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孙凤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见过在葫芦上烫的画,都是些分批量生产的工艺品,画面呆板。我喜欢葫芦,也想过在葫芦上画点什么,但找不到合适的画面儿和颜料,就没在葫芦上画画。但是自从见了张家瑞先生的瓢画,让我感到眼前一亮。即使是普通的葫芦从中间剖开变成两个瓢,在张先生的手中化腐朽为神奇。</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5日下午两点,张家瑞先生的瓢画展在大连文博艺术馆开幕。可惜的是,他老人家不能莅临现场了。9月4日下午4点多,这位在美术事业上奋斗终生的老人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90岁。</p><p class="ql-block"> 我与张先生通过沈延祥先生2009年10月在滨州接触,张先生比沈先生大五岁,当时沈先生是中国美协藏书票研究会主席,张先生是副主席兼学术委员会主席。两位老先生当时都用藏书票与我写的字交换。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后来明白了他们是在爱护我,对我提携。以他们的威望想要什么大家的书法作品都是不成问题的。</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很珍惜与老先生们的感情,2016年夏天曾经到张先生家拜访。今年六月杨忠义先生去世后,我意识到应该写一下对我照顾和爱护的老先生们,于是就写出了与几位先生的交往,这里面就包括张先生。</p><p class="ql-block"> 张先生收到我的文章时正好大病初愈在家卧床,他很感动我没有忘了他,能下床之后就把他前段时间与比利时版画家马丁·R·巴延斯先生的联展作品集签名让其子张维钢兄寄给我。</p><p class="ql-block"> 我通过与维钢兄加了微信了解到,张先生出院后依然把时间排的很满。并且他会在九月份举行瓢画展。就在展览布置完成后,没想到老先生积劳成疾永远离开了我们。</p><p class="ql-block"> 我怕与维钢兄通信息引起丧父之痛,给张先生写了一篇怀念小短文之外,就没与他通话。今天收到维钢兄寄来《张家瑞瓢画》厚厚一本书,并且这本书的后记还是张先生这次住院前二天亲笔写的。他真的是用生命把美带给了我们,虽肉体已逝,却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 这本珍贵的书盖有中国珠宝杂志社的编辑李客涵先生(李可染画院院院长李庚的徒侄)在张先生八八米寿时特意为张先生祝寿刻制的印章,书印出之后张先生都没有签名,这枚印章也是第一次使用,意义非凡。维钢兄说,这是父亲的最后一本书,再也不能签名了,我就盖这方他的印章吧。</p><p class="ql-block"> 很感动,真善美,传递永存,生生不息。</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7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