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9月25日,在参加了郑州中原思蓝德四十周年庆典后,在主人的热情安排下,部分嘉宾游览了 《只有河南·戏剧幻城》。这座城总占地622亩,是中国首座全景式沉浸戏剧主题公园,是中国规模最大、演出时长最长的戏剧聚落群之一。</p> <p class="ql-block">入景点游览手册人手一份便于观赏。</p> <p class="ql-block"> 进入幻城,被眼前广濶的高梁地所惊叹。通过这片高梁田,人们可以感受着四季轮转,春播秋种、夏收冬藏。这些最朴素的自然规律蕴藏着大道至简的智慧,也代表了河南人坚韧勤劳、脚踏实地、生生不息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只有河南”四个大字被相嵌在高梁丛中。</p> <p class="ql-block"> 在数百亩高梁地后矗立着的一堵高大土墙,土墙用黄河两岸的黄土古法夯筑,高15米厚2米,巍巍壮观。由夯土配合现代的施工工艺打造而成的夯土墙是对先贤们建筑智慧的继承,它代表着对土地的敬意、对岁月的深情,更是对祖先文明的一次回望。</p> <p class="ql-block"> 转过一面黄土墙,进入格子院落,仿佛置身于河南的历史长河。这是一场场与历史的碰撞,更是一段与文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在“幻城”的中轴线上,有这样一个“格子”,一个具有标志性的“地坑院”,院子中央,立有一座由215立方米的黄土夯垒起来的“土柱”,四周的土墙上,刻写着河南所有市县和乡镇的名字,特别令人瞩目。</p> <p class="ql-block">“土柱”雕塑上刻着的这样的文字:</p><p class="ql-block">您从何处来</p><p class="ql-block">您为什么而来</p><p class="ql-block">请注视这方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215立方米的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取自河南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黄河流过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生长麦田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日月照耀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祖先庇佑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孕育文明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哺育百姓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生你养你的土</p><p class="ql-block">这是生我养我的土</p> <p class="ql-block"> 另一面,有给每一位游客的留言:您从这里离开,您去向哪里,请别忘了,河南的土。</p> <p class="ql-block">往左走则选择了“坤台” 。</p> <p class="ql-block">往右走则选择了“乾台” </p> <p class="ql-block"> 城内拥有21个大小不一的剧场、近千名演员,分为3大主剧和18个小剧,剧目总时长近700分钟。景区项目以黄河文明为创作根基,以沉浸式戏剧艺术为手法,以独特的戏剧“幻城”为载体:“56个空间,每一个空间4道门,每一个空间里面又有不同的场景,21个大大小小的剧场,就埋伏在这56个空间里。用棋盘式的格局,把622亩地方格化,同时也戏剧化。</p> <p class="ql-block"> 在这21个剧目中,时间跨度是从夏商开始,既有河南唐宋时的繁荣,也有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的苦难,还有河南精神的传承;其广度从绘画、音乐、服装、诗词歌赋到农业文明。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只有河南·戏剧幻城打破了历史的空间维度,以人物群像的方式展现了中原文化的广博与兼容并包,让受众更为客观地认识河南。</p> <p class="ql-block"> 我们排队观看的首场演出是在一座仿建于五、六十年代的铁路大礼堂里进行。</p> <p class="ql-block"> 进入礼堂,映入眼帘的是老式舞台、墙面布置、灯光,包括里面的椅子,都很有年代感,很容易勾起在那个时代生活过的人们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全剧从20年代参与二七大罢工的铁路工人,到50年代新中国大建设时期的铁路工人,再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的铁路工人。角色跨度很大,但他们演得都很自然逼真。联想到如今我国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铁路网络,都是像他们这样一代又一代的铁路工人,为了信仰和理想,不懈努力和奋斗,才有了今天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接着我们一行观看《李家村》。剧场精美复原了李家村庄,行进式观看,沉浸式感受1942年河南灾荒中的情景,在潸然泪下的历史中学会惜福。</p> <p class="ql-block"> 饱受饥饿煎熬的农家小子用偷来的一个小女孩换了5斤口粮,但其父宁愿挨饿也不愿做此伤天害理之事,反映了当时河南农民朴素的价值观 。各家各户的饥民聚集于此幻想着馒头、灌汤包、烩面、大肘子的美味。在外当差的李家村村民李十一用个人的牺牲为村民弄来了几袋粮食(其实是种子)。当李十一的哥哥看到弟弟的血衣,知道了弟弟的死讯后,悲伤过度发疯了。村民也不忍吃十一的人血粮食。</p> <p class="ql-block"> 李家村老一代村民做了一个悲壮的决定:60岁以上的老人上山集体饿死,把这些种子、把生的希望留给村里的年轻人。那是人世间生离死别的决绝,那是父母与子女肝肠寸断的别离,那是从此阴阳两隔的最终告别。但李家村的老人走的异常坚决,异常果断,在狂风暴雪中渐行渐远...</p>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望着远去的老人!呛天呼喊,悲情让人动容!</p> <p class="ql-block"> 第三幕来到了另外一个场景。可能是解放以后,也可能是改革开放以后。初夏的李家村迎来了小麦的大丰收,孩子们在小麦堆儿里尽情玩耍,大人们拿起木铲迎风扬麦,金黄的麦粒漫天飞舞,大家都能吃上热气腾腾的大馒头,此时李家村山上舍己为后的先辈们,仿佛正在注视着这个丰收的场面,这里有很多感情难以表达……。</p> <p class="ql-block"> 我们又来到“天子驾六遗址坑”剧场。观看了一场微话剧。遗址坑内工作的“打工人”,因意外穿越时空,与周天子进行了一场古今对话。表演者语言精炼,表达生动,让人身临其境,在这遗址坑中沉睡的文物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远古的声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景点(1)</p> <p class="ql-block">景点(2)</p> <p class="ql-block">参观非遗里的河南。</p> <p class="ql-block">看河南非遗文化展(1)。</p> <p class="ql-block">看河南非遗文化展(2)。</p> <p class="ql-block">在“我是河南人”字墙下流连往返的人群。</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我是河南人”字墙下,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在结束这次短暂的旅程,再次回眸这块土柱上的文字感 慨万分。河南·戏剧幻城用“土地、夯土墙、高梁田、粮食”以及叠加的历史碎片来表现戏剧感,用建筑来承载文化。它建立在农耕民族数千年奋力求存的悲悯之上,建立在灿烂不朽的文明史之中。一切都在消逝、孕育和成长,历经岁月锤炼的情感和浩瀚历史长河中矢志不渝的河南精神,都凝聚在这样一座极具未来感的戏剧幻城之中。</p> <p class="ql-block"> 全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和独特的建筑表达在河南这片土地上找到了生根发芽、共生共长、生生不息的力量,最终实现了戏剧和建筑两座高山之间的对话,使二者成为不可分隔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正如王潮歌导演所说:“我希望打破过去对于剧场的界限,当观众走进戏剧幻城的一瞬间,戏剧已经开始;当观众走出幻城后,戏剧尚未结束,它将在每个人心里继续上演。”</p><p class="ql-block">编辑:潘公</p><p class="ql-block">图片:中秋.网络</p><p class="ql-block">上传:2023.9.26.15:18于高铁列车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