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拉坦汗铜像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玉泉区,是大召历史文化旅游区内的一处景观,于2011年9月建成。</p><p class="ql-block">历史上的阿拉坦汗是蒙古民族历史上著名的“中兴应主”。阿拉坦汗出生于蒙古族的黄金家族,是成吉思汗的17世孙。阿拉坦汗骁勇善战,冠绝当时,足智多谋,富有韬略。守土拓疆,军功卓著。建立了当时的蒙古中心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市。他一生征战45次大的战役。百战百胜取得了赫赫战功。为此蒙古汗延赐予他索多汗称号。蒙古人尊称他为:“圣狮”</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是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玉泉区南部的一座大藏传佛教寺院,属于格鲁派(黄教)。大召寺其中“召”为藏语寺庙之意。汉名原为“弘慈寺”,后改为“无量寺”。因为寺内供奉一座银佛,又称“银佛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黄教寺院,也是蒙古地区仅晚于美岱召的蒙古人皈依黄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区有大范围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召的建筑物现存有山门、过殿、经堂、九间楼及佛殿等,其中经堂和佛殿紧紧相连在一起,通称为大殿。</p><p class="ql-block">寺内最为引人的是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释迦牟尼佛像,所以大召寺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寺的珍藏品极为丰富,银佛、龙雕、壁画成为大召寺的“三绝”,是明代的历史遗物,具有极高的工艺水平和观赏价值。大召寺内的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p> <p class="ql-block">是由明代蒙古土默特部落的首领阿拉坦汗于明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主持创建的。公元1580年建成,是呼和浩特最早兴建的喇嘛教寺院,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皇帝曾在此住过几日,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尊敬,僧侣们取消了活佛的转世规定。大召不仅是一处佛教圣地,而且还是一处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辉煌的召庙建筑、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以及神秘的恰木舞蹈和佛教音乐,构成了大召独特的“召庙文化”</p> <p class="ql-block">玉佛殿玉佛殿于2007恢复落成,殿内供奉有玉制释加牟尼造像,是由二十多吨整块缅甸玉雕刻而成,高4.4米,此尊玉佛造型面相丰满,神态安祥,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袈裟之上镶嵌有四万八千颗宝石,光彩夺目。佛像整体造型完美,形象生动,工艺精湛,堪称石刻艺术精品,且天然玉石地面与玉佛相映成辉。殿内两侧是曼荼罗坛城,在梵文中称其为"曼扎拉"因佛教用宇宙观解释世界,故形质用外圆内方,所谓坛城即完整的本尊世界。 </p> <p class="ql-block">胜乐金刚坛城</p><p class="ql-block">坛城代表三十七道品◇五种彩色是五智的象征,胜乐佛身代表佛位七支金刚身,四面代表四无量心,佛身青色象征性空,明妃红色代表大悲心,双身拥抱象征大悲心与空慧相合不离,十二只手代表十二因缘,双足代表真俗二谛,脚踏自在天与时间女神,象征处于超越世间和寂灭两极的无二涅槃。头饰五只骷髅代表五方佛,手饰,项珠,衣裙腰带等象征六度位和果位无量功德。因此,本尊坛城、五佛四妃表一切佛国和一切男女佛菩萨,故建坛、观佛、的功德等同于供养十方三时一切佛菩萨的功德,可以从坛城中诸佛菩萨的配置和安请形式来看,上述4种坛城又可以分为下列3种形式:即都会(都门、普门)坛城,三世十方诸佛菩萨聚集一处,其中以金刚界坛城和胎藏界坛城最为著名;部会坛城,主要表现密宗各部部会诸佛菩萨的坛城,如十一面观音坛城、系莲花部,佛顶坛城、系如来部;别尊(一门)坛城,以一尊为中心的释迦坛城、如意轮坛城等。</p> <p class="ql-block">在大召寺门右边,八座佛塔非常雄伟壮观,很多人拍照,和塔合影。</p><p class="ql-block">八座塔名叫释迦八塔,象征着佛祖诞生、成道、弘法、降魔、天降、和好、法身、涅槃等一生八大功德。</p><p class="ql-block">方形底座,圆身,典型藏式塔。高6米的佛塔上饰有莲花和佛祖从诞生到圆寂八件大事表象的不同塔形。塔中镶有佛龛,上部为粉白瓶形,竖有刹杆相轮十三重,刹杆顶端设有仰盘、复盘和日月宝珠镀金曳彩。</p><p class="ql-block">咱不懂玉石,据说塔料为二级汉白玉、塔帽为鎏金宝顶。</p><p class="ql-block">八座塔每一座皆有含义和名称,它们由各塔基、塔瓶、塔颈、塔叉、塔顶五个部分组成,分别代表土、水、火、风、空五方面,体现了藏传佛教文化特点。</p> <p class="ql-block">在大召山门的屋檐下悬有“九边第一泉”的名匾。“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相传康熙皇帝为平息蒙古卫拉特部噶尔丹之乱,凯旋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p> <p class="ql-block">相传,清代,康熙皇帝率军西征,返回京城时途经呼和浩特,在大召门前歇脚。时值酷暑,大队人马口渴难挨。这时,皇帝的御马突然奋蹄刨地,蹄落处涌出一股清泉,自此泉水长流不绝,于是有了“御马刨泉”的传说。以后,人们在泉水处修筑了井台,供人饮用。因井水清澈甘甜,如玉液琼浆,久而久之,便又有了“玉泉”之说。大召门前也因玉泉井而繁华起来。形成了著名的”明清一条街“。玉泉井水,远近闻名,被誉为中国古代北方著名的辽东、蓟洲、大同、宁夏、甘肃和固原等九边镇的泉水之首。清代山西文人王用祯用棉书题写了“九边第一泉”词,并刻成横匾悬挂于大召寺的山门之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