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9月26日,范县公安局反诈骗中心杨主任和濮城镇派出所林所长为我校全体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法制教育课。</p> <p class="ql-block">近年来,公安机关侦办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过程中发现,大量低年龄被犯罪分子诱骗从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沦为诈骗分子帮凶。为少年参与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切实增强青少年识诈防骗意识,依据律规定,现将相关情况告知如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请勿听信各种聊天群、视频直播、贴吧等媒介传播的利益诱惑分子常常在互联网平台上打着高薪兼职的旗号引诱青少年参与电信网络拉新、刷单、引流等违法犯罪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有关规定,利用本人手机号码帮助诈骗分子拨打诈骗电话、发送诈骗短本人号码买卖、出借他人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的行为涉嫌违法犯罪,一旦遗祸终生。</p><p class="ql-block">二、务必保管好个人的QQ号、微信号、支付宝账号和密码等信息。名下银行卡、微信、QQ、支付宝账号等账户与手机号码一样,涉嫌网络均需承担法律责任。请广大青少年坚决做到不买卖、出借个人手机卡、和各类社交账号。如遇到任何疑问或发现周围同学、朋友异常行为,第一报告学校老师或拨打全国公安反诈专线96110咨询、举报。</p><p class="ql-block">三、实施或帮助实施电信网络诈骗活动属严重违反校规校纪行为,现将记录在学籍档案,造成严重后果的,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影响今后与就业,切勿因小失大,酿造终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四、家长要加强对未成年子女使用手机的安全教育,树立孩子正确的价值观。不要将自己的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等重要信息告知孩子。号码实名登记人、使用人都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纳入失信惩戒用户。本人开通的手机卡给孩子使用,出现上述涉诈情况,造成严重后果的,将连带责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同学们,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仅关系我们的健康成长,更到社会稳定。我们不做置身事外的旁观者,而要做向上、自律、文明、有的青少年。让我们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防范电信网络诈共创平安和谐社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