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湖南——别称潇湘、湘楚, 又被美誉为“芙蓉国”。湖南的三湘四水人杰地灵,名人辈出,是一个让人感到神奇和震撼的地方,这里的山水、人文、历史和文化底蕴深厚、多姿多彩,让人流连忘返。正值最美九月天,何不留一串脚步在潇湘?▼▼▼</p> <p class="ql-block"> 湘江——长沙的母亲河,它滚滚南来纵贯长沙,涛涛北去流入洞庭,以她博大的胸怀哺育了世世代代的长沙儿女。▼▼▼</p> <p class="ql-block"> 9月11日来到长沙橘子洲头,饱览 清秀的岳麓山和浩荡的湘江水。 橘子洲被誉为“中国第一洲”,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公园中央浑厚庄重的汉白玉诗碑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的“橘子洲头”四个鎏金大字。▼▼▼</p> <p class="ql-block"> 诗碑背面镌写的是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全文,狂草字体如同龙蛇飞舞、潇洒飘逸。▼▼▼</p> <p class="ql-block"> 当今中国体量最大的一座伟人纪念雕像——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在橘子洲头拔地而起。▼▼▼</p> <p class="ql-block"> 整座雕塑由8000多块花岗岩拼接而成,总重量约2000多吨。它以1925年青年时期的毛泽东为艺术原型,突出表现了青年毛泽东胸怀大志、风华正茂的伟大气概。▼▼▼</p> <p class="ql-block"> 青年毛泽东目光深情的注视着曾经就读的湖南长沙第一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 青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和从事革命活动期间,曾多次和挚友蔡和森等人搏浪击水,横渡湘江,并在此处“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p> <p class="ql-block"> 到长沙必去岳麓书院。岳麓书院创建于北宋时期,前临浩荡的湘江水,后依秀丽的岳麓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岳麓书院、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虽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变迁,依然是名人荟萃,人才辈出。岳麓书院不仅荟萃了湘楚文化的精华,而且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功能的延绵不断。▼▼▼</p> <p class="ql-block"> 岳麓书院大门始建于宋代,现存大门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大门的正上方悬挂着宋真宗御笔赐书(公元1015年)的“岳麓书院”匾额,岳麓书院也从此名闻天下。古往今来,这块金字招牌也令湖南人骄傲了千余年。▼▼▼</p> <p class="ql-block"> 书院的大门两侧立有一对双面浮雕的汉白玉石鼓,鼓面雕刻着三种寓意品质高贵和品德高尚的梅、兰、竹图案,并将莲花、白鹭等图案组合起来,寓意做人为官要“一路清廉”。▼▼▼</p> <p class="ql-block"> 清光绪年间岳麓书院与湖南省城大学堂合并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并沿用书院旧址。1926年正式定名为湖南大学,湖南大学因而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今天的岳麓书院不仅是湖南大学孕育“状元郎”的温床,也是湖南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和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 书院的二门上方悬挂一块“名山坛席”匾,据介绍:“名山”是指南岳衡山,岳麓山为衡山72峰之尾,书院因山而得名,而岳麓山也因书院而增添灵秀。“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侧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意思是指书院被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 二门的背面还有一块“潇湘槐市”匾,“潇湘”泛指湖南,“槐市”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后借指学宫、学舍。“潇湘槐市”意指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有如汉代槐市一样人才济济。▼▼▼</p> <p class="ql-block"> 书院讲堂前悬挂的“实事求是”匾额。▼▼▼</p> <p class="ql-block"> 书院讲堂位于书院中心位置,又称“忠孝廉节堂”,是书院的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讲堂屏壁正面书有《岳麓书院记》▼▼▼</p> <p class="ql-block"> 讲堂两壁嵌有“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碑,为清道光年间所立,传为朱熹手书。▼▼▼</p> <p class="ql-block"> 讲堂上方悬挂的“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牌匾分别为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御赐的,象征着岳麓书院在中国理学传播史上的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康熙御赐匾“学达性天”原物已毁损,现为复制品,乾隆御赐匾“道南正脉”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汲泉亭▼▼▼</p> <p class="ql-block">御书楼▼▼▼</p> <p class="ql-block"> 御书楼屋顶上龙尾鱼身的神兽叫做螭吻,它是龙的第九子,据说它是灭火的神兽,又叫做“吞脊兽”,喜欢吃屋脊,为了不让它啃屋脊,便在背上插把宝剑。这把宝剑又是御书楼的避雷针。▼▼▼</p> <p class="ql-block"> 书院内的建筑古香古色,亭台相依、楼阁相望,目光所至都是满满的湘楚之韵。▼▼▼</p> <p class="ql-block"> 漫步于书院之中,亭台楼阁飞檐峭壁,竹林花草葱郁茂盛。▼▼▼</p> <p class="ql-block"> 沿着岳麓书院后门往岳麓山行走,不远处就是爱晚亭。它位于岳麓山下清风峡中▼▼▼</p> <p class="ql-block"> 岳麓山爱晚亭是长沙最著名景点之一,与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杭州西湖的湖心亭、北京的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据记载,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原名“红叶亭”,后根据唐代诗人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更名为“爱晚亭”。▼▼▼</p> <p class="ql-block"> 1952年岳麓山重建爱晚亭时,“爱晚亭”匾额由毛主席亲笔题写。▼▼▼</p> <p class="ql-block"> 由长沙赴韶山,78公里1.5小时的车程。韶山位于湘潭市境内,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也是毛主席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早期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韶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她与井冈山、遵义和延安,同被列为中国革命的四大纪念地。这里留下了毛主席青少年时期求学、生活、劳动以及从事革命活动的许多纪念文物。1986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辟为省级风景名胜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景区包括毛主席故居、铜像广场、毛主席纪念馆、毛氏祠堂、南岸等,还有充满神秘色彩的“西方山洞”滴水洞景观。▼▼▼</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同志故居”位于韶山冲上屋场,整个建筑是土木结构,青瓦泥墙。毛主席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这里还可以看到毛家的祖田和池塘。▼▼▼</p> <p class="ql-block"> 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来到韶山冲瞻仰伟人故居,他们虽然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四面八方,来自九百六十万神州大地,但是却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心怀一个朴素的心愿:缅怀人民领袖毛泽东!▼▼▼</p> <p class="ql-block"> 故居包括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父母和毛泽民、毛泽覃的卧室,以及堂屋、厨房等房间。故居里面陈列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毛主席曾经睡过的床、使用过的柜子、木凳、方桌等珍贵文物。▼▼▼</p> <p class="ql-block"> 远远看去故居就是一座普通的湖南民居小院,整体坐南朝北,土木结构的“凹”字型建筑。据介绍,毛主席的故居始建于清光绪四年(1878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由他的祖父修建,当时有五间半茅屋。民国十八年(1929年)故居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严重破坏。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是1950年后经多次修茸恢复的原貌。屋前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种过的稻田和游过泳的池塘。▼▼▼</p> <p class="ql-block"> 南岸——毛主席少年时代读书的私塾旧址。▼▼▼</p> <p class="ql-block">通往毛主席铜像的瞻仰大道▼▼▼</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铜像广场▼▼▼</p> <p class="ql-block"> 每天来铜像广场瞻仰毛主席的人民群众络绎不绝。▼▼▼</p> <p class="ql-block">韶山毛泽东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 毛氏祠堂——毛泽东同志创办的农民夜校旧址,杨开慧同志也曾在这里讲过课。▼▼▼</p> <p class="ql-block"> 1959年6月,毛主席回到阔别32年的故乡,对当时的湖南省委书记周小舟开玩笑说:“小舟,在这个山沟里修几间茅房子,我老了来住一住”。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于是在1960年,仿照中南海房屋的结构形式,修建了滴水洞别墅。1970年又在别墅后修建了地下防空洞,洞内有指挥室等军事设施。防空洞的两端各有重达几吨的装有自动控制的厚重铁门,即使遭到原子袭击,也无损洞内的指挥系统和人员的安全。▼▼▼</p> <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毛主席南下视察到韶山,在滴水洞一号别墅住了11天。一号别墅内有毛主席的会客室,卧室,餐厅、浴室等。▼▼▼</p> <p class="ql-block">1号楼会客厅▼▼▼</p> <p class="ql-block"> 办公室——1966年6月毛泽东在这里办公。 办公桌、藤椅、台灯、菊花砚等陈设均为原物。▼▼▼</p> <p class="ql-block"> 卧室——毛泽东习惯卧床看书,工作人员专门为他设计的大木床,一边睡人,一边放书。▼▼▼</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休闲阅读处—— 在滴水洞期间,毛主席在日理万机之余,常在坐在这里看山、观鱼、读书。▼▼▼</p> <p class="ql-block"> 娱乐室——毛泽东住滴水洞期间,曾在此打乒乓球。▼▼▼</p> <p class="ql-block">餐厅▼▼▼</p> <p class="ql-block"> 9月12日从韶山至衡山,137公里约2.5小时车程。一路峰回路转,追逐风景变幻,终于来到了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南岳衡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佛教圣地,据说环山建有寺、庙、庵、观200多处。传说火神祝融死后葬于衡山,被当地尊称南岳圣帝。衡山的最高峰是祝融峰,海拔约1300米。我们此行的目的不为求仙拜佛,也不为祈福求寿,只为登上衡山最高峰——祝融峰。▼▼▼</p> <p class="ql-block"> 衡山又名中华寿岳,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为亲朋好友祈福求寿,衡山的福寿文化源远流长。▼▼▼</p> <p class="ql-block"> 祖师殿右侧的“寿比南山”石刻是南岳衡山众多石刻中的杰作,人们常说的“寿比南山”中的“南山”就是指南岳衡山。▼▼▼</p> <p class="ql-block"> 中华五岳之中,衡山的植被最为茂盛,景色最为秀丽,满山上下古树参天,郁郁葱葱,故有“五岳独秀”之誉。▼▼▼</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牌坊是座落在祝融峰下的一座精致的石砌牌坊,又称“通天之门”。传说过了南天门,就是越过凡间,进入九天之上的仙境了▼▼▼</p> <p class="ql-block"> 南天门牌坊分中门和左、右川门,中门上方横额镌有“南天门”三个描红大字,左、右横楣上刻有“行云”、“施雨”。▼▼▼</p> <p class="ql-block"> 上封寺是南岳最早的古刹之一,自建寺起,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被道教尊为第二十二福地。上封寺拥有山门、大雄宝殿、天王殿、记法堂和弥陀殿等。▼▼▼</p> <p class="ql-block"> 祝融峰海拔1300米,雄峙南天,是南岳衡山72峰中的最高峰和主峰。祝融峰的名字与上古的神话有关,相传祝融是黄帝身边的大臣,是火神,他曾以衡山为栖息之所,死后葬在衡山的最高峰,后人便以它的名字命名该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祝融峰顶峰▼▼▼</p> <p class="ql-block"> 登上“天阶”可直达祝融峰顶祝融殿,祝融殿是为纪念祝融火神的功德而建。▼▼▼</p> <p class="ql-block"> 祝融峰绝顶处的祝融殿门额上镌刻的是“祝融峰”三个字,寓意着殿就是峰,峰即是殿,祝融殿与祝融峰浑然一体。由于祝融峰山高风大,所以祝融殿是用坚固的花岗岩砌墙,以铁瓦盖的屋顶,殿宇凌风傲雪,巍然屹立在绝顶巨石之上。▼▼▼</p> <p class="ql-block">圣帝殿▼▼▼</p> <p class="ql-block"> 殿内正中供奉着“有求必应”的祝融火神,因为这祝融火神在宋朝时被封为南岳司天昭圣帝,又称其为南岳圣帝。▼▼▼</p> <p class="ql-block"> 这些香客怀着一颗虔诚的心,来到祝融殿求财、求子、求寿、求姻缘。据说,越是远来的香客越是灵验呢。▼▼▼</p> <p class="ql-block"> 不登上顶峰,怎能领略一览众山小的绝美风光,此刻站在南岳衡山最高峰顿生一种“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群山生足下,云气漫胸前”的豪迈感觉。从此,南岳主峰祝融峰留下了我们的脚印👣,也留下了我们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位于南岳衡山的香炉峰下,1996年南岳忠烈祠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第一进牌坊为三孔拱门琉璃盖顶。中拱上方,嵌汉白玉竖额,镌薛岳题书“南岳忠烈祠”五字。南岳忠烈祠是1938年11月蒋介石在南岳召开第一次军事会议时,许多将领提到阵亡的抗日官兵多“暴尸战场”,不能掩埋,言者伤心,听者敛容。蒋介石听后对此非常痛心, 决定在南岳衡山选址修建抗战烈士公墓。1939年由湖南省主席、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主持筹建,1943年6月落成。 ▼▼▼</p> <p class="ql-block"> 第二进为“七七”纪念碑,是由5个炮弹形的石柱组合而成,这是为纪念在七七卢沟桥事变中牺牲的烈士而建,碑座正前方和东西侧分别用汉白玉嵌有“七七”二字,寓意全民奋起,勿忘国耻,武力御侮之意。▼▼▼</p> <p class="ql-block"> 纪念碑的背面刻着抗日名将薛岳题写的《七七纪念碑文》。▼▼▼</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为纪念堂,三开间,正中竖巨碑,上刻《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东西次间为《南岳与抗战》陈列展。</p> <p class="ql-block"> 忠烈祠是为纪念抗日阵亡将士而建,共有13座大型烈士陵墓,墓葬分布四周,庄严肃穆,第一批入祠的将领有张自忠、郝梦麟、佟麟阁、赵登禹等三十八名。▼▼▼</p> <p class="ql-block"> 纪念堂内供奉着薛岳撰写的《南岳忠烈祠纪念堂碑记》。碑记介绍了建祠的历史背景、经过,讴歌了对抗战英烈们捐躯卫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p> <p class="ql-block">第四进为安亭战役纪念亭▼▼▼</p> <p class="ql-block"> 过纪念堂沿石阶而上, 中间草坪用大理石片镶嵌着“民族忠烈千古”六个大字。▼▼▼</p> <p class="ql-block"> 第五进为享堂,正中堂额“忠烈祠”三字是蒋介石亲书。忠烈祠居最高处,为整座祠宇的主体建筑,也是祭祀活动场所。享堂呈“十”字型,堂内靠后突出部分为讲坛,坛后巨碑如屏,居中镌刻“抗日阵亡将士总神位”,两边刻二十二次战役阵亡将士神位。堂内东、西两侧用汉白玉碑座形式展出了张自忠、佟麟阁等37位阵亡将领的生平事迹、总理遗嘱及国民党要员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 南岳忠烈祠是中国建筑最早、规模最大的抗日战争纪念地之一,也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纪念地之一。1944年日军攻陷南岳,忠烈祠遭日军破坏。1953年建国初期及1966年“文革”中,南岳忠烈祠也遭到严重破坏。198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来南岳瞻仰忠烈祠时,当即指出:抗日烈士“为国家、为民族生存而牺牲了,应该重视,应该纪念”。南岳忠烈祠进行了多次修缮▼▼▼</p> <p class="ql-block"> 湖南的三湘四水有着独特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湘西十万大山”就占据了湖南的大半个美。到了湖南怎能不去湘西?(2023-9-27)</p><p class="ql-block">下篇:</p><p class="ql-block">最美九月天,畅游芙蓉国——这才是湘西</p><p class="ql-block"> 2023年9月27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