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哪里是老兵的家? </p><p class="ql-block">战士四海为家!老兵的家,就是曾经的连队、曾经的驻地和住过的军营……</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参军入伍50周年。年前几名战友就有意相约重回50年前部队驻地 —— 老兵曾经的家和当兵时去过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然而,事难遂愿,最终仅与战友二人,完成了这次寻家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12日,时隔整整十年,再一次回到太原、小店、化章堡的土地,我们曾经的驻地。这里是留有我们的青春、梦想和那永远挥之不掉的思念,这里曾经是我整整驻守了三年的家!在这里我们不仅培养出了军姿,而且留下了永驻的军魂!</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土地上佩戴过的五星帽徽和鲜红的领章</p><p class="ql-block">年届七旬的老兵登上足有二米多高的建筑垃圾山丘,站在曾经是连队营房的地方,向着大地庄重的行注目礼,祭奠这片留下了青春年华的地方、祭奠流失50年的岁月、追思曾经一起在这片土地生活劳作同甘共苦的战友和连队……</p><p class="ql-block">时光荏苒,岁月如歌。50年过去,弹指挥间。今天重回故地,回到睡梦中时常梦游的这片撒下过无数汗水和艰辛努力的土地,整整半个世纪已逝去,感慨万千!</p> <p class="ql-block">寻家第一站 太原小店化章堡,我们的第二故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这是50年前在营房东北角,后建有化章堡村名墙的位置留下的入伍后的第一张照片(1973年1月)</span></p><p class="ql-block">1972年的12月5日,经过一天多的火车行程,我们300名新兵由青岛来到太原。下车时,天已擦黑。乘上部队卡车,迎泽大街华灯初放。只记得,天是越来越黑,灯光是越来越少,路是越走越难走。一路颠簸,随车摇晃,也不知到了太原的什么地方。下车后,方看见营房门前黑板上写下的通信地址:太原市南郊区小店公社化章堡202驻军。从此本人在化章堡村土地上整整三年,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时光。</p> <p class="ql-block">二排长与战友们在宿舍前的合影(1975年)</p><p class="ql-block">这里就是我们生活了三年的军营— 钢架和土坯建筑的营房、我们日常活动集结的操场,军事训练的演兵场和收获农作物的晾晒场。</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连队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后勤部太原办事处(后字202部队)司令部直属的勤务连队。1971年“9.13”事件后,连队移防到太原南郊区(现小店区),主要从事农副业生产。还承担着机关部分勤务任务,负责下属部门、单位的新兵训练,兵员输送。1975年11月部队撤编,连队归属河北省军区后勤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这是2005年5月,离别化章堡30周年时,在村名墙前留念(此处是当年连队营房的位置东北角,也就是留下当兵后第一张照片的地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2013年9月,入伍40周年时,在化章堡村委照壁前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化章堡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据说始建于隋唐,历尽千年沧桑。2013年拍照的<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残留的老土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斑驳的墙壁留下了化章堡历史的故事,</span>记忆中还留有手捧海碗依墙蹲站的老少村民的印象。</p> <p class="ql-block">自2016年10月,化章堡这片历经千年沧桑的古村开始拆迁,实施城中村改造,我们曾经辛勤耕耘过的这片盐碱土地,将成为现代化城市美丽的一角。</p> <p class="ql-block">这是与化章堡老村长大儿李先生在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村名墙位置</span>的合影。感谢李先生给予老兵的热情接待和引导,在村落完全变迁的情况下,带领老兵们找寻曾经的营房遗址,50年前住过的家!</p> <p class="ql-block">在李先生的引导下,来到当年连队种植玉米、大豆,后改种水稻的东片地块,现在是尚宽电气工厂。</p> <p class="ql-block">工厂内的这片种植绿植的位置,便是当年连队为改种水稻,战友们和学军同学一起修筑水渠的地方。水渠曾是寄托着好收成期望和留下辛勤劳作的标志性地方。</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作为水渠配套和</span>改善连队生活、生产、农作物用水,部队曾在连部住房的南侧打了一口深水机井。在提钻下管时段,来此打井战友同连队战士一同外出参加活动,机井底部发生坍塌,致使水层与对应的井管错位,严重影响了机井的水量和水质,战友们期盼的机井基本报废。</p> <p class="ql-block">与来连队学军的部分同学的合影(<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5年)。</span>当年与部队共建的学军同学除了参加军训活动,<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还和战士</span>交流大批判心得,一同下地劳动,一起插秧、拔草、修筑了水渠……,这片土地也留下了一批批学军同学的汗水、欢乐的笑声和革命的友谊。</p> <p class="ql-block">这是2013年来化章堡时拍下的工厂厂房外观,该厂始建于2008年。</p><p class="ql-block">拍摄位置是在营房东面我们当年下地的土路上。2005年来时,站在营房位置远远望去,该路已修到盐房村后止步。此路名为唐华路,是庆云街到化章西街的一段。</p> <p class="ql-block">这是连队营房北面的地块。我们来时,这里还是一片盐碱洼地。站在营房北望,<span style="font-size: 18px;">除了寒风中的几颗地肤,满眼都是</span>白茫茫的盐碱。为平整这片土地,战友们不知敲断了多少锹把。早春三月战友们踏着冰碴儿赤足平田耙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种过一季向日葵和两年水稻。继续向北便是盐房村</span>。</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化章堡村与盐房两村交界处的原建有水渠的位置。不久这里将成为未来新区划的分界通道。</p><p class="ql-block">据在场施工单位项目张经理介绍:临近盐房村庄的土地已经规划建设交通总站。究竟是公交枢纽总站还是长途客运总站,暂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而南侧原化章堡村庄片区土地,将规划建设供市民游闲活动的城市公园。</p> <p class="ql-block">盐房,据说是古时专门熬制官盐的村庄。村庄不大,是属于下庄社区的一部分。现在的盐房村多数村民已建起了新房。盐房,当兵时虽近在咫尺,但未曾来过。这次能到盐房,是要找寻当年留在当地入赘的战友。可能时间已久,没能如愿。</p> <p class="ql-block">南行,这便是当年驻地化章堡村西面的邻村圪塔营村的标志性建筑—极乐寺的现状。</p><p class="ql-block">极乐寺背后不宽的土路是当年进出化章堡村的必经之路,也是我们几次来化章堡村寻找的坐标。化、圪两村间隔不足一华里路,是作为旧村改造的同一片区。</p><p class="ql-block">极乐寺原建筑,三年前因道路拓宽基础塌陷,后在原址加高了基础重建。</p> <p class="ql-block">圪塔营极乐寺重建前原貌</p> <p class="ql-block">极乐寺不远处的化章西街路牌。寺后当年只能通行一辆解放牌卡车的入村泥泞坑洼路,现已拓宽成8车道的东西向交通大通道。</p> <p class="ql-block">登上极乐寺的钟楼,听释主持讲述极乐寺的今昔和化章堡片区建设改造的美好未来</p> <p class="ql-block">新修建的极乐寺门匾、香炉</p> <p class="ql-block">现在的太原市小店区区委、区政府办公大楼。</p><p class="ql-block">小店位于太原市的东南部。当兵时,小店还是人民公社,是当时太原市南郊区的驻地,离太原市中心大约30多华里。1998年,太原市行政区划调整,新成立小店区。</p><p class="ql-block">区划后的小店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高新技术密集。是近年太原市发展最快的行政区域和城市发展建设的重点。</p> <p class="ql-block">百货大楼是当年我们去小店必去的购物地方。改革开放后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百货大楼在原址重建,2000年后又在楼体上加层扩建。如今的小店区,高楼林立,道路宽阔,与50年前完全两样了,除了曾经是老路旁的树木,已难寻旧迹了!</p> <p class="ql-block">今日的小店百货大楼前街景已是车水马龙</p> <p class="ql-block">由小店区政府驻地向北约5公里,这里是连队的另一块营地—位于小店区的老军营社区。1973年我们下连队后,曾是一排的驻地。连队到来之前,这片土地属于太原市绿化五队。老军营或绿化五队便成为我们对这片营地的称谓。</p><p class="ql-block">该片地块紧邻汾河,离太原市区和部队机关近,土质比化章堡好,主要种植蔬菜和养殖,负责为机关单位及干部家属提供农副业产品。当初连队的安排,每年进行一次排间轮换,1974年二排与一排互换。之后,办事处把这里规划为部队的干休所,1974年起,这里开始全面营建。1975年太原办事处撤编,干休所移交山西省军区为第四干休所,现今是山西省军区第五干休所。</p> <p class="ql-block">2005年在原山西省军区第四干休所门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路边已换成山西省军区第五干休所标石</p> <p class="ql-block">今日原老军营绿化五队驻地鸟瞰照片</p> <p class="ql-block">干休所的老住户向老兵讲述这片营地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2005年5月留下的老军营驻地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2013年探访老军营驻地时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目前还留存在老军营当年连队土地上的建筑物(2023年9月)</p> <p class="ql-block">绿化五队驻地东北方向约1华里的原山西财经学院(现山西财经大学西部校区)是当年181野战医院的驻地,这里有我们同乘坐一列车皮来的战友,有75年在化章堡驻地集训过的新兵。1975年办事处撤编时,我连和181医院一起移交到了河北省军区。</p> <p class="ql-block">由于学校已开课,只能从校外拍下照片。</p> <p class="ql-block">继续北行,新建路上的山西省水利厅和桃园路上的农林厅办公楼。</p> <p class="ql-block">1969年1月—1975年10月,曾是总后太原办事处机关的营区和办公区域。</p><p class="ql-block">山西省农业农村厅外观。</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水利厅外观。我们所在部队前身是1960年5月由集宁办事处口岸办事处扩建为基地办亊处的总后大同办事处。1969年1月,办事处由大同迁至太原市,改称为总后太原办事处,是总后所属驻山西各后方基地的指挥机关。1975年10月4日,根据中央军委决定,太原办事处撤销,所属单位划归北京军区建制。</p> <p class="ql-block">1974年一同入伍的4位同事战友在办公楼前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2005年办公楼前留下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离新建路机关不远的柳巷钟楼老街,是当年太原最繁华的商业街,是去太原市区必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钟楼街位于太原市市中心,是太原市的历史文化街区之一。该街区始建于明代,是太原市最古老的商业街之一,也是太原市的文化名片之一。</p><p class="ql-block">当年钟楼街区繁华的商业氛围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每次进城,首选来此购物、拍照、品尝美食和观光。</p><p class="ql-block">今天的钟楼街区已是旧貌换新颜,仿古、西洋式建筑让记忆中的这片历史老街区面目全非。</p> <p class="ql-block">作为入行邮电通信一生的老员工,对有100多年历史的老邮局情有独钟,在此留个影。想当年无论信函、邮件、所有通信业务都离不开她的服务和担当。</p> <p class="ql-block">9月13日与战友在刘胡兰纪念馆烈士石雕塑像前合影。这是继1973、1975年,第三次来到刘胡兰家乡缅怀革命先烈。</p> <p class="ql-block">1973年2月新兵集训结束前首次到刘胡兰家乡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在烈士陵园与战友合影。</p><p class="ql-block">那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时代,继承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踏着烈士的足迹,完成先烈未竟的事业,时刻准备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为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献身,是一(几)代革命人的誓言和行动。从加入少年先锋队之前,我们便接受到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倍加珍惜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那个年代我们敬仰英雄、崇尚英雄的事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在儿时的心中留下不灭的印象,平凡的张思德、雷锋、王杰是整个时代学习的楷模,“英雄梦”是当年青年人不朽的追寻情结。我们驻扎在山西太原,到刘胡兰陵园缅怀先烈,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便成为新兵集训结束前的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1975年3月与排长和新兵战友在刘胡兰烈士塑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刘胡兰纪念馆坐落在山西省吕梁市文水县刘胡兰镇刘胡兰村(原名云周西村)村南。距太原市区85公里,离当年驻地大约在70公里。记得当年往返刘胡兰家乡就得一整天的时间。而现在上午8时许出发,完成参观浏览,中午时间我们回到晋祠用餐。路途战友聊天,感叹时光的流逝,赞叹时代的变化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扩建后的刘胡兰纪念馆的航拍照片</p> <p class="ql-block">重游晋祠。</p><p class="ql-block">晋祠位于太原市区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麓。始建于北魏,为古代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晋祠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span>晋祠博物院则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记得第一次到晋祠来,是1973年在新兵连。一个周日的早餐后,新兵排长带领我们全排新兵跑步拉练一气跑到晋祠。50年前的晋祠是不收门票的。10年前的2013年9月再到晋祠,因离60岁生日还差几个月,必须要购门票。</span></p> <p class="ql-block">难老泉晋祠三绝之一。俗称“南海眼”,出自断岩层,终年涌水,北齐时起名“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据说晋水有三个源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p> <p class="ql-block">1973年1月与新兵战友在同一位置上的照片。感叹,人生如梦,岁月如梭,50年只是历史长河的瞬间!</p> <p class="ql-block">寻家第二站 石家庄 煤市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1975年原部队撤编,连队归属河北省军区后勤部。同年11月连队移防石家庄市煤市街。在这里我度过了从军生涯的最后4个月。</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煤市街(路)航拍</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在原煤市街营房前的留影。这里是原某通信营的营区。</p><p class="ql-block">时光流逝,当年的青年小伙都已是七旬老汉。退伍多年,但部队的生活仿佛就在昨天。虽然50年过去了,战友的音容笑貌还都停留在青年,军营里的情景也不时会在梦里浮现……</p> <p class="ql-block">原来的营房所在片区据说在2020年前后实施了旧城改造。原营区已被置换,改建成天主教堂,目前尚未交付。这张照片拍照的机位就是在当年营区大门我们站岗的岗亭位置。</p> <p class="ql-block">记得原营房的西侧仅隔一条不宽的道路便是石家庄火车站。临街的围墙建有一排猪舍,每当夜间执勤巡逻,战友们喜欢登上猪舍,注目来往的列车。眼望南来北往的列车,也有着阵阵的思乡情。</p> <p class="ql-block">石家庄火车站已南迁,近邻营房的老火车站目前是石家庄解放纪念馆。</p> <p class="ql-block">告别煤市街的老营房,再访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位于石家庄市桥西区中山西路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一座庄严神圣的纪念地,它是抗日战争、内战期间等重大历史事件烈士的长眠之地。是一个见证为国捐躯者不屈不挠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和爱国主义的精神的纪念地。</p><p class="ql-block">1975年与战友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寻家第三站 河北邯郸 涉县 曾经连队的归宿点</p> <p class="ql-block">邯郸市位于河北省南端,西依太行山脉,东接华北平原,与晋、鲁、豫三省接壤,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区域性中心城市。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3100年的建城史。</p><p class="ql-block">隶属与邯郸市的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地势自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地形复杂,峰峦叠嶂,峭壁陡立,太行余脉盘亘全境。</span>是邯郸市唯一的全山区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境内地貌属深山区。</span></p><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为反帝、反修,准备打仗,这里成为深挖洞、备战和国防建设施工的重点。经过10多年的建造施工,在涉县的大山中,开挖和修建了大量的战备仓库和三线国防工程。</p><p class="ql-block">(照片:依然保持老区形象的涉县火车站和乘坐的北京西站至涉县的绿皮列车。)</p> <p class="ql-block">涉县曾长期是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首府县,是革命老区、红色圣地。这里一个个平平无奇的山村地名,由此深深烙印在晋冀鲁豫,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的红色记忆里。</p><p class="ql-block">涉县木井乡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所在地木井村</span>,是曾经的连队和663仓库的所在地。连队是在1975年太原办事处撤编时,与663仓库一同移交河北省军区的。当时仓库还在建,我们和连队暂时驻在石家庄。</p><p class="ql-block">木井村,在涉县城东北向,距县城大约26公里。据史料记载,北宋时期村庄就已存在。当时木井村没有水井,人们欲求水而打井,但未能出水,故称“没井”。而后根据当地发音,村民逐渐将村名也称为“木井”。</p><p class="ql-block">祝愿老区和今天的和合木井奋进昂扬,在新时代、立新思想、担新使命、奔向新征程!</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曾经的连队和熟悉的战友最终进入到的</span>仓库门区的远景照片。</p><p class="ql-block">我们的连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存在的历史并不长,</span>从太原的化章堡归入涉县木井油库。但曾经的连队,让我和战友受益匪浅。部队生活的苦乐酸甜,丰富了人生的阅历,是艰苦、拼搏的历练,让我们成为了不畏困难和生死的铮铮军人、千锤百炼的硬汉!这几处连队曾经的驻地,记录了我和战友们的成长经历,记录下我们有过的苦乐甜酸。虽然当年的连队已不复存在,但连队为到过的战友留下终生难忘的(军)魂,刻骨铭心!</p><p class="ql-block">致敬我们曾经奋斗过的连队。在这里,我们知道了:什么是纪律、什么是服从、什么是忍耐、什么是担当;什么是拼搏、什么是较量、什么是职责、什么是执着;什么是令行禁止、什么是夏练三伏冬练三九;什么叫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和吃苦耐劳……</p><p class="ql-block">也是在这里,我们学会了从容、学会了服从、学会了自立、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执着、学会了忍耐、学会了自律、学会了拼搏;学会了自信、学会了努力、学会了敬业、学会了积极;学会了勤劳、学会了勇敢、学会了节俭、学会了珍惜;学会了较量、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务实、学会了奉献......,</p><p class="ql-block">不少战友都曾有过当兵后悔三年的想法,服役期满便要求匆匆离开了部队。当真正离开部队后才体会到对部队的留恋,也才体会到部队是座大熔炉、军营是造就人才的大学校,<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不当兵会后悔一辈子。所以,</span>当过兵的人对部队会有一生魂牵梦萦的思念!</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张当年连队的全家福,是1975年新兵集训结束,新老连队指战员在刘胡兰烈士塑像前的合影。</p><p class="ql-block">照片是当年一同参加训练新兵的战友提供的。当时照片扩印的数量并不多,战友完好的保存了40多年。几年前,当见到当年连队的全家福照片勾起了许多当兵时的记忆,随笔发在网上,后多次被编写相关内容文章的文友转用流传。希望照片中的每位战友还能见到,收藏保存,也祝愿当年的战友不忘初心,永铸军魂!</p> <p class="ql-block">与战友参观129师遗址合影留念。得知我们要去追寻曾经的部队,留住邯郸的战友专程到涉县迎接并陪同。</p><p class="ql-block">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当兵是战友共同的志向,不论入伍早晚、兵龄长短,来自五湖四海,是否曾谋过面<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一声战友把我们紧密相连</span>。战友,没有血缘的兄弟,战友传承着部队的血脉情缘。不是兄弟,亲如兄弟,一朝战友,一世情。战友情犹如醇香的美酒,随着时间的流逝更浓更纯,这是来自军营的情缘和部队凝成的情感。感谢太原、邯郸战友,也感谢化章堡的乡亲热情的接待和引导,使我们圆满完成了这次老兵寻家的旅程。</p> <p class="ql-block">谢谢与老首长、老班长和战友们一起分享我们曾经的军旅印记。借此向过去50年难忘的岁月致敬!向曾经的青春年华致敬!向曾经艰苦的连队和一起经历同甘共苦的战友致敬!向我们远去的第二故乡致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