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引领,共赴成长——“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菏泽鲁西新区高新实验小学

<p class="ql-block">  9月23日,秋分之日,正是节气之美、运动之美、收获之美的“人间好时节”,鲁西新区高新实验小学数学老师带领实小学子共同走进“和美课堂”第二十届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名师引领精彩纷呈,师生满载而归。</p> 名师引领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周卫东老师执教的《加法数量关系》聚焦家乡南京的紫金山研学真实情景,让孩子主动思考,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构建模型,运用知识的拓展练习,让学生理解模型的本质——大分量可以再分,小分量可以聚焦。周老师让学生充分经历建模过程,应用多维素材,凸显模型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周老师提出“在抽象中建模,在运用中理解”,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常见的数量关系,并合理利用数量关系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独到之处。</span></p> <p class="ql-block">  黄爱华老师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怎样把画挂正,同时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问题解决需要数学知识。孩子们根据黄老师提供的工具,探索做标记挂画,由此引出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p><p class="ql-block"> 黄老师重视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学会思考,并分享了大问题教学的案例,让听课老师们体会研究“大问题”,提供“大空间”和呈现“大格局”的教学思路的变革。</p> <p class="ql-block">  强震球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学生先猜测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通过单位面积的小正方形验证,又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强老师通过步步追问:还能怎样剪拼?为什么要沿着高剪?不同位置的剪拼有什么联系?让学生深度思考。强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指向数学理解”“为学生的理解而教”等理念。</p> <p class="ql-block">  吴正宪老师以分计数单位为课堂主线,放手孩子实践探索。创设情境,巧设疑问。在利用旧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吴老师适时引导,引发学生充分思考。在竖式简化过程中,让孩子充分经历由繁到简的过程,进而推出小数点的定位作用,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点燃了孩子们智慧的火花。</p> <p class="ql-block">  顾志能老师执教的《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整节课围绕着一道分数的大小比较练习展开,引导学生开阔思维、表达想法,最终成功探索出方法——通分法、化小数法、分子扩倍法和分母取中间数法,整个过程渗透了猜想-验证(证明)-结论的数学思想。 </p><p class="ql-block"> 在讲座中,顾老师阐述了“为思维发展而教”的思想,将发展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本真追。挖掘每个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维元素,引导学生去经历思维提升的过程,在备课时,教师要带着这些意识,努力地去“挖掘”。</p> <p class="ql-block">  储冬生老师的《认识正比例》一课,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思考并尝试总结正比例的条件,再通过多个情境去深度体会正比例模型,并在变式训练中感悟模型,接下来用字母强化模型,最后整体建构模型。</p><p class="ql-block"> 储老师的课堂真正体现了他提出的教学思想:从“学以备用”到“以用带学”,从“理论上懂”到“直观上明”,从“一蹴而就”到“分层推进”,从“聚焦课时”到“关注单元”。</p> <p class="ql-block">  刘延革老师执教的《小数的意义》。在教学过程中,刘老师独具匠心,课堂伊始,提出“想制作一个一样大小的表”,借助没有刻度的尺子,细致耐心地引导学生一步步细分,并利用正方体的模型,让学生找出了比1小的计数单位,认识了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整个设计循序渐进,让孩子经历了从“量”到“模型”再到“符号化”的学习过程。探究发现小数的意义,完成制表任务同时完善了整个数位顺序表。</p><p class="ql-block"> 刘老师的讲座关注“核心概念的整体教学”,强调了抓重点,找相同,提出转化的重要性,抓好核心知识和思想方法,深度理解,培养学科素养。</p> <p class="ql-block">  罗鸣亮老师执教《图形运动的再认识》一课,整节课罗老师开展了多次学生讨论活动,让学生合作交流、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建立起了轴对称、平移、旋转三者的联系,让学生不再仅关注单个的事物,更学会了关注事物之间的联系。</p><p class="ql-block"> 罗老师在讲座中抛出了一个问题:是带着真理走向学生,还是带着学生走向真理?引发了广大教师的思考。他提出:精问——给“质疑”,明确任务,聚焦问题;善等——给“探究”,留足时间,经历探究;少言——给“分享”,相信儿童,享受学习。</p> <p class="ql-block">  贲友林老师执教的《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练习)》,课堂上贲老师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求解并对比观察三个数据之间的联系,深入探究拉、切、拼,实现图形之间的转化,观察计算图形表面积的增加,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结合”、“联想重构”的重要性,提升学生思维能力。</p><p class="ql-block"> 贲老师在讲座中强调了练习课在数学课堂中的重要性。他提出,在练习课中比“练”更重要的是“思”,用问题的思维激活学生。教师要把思考的难度控制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p> 师生成长 <p class="ql-block">  高新实小孩子们表现出色,从一上台的严肃紧张,到慢慢的放松适应,再到课堂上的思路打开,想象丰富,勇于表达,敢于提问,赢得在场老师们的多次掌声。</p> <p class="ql-block">  高新实小的老师们认真听课、记录、思考,在一堂堂名师课堂中体会“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理解“让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生根发芽”,感受学生“会思考、会探究、会表达”的真实课堂……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为了孩子们核心素质的培养,不忘初心,一路向阳!</p> <p class="ql-block">  两天的学习虽已结束,但大家对于“新课标理念如何更好落地课堂”的思考从未停止,慢慢即漫漫,我们将带着新的思绪开启课堂变革的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文稿:杨艳芳</p><p class="ql-block">摄影:数学组教师</p><p class="ql-block">初审:郭亚楠</p><p class="ql-block">复审:刘倩</p><p class="ql-block">终审:政教处</p>

学生

老师

课堂

教学

思考

模型

名师

执教

孩子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