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我们四年级组几位语文老师在小会议室就第三单元展开了集体备课。本单元语文要素是“学会观察,学会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两节课时间,我们就本单元《古诗三首》和两篇课文以及口语交际和语文园地进行了交流分享,每位老师就自己分到任务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其余老师及时补充,两节课的时间,几位老师进行了本单元备课思想碰撞,气氛活跃,让学校的孟主任和王主任不由得参与到了我们的讨论中,最后我们梳理出了适合本单元的大任务和每课子任务,并讨论出了落实每个子任务的具体策略。</p> <p class="ql-block"> 赵淑英老师认为:本单元围绕“连续观察”这一人文主题编排课文,旨在让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连续细致观察,并且尝试写观察日记。《古诗三首》是本单元任务中的第四个任务——走进山水博物馆。三首古诗描绘了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落日余晖映入水中,未被照射到的江水保持青绿色,照射到的江水呈现红色”,“同一座庐山,不同角度看呈现不同样貌”,“梅花和雪花的有趣对比”,这些无一不凸显作者观察的细致。在学习《暮江吟》时应让学生注意诗人从夕阳西沉到新月初升的连续观察,体会诗人“铺”用词的巧妙和“露似真珠月似弓”用比喻修辞手法的生动准确的表达;在学习《题西林壁》时让学生明白多角度观察;学习《雪梅》时明确不同事物间比较观察。</p> <p class="ql-block"> 王斐老师认为:针对《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王斐老师提出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深入研读,从“爬山虎的脚”入手,直奔重点段“品脚”。本着这个原则,可以在导学第三自然段时,先让学生采用一贯的圈点画批的阅读方法自由读课文并找出写爬山虎脚的关键句子,然后请同学们读好这些关键句,并在这三个关键中找出写位置、形状、颜色的关键词,之后再指导朗读课文,注意读出脚的特点和可爱。</p> <p class="ql-block"> 针对《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赵乃漩老师由作者法布尔的《昆虫记》入手,引导学生感受法布尔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再深入研读,从住宅的选址、外部和内部的特点、蟋蟀是如何修建住宅的等方面,让学生圈点画批重点句子、关键词语,深入理解课文,结合课后题“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引导学生回顾全文,将课文的两部分内容联系起来,体会工程的伟大,进一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最后,通过品读课文中准确生动的语句,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p> <p class="ql-block"> 史星丽老师认为:本次口语交际旨在通过讨论,唤醒学生的爱眼、护眼意识,提出并分享保护视力的具体建议。这个话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青少年近视率不断增高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题目中“爱护”与“保护”两个词,隐含“为什么爱护”“怎样爱护”两方面内容,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与交流的兴趣。</p> <p class="ql-block"> 冯英俊老师按照以下过程交流的《观察日记》:</p><p class="ql-block">1.发布情景任务</p><p class="ql-block">作为自然观察员,根据老师提前布置的连续观察任务,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参加自然博览会</p><p class="ql-block">2.明确观察对象</p><p class="ql-block">动物:从外形,叫声,步态,脾气,生活习性,特殊本领等进行连续观察</p><p class="ql-block">植物:从生长变化的过程(花、茎、叶、枝等),颜色的变化,形态的变化等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p><p class="ql-block">景观:从形状、颜色、气候变化、身体感受、周围事物的变化等进行连续观察</p><p class="ql-block">3.观察的方法</p><p class="ql-block">可以调动多种器官从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观察感受</p><p class="ql-block">4.观察的顺序</p><p class="ql-block">连续观察的时间顺序,提示学生时间的衔接要准确自然,例如:过了一天,经过三天的等待,漫长的一周过去......</p><p class="ql-block">5.温馨提示</p><p class="ql-block">用日记格式,抓住事物的特点、变化,生动准确、有顺序地表达。</p> <p class="ql-block"> 鲍洪迪老师分享了语文园地三的备课思路,语文园地三共安排了三个板块的内容。</p><p class="ql-block">“交流平合”引导学生交流、总结连续细致观察的好处,明确只有细致、连续、调动多感官观察,才能有所发现,写得准确形象。</p><p class="ql-block">“词向段运用” 安排了两项内容。一是区分动物住所的不同名称,体会表达的准确性、丰富性,引导学生积累并在生活中运用。二是通过比较,体会向子表达的准确性,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p><p class="ql-block">“日积月累”呈现的一组气象谚语,意在引导学生学习先民智慧的结晶,积累谚语,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