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教育》第五章第二节<观察认识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花花

<p class="ql-block">王秀华 </p><p class="ql-block">2023.9.26</p> <p class="ql-block">1.学习前对观察认识型活动认识有多少存在哪些困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学习期我认为的观察认识活动是对一个物体的观察和认识,但对于怎么展开一系列的观察包括观察步骤、观察时间、观察结果的分享存在疑惑。</p> <p class="ql-block">2.通过学习有哪些收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学习,观察认识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通过以视觉为主的各种感官获得事物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获得初步概念的过程。也就是说,观察认识活动包括两个阶段:一是通过以视觉为主的感官来获得事物的信息,二是通过思维活动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整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启发了我今后的科学活动要通过孩子们的观察认识才能去实施。当然,观察认识活动也能根据时间分为很多种类:</p><ul class="ql-block"><li>比如观察笔的作用时,我们可以采用个别物体观察,通过对笔的直接接触,从而了解他的外形、属性、用途等。</li><li>比如在观察动物或者植物时,我们可以采用间接性观察。带领幼儿对某个物体或现象进行观察,每次观察是在原来观察的基础上,经过多次观察,对被观察物体形成比较完整、全面的认识。例如,观察鸽子,第一次观察鸽子的外形特征,第二次观察鸽子的生活习性和饮食习性,第三次观察鸽子的用途等等。</li><li>长期观察。幼儿园里有树木花草,这时就可以带领幼儿每天进行持续性的观察,做好记录。</li></ul><p class="ql-block"><br></p>

观察

认识

活动

鸽子

物体

通过

幼儿

学习

信息

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