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优秀书画名家展 徐谷安

上海翰林书画院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随性率真见功力</span></p><p class="ql-block">——读徐谷安的画</p><p class="ql-block">□忻才良</p><p class="ql-block">我与徐谷安相知相交30年。他善气迎人,态度雍容,心地光明,所以朋友很多。谷安爱读书好历史擅书画,喜欢喝酒、喝白酒,“唐怀素常醉中作书,酒到酣处,下笔如有神助,纵横恣肆,机趣盎然,气韵自成。”谷安如是说。</p><p class="ql-block">谷安先生喜欢画高山流水,松云风海。他说:“高山是天地的胎动,云水是生命的源泉。画山画水,听宇宙之声,抚天籁之纯,他会使人敬畏生命,洗涤灵魂。”如《源远流长》、《高山流水》、《秋岚夕照图》、《江流伐工图》等,都以意取韵,解读人生。谷安还喜欢画荷花,把一腔诗情化于荷塘兴衰的不同画面 中,启人思索耐人寻味。他以大提笔洒清滴后泼墨写荷叶,让水与墨在宣纸中酣畅地晕染渗化、冲撞沉积。以干墨(不是焦墨)粗细有致地勾勒莲蓬。再用淡墨破化,用朱磦加少许朱砂,点画出蜻蜓。最讲究莫过画莲梗,中锋悬肘,用笔如锥划沙,枯湿浓淡,疏密穿插,再用淡墨勾出荷花朵朵。于是《一池秋荷,美人迟暮》 等作品在素笺中,空濛地晕染开了。谷安的作品随性率真,清和空明,古拙朴茂中不乏洒脱典雅,冲淡疏朗中蕴含秀润隽逸,表现出丰厚的学养和深遂的思考。</p><p class="ql-block">谷安先生认为中国画的理念,源于“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晋汉的博大雄浑、隋唐的恢弘清丽、宋元的精工意趣、清明的人文和程式等是中国的历史特点,北国的淳厚、江南的秀丽、蜀中的朴雅、塞外的雄浑、云贵的绚丽等是中国的地域性风格。所以,谷安的中国画尽力从历史和地域的纵横中,汲取前贤经典,激活水墨智慧,开掘新的艺术语言。讲灵性,做学问。使笔墨含灵动之气,让画面显思想内核。不然,画者便永远在画得像与不像上徘徊作难,那就什么也谈不上了。这就是齐白石说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且看他创作的题画诗,便可享受到一股舒爽的清风,他题画青山:“泼墨群山听飞瀑,魂在绝壁崖上松”;他题画古镇:“廊檐深巷石板弄,豆棚瓜架听鸣虫” ;他题画秋荷: “红衣脱尽秋池黄,蹉跎一生半荷塘”;他题画自己:“山月只爱丹青梦,故教水墨涂夕阳”;他喝酒,认为酒如人生:“秋来驱车访江村,醉写云山醒画人”;他爱喝茶,认为茶禅一味: “千般烘炒历艰辛,万遍搓揉成极品”。有了这些“画外功力”你就能理解徐谷安不仅是个画家,而且还是一个美术评论家。</p><p class="ql-block">“苍山画罢万木秋,洗尽铅华到白头”。这是近日徐谷安先生的题画诗句。是的,在追求艺术的路上,他总是尽力去寻找和时代相融合的美感语言与意境探索,并由此诠释出自我对生命的感悟。他的作品画中有诗,诗中有画,随性率真,引禅入画。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市俗的躁动,以一种诗意的平和意境,抵达人们心灵深处。在解读徐谷安其人其画时,我们自觉地实现了对生命意境的期待,而获得了一种关乎心灵的震撼与感动。我们期待着他,在秋后黄昏路上的新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摘自新闻晚报 作者系解放日报副总编、作家、评论家)</p> <p class="ql-block">关于品鉴和收藏之浅见</p><p class="ql-block">•徐谷安</p><p class="ql-block">品鉴中国画艺术,一般常以南齐谢赫的“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为基本的艺术标准。其实说的是两个层面:笔、墨、形、神、意和诗、书、画、印、情。看一个画家和他的作品,判断其品格高下的依据,常常是“文气”。文气既亏,品格不立。</p><p class="ql-block">“品”是什么? “品”就是思想、学养。我们常说某画家品味不低,指的是他有思想有想法有学养。反之亦然。“品”没有对错之分,只有高下之别。绘画就是生活态度,抱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就画出什么样的画来,“画如其人”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画到最后画修养”,要旨在此。比如看立意:画贵立意,意在笔先;立意须惨澹经营,作画须苍率天真;求平中见奇,拙中寓巧;师造化而高于造化,得不似之似而形神兼备。故江山如画、江山不如画,画咫尺有万里之感诗意无限。看章法布局:开合纵模,王宾顾盼,藏露隐现,阴阳向背,参差起伏,聚散呼应,皆相破相成之理;布局须知白守黑,虚灵而景深,笔简而意繁;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迥。看笔墨:形出于笔,而功在于腕;笔轻须劲能扛鼎,毫柔可力透纸背;存心要恭,落笔要松,既着急又不着急,得力处正是不费力处;锋藏而见笔迹,锋露但无火气。落墨当湿而不烂,温而有润,浓而不死,淡而有神,笔蓄以墨趣,墨藏以笔韵。看随类赋彩:色以物相而画在人为,以情用色色相生;红花能用墨写,青竹可以朱涂;用色求秾而不浊,艳而不俗,少能显妍丽,淡不失厚重;相和相宜不可不慎,故常以墨为色,墨分五彩,处处皆墨色,一墨代万色,乃不失上品也。</p><p class="ql-block">书画市场的形成,首先源于收藏需要。收藏家之所以收藏书画艺术品,主要缘于喜欢书画,深知书画的文化功能、社会价值和投资价值。于是,在艺术家的作品和收藏家之间,便出现了一个阶层。这个阶层的</p><p class="ql-block">人,有文化、懂艺术、精鉴赏、有历史责任感、有社会人文理想。这个阶层就是艺术家和收藏家的桥梁。这样的桥梁是艺术市场的呼唤,也是上海“文化立市”的必需。她应该以弘扬书画艺术、推动书画普及、打造书画平台、发掘书画瑰宝为宗旨,汇聚精华、整合资源构筑一个向全社会书画艺术收藏者、爱好者学习服务和竟拍收藏交流的平台,便显得十分重要。同时,她也是书画家的经纪人,横向拓宽书画艺术的文化内涵,纵向深入书画艺术的收藏价值,满足高端消费者对高雅文化的需求,从而达到经营市场、经营资本、繁荣艺术市场的目的。艺术家创造了书画作品,通过“桥梁”和“经纪机构”,收藏家保证了艺术家生产的书画作品“自用价值”之外,还以资本的形式获取了“劳动报酬”和“剩余价值”,他们三 者互为劳动,相互推动了艺术市场的繁荣,三者缺一不可。不过,这三者保持长久平衡关系的,是市场和经纪机构拥有的艺术史论家和艺术批评家。</p><p class="ql-block">字画艺术批评的缺位和缺席,使人们失去评判标准,失去标高指向。年轻时我也曾做过美术专业的评论,深知个中两难的滋味。怎样做到靶标精准、庖丁解牛、条分缕析、说理透彻,除了学养更主要的是碍於人情的胆识和勇气。用“有信誉的专家意见”塑造自己良好形象,是当前我们老一辈艺术史论家和艺术批评家的重要课题。唯其如此,在艺术的主题、风格、样式多元发展的今天,才能保持评价字画艺术品价值的基本标准和原则。否则,字画艺术品经营中的投机性操作将四处滋生。</p><p class="ql-block">影响艺术审美的三种因素:宗教、学术、经济。宗教可以强制审美,学术可以引导审美,经济可以影响审美。 推动艺术发展的是经济,阻碍艺术发展的是经济。</p><p class="ql-block">——本文摘录于2012年出版的《谷安画集》之“砚边随记”,那年我七十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