <p class="ql-block">9、槟城侨生大宅——娘惹博物馆 </p><p class="ql-block"> 走进电视剧《小娘惹》的拍摄地。</p><p class="ql-block"> 娘惹词的来由是华人和当地的男女通婚,生下的孩子,女孩就叫“娘惹(Nyonaya)”,男孩就叫“峇峇(Baba)”,并自称为“土生土长的人” (Peranakan)。娘惹在延续中华民族古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加入了很多马来等地的文化特色,形成了独特的娘惹文化。娘惹马来语、娘惹服饰、娘惹珠绣、娘惹餐具、娘惹菜肴等等,可说是马来西亚宝贵的文化遗产。 </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座典型带有明清风格的建筑,原是“甲必丹”(华侨的首领)郑景贵百年前的历史官邸。广东增城人郑景贵在19世纪远涉马来西亚开采锡矿,为马来西亚一代富商。听导游讲在清朝赐予了他二品官衔。虽非峇峇娘惹后代,但其官邸却融合了峇峇娘惹和欧式风格摆设,如华族精致木雕、英国瓷砖、苏格兰化欧式铸铁家具、还有维多利亚陶瓷和玻璃。 </p><p class="ql-block"> 我们从楼下门厅参观到楼上卧室,主人还收藏许多水晶玻璃艺术品。又下楼参观厨房餐厅,惊叹墙壁镶嵌的琉璃图案对联非常精美!中餐导游带我们到对面的饭店品尝娘惹餐,味道与广东口味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10、泰佛寺 (卧佛寺) 和缅甸佛寺 (立佛寺) </p><p class="ql-block"> 槟城作为移民聚集地,各民族建立了各自信奉的宗教庙堂,同时也显示了各民族的和谐共处。 </p><p class="ql-block"> 泰佛寺当地人俗称卧佛寺,当初由泰国人所建,现在由华人守护,里面睡着巨大卧佛,佛像于1958年建成,长达33公尺,高6公尺,号称世界第三,仅次于缅甸和泰国的卧佛。</p> <p class="ql-block">  隔路相望的是缅佛寺,当地人俗称立佛寺,是另外一种风格。</p> <p class="ql-block">11、极乐寺 </p><p class="ql-block"> 位于槟城的白鹤山上,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佛寺,修建于1889年,目前占地面积12公顷,其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泰国,缅甸等不同的建筑风格,寺院里面建筑鳞次栉比,是槟城特别出名的一个旅游休闲地点。 </p><p class="ql-block"> 建于1893年的“极乐寺”是槟城另一座重要的佛教寺庙,同时也是东南亚最大的佛教寺庙。极乐寺位于亚依淡镇,寺庙内重重叠叠的飞檐阁楼依山而建,气势磅礴。最为罕见的是,寺内建筑融合了中国、泰国和缅甸三种不同的佛教文化。比如:高30米、共7层的万佛宝塔,塔身素白,塔顶为缅甸式,中层为泰国式,而底部则为中国式。塔内每层都摆有大理石制的佛像及全身金箔的佛像,坐、立、卧姿态各异。登上塔顶远眺市区全景及附近椰林,让人心旷神怡。此外,寺院内石刻题咏众多,其中不乏名人手笔,如“勿忘故国”就是1900年6月康有为的墨迹,“大雄宝殿”匾额是清朝光绪帝御赐题字,而“海天佛地”则出自慈禧太后之手。 </p><p class="ql-block"> 我和几位团友登上塔顶远望,向下面的团友挥草帽招手,团友从下往上帮我们拍照,人影小如蚁。</p> <p class="ql-block">  2008年7月7日乔治市世遗区与另一座古城马六甲(Melaka),以「马六甲海峡历史城市」(Historic Cities of the Straits of Malacca)的名义联合登录联合国教科文(UNESCO)的「世界遗产名录」。 </p><p class="ql-block"> 海外中华传统文化的冷冻库不在日本,不在韩半岛,如果有那一定是在南洋侨都——槟城。 </p><p class="ql-block"> 这次槟城-兰卡威之旅还有很多景点没去,期待有机会自由行再去,去升旗山远眺槟城全景、去知名的地标光大大厦、去参观中国人建造的槟城第二跨海大桥、去打卡圣乔治教堂、去张弼士故居、去吃70多年老字号煎蕊甜品摊、去汕头街吃权记鸭粥粿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