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萨拉热窝寻找瓦尔特

清新

<p class="ql-block">波黑之旅(一)《寻找瓦尔特》</p><p class="ql-block">终于来到了波黑,来到了萨拉热窝,来到了瓦尔特战斗过的地方。萨拉热窝是一座群山环抱,景色美丽的古城,清澈的米里雅茨河穿城而过,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着塞族、克族和穆族。所以既有宣礼塔、清真寺、又有东正教洋葱头和哥特式的天主教堂。</p><p class="ql-block">真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来到这里,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一下子浮现在脑海里,“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呀,暴风雨就要来了。”四十年前,南斯拉夫电影涌入中国,那些美妙的台词,扣人心弦的音乐,激动人心的情节,曾经打动了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二战电影,满足了年轻人的渴望,在大街小巷,我们回味着电影,不厌其烦地重复着电影里主人公说过的话。一点也不觉得可笑。现在想起来,这就是青春。那时,我们任性地挥霍着时光,羞涩而又勇敢,自信而又大胆。以为只要想到,就一定会做到,去远方,去流浪,什么都不可怕。那时我们无所畏惧,以为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我们崇拜着英雄的形象,而瓦尔特满足了我们的全部幻想,年轻帅气,机智勇敢,勇于冒险。</p><p class="ql-block">从那时我就记住了萨拉热窝这座具有异国情调的城市,还有瓦尔特那双蓝色的眼睛。</p><p class="ql-block">我还记住了钟表匠——这个老练的游击队员。女儿牺牲时钟表匠眼里的泪水。</p><p class="ql-block">电影里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情节:钟表匠发现瓦尔特有生命危险的时候,镇静地从钟表里取出了手枪,徒弟什么都明白了问:“我能为您做点什么?”“不需要了,你要好好地学习手艺,一辈子都有用,不要虚度自己的一生。”钟表匠回答完从容地走出家门,他要用自己的生命救瓦尔特,钟表匠经过一条铜匠街,才能走到清真寺的塔楼,在塔楼下钟表匠英勇地牺牲了。今天塔楼还在,但是入口封闭了。</p><p class="ql-block">我们在萨拉热窝寻找瓦尔特的踪影,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每一个教堂都有瓦尔特的影子。我们寻找铜匠铺,在圣心大教堂附近询问了两个广东情侣,他们不知道《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这部电影,我感慨万千,年轻人怎么会知道四十年前的电影?灵机一动,我拿出了小红书上铜匠铺的截图,他们告诉我在鸽子广场附近好像有一个铜匠铺,我们来到了鸽子广场询问当地人,他们竟然也不知道,顺手指给了一个错误方向,走了一段,我们觉得不对劲,遇见了一个卖纪念品的小伙子,他查了一下,确认还在鸽子广场,在一条不起眼的小巷里,我一眼认出了电影里熟悉的场景,走进去我们见到了电影里铜匠的后代,他热情地告诉我们电影里的演员是他的爷爷,我和他合了影,了却了我的怀旧情结。</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呀萨拉热窝,你就象耶路撒冷一样命运多舛,就在眼前的这座平淡无奇的拉丁桥上,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刺杀了斐迪南大公,引发了一战的导火索,经历了一战、二战和波黑内战的萨拉热窝,千疮百孔,墙上到处都是弹痕,但是我相信瓦尔特还在,因为这座城市就是瓦尔特。</p><p class="ql-block">萨拉热窝是一座英雄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波黑之旅(二)《莫斯塔尔古城》</p><p class="ql-block">波黑是一个位于巴尔干中西部地区的国家。</p><p class="ql-block">巴尔干在土耳其语言里是“山脉”的意思。到了萨拉热窝以后,感觉我们的大巴车总是在山里绕来绕去的,于是我就无聊地眺望着车窗外远处的风景,秋天的山上长满了浓绿的树林,林间的河水倒映着蓝天白云和森林,是一尘不染的碧绿。</p><p class="ql-block">波黑的风景很好。</p><p class="ql-block">中午我们到了莫斯塔尔古城。一直以来,我都喜欢逛古城,在约旦我倾听过佩特拉古城红色岩石讲述的丝绸之路的故事,在安徽宏村我欣赏过一卷中国的水墨画是怎样慢慢地展开。</p><p class="ql-block">不过,我知道东欧的古城和江南小镇应该是不同的,江南小镇往往是一弯拱形的石桥,几株古树,白墙黛瓦,弯弯曲曲的小巷铺着不知年代的青石板,古镇的水上人家枕河而眠,江南古镇有着唐诗宋词的韵味,是一袭穿着汉服的婉约女子静静地守护着岁月。</p><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古城不是这样的,它直接撩起了神秘的面纱,告诉你,我就是这样。莫斯塔尔古城有宣礼塔呼唤礼拜的声音,也有基督教堂的钟声。</p><p class="ql-block">漫步莫斯塔尔古城随处可见的是宣礼塔、清真寺,早期的基督教堂,奥斯曼帝国风味的建筑,来到莫斯塔尔古城,就好像一头扎进了中世纪的生活:狭窄的街道上铺着巨大的鹅卵石,这些石头经过时光的打磨变得非常光滑细腻了。</p><p class="ql-block">古城是需要慢慢地逛的,我和爱人聊着天,享受难得的休闲。</p><p class="ql-block">我们发现,这里不象以前去过的欧洲小镇,那些小镇有的是诗情画意,有的是田园风光,有的是世外桃源的况味,莫斯塔尔古城不是这样的,它虽然不乏几百年的古迹,却有浓郁的宗教气息和人间烟火,它是一杯浓郁芬芳的咖啡,里面混合着各种味道。正如街道上来来往往的人,有狭长脸型,金发碧眼的塞族,也有黑袍遮面的穆斯林女人,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男女,街道两边的建筑是土耳其的风味,工艺品小店出售富有特色的铜壶,刺绣桌布,地毯,铜器,精美的铜盘子,酒吧,服装店,冰淇淋店,西餐厅,鳞次栉比,人满为患,遮阳伞下到处都是用餐的人群。</p><p class="ql-block">宛若一个旧集市。</p><p class="ql-block">莫斯塔尔性格是粗线条的,也比较开放。</p><p class="ql-block">这里的莫斯塔尔桥是非常著名的,它建立在清澈的内雷特瓦河上面,据说这是奥斯曼帝国的苏莱曼一世于1557年下令建造的,历时九年完成。苏莱曼一世曾经给设计师哈杰鲁丁下达了一道命令,如果失败必将处死。</p><p class="ql-block">建造桥的最初目的是为了远征奥地利,奇怪的是桥建好后,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没有从这里通过,现在这座桥成了美丽的明信片,1993年波黑战争中桥被炸毁,后来又进行了重建。拱形的桥身是典型的中世纪风格,古朴的桥面是光滑的石板,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桥上有表演跳水的男人,此情此景和我的家乡天津在狮子林桥表演跳水的大爷有异曲同工之妙。</p><p class="ql-block">两个地方都成了网红打卡地。</p><p class="ql-block">徘徊在莫斯塔尔古城,会令人想起欧洲的历史,想起土耳其远征的士兵,据说奥地利派欧根尼亲王率领军队负责保卫维也纳,最后一次土耳其人挖掘地道,险些成功,是被一个面包师发现的,土耳其人的阴谋被挫败了。</p><p class="ql-block">奥地利和波兰军队给了他们致命的一击,从这开始强大的统治了六百年的奥斯曼帝国大伤元气,慢慢地衰落了。</p><p class="ql-block">面包师最拿手的是做牛角面包,人们为了记念面包师,也把大量的面包做成了牛角面包。这就是牛角面包的由来。</p><p class="ql-block">奥地利人打扫战场时发现战场品还有几袋是咖啡豆,因为奥地利人是不喝咖啡的,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一个在土耳其生活过的士兵报告是咖啡豆,上级就把咖啡豆送给了这名士兵,后来这名士兵在维也纳开了第一家咖啡店,经过改良的咖啡里面加糖和牛奶,慢慢地奥地利人习惯了喝咖啡,喝咖啡风靡一时。流传至今。战争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我们读历史的时候会发现史书的记载越精彩,老百姓的日子越是苦不堪言。英雄人物是在战争中诞生的,也带来了文学艺术的繁荣,二战给世界带来了灾难,也诞生了大量的文学作品。</p><p class="ql-block">从老百姓的眼里看,平淡无奇的史书是最好的。</p><p class="ql-block">朝代更迭,风起云涌,奥斯曼帝国昔日的余晖早就洒在内雷特瓦河碧绿清澈的河里了,但是波黑内战的阴影还在,爱人问我,为什么在这风景秀丽的古城里有举着碗乞讨的孩子和妇女,这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吗?我无法回答。</p><p class="ql-block">那么饱经沧桑的莫斯塔尔古城上的这座桥还美吗?当然很美,人类的发明创造永远是美好的。</p><p class="ql-block">现在桥的两面一边居住着克罗地亚人,一边是居住着波斯尼亚人。</p><p class="ql-block">这和耶路撒冷一样,民族混合。</p><p class="ql-block">记得在耶路撒冷旅游的时候我就经常想,为什么无所不能的上帝解决不了耶路撒冷的问题。后来我终于想明白了,上帝是希望人类用自己的智慧来解决。</p><p class="ql-block">时至今日,巴尔干半岛还是一个火药桶吗?</p><p class="ql-block">人类在不断地成长,就必然有成长的烦恼。</p><p class="ql-block">成长的过程中就是要学会解决问题。</p><p class="ql-block">逛了一下午古城,觉得这里很美,有意犹未尽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我们也喜欢吃这里的国菜:薄饼,薯条,肉肠,海鲜汤,真是异常鲜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